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肺源性糖尿病(肺源性糖尿病诊断标准)

北青网 0
文章目录:

我国超3亿人患这种病!因病死亡病例中,它占到4成

昨天,《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在我国因病死亡病例中,心血管病已占到4成。

我国因病死亡病例 心血管病占四成

报告显示,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39万,心衰890万,肺源性心脏病500万,房颤487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

报告提示,吸烟增加冠心病、脑卒中死亡风险。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最为显著的是脂肪供能比上升,农村脂肪供能比首次突破30%推荐上限。而谷物、豆类、水果和蔬菜等摄入不足,膳食结构仍不合理。身体活动与高血压的发病负相关,即活动量越小的人群,高血压发病率越高,而中、高强度身体活动降低心血管病风险。心血管病患者抑郁症发生率较高,心血管患者的心理健康管理需提上日程。

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目前我国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脂血症等发病率依然较高,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病风险。报告显示,有血压正常高值人数约4.35 亿;成人糖尿病人数达1.298 亿。此外,中国居民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根据研究显示,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显著地降低糖尿病发病、糖尿病并发症、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一项在全国范围内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的研究显示,生活方式干预可减少9.53%的糖尿病累积发病率,平均预期寿命增加0.82 岁。

来源:央视财经

吸氧对糖尿病有好处吗?

吸氧对糖尿有辅助治疗效果:研究表明,糖尿病同机体缺氧有关,糖尿病人毛细血管压明显偏底,导致组织细胞不能充分获氧,从而导致细胞功能和糖代谢的障碍。因而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氧疗已愈来愈引起医疗界的重视。

吸氧可以促进糖代谢,三磷酸腺苷生成增多,能促进胰岛功能恢复,缓解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该坚持每天吸氧2-4次,每次1-2小时,流量控制在1.5-2L/min。坚持一段时间之后,检查可以发现,血糖、糖尿均有所下降,长期吸氧没有任何的副作用。 建议家里有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您可以选择购买一台家用制氧机放在家中,在家就能吸氧,不用到医院去。

具有治疗作用的制氧机,常规流量有3升、5升,一般来讲,流量越小的机器,肺泡吸入的氧浓度自然越小,针对糖尿病不同的病症以及检测指标,可使用不同的流量和不同浓度的制氧机。


附制氧机操作指南一、日常维护、保养

1.湿化瓶定期清洗清洗时间:(夏天5-7天,冬季7-10天)清洗方法:食醋或者白醋兑水浸泡15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2.湿化瓶水定期更换更换时间:(夏天1-2天,冬季3-5天)湿化水:蒸馏水、纯净水、凉白开。

3.过滤器定期清理更换清理更换时间:一级过滤7-10天为一周期定期清洗更换,二级过滤3-6个月左右换一次,具体时间根据使用环境跟使用频率,来做出调整。

4.鼻氧管、雾化器等与患者直接接触的配件再重复使用后,应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清洁、消毒。切勿多人共同使用一个鼻氧管或者雾化器。

5.整机保持干燥通风干净,机器可擦拭清洁,禁止使用任何润滑油或油脂。

二、长期氧疗有哪些好处

1.减少污染和恶劣环境下对身体的危害。

2.减少低氧血症,满足组织器官代谢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衰老、增强新陈代谢。

3.纠正低氧血症,对于心源性疾病、肺源性疾病、心脑供血不足的疾病等等需要纠正缺氧状态的疾病,提高动脉氧分压和氧饱和度、改善、缓解病情和预防病情发展。

4.缓解支气管痉挛、减轻呼吸困难、改善呼吸功能障碍。

5.缓解神经疲劳、放松身心、保持旺盛精力,改善大脑供氧状况,调节脑神经系统功能,促进睡眠。


三、关于吸氧时间建议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肺心病)患者每天累计6小时以上。

2.心脑血管系统产生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心律失常、脑血栓、颈椎病等患者每天分早、中、晚三次吸氧,每次吸氧1小时左右。

3.糖尿病患者每日吸氧2-3次,每次1小时左右,分别安排在早、中、晚。

4.失眠患者最好临睡前吸氧1小时左右。

5.亚健康状态每次吸氧30--60分钟,一天1-2次。

6.重症患者,抢救病人需要24小时不间断吸氧。

7.其他特别患者具体咨询医生。

注意

由于人体的体质不同、年龄差异、疾病程度等所以针对每一个用户的吸氧时间和吸氧流量还需与医生咨询下使用。

心源性、肺源性or你还在分不清?

呼吸困难作为临床常见症状,常被来诊患者描述为“憋气”“气短”“拔气”等,由于患者描述不一,让很多医生只能靠猜来判断患者病情。心源性、肺源性…本文教你来鉴别。

作者:张明明

来源:医学界呼吸频道

呼吸困难作为临床常见症状,常被来诊患者描述为“憋气”“气短”“拔气”等,由于患者描述不一,让很多医生只能靠猜来判断患者病情。呼吸困难常为伴发症状,很多时候也是患者的主观感受,因此在诊治过程中时常没有明确的界定和足够的重视。而实际上,呼吸困难常暗藏杀机,不仅仅局限在呼吸系统疾病中,还有很多其他系统及全身疾病亦有此表现。今天我们就系统学习一下呼吸困难的相关问题。

呼吸困难的概念

根据《呼吸病学》中的描述,呼吸困难是一种患者感到空气不够、呼吸不畅的感觉。既然是一种感受,就存在主观的成分,也就是说呼吸困难不仅仅会出现在病人身上,健康人也可以在某些情况出现。

常见呼吸困难的鉴别

呼吸困难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发生机制较为复杂。最常见的类型是体力活动时。当机体活动时,血氧的降低或二氧化碳的升高均会使大脑呼吸中枢兴奋,引起通气量增加,导致呼吸困难的出现。在病理状态下,轻微的活动即可引发呼吸困难,甚至在休息时也会出现。根据成因,可将呼吸困难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肺源性呼吸困难

常由限制性或阻塞性通气障碍引发。

(1)限制性呼吸困难:由于肺不能充分扩张以吸入足够容量气体所致。常在活动后明显,静息状态下一般无不适主诉。

(2)阻塞性呼吸困难:常由气道的狭窄引起,又根据狭窄部位分为:

①大气道阻塞:由喉水肿、喉痉挛、气管异物、气管肿瘤及压迫等因素所致,以吸气明显困难为特点,查体可见三凹征,可伴干咳和高调吸气性喉鸣;

②小气道阻塞:由支气管哮喘、慢阻肺等疾病所致,以呼气性呼吸困难为特征,查体可闻及呼气时间延长,常有哮鸣音。

(3)混合性呼吸困难:在重症肺炎、重症肺结核、大量胸腔积液或自发性气胸、大面积肺不张或肺栓塞等情况可见,特点为呼吸双相均感费力。

2.心源性呼吸困难

由于心脏泵血功能降低,液体积聚在肺内,从而产生肺水肿。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呼吸气促、不能平卧、口唇发绀,双肺闻及湿啰音,心率增快,临床上首先想到的是急性左心衰。若为急性左心衰,则通过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对症处理其症状可缓解。需要指出的是,此类症状还需要鉴别是心源性还是肺源性。鉴别点依赖于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

①患者平时情况,尤其是有无会引发心功能减退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特别留意症状出现之前有无短期大量液体输入,心电图是否提示有急性心梗等,若无任何心脏诊断线索,不应轻易诊断为左心衰竭。

②血气分析也是重要的鉴别手段,若为左心衰竭则经吸氧后低氧血症较易纠正,同时常因过度换气出现呼吸性碱中毒,若经吸氧未能纠正低氧血症同时伴有二氧化碳的升高,考虑肺源性因素可能性大。

③完善影像学(如X线、超声心动图)、痰液病原学检查寻找有无肺部感染、肺泡癌、肺间质病等线索。

3、中枢性呼吸困难

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压升高、药物或毒物引发的中枢功能受抑制等因素会引发大脑呼吸中枢功能减退,出现陈-施呼吸,表现为快速呼吸期与缓慢呼吸期交替,甚至无呼吸(呼吸暂停)。当出现脑出血、外伤或其他突发性脑部损伤时,可引发快速呼气而过度通气。

4、血液病性呼吸困难

因血液不能携带足够的氧气至组织造成缺氧,常见于严重出血、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及硫化血红蛋白血症。患者表现为深快呼吸。

5、中毒性呼吸困难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常出现深大呼吸(Kussmaul呼吸),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由于同时合并贫血及心功能不全,可出现深快呼吸。

6、精神性呼吸困难

患者因精神焦虑所致,并不提示存在躯体疾病,自觉不能吸入足够的空气而进行浅快呼吸。可出现因过度通气所致的呼吸性碱中毒,出现手、足麻木和口部紧缩感。

识别以上类型的呼吸困难除了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外,观察其呼吸形式亦是可靠的方式。①出现Kussmaul呼吸时,提示代谢性酸中毒;②陈-施呼吸或Biot呼吸出现时,提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③叹气式呼吸常见于心源性呼吸困难;④低通气往往见于气道梗阻或呼吸中枢受抑制。当然还要采取有效对症处理,如通畅气道、适宜氧疗等。

参考文献:

《呼吸病学》 主编 朱元珏 陈文彬 人民卫生出版社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zhaoying@yxj.org.cn

稿费:100~1000元

小编微信:zhaoy88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