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肾病研究背景(糖尿病肾病研究现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0
文章目录: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与机制

摘要:

文题释义:

糖尿病肾病:是指由糖尿病所致的慢性肾脏疾病,是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主要包括肾小球滤过率低于60 mL/(min•1.73 m2)和(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高于30 mg/g持续超过3个月。临床上以持续性白蛋白尿和(或)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为主要特征,可进展为终末期肾病。

间充质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能够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细胞外囊泡,发挥促进组织修复和免疫调节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干细胞治疗研究。

背景:糖尿病肾病已经成为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临床治疗效果仍然有限。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对糖尿病肾病具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

目的: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与一般治疗策略、间充质干细胞的特征和临床应用,以及间充质干细胞对糖尿病肾病的肾脏保护作用3个方面进行综述,阐述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方法:以“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diabetic nephropathy,diabetic kidney disease”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筛选相关的研究性论文、综述和论著,并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整理出62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在疾病治疗领域的研究已经广泛开展,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试验开展较少,且临床疗效有限。动物实验证实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发挥肾脏保护作用并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具体机制包括减少肾脏细胞凋亡、调节自噬、改善炎症反应、改善氧化应激和抑制纤维化等。

https://orcid.org/0000-0003-4987-3120(王书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糖尿病肾病, 临床试验, 动物实验, 机制, 综述

引用文本:王书韵, 谢君辉, 余学锋.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与机制[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2, 26(1): 153-158.

阅读更多请登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官网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与机制

肾脏病的元凶竟是糖尿病,早防早治让“肾”安心

我国成人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为10.8%,目前全国有上亿人患慢性肾脏病。与此同时,我国成人糖尿病总患病率为12.8%,糖尿病患者约1.2亿人。从数字来看,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人数与糖尿病患者相差无几,但这与人们固有认知有所出入,潜藏的肾脏病值得更多人关注。

其实,糖尿病已成危害肾脏的“元凶”。数据显示:在美国,将近四分之一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由糖尿病导致,38%的尿毒症患者由糖尿病肾病发展而来,糖尿病肾病是透析患者的第一大病因。在西班牙,尿毒症患者中超过一半(54%)患有糖尿病肾病。在日本和台湾地区,这一比例也高达28%、26%。

而在中国,据2019年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统计:我国血液透析患者中,糖尿病肾病占比13.5%,超过高血压肾病成为透析第二大病因。预计不久的将来,糖尿病肾病将超过肾小球肾炎,成为我国透析患者第一大原发病。

认识糖尿病肾病,可以说是糖尿病患者亟待重视的问题。

什么是糖尿病肾病?该如何诊断?

根据2007年NKF-KDOQI糖尿病肾脏疾病临床诊断建议,出现以下任一情况被诊断为糖尿病肾病:

● 糖尿病人出现大量蛋白尿;

● 糖尿病人出现微量蛋白尿,同时合并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10年以上的1型糖尿病出现微量蛋白尿。

糖尿病患者出现蛋白尿,需要用诊断金标准来甄别是否患上糖尿病肾病。目前,诊断最明确的手段是通过肾穿刺做肾组织病理学检查,一般来说,出现下列情况任何一条,都应该尽早肾穿刺明确诊断:

● 糖尿病病史不足5年;

● 先有肾损害(蛋白尿),后有糖尿病,或糖尿病与肾损害同时出现;

● 肾性血尿;

● 有肾损害,但没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发病之初即表现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3.5g/L)。

由于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合并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完全不同,必须通过金标准明确诊断、有的放矢进行治疗。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蛋白尿,但没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又无法肾穿刺确诊的话,一般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

糖尿病肾病治疗有哪些讲究?

糖尿病肾病患者如果病理确诊为IgA肾病、膜性肾病等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根据结果,可能要选择激素或者同时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激素会导致血糖明显升高,加重糖尿病,所以在激素治疗同时,应强化降糖治疗。

● 如果明确为单纯的糖尿病肾病,应严格控制血糖。降糖药选择上,糖尿病肾病应尽量避免使用通过肾脏排泄、同时有低血糖副作用的降糖药。

● 胰岛素治疗最常见的副作用是胰岛素抵抗,这一副作用几乎贯穿于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同时也存在于1型糖尿病患者中,并对1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影响。

所谓胰岛素抵抗,就是人体细胞和组织对于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胰岛素抵抗增加了血糖管理难度,血液中葡萄糖不能被肝脏、肌肉和脂肪细胞有效转化利用,升高的血糖会侵蚀血管,造成心血管、眼、肾和神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

需要提醒的是,胰岛素主要通过肾小管代谢,肾功能减退后可能发生胰岛素在体内蓄积情况,而胰岛素抵抗会导致低血糖副作用比较明显,因此,糖尿病肾病尤其是肾功能减退者应严格掌握胰岛素使用的时机、方法和剂量。

哪些中医药可治糖尿病肾病?

近年来,国内许多中西医肾病专家潜心研究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病,研究成果和成效显著。中医药干预糖尿病肾病有以下几种方式——

● 通过中医中药治疗,改善临床症状、调节脂代谢,控制体重,提高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蛋白、保护肾功能、改善营养;

● 中医理疗方法,如穴位埋针、穴位贴敷、耳穴压豆、针灸、中药足浴等,改善肾脏循环,减轻四肢浮肿和周围神经病变;

● 中药离子导入、中药封包,能增加肾小球滤过率,改善肾小管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

● 采用中药灌肠、中药熏蒸,预防糖尿病肾病中晚期尿毒症并发症。

现代药理学研究还证实黄芪中的皂苷类、黄酮类具有显著降低血糖、延缓慢性肾脏病作用。以下中药成分也对糖尿病肾病治疗有效——

茯苓成分茯苓酸:通过激活AMPK和PI3K,表现出类似胰岛素对GLUT4膜转位的调节作用,达到降低血糖疗效;

麦门冬中的低聚糖成分:可用于缓解2型糖尿病肾病症状;

五味子提取物:可抑制糖尿病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维持足细胞完整性、保护药源性肾毒性损伤等;

生地黄及其提取物:可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血胰岛素抵抗水平、调节细胞葡萄糖自身平衡、降低肝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改善脂代谢紊乱,改善肾功能;

积雪草:可抑制纤维细胞增殖,防止黏连发生、缓解黏连形成,降低血脂、尿蛋白、减轻肾脏病理损害,且具有抗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改善肾脏高滤过状态;

葛根素:可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素氮、血肌酐、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内生肌酐清除率,使内皮素表达显著降低。

中药膳食疗治疗糖尿病肾病也可选择以下配方——

配方一:

葛根粉30克,粳米1000克。用法:葛根洗净切片,加水磨成浆后沉淀,取其淀粉晒干而得葛根粉,粳米洗净,加水适量,大火煮沸,改小火煮30分钟后,加葛根粉,煮到米熟成粥。早晚食用1月。

配方二:

黄精30克,北沙参15克,淮山药30克,玉竹30克,猪胰1具。用法:将猪胰去油膜,洗净;将以上药物放入瓦煲内,加水适量,小火煮1小时,调味,随量饮汤,食猪胰。

(作者系浦东新区名中医、上海市中医临床优势学科肾脏病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名老中医诊疗所特聘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名专肾病科双聘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栏目主编:顾泳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项建英

来源:作者:金周慧

专家解密糖尿病如何变成糖尿病肾病

含在嘴里甜甜的糖,到了尿中却很有可能是苦涩的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日益升高,而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其中之一的并发症--糖尿病肾病(下面简称糖肾)也日渐增多,临床上因糖肾导致的尿毒症需要透析的患者比例不断攀升,目前在发达地区糖肾已成为尿毒症的首位病因,透析给个人、家庭、国家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因此破解如何降低糖尿病变成糖肾是当前医患共同关心的话题。

糖尿病肾病可防可治,通过科学防控糖尿病肾病,尿毒症可减少甚至避免,所以大家也不用过多担心。2021年11月14日是第15个“联合国糖尿病日”,宣传主题是“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下面由我们的肾科专家来解密糖尿病如何变成糖肾,以及目前临床上的糖肾的破解之道吧。

1、糖尿病如何变成糖尿病肾病?

(1)遗传因素

糖尿病的发病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遗传背景,不同种族的糖尿病发病率及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同一种族中其发病又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临床上我们也会发现一些病友的血糖控制很好仍会发展为糖肾,而有些糖尿病病友即使血糖控制不理想,也不发生糖肾,这与病人的遗传因素有很大关系,关于遗传因素,目前医学尚无特效办法。

(2)高血糖

长期的血糖升高,是糖尿病的特征性表现,也是发生一系列并发症的根本原因。正常的肾脏是有排水、排毒器官以及废物回收功能的。这个功能依赖肾脏的“过滤网”完整。糖尿病因为血糖过高出现高的血液渗透压,从而导致肾脏高滤过,并产生一系列糖基化产物(有肾脏毒性),这相当于肾脏一直在超负荷工作,并且是在有毒的环境中工作,所以长此以往,肾脏不可避免出现“过滤网”的破损,这种状态会从轻逐渐加重,临床表现就是会出现微量蛋白尿到大量蛋白尿,微量蛋白尿常常没有症状,但这是肾脏发出的求救信号,所以早期检查尿液很重要。

(3)高血压

高血压是糖尿病肾病的加重因素,常常与糖尿病相互促进,恶性循环。一方面,血压升高会加重糖尿病肾脏的高灌注和高滤过,让肾脏更加高负荷工作,促进肾脏硬化;同时高血压也会影响心脏,使心肌损害泵血无力,从而使肾脏供血不足,加重肾脏损伤,通过抗高血压治疗,可以阻止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行性恶化。

1、哪些人群会容易出现糖尿病肾病?

(1)血糖控制不佳、高血糖和血糖波动大的人群。

(2)具有明显糖尿病家族遗传倾向人群。

(3)膳食高蛋白摄入的人群。

(4)同时伴有高血压的人群。

(5)其他因素包括吸烟、高脂血症、反复泌尿道感染的人群。

2、如何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

1、关注糖尿病病程:1型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2型糖尿病一经诊断,就应筛查糖肾。

2、尿微量蛋白尿筛查:通过尿液的检测即可方便发现,一般是需要定期复查的,这是糖肾的临床科发现的最早期指标。

3、关注尿液颜色、尿量、和尿液性状,比如有无久放不散的泡沫,夜尿有无增多。

4、关注自身症状:下肢水肿,乏力,头晕,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等症状。

5、定期体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及肾功能,观察肾功能的数值的发展趋势(建议咨询专业的肾科医生)

3、糖尿病肾病的破解之道

1、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作息规律,戒烟戒酒,不暴饮暴食,食物中适当增加膳食纤维,而盐、蛋白质量要控制,盐每天不超6克,蛋白尿量按照每公斤体重计算,一般不超1克/kg.

2、控制血糖,避免血糖波动过大,糖化血红蛋白尽量控制在7.0%之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既可以降糖,又对肾脏有保护作用的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可以几种降糖药联合应用。

3、控制血压:糖尿病常常和高血压并存,控制血压对糖肾也是极大的帮助。一般要求血压至少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最佳血压是收缩压小于120mmHg.

4、适当运动,控制体重:通过专业的医生评估心肺功能,找到适合自身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长期坚持,保持体重相对稳定,有助糖肾的发生和控制。

5、定期随访,咨询肾科和内分泌科医生,了解和使用最新的糖肾药物。目前科技发展迅速,特效新药研发不断加快,已经有不少治疗糖肾的新药应用到临床,不仅可降糖,更可以对糖尿病导致的肾脏、心脏并发症有较好疗效。

糖尿病肾病可防可治,但前提是在早期发现,并及时给予治疗才能延缓肾病进展,甚至逆转,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微量蛋白尿期),肾功能将更不可避免地恶化,尿毒症也随时来临。因此,对于糖尿病肾病的破解,早筛早治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