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人的病例(糖尿病病人的病历)
没有家族遗传史,杭州5岁男孩竟确诊糖尿病!医生提醒:多留意这类问题
说起糖尿病,在不少人的观念里都认为是老年病,这种说法现在要改了,儿童,甚至刚刚生出来一个月的小朋友,被查出来有糖尿病的也不在少数。
5岁的俊俊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喜欢吃甜食。前阵子,俊俊妈发现儿子时不时要喝水,一开始她没多想,以为是天气热的缘故,孩子出汗多,饮水量也自然会随之增加。但时间一长,她感觉到不对劲了,孩子既没力气也没精神,而且小时候没有尿床的毛病,但如今5岁了,怎么反而动不动晚上要“画地图”了呢?
“他尿床次数明显变多了,晚上喝水也多,体重还有减轻,最近变瘦了不少,因为我也关注了下糖尿病的大概症状,就怀疑他可能有这方面的问题。”俊俊妈在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和医生描述症状时这样说到。
经过医院检查,俊俊的血糖高达15毫摩尔每升,同时c肽偏低,糖化血红蛋白偏高,确诊得了一型糖尿病。5岁的俊俊是家里头一个糖尿病患者。俊俊妈感觉到很困惑:“我们家里面也没有家族史,家人都挺意外的,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是糖尿病呢?怎么想也想不通。”
“一型糖尿病发病都比较急,这个孩子大概也就两三个星期的时间,很容易并发酮症酸中毒,还有一型糖尿病,一般和家族遗传史并无太大关联。说明这个孩子胰岛素的分泌是缺乏的,或者是作用方面是有缺陷的,这个孩子必须要通过外源性的胰岛素来补充,才能让孩子的血糖稳定。”杭州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杨素红医生在谈到俊俊的病情时说。
经过治疗,现在俊俊的情况基本稳定,但今后每天餐前注射胰岛素这件事,是万万离不开,也不能忘了。杨主任介绍,从这几年临床上来看,5岁以下孩子的糖尿病发病率正呈现走上坡路趋势,尤其是今年,除了甜食吃太多,还有其它因素的影响。
杨素红 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它的发病率增加了5%到35%,这个可能是跟我们整个环境,还有病毒感染,自身免疫这些综合因素在一起引发的,现在整个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趋势是在上升的,并且今年我们医院接诊率也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峰,十天时间里,医院接诊的新发糖尿病患者有5例。”
杨医生也提醒,小朋友爱吃甜食,家长不光要重视孩子的口腔问题,血糖问题也需要多多留意。如果发现孩子有糖尿病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万万不可大意。
转自:阿六头说新闻
来源: 杭州之声
每天喝两瓶碳酸饮料每餐都吃肉 还不运动 两个初三学生突患糖尿病
近日,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甘宇的门诊来了两个初三学生。
一个是男孩,一个多月前居家上网课时体重180斤,近一周以来食量突然下降,大量饮水,口渴,体重突然降至160斤。就医后,被诊断为糖尿病。
另一个是女孩,因为身上起湿疹来医院看病,在检查时发现血糖高后转入内分泌科经检查确诊为糖尿病。
原来在上网课期间,男孩和女孩都有共同的生活习惯,每天至少喝两瓶碳酸饮料、每餐都吃肉,每天基本不运动。甘宇表示:“近些年儿童、青少年糖尿病的发病率在不断升高,主要原因是能量过剩,而过量喝甜饮料、吃肉、缺乏运动,是导致能量过剩的主要原因。”
病例 两个初三学生患糖尿病
初三男生小刚在一周前身体出现状况,食量突然下降,大量饮水,口渴严重,体重由一个月前的180斤突然降至160斤。
小刚的父亲告诉记者,看到孩子身体出现状况马上带孩子就诊。通过检测,发现小刚血糖太高,同时尿酮体有4个加号,诊断为糖尿病酮症。糖尿病酮症是糖尿病的一个急症,有危险,必须住院治疗。
初三女孩小美是因为湿疹到医院看病的,在检查时发现血糖高后转入内分泌科诊治。甘宇告诉记者,女孩来的时候,看到她身体很胖有170多斤,就怀疑她血糖高,经过检测果然血糖太高了,确诊是糖尿病,需要长期规范治疗。
病因 每天两瓶饮料、每餐都吃肉,基本不运动
记者了解到,小刚和小美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惯,每天至少喝两瓶饮料、每餐都吃肉,基本不运动。疫情期间,父母看到小刚学习很辛苦,给他准备了大量的水果、饮料,饮食上也是天天大鱼大肉;小美和姥姥、姥爷一起生活,两位老人给孩子顿顿都是高营养,孩子不喝白开水,每天都喝饮料。
因为网课内容比较多,上完网课就写作业,再加上马上要中考了,两个孩子每天几乎不运动,连下楼的次数都很少。
数据 青少年糖尿病患病率在逐年增长
甘宇说,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18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的患病率是12.8%,青少年的糖尿病患病率在逐年增长。以前青少年的糖尿病是一型糖尿病为主,必须用胰岛素治疗的,被称为胰岛素依赖性的糖尿病。现在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人的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肥胖的人越来越多,二型糖尿病在青少年、儿童中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
提醒 糖尿病早期基本没有什么表现
甘宇说,为什么说糖尿病可怕?因为糖尿病在早期没有任何明确的症状。只有在血糖特别高的时候,才能表现出糖尿病的症状。
有的人可能轻微有些乏力,有一些口渴,这也是在血糖很高时可能会出现的症状。
专家 热量产生的多能量就过剩,人就要发胖
甘宇说,饮料不仅含糖量高热量也高,热量产生的多就代表着能量过剩,人就要发胖,比如说一瓶500毫升的饮料含有的热量大约是200多千卡。
这么多热量意味着什么?相当于正常的走步210分钟、快跑22分钟、爬楼梯31分钟、跳绳31分钟、骑车31分钟,这样才能把热量消耗掉。
甘宇说,人的增重和肥胖是由于能量过剩带来的,比如说孩子身高165厘米,体重60公斤,需要的热量是每天1800千卡。一个青少年一天吃三顿米饭,按照八两算,热量就是1600千卡,还不算水果肉蛋奶。如果每天再喝两瓶饮料热量就400多千卡,超过身体需要的能量就变成脂肪蓄积起来。这样人的胰岛素抵抗就明显了,胰岛素抵抗是引起糖尿病的重要原因。此外,疫情期间运动少,能量消耗不出去,这也是青少年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建议 运动是糖尿病综合治疗措施中的重要一环
甘宇说,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一定要合理饮食,减少含糖食品和高脂肪食品的摄入,同时运动是糖尿病综合治疗措施中的重要一环,可以控制体重、平衡热量。每天最好有半小时到一小时的运动时间,长期规则运动对减少糖尿病引起的慢性并发症,特别是心血管并发症帮助很大。
对于患糖尿病的孩子和家长来说,和医生配合,每天坚持测血糖,每2~3个月测量糖化血红蛋白,每年检查血脂、尿微量白蛋白、甲状腺功能、眼底等,这些措施都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早期发现和治疗并发症。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吴强
来源: 沈阳晚报
23岁女子回家过年后,多次呕吐一查竟患上糖尿病
节日里无节制地吃喝
竟让23岁的王女士患上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所幸救治及时
她才脱离危险
大年初一
厦门市中医院内分泌科
接诊了一名23岁的年轻女患者
从事电商行业的王女士
提前一周返厦准备过年
返厦后每天与亲友在外聚餐
入院半天前
她出现多次呕吐
伴口干舌燥、胸闷、气喘等不适
她以为自己是吃坏了肚子,急诊后查血发现她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了。紧急入院后,经过及时补液、消酮、降糖,抑酸护胃配合中药及中医特殊外治后,王女士的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
王女士对于此次发病表示很困惑,她过去体检从未发现糖尿病,为什么这次会突然发病,并且一发病就出现如此严重的急性并发症?
对此
厦门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胡天赤解释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因素很多
对于王女士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短期内因饮食结构不平衡,致使血糖急剧升高,胰岛功能受损后无法有效降糖,从而导致外周脂肪异常分解出现了酮症酸中毒。也有可能是因为摄入的食物过多、过杂、不新鲜,导致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诱发酮症酸中毒。
市中医院内分泌科过年期间除了这名突然首次发病的年轻人,也接诊了一些年老的糖尿病患者,他们平时不注重血糖控制,过年期间因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血糖急剧升高,不得不住院治疗。还有一些糖尿病患者在春节期间吃了不新鲜的食物造成腹泻,从而引起血糖紊乱,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
医生手记:口腹之欲需节制
厦门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医师 林琳:
临床上说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主要是由于人体的酮体增多,引起血液酸化状态,是一种代谢紊乱的疾病。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患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常常是患者就诊时的首发症状。
严重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血液甚至会变成乳白色,这主要是血液的脂类物质含量过高所致,和糖尿病的发展关系密切,其表现为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异常。血脂严重过高的患者,血液中可含有大量的乳糜微粒,所以血液看上去会变成乳白色。
近几年,糖尿病患者朝着年轻化趋势发展。“管住嘴、迈开腿”这句话看似简单,常年坚持实则很难。在此也提醒大家科学饮食、规律运动,定期监测血糖。总体来说,饮食控制的总原则是控制总热量,营养要平衡,进餐要定时,增加新鲜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摄入。每餐只吃八分饱,少油、少糖、少盐要切记。不少糖尿病患者“阳康”后不敢运动,但其实根据自身情况,三餐后还是应进行适宜运动。
另外,人体内激素均有自己的分泌规律,熬夜和不规律的作息、较大的情绪波动容易打乱各种激素分泌节律导致糖尿病恶化,按时起居不能是一句空话。
对于平时没有糖尿病困扰的普通人,也应平衡饮食,避免胡吃海喝、通宵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
综合/健康厦门、厦门市中医院、厦门日报
来源: 厦门广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