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二型糖尿病晕(二型糖尿病头晕怎么办好)

灵台发布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呕吐、头晕,可能是“中毒”了!闻见这个气味立马就医!

炎炎夏日,家家户户都离不开冰箱。

有一位糖尿病患者,喝了一杯冰箱里的饮料后,血糖飙升到25mmol/L,陷入了昏迷!

为什么一杯饮料竟然引起如此严重的后果?糖尿病人夏天该如何解暑?

很多中老年人都是病程长、胰岛功能差的老糖友,要避开哪些误区,才能安全度夏呢?

01

冰箱里的一杯饮料

竟然引起危险的酮症酸中毒

1、一杯饮料竟然导致昏迷

在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现场,内分泌科专家母义明主任给我们分享了一个案例:

2018年的7月份,一位糖尿病患者喝了冰箱里的冷饮,结果上吐下泻,整个人无精打采的,后来甚至陷入了昏迷

送往医院检查后,原来不是“中暑”,而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可引起心、脑、肾的损伤,有致死风险!

2、什么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我们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能量的主要来源就是葡萄糖

葡萄糖不能直接进入细胞里,需要依靠胰岛素,打开细胞表面的通道,让葡萄糖进入细胞内。

1型糖尿病患者,以及病程很长、胰岛功能很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他们的身体里缺乏胰岛素,葡萄糖无法进入细胞,而是一直堆积在血液里,造成高血糖。

但是,细胞仍然需要能量,这时候怎么办呢?细胞只好去分解脂肪来提供能量

人体在分解脂肪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叫做“酮体”的物质。酮体可以供给能量,但如果在人体里堆积得太多,反而会给肾脏造成负担。

肾脏为了把多余的葡萄糖和酮体排出去,就会大量排尿,导致人体缺水。

酮体是酸性物质,堆积得太多,人体又缺水,就可能造成酸中毒。轻则没力气、不想动、不爱说话,严重的可威胁生命。

3、酮症酸中毒的症状表现

  • 常见症状: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无力、昏迷,这些症状和中暑很相似,容易混淆
  • 特异性症状:身上有发酵的烂苹果的气味,这是酮体的气味(一般患者自己注意不到,是身边的人闻见)
  • 血糖:很高,几乎都在20mmol/L以上

专家建议:酮症酸中毒早期症状容易和中暑混淆,如果测血糖发现血糖非常高,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02

糖友安全度夏

冰箱里的这些东西要少吃

1、糖尿病人小心吃坏肚子腹泻

病程长的糖尿病患者,一般都有胃肠道的神经损伤,表现为肠胃蠕动差,消化不良。消化功能差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反过来又进一步影响消化功能。

本身夏天食物就容易变质,再加上糖尿病人胃肠功能和抵抗力都不好,在喝冷饮、吃生鲜、吃凉菜时,就特别容易发生腹痛、腹泻等问题

母主任建议,患病时间长、年龄大、胃肠功能不好的糖尿病患者,不要直接吃冰箱里拿出来的东西

凉拌菜现拌现吃,常温的即可,不要放冰箱。

2、冰镇饮料里的“隐形糖”

母主任在节目现场准备了两杯绿豆汤,一杯常温的,一杯凉的,请主持人品尝。

主持人品尝后,认为两杯的甜度差不多?但事实上,常温的只放了一小勺糖,凉的那杯足足放了两大勺糖!

母主任解释道:低温会减弱味觉对甜度的敏感度。所以人们在喝冰镇饮料时,会不自觉放很多糖。或者误以为饮料“不甜”,一口气喝很多。

建议糖尿病人喝常温饮品,少喝冰镇饮品,以免摄入过多糖分导致血糖飙升。

3、酸奶

很多中老年朋友有酸奶的习惯,酸奶富含钙质和益生菌,对身体有好处。

考虑到控糖的需要,母主任建议:

①酸奶从冰箱里拿出来后,稍微放一会儿再喝,以免刺激胃肠道。

②合并肥胖、脂肪肝等问题的糖友选择低脂酸奶

③建议选无蔗糖酸奶,或者木糖醇酸奶

来源:北京卫视养生堂

糖尿病患者要警惕高糖、昏迷和低糖昏迷

糖尿病高血糖昏迷,“或称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或称“糖尿病高渗性非酮性昏迷”。多见于年龄大的2型糖尿病患者,这类病人,一般发生在病情较轻,只用口服药物而不需要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常因同时伴有另外的一些情况,在服用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等利尿药、脱水药、严重的呕吐、腹泻、高热大汗等使病人失水过多,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时。可能出现高血糖高渗性昏迷。血糖可高达600毫克以上,甚至达到1000~2000毫克。因为失水有一个过程,或被原发病掩盖,可能出现误诊或漏诊。

这种病人,开始可以见到糖尿病症状逐渐加重,病人显得迟钝、嗜睡,以后可能出现昏迷,出现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由于血糖增高,血液浓缩,黏稠度增高,容易出现脑部缺血性病变,带来严重后果;化验时,血糖、血钠、血钾、血清渗透压均明显增高,尿糖检查强阳性。需要及时合理地输液及用胰岛素降低血糖等抢救治疗,同时对并发的疾病加强治疗使病人脱离危险。糖尿病患者,自己要多加注意,由上述因素和症状时应注意补充水分,警惕和预防高渗性昏迷的发生。

正常人可以因为饥俄会出现低血糖,故低血糖患者,不一定都是糖尿病者,但糖尿病病人,平时血糖高的这种病人,也会发生低血糖症,这里特别注意的是糖尿病人会因服用降糖药物不当或进食量不足,引起低血糖。降糖药物种以前常用的D860很容易出现低血糖,尤其是老年人,用药期间必须注意药物说明副作用的说明。1型糖尿病者,因胰岛素用量不当,用量多时,也会出现低血糖。

低血糖时,病人有饥饿感,全身无力,出汗,头晕,心慌,震颤等症状,加重时,会昏睡、昏迷,必须及时救治。在出现轻度症状时,家属、病人要警惕发生低血糖的可能性,如果及时喝一杯糖水,症状会很好转。如症状较重,需及时请医生治疗。

在平时,如出现饥饿感及低血糖症状,病人吃些食物,症状就会减轻;还要特别提醒的是不是论1型或2型糖尿病人,在睡眠中,半夜出现多汗、心慌等症状时,没有上述高血糖的因素,则可能是低血糖的反应。要及时给病人喝些糖水,如症状很快减轻,也便于分辨病情,为以后处理提高认识。

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 吕荣

别大意!身上有这几种表现,你可能得了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

有医生说,健康人的血液就像清水,糖尿病人的血液就像污水,器官一直泡在污水里,泡着泡着就坏了

据数据显示,超过50%的糖尿病病友至少有一种慢性并发症[1]。虽然我们提倡每年至少要做一次糖尿病并发症筛查,但依然有很多糖友没有做。

糖尿病会带来100多种并发症,其中有6种对身体的影响非常严重,如果你有下面这些表现,可能是严重并发症来临的征兆。

1.糖尿病眼病:严重致失明

10个糖友就有3个中招,是导致视力缺损和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2]。

早期信号:视物模糊,眼前黑影,视力下降。感觉眼前有一层雾或者有发黑的物体漂浮,即使不直视光源,也觉得阳光和灯光特别刺眼。

对策:出现上述症状时,不要以为自己年老眼花,很可能是长期高血糖引起的视网膜病变,一定要及时去医院眼科就诊。

2.糖尿病心脏病:第一位死因

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友的第一死因。

早期信号:胸闷、憋气、心悸、头晕或乏力,活动后症状加重等。

糖友容易感觉神经受损,当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时,往往不会有明显的疼痛感觉,容易被忽视。

对策:出现上述症状,提示冠心病,一旦发现,及时就诊,千万别拖。

3.糖尿病肾病:透析维持生命

糖尿病肾病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诱因,约有30%~40%的糖友可患上糖尿病肾病[3]。

早期信号:泡沫尿、尿液增多,晨起眼睑浮肿等。

早期通常没有明显不适,普通尿常规检查很难查出,如果出现上述早期信号,可能是糖尿病肾病。

对策:及时到肾内科、内分泌科就诊,并进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尿沉渣检测、肾功能等检查。

4.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痛痒到无法入睡

约一半的糖友,最终会发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

早期信号:下肢麻木,一般从双脚麻木开始,常常双侧对称性发生,双脚比腿部症状严重,夜间比白天严重。四肢感觉像有蚂蚁行走,或手足有戴手套和带袜套一样的感觉,或者出现烧灼感。

有30%~40%的糖友没有临床症状,因此建议1型糖友确诊5年后,每年至少筛查一次2型糖友确诊后尽快筛查,以后每年应至少筛查1次

对策:在医生的帮助下控制血糖、营养神经。可以每天晚上温水泡脚、泡手,改善循环。

5.下肢血管病变:走路都成了奢望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早期可能是走路时双腿疼,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能走的距离越来越短,最后连走路都成了奢望。

早期信号:行走后下肢疼痛或酸胀,必须休息才能好转或伴有患肢的皮温下降、皮肤潮红,肢体抬高时苍白等。

对策:一旦出现上述症状,不要以为是年纪大了身体差,一定要及时就医。

6.糖尿病足:残疾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足是严重的慢性并发症,是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约15%的糖友是糖尿病足高危人群,5%的糖友正在经历糖尿病足的痛苦[5]。

早期信号:足部皮肤干痒无汗、肢端刺痛、灼痛、麻木、感觉减退或缺失、行走时脚如踩棉花感等神经病变表现,以及足趾畸形等。

对策:及时就医,切不可拖延或用偏方自己处理。糖尿病足最终可能导致截肢,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如果您出现上述征兆,无论多忙,都要抽时间就医,争取早治疗,早恢复。

参考文献

[1]MaRCW.EpidemiologyofdiabetesanddiabeticcomplicationsinChina[publishedcorrectionappearsinDiabetologia.]2018Apr18

[2]陈雪,赵松青,陆卫平,等.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及其截断值的判定[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2,38(12):1046-1051.DOI:10.3760/cma.j.cn311282-20220524-00333.

[3]中国成人糖尿病肾脏疾病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2022年)

[4]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治专家共识(2021年版)

[5]中国糖尿病足诊治临床路径(202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