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吃完就困糖尿病(糖尿病人吃完饭就困)

谢医生健康科普 0
文章目录:

吃完饭就犯困,是真累还是纯困?自查,可能和这四种原因有关!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仅供大家参考。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饭后一困,困成什么程度?有的人是眼皮子直打架,坐在椅子上就能睡着;有的人勉强撑住,但脑子已经不听使唤,工作效率直接归零。

甚至还有些人刚吃完饭,整个人就像被人一棒子敲晕,眼前发黑,头晕脑胀,啥也干不了。

这到底是正常的“饭后倦怠”,还是身体在释放求救信号?如果你每天都在经历这种“饭后困成狗”的状态,那可能得好好查查原因了,别总以为是自己太累,真相可能没那么简单。

李叔今年52岁,是个老实本分的司机,开了二十多年车。最近他老觉得自己饭后一坐下就犯困,尤其是午饭后,眼皮子像灌了铅一样沉。

前几天他吃完饭刚上车,车还没开出停车场,就直接睡过去了,醒来时已经过去半个小时。

家里人吓坏了,赶紧拉着他去医院做检查,一查血糖,直接飙到了12.5mmol/L,医生当场就给他开了降糖药,并嘱咐他饮食得严格控制,否则再这么下去可不是犯困那么简单,而是糖尿病在悄悄找上门。

饭后犯困?可能和这四个原因有关

1. 血糖“过山车”,糖尿病的前奏

吃完饭之后,血糖会升高,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但如果你的血糖像坐上了“过山车”,一下子飙高,然后突然又降得厉害,那你的大脑就会收到一个信号——缺能量,于是立刻让你犯困,提醒你“休息一下”。

这种情况最常见于糖尿病患者或糖耐量异常的人,也就是“糖尿病前期”。如果你发现自己每次吃完饭都困得不行,还总是觉得口渴、尿多、容易饿,那就得警惕了,最好赶紧去查个血糖,看看自己的胰岛功能是不是已经出现了问题。

2. 吃得太油腻,血液全跑去“救胃”了

你有没有发现,吃得越油腻,饭后越困?这背后其实是一个血液分配的问题。

当你吃下大量的油腻食物时,胃肠道需要更多的血液来帮助消化,于是身体就“调兵遣将”,把大量的血液输送到消化系统,结果大脑的供血减少了,氧气供应也跟不上,自然就会犯困。

尤其是大鱼大肉、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更容易让胃肠“加班加点”工作,导致你饭后昏昏欲睡。所以如果你每次吃完一顿烧烤、火锅、红烧肉之后,都困得不行,那完全是因为胃在疯狂“抢”你的血液。

3. 低血压或脑供血不足,大脑“缺氧”了

有些人的饭后困倦,其实和血压低或者脑供血不足有关。

尤其是本身血压偏低的人,饭后血液大量流向消化系统,本来就不高的血压再往下一掉,脑供血就更少了,直接导致头晕眼花,甚至站起来可能都会觉得天旋地转。

还有一种情况是颈动脉狭窄,或者长期高血脂导致血管弹性变差,饭后大脑供血受限,于是整个人就像“断电”了一样困顿不已。

4. 可能是肝脏在“喊救命”

肝脏是人体的“代谢工厂”,如果肝功能不好,代谢能力下降,饭后血糖波动加上肝脏解毒负担加重,就很容易让人感到疲劳和困倦。

慢性肝病、脂肪肝、酒精肝等问题,都会让人饭后昏昏欲睡,甚至连日常精神状态都不好。

如果你饭后总是感觉异常疲惫,还伴随食欲不振、脸色暗沉、容易疲劳,那就得查查肝功能了。

怎么缓解饭后犯困?四个方法让你吃完饭不再“昏迷”

1. 控制饮食结构,减少高糖高脂食物

不要吃得太油腻,尤其是晚餐,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摄入膳食纤维,比如蔬菜、全谷物,可以稳定血糖,避免血糖大幅波动导致犯困。

2. 饭后别立刻坐着不动,站起来走一走

吃完饭之后,适量活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大脑供血不足。可以饭后散步10-15分钟,但不要剧烈运动,否则可能影响消化。

3. 规律作息,别让身体长期处于疲劳状态

如果你本身就睡眠不足,饭后犯困的情况会更严重。保证每天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能有效缓解饭后疲劳。

4. 定期体检,排查潜在的健康问题

如果你发现自己饭后犯困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甚至影响到了正常生活,那一定要去医院做个全面检查,看看是不是血糖、血压、肝功能等出现了问题,别等到病情加重了才后悔。

饭后犯困,看似小事,实则可能隐藏着健康隐患。你的身体不会无缘无故地“罢工”,每一次异常的困倦,都是它在告诉你:是时候调整生活方式了。与其每天靠咖啡、浓茶硬撑着,不如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让自己真正精力充沛地过每一天。

所以,下次吃完饭又犯困的时候,别再随便甩锅给“太累了”,先问问自己的身体,到底哪儿出了问题。

参考文献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血糖管理的相关研究报告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饭后总犯困,是胰岛素抵抗?难道是糖尿病的前期信号?

本文作者:劳美铃,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内分泌糖尿病科副主任中医师

很多人每次吃完饭后总是感觉困意袭来,眼皮子直打架,恨不得立刻躺下来睡一觉?但你知道吗,这可能并不是你懒,而是胰岛素抵抗在悄悄作怪……

饭后犯困与胰岛素有什么关系?

当我们吃饭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会被转化为葡萄糖,并进入血液中,导致血糖水平上升。为了维持血糖的稳定,胰脏会分泌胰岛素,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而胰岛素的分泌不仅影响着血糖水平,还会对大脑产生一系列影响。它会促使大脑中色氨酸水平升高,转化为具有调节情绪和促进睡眠作用的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和褪黑素。因此,当这些神经递质的水平升高时,人们会感到困倦和想要睡觉。对大多数人来说,吃饱犯困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胰岛素抵抗则是指身体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降低,即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简单来说,就是胰岛素在努力降低血糖时,细胞却不再像以前那样积极响应,导致血糖水平居高不下,以至于饭后特别容易出现犯困、疲劳、乏力、精神不振等情况。

如果你也存在饭后犯困的情况,可以先调整饮食,减少精制碳水摄入,多吃一些蔬果、粗粮。如果调整后依旧持续存在,很可能就是胰岛素抵抗的一个信号。

胰岛素抵抗有哪些表现?

胰岛素抵抗的症状通常涉及代谢、皮肤及内分泌等多个方面,会出现以下这些表现:

1. 口渴且多尿

高血糖刺激肾脏排出大量尿液,导致机体失水过多,进而引发口渴感,形成多饮多尿的循环。

2. 多食与体重增加

胰岛素抵抗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能力下降,导致细胞能量不足,进而增加食欲。但由于细胞无法有效利用血糖,身体会将多余的葡萄糖转化为脂肪储存,最终导致体重增加,尤其是腹型肥胖。

3. 血糖波动

胰岛素抵抗状态下,血糖水平可能出现不稳定波动,患者可能经历低血糖与高血糖交替出现的情况,特别是在吃饭前。

4. 皮肤改变

胰岛素抵抗可导致血液中胰岛素水平增高,刺激皮肤棘层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过度生长,使皮肤变得粗糙,表面出现黑褐色的斑块,主要发生在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这种被称为黑棘皮症。

5. 疲劳乏力

由于细胞无法充分利用血糖提供能量,常感到疲劳、乏力,精神状态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6. 血脂异常

常伴有脂代谢异常,如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等,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最后,胰岛素抵抗的症状多种多样,涉及多个方面。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本文来自:2024-10-29人民日报健康号“佛山市中医院”《饭后犯困,竟有可能是胰岛素在抵抗?会不会发展为糖尿病?》,部分内容有删减,版权归原作者。

来源: 健康时报

吃饱就犯困,真的不是因为你“懒”!这四种情况需警惕——

明明晚上睡得挺好

醒来也是元气满满

但一吃完午饭

就哈欠连天

困意挡都挡不住

“午饭后犯困”困扰着不少人

这个话题在网络上引起了网友们的讨论

“中午不睡,下午崩溃”

“有时在吃饭的过程中就困了”

……

而还有一种说法是

饭后昏昏欲睡还要警惕疾病可能

图片/微博截图

“饭”困究竟是什么原因?

有约君来一一说清

“饭”困是因为大脑缺氧缺血?

其实是这几种激素在“作祟”

对于“饭”困的原因,除了“懒”之外,我们听得最多的就是:吃完饭后,为了消化,进入胃肠道的血液增加,供应大脑的血量减少,短时间内大脑缺血缺氧,让人犯困。

当然,这两种说法都不正确。

脑供血不足的诱因大多是由于大脑供血血管受压迫或畸形引起的,例如,动脉粥样硬化、颈椎病等。此外,心脏泵血功能降低(如心衰)也会诱发脑供血不足。

虽然吃完饭后,大脑供血量会有改变,但变化度很小,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影响。对健康人群来说,一般不会因为吃饭而导致大脑供血不足。

真正让人犯困的,主要是饭后这三种激素水平的改变——

1. 胆囊收缩素

人体小肠中会分泌一种激素,叫作胆囊收缩素,在饭后两小时,胆囊收缩素的含量会明显上升,等到两个小时后,这种激素会减少。它是身体一种饱足信号,会激活大脑中负责睡眠的区域,让人产生困倦感。

一般食物中的脂肪含量越高,越会刺激胆囊收缩素的分泌,睡意也会更浓。

2. 食欲素

食欲素也叫下丘脑泌素,参与调节进食、睡眠和自主神经功能等,也对“血糖稳态”有调节作用。

人体进食后,血糖会升高,同时会抑制体内食欲素的分泌。食欲素含量降低人体就容易犯困,食欲素含量较高,人体也会较清醒且活跃。

3. 胰岛素

进食后血糖升高,这时胰岛素就会分泌,帮助控制血糖。

胰岛素会促进蛋白质合成,人体中的色氨酸会增多,在脑内先形成5-羟色胺,并进一步形成褪黑素。

褪黑素大家应该并不陌生,它是一种睡眠激素,分泌增多时人体就容易产生睡意。

图片/视觉中国

上文中,我们提到了好几次“血糖升高”,这里就必须要插入一个概念——血糖生成指数(GI)。

一般而言,GI>70为高GI食物,55~70为中GI食物,

很多的精制碳水:像白米饭、面条、白馒头等都属于高GI食物,也就是说吃完这些食物后,血糖上升速度很快。根据上面讲到的原理,越多吃这些食物,人就变得格外容易困。

常见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

图片/中国好营养

饭后犯困

这四类人要格外注意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饭后犯困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并不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但是,以下几种情况要小心——

糖尿病

糖尿病人的胰岛素分泌不足,饭后血糖容易“失控”,比普通人更容易犯困、想睡觉。

低血压

餐后低血压常发生在老年人群中,除了犯困,还可能出现头晕、虚弱。

如有类似情况发生的老年人可以在餐前先量一下血压,餐后半小时和1小时再各量一次血压,存在以下情况之一,均为餐后低血压:

✅收缩压(高压)下降20毫米汞柱;

✅收缩压由餐前≥100毫米汞柱下降至餐后

✅餐后血压轻微降低,但伴随头晕、乏力。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

主要症状为表情迟钝、讲话节奏慢、对很多事情提不起兴趣、经常疲倦犯困,且饭后尤为明显。

心血管疾病

如果饭后经常犯困,而且还伴随头晕、胸闷、心慌等症状,但是在适当休息后,情况有所好转,应考虑是否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症状往往在运动、收拾家务或吃饭后加重。

一吃饱就躺

肥肉“找上门”?

对于吃完就犯困的人来说,恨不得饭后立刻睡一觉。但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担心:吃完饭就躺下肯定会发胖吧?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食物从消化吸收到变成身上的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单是食物在胃里与胃酸、胃蛋白酶混合,在胃的蠕动等机制下形成食糜,再进入肠道这一套过程就要好几个小时。

而且一般人饭后散步也就是慢慢走几圈,其实也消耗不了多少热量。

之所以大家觉得饭后躺着会长胖,还是因为大部分人只要屁股一沾床或凳子,就会待上好几个小时,再加上缺乏运动,长此以往肥肉当然会“找上门”。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饭后可以躺一躺,并不意味着可以立刻睡觉!

人睡着时肠胃蠕动会变慢,消化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给肠胃加重了负担。而且睡眠时血液在全身循环,是修复身体机能的时间,这个时候还要消化食物,更会降低你的睡眠质量。

如果你在饭后不想散步,可以找一张倾斜的躺椅,并且将脚抬高,有助于血液流回肠胃,这样一边抑制胃液倒流,一边促进消化。

当然,也有很多人喜欢饭后散散步。饭后走路的意义主要还是让血液中的葡萄糖流向四肢肌肉,降低血糖升高速度,减少胰岛素分泌,所以多走走还是有好处的。

减少“饭”困能怎么做?

如果我们饭后实在是很困,不妨让自己在稍微消化之后睡一觉吧!时间最好在10~20 分钟,能够有效地调节精神。

不过,很多时候我们不一定能做到“想睡就睡”,可以选择饭后冲一杯咖啡或者茶,咖啡因有驱走困意并恢复精力的作用。

最后,如果你某天刚好在午后容易犯困的时间点有重要的事情要做,不妨试试从午餐下手:

1.减少进食量

吃饭七分饱,不仅减轻肠胃负担,也能够减缓困倦。如果担心下午容易感到饥饿,可以备点零食当作下午茶。

2.清淡饮食

可以选择粗粮、杂粮等低 GI 食物,提高蛋白质占比,多吃蔬菜,在烹饪上少油少盐。

整合来源:人民网科普、科普中国、浙江大健康、营养师顾中一、腾讯医典、中国好营养

图/网络、视觉中国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徐依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