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汗很黄(糖尿病出的汗特别臭吗)

内分泌的秘密v陈医生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出汗异常,中医药如何治疗?

很多糖尿病患者往往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平时走不多远、稍微活动就大汗淋漓;在盛夏炎热天,别人都在流汗,自己明明觉得燥热却没什么汗;还有的糖友身体某些部位出汗明显增多,如手心、脚心、额头、颈部和背部等老是汗出不止而其它部位却没什么汗,甚至半边身子汗多而另一边汗少,严重者甚至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工作。这是什么原因呢?

糖尿病泌汗异常,要注意是神经病变所致

1.什么是糖尿病泌汗异常?

糖尿病泌汗异常( Diabetic sweating dysfunction,DSD), 是指发生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时,汗腺功能失常而出现的汗液排泄异常。糖尿病汗腺功能异常多表现为四肢尤其是下肢皮肤干燥,甚则开裂,出汗减少甚至无汗,而上半身尤其是面部及胸部大量汗出,其原因可能与支配和调节汗腺的自主神经传出途径出现障碍有关。

糖尿病下肢泌汗异常,甚至皮肤干裂,易继发感染

因此,本文开头描述的异常出汗现象,要警惕可能是高血糖引起的自主神经病变受损所致。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正常情况下,当人体体温升高,自主神经就会调节汗腺分泌,汗液蒸发可以带走热量以降低体温。糖尿病患者若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不仅会直接干扰神经细胞代谢,还会使蛋白变性、微血管病变使神经组织局部缺氧,功能受损,因此全身各处的神经组织都可能受到糖尿病的损害,自主神经也不例外。

2.糖尿病泌汗异常的发病率如何,有什么危害?

糖尿病泌汗异常的发病率达到45-95%不等,几乎可以出现在糖尿病的任何阶段,甚至糖尿病前期也可能出现。一旦发生出汗减少或不出汗,容易导致手足干燥、开裂,继发皮肤或软组织感染。或因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导致身体毛细血管缺乏自身张力,引起静脉扩张。

糖尿病泌汗异常:一边腋下有汗,另一边少汗或无汗

3.中医如何治疗糖尿病引起泌汗异常?

中医认为,糖尿病泌汗异常是由于肌题腠理开阖失常而致,开多阖少则汗出过多,开少阖多则汗出过少。病位虽在腠理体表,但跟脏腑关系密切,为虚实错杂之证,治疗应当辨虚实盛衰,标本兼顾。常常按以下证型进行辨证论治。(1)营卫不和证 症状见时自汗出,周身汗出或以头部、胸部汗出为主,或仅头汗出。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缓。治疗以调和营卫为法。方药以桂枝汤( 《伤寒论》)为主进行加减。若自汗严重,还可酌加煅龙骨、煅牡蛎、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

张仲景经典名方:桂枝汤

(2) 卫表不固证 症状——汗出怕风,活动后加重,乏力倦怠。舌质淡,苔薄白,脉弱。治法——益气固表止汗。方药——以玉屏风散( 《丹溪心法》) 为主加减。若汗多加煅龙骨、煅牡蛎; 气虚严重加党参、炙甘草; 若表虚不固又兼阳虚汗出,可辨证使用桂枝加附子汤治疗。(3) 阴虚火旺证 症状——盗汗,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口干不多饮。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阴降火。方药——以当归六黄汤( 《兰室秘藏》) 为主加减。若伴有潮热,加知母、地骨皮、龟板、鳖甲;若口干明显加麦门冬、玄参。

桂枝汤的组成

(4) 湿热蕴蒸证 症状——头部汗出,口腻口渴,身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治 法—— 清热化湿。方药——三 仁 汤( 《温病条辨》) 加减。若见腹胀、便溏,加苍术、大腹皮;若见身痛困重,加防己、薏苡仁。(5) 阴津亏虚证 症状——汗出减少,皮肤干燥,咽干口渴,或两目干涩,腰膝酸软。舌质暗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治法—— 滋阴润燥。方药——以增液汤(《温病条辨》)为主加减。若伴有两目干涩,加沙苑子、枸杞。(6) 肺胃热盛证 症状——多饮、多食或兼烦热,进餐时头面手足汗出,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而干,脉滑数或虚数。治法——清泄肺胃。方药——以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 加减。若胃热偏盛者,加天花粉、黄连、栀子;若汗出过多、气津两伤者,加西洋参、麦冬、芦根。

养阴止汗良药:糯稻根

30. 中医治疗糖尿病泌汗异常的优势与特色是什么?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引起的泌汗异常,不但可以改善症状,且疗效稳定,不易反复,副作用小。临床上常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苔以及脉象等进行综合辨证,立法处方,发挥中医药多靶点、多环节的调节和治疗作用。

糖尿病多年,多数是气阴两虚,当归六黄汤,养阴清热,来了解一下

我国糖尿病目前发病率不低,该病也被称为富贵病,因为这个病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国界越来越富裕之后多起来的。

先看看西医怎么认识和治疗,只想了解中医部分的朋友可以下拉忽略!

现代医学认为是一种代谢疾病,跟遗传有关,糖尿病主要是胰岛功能出现了异常,胰岛是干啥的呢?胰岛可以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又是干啥的呢?胰岛素就是降血糖的,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体内血糖降不到正常范围了,就容易得糖尿病了。

胰腺中的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一型糖尿病是胰岛分泌不了足够的胰岛素。

二型糖尿病是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不能被有效利用,所以要人为的干预。咋办呢?

一型糖尿病只能体外补充胰岛素了,因为自己不能产生了!

二型糖尿病可以自己产生胰岛素,但不能有效利用,所以研制出了好几种增强利用的口服药物,(如促胰岛素分泌剂——二甲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类、噻唑烷二酮衍生物、DPP-4酶抑制剂等)大家只要知道是增强胰岛素的利用既可以!

注射胰岛素的病人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胰岛素和降糖药的作用是降血糖,要把血糖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但是每天按时吃药,严重时还要每天挨至少一针是比较痛苦的,如果降糖药应用过量,还存在低血糖的风险,大家注意!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可怕,容易造成人体晕厥,大脑缺氧等严重问题,所以降糖药都是逐渐加量的。

更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血糖控制不好,人体长期泡在高渗糖水中就像温水煮青蛙,时间长了,神经,血管都会出问题,神经会出现损伤,表现出现麻木、疼痛等,血管会出现粥样硬化,形成斑块,这些是脑中风和心肌梗死的高发因素。有的严重还会出现烂脚丫(溃烂)严重甚至需要截肢,看到这了,大家知道为何医生总是强调要规律用降糖药了吧!

糖尿病人伤口破溃不容易愈合,日久容易溃烂

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糖尿病不可怕,糖尿病的并发症才可怕。


怎么预防并发症?怎么减少并发症?这里交给大家两个中医方法,大家了解一下!

第一个是解决糖尿病麻木的问题,糖尿病麻木中医是什么认识的呢?又是怎么处理的呢?

中医认为麻木跟气血经络不通关系密切,经络受阻,气血不通,导致出现麻木,常见的阻滞经络导致淤堵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气滞血瘀,气滞血瘀导致的经络不通会出现胀痛,刺痛,疼痛夜间加重,看舌苔,舌质紫暗,瘀斑,嘴唇也是紫暗的,这种疼痛用一句话形容就是像针扎一样,这种需要活血祛瘀止痛,打搅可以了解一下血府逐瘀汤颗粒,之前有介绍过,大家可在自行查一下。

2、痰瘀阻滞,这种是今天要说的重点,主要是麻木的表现!

一句话形容就是平时就麻木,四肢末梢明显,干活是更严重!这种也有办法,之前给大家分享过,大家打开链接了解一下。一个通经活络,解除麻木的方子,两味中药打粉,舒经活络,去麻木一个通经活络,解除麻木的方子,两味中药打粉,舒经活络,去麻木 文章

这两味是主药,其他表现要在辩证论治的基础上加减,不能机械的生搬硬套。


接下来说一下今天的正题,糖尿病后期出现阴虚内热,气阴两虚的问题!

最近接连有朋友找我咨询糖尿病的问题,一个是10多年病情,另一个是30多年的病情,二者症状不尽相同,但表现出的都是一派热像:

燥热,睡不着觉,口渴,口干,口苦,颜面潮红,喜欢喝凉水,睡觉出汗,小便黄,总没力气,乏,容易发脾气,舌头很红。

以上的表现是糖尿病后期,出现了一种阴虚内热的状态,糖尿病我们中医叫消渴,因为糖尿病的人饿得快,消化快,总感觉口渴,所以中医称之为消渴。

怎么产生的呢?中医认为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者后天饮食没有节制,出现了脾胃受损,脾胃是管消化和代谢的,脾胃为中焦,是人体转化运输的轴,胃为水谷之海,食物经过胃的腐熟,消化,还要运送到脾,脾对水谷转运和吸收,化生水谷精微和气血,脾能升清,把水谷精微和气血送到脏腑、头面等部位去发挥作用,胃降浊把糟粕垃圾送到大小肠再排出体外。

脾胃是人体的轴,有生化和转输作用

脾胃损伤会产生一种脾虚湿盛的状态,这个时候是舌胖大,苔白腻,人比较能吃,大便稀的,大家会有疑问,怎么讲到脾虚湿盛了,不是阴虚内热吗?不要急,脾虚湿盛是糖尿病的前中期情况。

如果失治误治,湿在体内待久了就像沼气池一样,会发酵,发酵产生热量,生成湿热,湿热比较缠绵,不容易好,会逐渐伤及阴液,阴液受损太严重,就出现阴虚内热了。就会出现口干、口苦,盗汗、乏力、燥热等阴虚内热的表现。

要怎么办呢?

给大家分享一个养阴清热,清虚热、除湿热、止汗的方子,叫做当归六黄汤,看一下组成,我们来分析下它的作用。

组成: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连、黄柏、黄芪、当归

(为啥叫当归六黄汤?因是由为一个当归,加上留个带黄字的重要组成。)

这个方子出自李东垣的《兰室秘藏》。为便于理解,我们给它分类一下。

第一组:生地、熟地、当归。

生地、熟地、当归可以入肝肾来滋阴养血,阴血充盛水能制火,三个共同组成了君药。

我们看,这里面生地清热凉血滋阴,熟地滋补肾精,当归养血活血,三者都有滋补肝肾的作用,两寒一热,寒热并用,而清热力量更胜温热,这样就能清热不伤阳,肝肾同源,肝血和肾阴属于都属于偏凉润的物质,肝肾同补,滋阴降火,虚火不光要用凉药清火,还得把火潜下来,肝阳上扰动加重了火热,滋补肝肾还可以起到平肝潜阳的作用。

熟地黄滋补作用强于生地黄

生地黄凉血作用更强

第二组:黄芩、黄连、黄柏

汗为心之液,盗汗属于阴虚火旺,心属火,肾属于水,由于水火不能共济,心火太过旺盛,热迫使津液外泄导致,所以用黄连清心泻火,黄芩、黄连、黄柏均属于苦寒之品,苦能坚阴,就是把阴液留在体内的意思。黄芩入上焦,又能清上焦火,黄柏入下焦,能泻下焦热,这三者配合能把人体整个三焦的火都给压下去了。三者是臣药。

黄芩入上焦,清肺火去湿热,还能安胎

黄连入中焦,可以清心火,胃火,还能泻中焦湿热

黄柏入下焦,能清肝肾之火,还能去下焦湿热

最后交上了一味黄芪,黄芪味甘,甘具有补的作用,能够补中焦,补脾胃之气,(参见:补中益气汤)黄芪还有益气固表的作用,能够用于卫表气虚的自汗盗汗,(参见:牡蛎散),糖尿病后期,阴虚内热,卫气不固,不仅自汗,还盗汗,这时候用黄芪益气实卫固表,表气一强盛,汗自然就少了。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的作用

以上就是一个当归六黄汤的介绍了,既可以滋阴清热, 去除阴虚燥热,口眼干燥,口苦尿黄等热盛的问题,还可以固表止汗,解决阴虚内热出现的自汗盗汗问题,大家学会没有呢?

最后提醒大家,糖尿病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预防并发症出现,减少并发症危害。

糖尿病人出这6种汗,不要忽视,可能预示糖尿病并发症

八月,正赶上三伏天,这可是一年中太阳最毒的时候,虽说已经立秋,但秋老虎可不是闹着玩的。走在街上,微风袭来,都感觉风中带火,这种天气,稍微动一动,汗就止不住地流。

高温天气下,出点汗也在所难免,但对糖友来说,要警惕异常出汗,身体一旦出现以下 6 种情况,最好及时上医院检查。

01 冒冷汗和半夜惊醒出汗

什么是“冷汗”?通常指畏寒、肢冷而出的汗。

大热天的,糖友如果冒冷汗,同时伴有饥饿感、心悸、头晕、乏力、焦虑不安等症状,很可能是出现低血糖

夜间睡觉,室内温度适宜,平时不出汗,但某次半夜惊醒,出一身汗,同时也有心悸、头晕等症状,大概率是夜间低血糖

糖友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测血糖,确定是低血糖后,需立即补充糖分,口服 15-20g 糖类食品,最好是葡萄糖片、蜂蜜、白糖水等。如果频繁出现低血糖症状,应寻求医生帮助,找出原因,调整治疗方案。

02 汗脚变干,未必好事

我们的脚上有很多的皮脂腺体,正常情况下也会出汗。所谓的汗脚,就是更容易出汗的脚,穿上鞋袜,就能跟蒸桑拿似的。

糖友本是汗脚,现在却变得少汗,甚至脚干不出汗,出现干裂,就要格外小心,可能与糖尿病并发症有关。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可引起上述情况,增加糖尿病足的风险。

糖友睡前可以温水洗脚,用干净的毛巾擦干后,涂抹润肤霜等,保持皮肤湿润,防治皲裂后细菌或真菌侵入感染。

建议糖友多加观察脚部情况,预防出现伤口、红肿等情况,如出现异常伤口,要及时就医处理。

03 低热盗汗,警惕肺结核

什么是“盗汗”?就是平时不出汗,入睡后,汗液像盗贼一样偷偷泄出来,醒来后,汗泄就立马止住。

盗汗常因身体虚弱所导致,如果糖友出现盗汗的情况,特别是还伴有午后低热、乏力、咳嗽、胸痛等症状时,可能与“肺结核”有关。糖友抵抗力相对较差,更易感染,血糖管理不善时,感染风险更高,而感染又会影响血糖控制。

糖友多次出现低热盗汗时,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根据医嘱进行相应治疗。

04 半边出汗,警惕中风

糖友出现一边身体出汗明显,对侧无汗或少汗,比如半边脸出汗比另半边明显增多,出汗异常,需要警惕脑卒中,也就是中风引起的自主神经功能损害

脑卒中有一些征兆,如眩晕、讲话或理解困难、饮水呛咳、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面部和身体偏瘫或一侧麻木等。

糖友是脑卒中的高危人群,如出现以上情况,应立即就医治疗。

05 汗液有异味

正常情况下,人体排出的汗液是没啥异味的,汗流浃背,衣服不及时换洗,才会有汗臭味。

对糖友而言,血糖控制不佳,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肾脏功能受损,影响尿液中的代谢废物排泄,汗液就可能出现异味。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不要有侥幸心理,最好及时去医院检查,以免延误造成病情加重。糖友控好血糖很重要,日常勤加学习控糖知识,注意饮食、保持好心态等,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

06 多汗,出汗异常

怕热、多汗,即使天气凉爽时,汗也止不住的流,同时有心慌手抖、腹泻、突眼、颈部变粗、短期体重明显减轻等情况,需格外重视,可能与甲状腺功能异常有关

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容易并发甲状腺及其他腺体的免疫紊乱。糖友如出现上述问题, 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完善甲状腺功能检查。

糖友出汗异常,千万要上心,切莫因为天气炎热而放松警惕。健康道路千万条,防范第一条。一旦发现问题,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以免延误疾病治疗时机,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