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胃压高(糖尿病并发症胃部)

中医庞主任 0
文章目录:

真实病例:糖尿病,原来是胃热盛!临床常用一方,清胃泻火又养阴

大家好,我是中医庞主任。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关于糖尿病的这个事儿。

糖尿病,原因在哪里?这是一个很复杂,很难说清的问题,每次说到糖尿病,听到最多的话就是中医能治吗?糖尿病不是不可逆吗?

好吧,我还是得先讲个医案,等我说完,你就懂了。患者张先生,47岁,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而致口渴多饮,饮水量约4000ml,多食易饥,食量倍增尿频量多。日尿量约3500ml,空腹血糖 11.76mmol/L,尿糖 ,经医院检查诊断为糖尿病,经口服西医降糖药及中药治疗,病情时轻时重。近2个月自觉症状加重,身体逐渐消瘦,周身乏力,大便干结。前来问诊时面色无华,形体较瘦,看舌苔,舌质红绛苔黄少津。问诊完后,但见此方:
槐花,黄连,滑石,天花粉,葛根,胡黄连,苦参,黄柏,知母,白术,山药,甘草。当时开完方子,患者表示不解,就这几味药,能治的了我这病吗?

我说你且回去吃,看效果说话。结果才服用几剂,患者食欲亢进、烦渴等症明显减轻,于是效不更方,连服20余剂后,多食善饥、口渴喜饮、尿频诸症基本消失,自觉体力倍增。
说完医案,我们接着说说为什么此方有如此功效。患者口渴引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身体消瘦,周身乏力,大便干结,面色无华,舌质红绛,苔黄少津,脉沉细数。辨证属于燥热伤阴耗气,处方中黄连、黄柏、胡黄连、滑石、槐花、苦参清热泻火解毒,配合天花粉、知母、葛根滋阴生津液清热,白术、山药益气养阴,补脾主运。

药方对症,肺胃之热自除,患者感受良好。好了,关于此方,就说这些吧,你有糖尿病的问题吗?不妨这里详细说说!

徐积兄教授:由机制到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诊疗策略全面梳理

医脉通整理报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21年12月,“2021京赣实用内分泌诊疗技术交流学习班暨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五次学术会议”如期举行,本次会议大咖云集、学术内容丰富,医脉通受邀进行全程直播。

在本次大会上,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徐积兄教授以“糖尿病胃轻瘫的诊疗”为题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演讲。

徐积兄 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负责人;江西省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江西省整合医学学会内分泌与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江西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青委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干细胞工程技术分会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与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胰岛调控与再生医学学组委员;白求愿精神研究会脂代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内分泌代谢病分会;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委;江西省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委;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和国家卫计委重大科技专项1项等15项科研课题;曾获省科技进步奖1项;发表论文50余篇(第一或通信作者),其中SCl收录26篇。

糖尿病胃轻瘫——糖尿病患者消化道最常见的并发症

1.消化道正常的运动功能

胃肠道感觉运动功能主要受固有或肠道神经系统(即消化道中的“小脑”)调节。大脑则通过非固有(即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神经系统对其进行调节。胃排空的正常生理过程需要平滑肌、肠道与外源性自主神经以及起搏细胞——Cajal间质细胞(ICC)的协同作用。

图1 控制胃肠蠕动的肠内和外源机制

2.糖尿病性胃轻瘫

糖尿病几乎可以影响胃肠道的所有部位,如降低食道运动,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张力,降低胆囊运动,诱发小肠或结肠蠕动时间异常导致腹泻/便秘,其中以胃轻瘫和胃排空延迟最为常见。

糖尿病性胃轻瘫是在无任何机械性梗阻的情况下以胃排空延迟和恶心、呕吐、早期饱腹、腹胀和上腹部疼痛等上腹部症状为特征的疾病。数据显示,约30%-50%的1型和2型糖尿病门诊患者会出现胃排空延迟,我国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胃排空延迟发生率为29.6%-65.0%。患者生活质量随着症状的增多会出现显著下降,死亡率也会出现明显增加。

表1 糖尿病性消化道功能障碍的表现

3.糖尿病性胃轻瘫的发病机制

徐积兄教授指出,糖尿病胃轻瘫发病与肠神经系统、幽门螺杆菌、肠平滑肌、胃肠激素、固有免疫系统、心理因素等多因素相关。

表2 导致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相关因素

糖尿病胃轻瘫的诊断

1.糖尿病胃轻瘫的诊断标准

满足以下几点可诊断糖尿病胃轻瘫:

➤糖尿病病史;

➤胃轻瘫临床表现(如早饱、餐后饱胀、腹胀、恶心、呕吐、腹痛);

➤内窥镜和钡剂检查排除机械性梗阻;

➤胃排空延迟。

注意:在糖尿病患者中,高血糖(>200mg/dl)可延缓胃排空,建议患者在控制血糖后(<275mg/dl)后再行确诊是否存在胃排空延迟。

表3 糖尿病胃轻瘫分级

应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良性或恶性胃出口梗阻(胃镜可排除);

➤慢性假性肠梗阻(腹部成像和/或小肠测压以鉴别);

➤神经性厌食症和贪食症;

➤与代谢紊乱相关的内分泌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肾小管性酸中毒(儿童)和高钙血症[基本实验室检查(包括pH值、氯化物和钙水平)可排除]。

2.糖尿病胃轻瘫的辅助检查

胃排空的辅助检查包括非侵入性手段和探索性手段两类:

➤非侵入性手段:闪烁显像、未定同位素呼气试验、无线压力和pH胶囊;

➤探索性手段:超声和MRI、胃电描记术、高分辨率电测图。

注意:评估胃排空前应停用可能延缓(如阿片类镇痛药、抗胆碱能药、GLP-1类似物和普兰林肽)或加快胃排空(如胃复安、多潘立酮和红霉素)的药物;对于大多数药物而言,停用48~72小时即可。

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

徐积兄教授指出,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包括营养支持、改善血糖控制、药物治疗、胃电刺激、内镜治疗、外科治疗。

1.营养支持

治疗胃轻瘫的首要目标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推荐少量多次低脂低纤维小颗粒或流质饮食。若无法耐受固体食物,应摄入均质或流质食物;若进食量不足以补充水、电解质和营养物质,则应予肠内营养。

2.改善血糖控制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与胃排空之间存在双向关系,即高血糖会导致胃排空延迟,而胃排空紊乱也会影响血糖控制。为了避免与胃排空延迟相关的无法预料的低血糖事件发生,可酌情放宽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应避免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因为它们会使胃排空延迟。用于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具有抗胆碱能特性)以及阿片类药物可能会延缓胃排空。

3.药物治疗

主要包括改善胃动力药物、止吐药物、抗抑郁药。

表4 改善胃动力的药物

表5 止吐药物

4.胃电刺激

胃电刺激是通过沿着胃大弯植入电极进而用电刺激胃,该治疗手段有两种模式,分别为胃起搏和胃电刺激:

➤胃起搏采用去极化,其频率略高于固有慢波频率(即每分钟3个周期),且脉冲持续时间较长。

➤电刺激是通过采用脉冲发生器完成,该脉冲发生器提供持续高频、低能量电刺激。

5.内镜治疗

若患者属于难治性、重度胃排空,可以考虑内镜治疗,包括:幽门内注射肉毒杆菌毒素、经口腔内镜下胃肌肉切开术、胃造口术、空肠造口术、幽门支架,部分示意图如下:

图2 胃、空肠造口术示意图

图3 幽门支架示意图

图4 经口腔内镜下胃肌肉切开术示意图

小结

最后,徐积兄教授总结道:糖尿病胃轻瘫是指在无幽门梗阻的情况下,有严重程度不同的消化道症状和胃排空延迟的客观证据。在糖尿病患者中,胃排空正常、延迟或加快和糖尿病分型无关,胃轻瘫的治疗需要循序渐进,包括饮食调整、药物、胃电起搏、内镜、外科等多学科诊疗。

胃胀、恶心、吃几口就饱,出现这些要小心胃轻瘫,尤其糖尿病患者

作为一名医学健康科普作者,有的时候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咬文嚼字的“老学究”,比如今天给大家说一个新的名词儿:胃轻瘫。这词儿挺新鲜的,至少在我的科普作品里第一次提到。医生有时候会给一些表现出反复胃胀、恶心、呕吐的患者下“胃轻瘫”这个诊断,也会称之为“胃排空延迟”。有人会说,这不就是咱们常说的”消化不良““功能性胃病”吗?此话虽有理,但也不完全正确。胃轻瘫的诊断还是比较严格的,绝大多数的消化不良都不能算作胃轻瘫(要么怎么说咬文嚼字呢),不过在一些特殊的人群中,患胃轻瘫的比例可不低。

所以今天咱们就着这股新鲜劲儿,来聊聊“胃轻瘫”吧,在文章最后我会给出6个技巧帮助大家缓解症状。

胃轻瘫就是功能性胃病吗?

首先解决一个问题,胃轻瘫是功能性胃病吗?

功能性胃病一般指的是胃没有器质性病变而有相关上消化道症状的胃病。简单说就是做了胃镜没发现什么毛病,但是就是反复有恶心、腹胀、上腹痛等不适。胃轻瘫虽然也没有胃部器质性病变,但是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功能性胃病。因为它之所以会有反复恶心、呕吐,胃胀、吃点东西就饱(我们称为早饱)的表现是因为支配胃部运动和消化的神经受损,从而导致的消化不良症状。瘫这个词,可以很形象的表现出此时胃部的状态——动力不足。

在胃轻瘫的诊断上,目前临床还是更强调胃轻瘫的患者存在一些典型的发病因素,再结合胃动力检测结果才能给出明确诊断。所以虽然表现出的症状就是消化不良,但是它跟功能性胃病还是有些区别的,有着相对明确且特殊的病因。

哪些情况算胃轻瘫?

与我们想象的可能略有不同的是,根据大数据统计,胃轻瘫的实际发病率其实只有9.6~38人/10万人年,比一些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都低

根据报道,胃轻瘫的发病还是有一定的集中倾向,比如在糖尿病或者腹部大手术病史等患者群体中,胃轻瘫的发病率较高,这也是它的主要病因。据报道,约50~65%有胃部不适的糖尿病患者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胃排空延迟,这与糖尿病患者血糖持续增高引起的神经系统病变影响了胃蠕动有关。而腹部脏器手术带来的副作用就更加简单粗暴了,据报道先前接受过胃部手术的患者可因有意或意外损伤迷走神经而发生胃潴留(很多时候是无避免的)。此外神经系统病变、病毒感染和药物影响也是胃轻瘫的病因之一。

由此看来,虽然胃轻瘫并不是常见诊断,如果是消化不良的典型症状,胃镜检查又没有什么异常,同时还有糖尿病、腹部手术史或者其他常见病因的基础,医生就会考虑胃轻瘫。如果通过进一步做胃排空闪烁成像(蛋餐后4小时时胃潴留>10%和/2小时时胃潴留>60%)、胃十二指肠测压(胃窦收缩平均<40mmHg)13C呼气试验(不是查幽门螺杆菌)等胃动力测试证实存在胃排空延迟、胃动力不足的话,就能够明确诊断了。

不过由数据来看实际确诊病例如此之少,而我们生活中具有这样的症状的人可不少。个人分析的原因还是在于胃轻瘫的诊断是比较严格的,它需要在胃镜检查排除胃部器质性病变后再结合胃动力的评估才能确诊。虽然“胃动力的评估”这几个字比较好写,但是检查起来可是很麻烦的;又由于胃轻瘫早期治疗方案与其他功能性胃病无异,因此很多的临床医生在给患者做完胃镜检查后就直接诊断为功能性胃病了(节省患者检查开销,与此同时治疗效果差别并不大)。

缓解消化不良的六个技巧

虽然咱们咬文嚼字了半天,体现了医学的严谨,但其实在患者看来,我们需要的是解决这些症状。所以无论是胃轻瘫还是功能性胃肠病引起的消化不良,吴医生就给大家总结一下我们早期能做到的缓解症状的小技巧。如果症状不缓解,持续很久或有加重趋势,请及时就医。

小技巧如下:

●每日摄入4-5次小餐而非2-3次大餐。

●用搅拌机搅碎食物后再食用。

●减少摄入富含脂肪的食物,如乳酪和油炸食品。

●减少摄入富含“不可溶性”纤维的食物,如某些水果、蔬菜和豆类。

●避免喝苏打水等起泡饮料,因为这可产生更严重的腹胀感和更多气体。

●避免饮酒和吸烟。

好,大家先别急着吐槽,这个是权威的循证医学数据库给出的官方建议。看着有些不接地气哈?其实吴医生简单给你拆解一下,明白中心思想就好办了。

前四条,无论是少食多餐还是搅碎食物,无非就是为了减少胃消化食物的负担。有消化不良症状的,尤其是胃轻瘫的患者,如果无视胃动力下降而继续保持每餐吃的很嗨皮的话,那难受绝对是自找的。所以每次少吃一点,多吃两次,每次吃饭时细嚼慢咽,吃一些好消化的食物自然是解决问题的法宝。第五条少喝碳酸或苏打水饮料也是避免过多的产气引起胃部不适。

而戒烟戒酒则是为了减少烟酒对于胃粘膜的伤害,具体的伤害机制可见这两篇文章(https://www.toutiao.com/item/6899409515502993924/,https://www.toutiao.com/i6750223880540930574/),保护好胃粘膜,就是在保护我们的消化功能。

所以,掌握“促消化,不伤胃”的原则后,相信更多的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也都能举一反三出来。

总结一下

综上,胃轻瘫其实并不是什么新名词儿,只不过诊断起来确实比较麻烦,在更多的时候被功能性胃病给覆盖了。不过如果是糖尿病患者、刚刚经历了腹部大手术的患者或者存在其他病因的人,如果出现反复的恶心、呕吐、胃胀、早饱等症状,还是要警惕是否出现了胃轻瘫。

而无论是胃轻瘫还是其他以消化不良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胃病,“促消化,不伤胃”是生活调整的重要原则,如果按照上面的生活方式调整后仍然不缓解,记得要及时去医院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