孕期糖尿病睡前血糖(孕期糖尿病睡前血糖8.1算正常吗?)
【科普】孕期控糖小知识
妊娠期糖尿病是怀孕后特有的疾病,随着妊娠的结束,大多数高血糖可以恢复正常。妊娠期糖尿病并不可怕,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它,控制它,不让高血糖伤害我们和稚嫩的胎儿。治疗糖尿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就是控制饮食和加强运动。
01合理膳食
控制饮食讲究的是合理膳食。每天鱼、肉、蛋、奶、青菜水果和主食,一样都不能少,每餐吃七分饱就好,然后补充少量加餐,这样既不会一次吃太多,让血糖升的太高,也不会总是吃不饱而感觉饥饿。
02适当运动
在三餐后半个小时左右开始进行一些中等强度的运动,比如快步走的同时大幅度摆动手臂,持续半小时,达到微微出汗的状态就可以了,这样的话可以及时消耗掉进食后多余的热量,也可以更好的控制血糖,维持体重合理增长。
来源:岳阳市妇幼保健院服务号
怀孕了,血糖高怎么办?——“糖妈妈”如何正确选择降糖药物?
据报道,全球20岁以上孕妇高血糖患病率为15.8%,每年超过2000万孕妇罹患此症。我国各地区患病率有差异,平均为17.5%。
随着二孩、三孩政策全面放开,高龄产妇剧增,随之而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糖妈妈”。众所周知,妊娠期血糖控制不佳对孕妇和胎儿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控制好血糖是每个“糖妈妈”的必修功课。
首先,要了解孕期糖尿病分类妊娠期出现高血糖首先要知道属于哪种类型,根据最新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孕期糖尿病分为以下3类:
这里主要是指孕前已确诊糖尿病的患者,计划妊娠前应将血糖控制的尽可能接近正常,HbA1c<6.5%时妊娠,使用胰岛素者HbA1c可<7.0%。
同时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 停用除二甲双胍以外的其他类别的口服降糖药;
- 如果仅用二甲双胍无法控制高血糖,应及时加用或改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如果孕前有服用降压药物
- 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等降压药;
- 改为拉贝洛尔(孕20周后还可选用硝苯地平控释片)。
对于GDM、妊娠期显性糖尿病患者,确诊后可先饮食控制,少量多餐,每日分5~6餐。
鼓励孕期适当运动,每次运动时间小于45min。
如经过饮食运动控制后,血糖仍无法达标,或调整饮食后出现饥饿性酮症,增加热量摄入血糖超标,则需使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
孕期降糖药物的选择
(1) 胰岛素
胰岛素不通过胎盘,对胎儿无致畸作用,是目前唯一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可以用于妊娠期的降糖药物。
可应用于孕期的胰岛素类型:
- 人胰岛素:短效、NPH及预混的人胰岛素。
- 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和赖脯胰岛素。
-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地特胰岛素。
孕期胰岛素应用方案:
- 对于空腹及餐后血糖均升高,推荐三餐前短效/速效胰岛素 睡前NPH(或地特胰岛素)。
- 由于孕期胎盘胰岛素抵抗导致的餐后血糖升高更为显著的特点,预混胰岛素应用存在局限性,不作为常规推荐。
(2) 口服降糖药物(OAD)
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认为格列本脲及二甲双胍对孕中晚期的GDM 患者都是安全有效的,在改变生活方式后血糖控制失败时,均可作为一线用药,而且OAD 中,二甲双胍较格列本脲更优。
但NMPA目前没有批准任何口服降糖药用于孕期糖尿病。《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建议孕期不推荐使用OAD。
生活方式干预 二甲双胍即可控制血糖的育龄期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胰岛素抵抗严重应用二甲双胍诱导排卵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可在服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怀孕,怀孕后停用二甲双胍。
如孕期有特殊原因需要继续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应在充分告知孕期使用二甲双胍利弊的前提下,在胰岛素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
产后管理- GDM:
绝大多数GDM患者产后血糖可自行恢复正常,可以停用胰岛素。需要注意的是,GDM患者应该在产后6~12周行OGTT,重新评估糖代谢情况。
- PGDM和妊娠期显性糖尿病:
分娩后糖尿病依然存在,治疗不能中断,但因分娩后胰岛素抵抗减少,胰岛素剂量至少减少1/3。妊娠期显性糖尿病产后也需要重新评估糖尿病类型及糖代谢状态。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13(4): 365-367.
2.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妊娠合并糖尿病协作组. 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J]. 2014, 49(8): 561-569.
糖友血糖降到7以下才算达标?控糖标准公布,3类人标准各不相同
确诊糖尿病后,患者每天关心的无非就是如何管理血糖,才能达到标准。为了满足目标血糖值,人们坚持用药、调整饮食、坚持运动,希望能对降糖有帮助。但很多人仍然会出现血糖不稳定的情况,每次测出来的血糖值都不一样,到底血糖多少才算好?今天就带糖友了解清楚。
为何血糖总是不稳?3个因素是关键有不少患者表示,自己虽然一直都有意识地控制血糖水平,复查时医生却表示血糖不稳定,建议我多上点心。到底是什么原因引发了血糖波动?问题或许和3个因素有关。
首先,患者自身存在的慢性病可能影响血糖稳定。当你存在糖尿病合并高血脂、高血压等问题的时候,也可能导致血糖水平不稳定,对糖分调节能力变差,更容易引发血糖波动。
其次,用药依从性差会导致血糖不稳定。看上去每天都在吃药,但吃药的时间间隔、用药方法不对,也影响降糖效果。原本应该餐前服用的降糖药餐后才吃,又或者前一天是晚上睡前吃的药,第二天却改到了下午吃药,都属于用药依从性差,对降糖不利。
第三点是对控糖标准不了解。有些人觉得血糖只有降到7以内才算是达标,为此对自己的血糖要求非常严格。但事实上,对不同人群来说,目标血糖的范围也是不同的,了解清楚,对控糖更有帮助。
对糖友来说,不少人都觉得目标血糖应该是7mmol/L才算达标,为了达到这个范围,不断的控制饮食,甚至采取节食的方式来降糖。事实上,血糖的目标值,各不相同,若是一刀切,只怕还会带来不良影响。
人体内的血糖水平并非降得越低越好,超出身体能够承受的范围,也可能带来低血糖等问题,严重的还可能扰乱胰岛素的作用,对健康不利。
在这里公布对不同人群的控糖标准,3类人对照看看,自己的目标血糖到底是多少。
对普通的糖友来说,在确诊糖尿病后,不管是通过饮食调整、生活方式调整还是吃药降糖等方式,能够将血糖稳定在空腹血糖在7mmol/L以内,是一个比较好的水平,平时随机测量血糖值不超过10mmol/L比较好。
但是这个标准对3类人并不适用。
首先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的控制范围能够达到5.3mmol/L以下比较安全,在进食大约2小时后,血糖不超过6.7mmol/L较为安全。特别提醒的是,这类人群孕期一定要警惕低血糖,当血糖低于4mmol/L时,小心血糖偏低。
第二类是老年糖友,在合并多个慢性病,并且有轻到中度认知障碍的时候,血糖范围也会放宽一些,能够保证空腹血糖在8.3mmol/L以内比较好,而餐后血糖不超过10mmol/L即可。
第三类是儿童和青少年糖友。对这些孩子们的血糖要求一般是空腹血糖不超过7mmol/L,和前面提到的标准一致。但另外还应该达到糖化血红蛋白指标低于6.5%。保持在这个范围内,才能避免对血管、靶器官等造成损伤。
对照这些标准,看看你平时对自己的控糖要求对不对?
提醒大家,血糖超标可不是一件小事情。当你经常出现血糖不稳定的问题时,也可带来4个并发症,威胁健康。
第一种:心脑血管并发症
血糖水平升高,可能导致血管渗透压发生变化,诱发血压升高,还可能带来血管堵塞、狭窄等问题,诱发心梗、中风等问题。
第二种:神经病变
比较典型的是手指、脚趾发麻,严重的还可能带来皮肤溃烂,红肿等病变。有不少患者也会因此出现糖尿病足。
第三种是肾脏病变
糖尿病肾病是威胁肾脏健康的一大杀手。肾脏无法正常的代谢体内的废物,也会更容易发生肾脏恶变,甚至增加肾功能损伤、肾衰竭的风险。
第四类是急性并发症
在短时间内血糖骤然升高,可能带来急性并发症,比如酮症酸中毒等,患者可能因此昏迷不醒,严重的还可能带来神经损伤,威胁生命安全。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目标值,你现在搞清楚了吗?了解适合自己的目标血糖值,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范围,而不是将血糖降得越低越好。如果你无法长期稳定血糖水平,也可能让健康面临一些风险,带来4种并发症,威胁健康。
参考资料:
1、糖尿病人血糖血压正常标准和测血糖标准频率是多少·糖尿病之友·2022-01-27
2、有部分糖尿病患者可以不吃药?!控糖标准是什么?听听专家怎么说·北京卫视养生堂·2022-04-01
3、糖尿病的 6 个控制指标,看看自己达标了吗?·丁香医生·2019-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