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蔗糖蛋糕糖尿病(无蔗糖蛋糕糖尿病能吃吗)
“木糖醇”让蛋糕清爽又健康?其实仍是高脂肪食物
现代快报讯(记者 马壮壮 文/摄)有甜味的无糖饮料已经很常见,代糖代替了蔗糖或者果糖,“0卡0糖”的标签让人感觉喝起来没有变胖的负担。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无糖的概念已经进入烘焙领域,部分商家推出木糖醇蛋糕,即用木糖醇代替原来的蔗糖,从而达到“低卡”的效果。然而专家提醒,即使奶油蛋糕使用了木糖醇,它仍然属于高油、高脂肪食物,建议不要超量食用。
奶油蛋糕贴上0卡糖标签,更健康吗?
△南京某糕点店推出的无蔗糖绿豆糕
喝过无糖饮料,那吃过“无糖”蛋糕吗?这里所说的无糖,是用0卡糖代替原来的蔗糖,以达到降低热量的目的。其实对于烘焙领域来说,已有使用代糖的先例。在南京,一家知名连锁糕点店就有一款无蔗糖绿豆糕。7月29日,现代快报记者探访发现,根据这款无蔗糖绿豆糕的配料表,其中的甜味主要来自于罗汉果甜苷,也就是代糖。这款糕点一斤29.8元,店员告诉记者,一些消费者追求健康,不想吃含糖太多的糕点,所以卖得还不错。
此外,一些厂家生产的无蔗糖饼干、糕点等产品,打上了“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标签。在电商平台,搜索无蔗糖蛋糕,一些用木糖醇代替蔗糖的预包装糕点已经很常见,品牌和产品类别也很多,比如有蒸蛋糕、桃酥、鸡蛋卷等。
△外卖平台上,南京某蛋糕店推出的木糖醇蛋糕
现代快报记者还发现,一些现做蛋糕店也开始推出木糖醇奶油蛋糕。一些手作蛋糕店推出的“无糖蛋糕”,打上了“健康木糖醇”“0卡糖”等标签。位于南京秦淮区科巷的一家蛋糕店,就可以做木糖醇蛋糕,产品介绍中显示,木糖醇是一种天然健康的甜味剂,不增加血糖负担。店员告诉记者,蛋糕中的奶油和蛋糕胚,都是添加的木糖醇,没有用蔗糖。
现代快报记者采访了一名买过木糖醇蛋糕的消费者,“想吃甜食,但是心里又有负罪感,在外卖平台搜到了木糖醇蛋糕就买了。”他表示,这种蛋糕尝起来甜味明显淡了很多,不过蛋糕胚中的面粉也是碳水,再加上奶油也是高热量,购买木糖醇蛋糕就是寻求心理安慰。记者注意到,在外卖平台,一些店铺的木糖醇蛋糕月销可以达到100 ,不过部分连锁蛋糕店,并没有木糖醇蛋糕售卖。
蛋糕加了代糖仍是高油、高脂肪食品
△木糖醇蛋糕。受访者供图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烘焙食品市场规模预估达到2600.8亿元,同比增长19.9%。烘焙食品市场将保持10%左右的增长率,2023年中国烘焙食品市场规模将达到3069.9亿元。远离高糖高油、低卡低钠……这些热词大家应该不会陌生。从饮料到烘焙行业,“少糖、减糖”正在成为新标签。
然而对于加了木糖醇的蛋糕,并不意味着可以敞开了吃它。南医大二附院主管营养师梁婷婷表示,代糖和我们日常生活中较多使用的蔗糖、葡萄糖相比,它提供的甜度不比普通糖差,并且热量低。“蔗糖、葡萄糖热量高,对比之下,代糖是有自己的优势的。”不过代糖也有缺点,单从口感上来说,代糖在嘴巴里提供的甜味就像是“一过性”的。梁婷婷表示,有研究表明,如果经常食用含有代糖的产品,可能会勾起大脑对于普通糖的欲望,比如时间长了就特别想吃甜食等。
“其实,即使奶油蛋糕中用代糖取代蔗糖,那蛋糕原料中还是有奶油、面粉、馅料、黄油等配料,它还是属于高油、高脂肪的食物,吃的时候要控制量。”梁婷婷还提醒,大家要学会看配料表,如果产品含有起酥油、人造奶油,这些是反式脂肪酸的变身,要少吃。“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易形成血栓,造成肥胖、糖尿病等,还会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
(编辑 周冬梅)
童年情有独钟的美食,糖尿病人可大胆地吃:零蔗糖木糖醇山药桃酥
童年情有独钟的美食,糖尿病人可大胆地吃:零蔗糖木糖醇山药桃酥文字/静月荷
导读:
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人们对美食的要求也水涨船高。不仅追求美食的营养价值,更追求色香味俱全。
特别是对于90后、00后来说,父辈们童年时求之不得的美食,在他们眼里却显得那么土、那么不入流。
就像一块再普通不过的桃酥,年轻人对它不屑一顾,可在父辈们心里却是童年无法企及的梦。
但凡五六十岁的中老年朋友,对于电视剧《父母爱情》里的一个小片段,一定记忆犹新。
当梅婷扮演的安杰,从小卖部一次买回10包桃酥,几个孩子得知母亲买了那么多他们喜欢的零食,一个个兴奋地赶紧往家里跑。
安杰告诉孩子们,每人每月一包桃酥,由自己保管,5个孩子高兴地领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
但好景不长,他们很快就吃完了自己的那份。这时候,有的孩子就开始惦记家里剩下的那些桃酥。
于是,在江德福家里,孩子们上演了在那个年代才会发生的“偷吃”事件。不光男孩子偷桃酥吃,就连女孩江亚飞也参与其中。
如果不是那个年代过来的人,一定体会不到桃酥居然那么有魅力。以至于许多孩子常常幻想:等我长大了,有钱了,一定要买好多好多桃酥,天天吃。
然而,现如今市面上的桃酥各式各样,可除了一些中老年朋友喜欢外,大部分年轻人喜欢的是奶油多的西式糕点。
中老年朋友对桃酥的偏爱,却是源于童年时的物质匮乏。那时候,好吃的糕点屈指可数:饼干、桃酥、江米条,还有一种像月饼的糕点,叫点心。就是这些糕点,也不是每个家庭的孩子都能经常吃得到的。
小时候,家里孩子多,父母只能满足孩子们基本的生活需要。对于这些好吃的“奢侈品”,大家只能偶尔享受一下。比如,逢年过节,或去亲戚家串门,才有幸饱饱口福。
记得,一次弟弟生病了。父亲给他喂饭,弟弟不想吃。父亲问他想吃什么?弟弟说:想吃桃酥。
父亲买回一包桃酥,弟弟吃得好香,让一旁的姐姐妹妹看得直流口水。后来,母亲看见了,就把姐妹两拉到一边,也给她俩每人拿了一块桃酥。在那个年代,觉得那就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了。
后来,孩子们长大了,家里的条件也越来越好。随着物资的丰富,大家都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对童年美食的记忆也渐渐淡忘了。
也是在孩子们长大了以后,才知道母亲也喜欢吃甜食。以前,母亲喜欢买糖给他们吃,而自己却从来不舍得吃。
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而父母年龄却越来越大。不幸的是,母亲十年前就被查出患了糖尿病。
一向爱吃甜食的母亲,不得不管住自己的嘴。看着母亲为了控制自己的血糖,这不敢吃,那不敢喝,让儿女心里很不好受。
过去想吃没得吃,现在什么都有了,可母亲却只能吃一些低脂、低糖的食品。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对传统美食总是念念不忘。比如,对桃酥和江米条的喜好母亲还是情有独钟。
有时,儿女们也劝母亲,想吃就吃一点,年龄也这么大了,不要太苛责自己。可母亲却说:不能为了满足口福,让自己成为孩子们的负担。
这十年来,是母亲的自律,把自己的血糖指标控制在一个相对安全的范围内,而没有出现并发症。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糖尿病的控制手段也越来越先进。不光是药物,在食品上也推出了适合糖尿病人的专门食品。比如,糖尿病人零食:【木糖醇山药桃酥 0蔗糖 500克/箱】
这款糖尿病人的零食:零蔗糖木糖醇山药桃酥,是零蔗糖木糖醇山药糕点。特别适合中老年朋友。
本品四箱独立包装,共计2000g,售价59元。
如果您身边有患糖尿病的亲戚朋友,或有对桃酥情有独钟的,可以点击下方商品卡购买。好吃不贵,可以当早点,也可以馈赠亲友。
“无糖”食品真的无糖吗?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条件逐步提高,健康越来越受大家的关注,糖分过量摄入的危害日益被重视,无糖食品逐渐开始走红。
诸如0糖0脂碳酸饮料、无糖低脂饼干、0糖低卡脂燕麦、无糖低卡固体饮料、糖尿病人专用无糖零食……琳琅满目的无糖食品仿佛自带健康光环,成为了不少消费者的心头好。
但是,“0糖”“无糖”是否真的不含糖?消费者是否可以敞开了吃呢?为解开这些疑惑,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杭州市分中心联合监测站点对目前颇受欢迎的标称“0糖”“无糖”的食品做了随机采样检测。结果如何,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01
实验设计
本次实验样品选取了市面上常见的声称为无糖食品和普通食品各6批次,分别为:夹心饼干/0糖夹心饼干、运动饮料/无糖运动饮料、碳酸饮料/0糖碳酸饮料、充气糖果/无糖口香糖、含乳果冻/0糖果冻、纯蛋糕/无蔗糖蛋糕。
02
结果分析
根据国家标准,产品如若声称“无糖”或“不含糖”,需要符合“每100g固体食品或者每100 mL液体食品中糖的含量不超过0.5g”要求。而此处的“糖”是指单糖、双糖之和,即用于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示的糖只包括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等单/双糖组分,“无糖”声称并不代表食品中不含其他类型的碳水化合物。
实验结果显示,#1-2、#2-2、#3-2、#4-2、#5-2样品中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等单/双糖组分检出值均低于0.5 g/100g(mL),符合“无糖”“0糖”声称的相关要求。
虽然符合相关要求,但是这些食品真的不含碳水化合物吗?
#1-2样品检出蔗糖含量为0.27g/100g,使用麦芽糖醇、赤藓糖醇等代替白砂糖,广义上确实减少了产品中的“糖”含量,但细查该食品配料发现,第一位为小麦粉且第五位明示另外掺入了淀粉,可推测产品中可能含有大量淀粉。淀粉在人体内经一系列反应后会转化为葡萄糖,仍能产生较高的热量。
#4-2、#5-2样品中同样使用了呈甜味物质完全替代白砂糖和果葡糖浆。但为保持良好的口感以及降低成本,甜味替代物质难免会由多种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如三氯蔗糖、阿斯巴甜、安赛蜜等)复配,若长期大量摄入,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6-2样品配料中使用海藻糖、麦芽糖浆等6种呈甜味物质代替白砂糖,升糖指数虽相对较低,但实际碳水化合物含量和能量未明显减少,且与普通蛋糕并无显著区别,因此该“无蔗糖”声称,仅具有表象意义,易对消费者产生误导。
结论
检测结果显示,“0糖”、“无糖”并非真的没有糖,“0糖”“无糖”声称也并不代表食品中不含其他类型的碳水化合物,例如,标称“0糖”的样品含有果葡糖浆,同样会升高血糖、产生能量,对减肥和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并没有实质意义。
03
消费提示
很多消费者认为“0糖”“无糖”食品不影响血糖、不会长胖,但事实上,有些“0糖”“无糖”食品中的油脂、淀粉等高产能物质含量并没有想象中少,过多食用也会造成糖分、脂肪的积累,对健康有害无益。
消费者在选购“0糖”“无糖”食品时,建议多关注产品的配料表与营养成分表:
添加糖醇类代糖物质的
山梨糖醇、麦芽糖醇、木糖醇、赤藓糖醇等糖醇类物质的代谢过程基本无需胰岛素参与,升糖指数较低,对血糖影响不大,但此类物质在体内代谢缓慢,长期过量摄入,也会引起腹胀、腹泻等不良症状,糖醇不耐受者、孕妇及儿童不建议食用。
添加人工合成甜味剂的
很多“0糖”“无糖”而又呈现甜味的食品,大多添加了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如阿斯巴甜、三氯蔗糖、安赛蜜等,长期大量食用,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内容转自:杭州市场监管局
来源: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