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肝糖尿病肝酶(肝糖尿病肝酶会升高吗)

糖尿病科欧阳阿娟主任 0
文章目录:

为啥糖尿病人常有肝损伤、转氨酶升高,难道是降糖药惹的祸?

不少糖尿病患者抽血化验发现转氨酶高了,不光着急还很疑惑:"我的肝脏怎么出问题了,是不是吃降糖药吃的?我们先来弄清楚转氨酶升高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患者转氨酶检查主要项目,一种是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又称谷丙转氨酶(ALT);一种是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又称谷草转氨酶(AST)。

ALT和AS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正常情况下这两个酶被包裹在"肝脏"里,不轻易跑出来。但是,一旦肝细胞外边这层"衣服"破了,ALT和AST就会从"破口"跑出来,这时抽血化验,转氨酶的数量就会明显增加。

导致糖尿病患者转氨酶升高,和吃降糖药的联系很小,最为常见的原因是脂肪肝。我们知道,高血糖和血脂异常是一对"狐朋狗友",总是"狼狈为奸",相伴而来。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脂紊乱,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异常升高,身体其他地方都"装"不下了,血脂就会往肝脏跑,肝脏的容量是有限度的,"装"到一定限度,肝细胞的"外衣"就会被撑破,转氨酶跑出肝脏,这样血液中的转氨酶就升高了。所以,糖尿病患者转氨酶升高多半是由脂肪肝引发的。

那么对于糖尿病脂肪肝引起的转氨酶升高,到底应该采取怎样的治疗,才能从根本上,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呢?相对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改变更为重要。

首先,患者要调整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减轻精神情绪压力等不良因素

第二:控制饮食和限制饮酒很重要,少吃高油腻、高糖分、高热量的食物,这些食物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没有一点好处,能戒就戒掉吧。

第三, 适量运动锻炼是关键,饮食配合运动是最好的减脂方案,比如最简单的,坚持每日跑步锻炼或健步走,既降糖又减脂,性价比非常高。

第四, 如果有超重或肥胖,只要肥胖减轻,特别是肚子变小以后,转氨酶、脂肪肝必定会好转。

第五,重点强调,患者朋友切不可盲目自行服用药物或是有病乱投医,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规治疗。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中医##科普##糖尿病#

惹上糖尿病,不仅要降糖,还要注意护肝

提到糖尿病,人们会想到血糖升高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而肝脏作为调控糖脂代谢的重要器官,其功能异常往往被忽视。

事实上,2型糖尿病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也称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俗称“脂肪肝”)密切相关,二者常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

一方面,2型糖尿病会促使肝脏发生脂肪变性、炎症和纤维化,甚至会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

另一方面,脂肪肝不仅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更难控制,还会加重脂代谢紊乱、加快靶器官损害。

因此,患了糖尿病,不仅要重视降糖,还要注意护肝。目前尚无药物被批准应用于脂肪肝的保肝治疗,以减重为中心的综合管理(包括生活方式及药物干预)是治疗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有效手段。

如何护肝?

生活干预和药物治疗,两手抓!

生活方式干预

● 饮食控制热量限制是减重的关键。患者可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治疗方案,做到既控制总量又营养均衡,特别要注意戒酒。

● 适当运动在无其他合并症及并发症时,患者宜选择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动感单车等,每周锻炼3~5次,每次至少30分钟,总时长150~250分钟。

图片来源于网络

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减重目标为减轻体重的7%~10%,减重速度可控制在每周减轻0.5~1千克,尽量避免体重下降过快和体重波动。减重的同时注意增肌,避免脂肪和肌肉都减少。

经3~6个月生活方式干预未能有效减重的患者,可以考虑应用奥利司他等药物,但须警惕不良反应。经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仍未有效减重的患者,如果体质指数>30千克/米²,可考虑减重代谢手术。

药物治疗

● 降糖药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首选吡格列酮,其可减轻肝脏病变程度。多项研究显示,二甲双胍也可以减轻肝脏炎症,降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可使患者获益更多。近年来,以胰升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和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为代表的新型降糖药也有减重作用,有利于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治疗。

● 护肝药和肝酶异常的患者可联用1~2种护肝药,如多烯磷脂酰胆碱、双环醇、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S-腺苷蛋氨酸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连续3个月检测肝酶降至正常范围后,再巩固治疗3~6个月,可逐渐减量、停药。

● 膳食纤维有助于改善脂肪肝,建议每天补充15g以上膳食纤维。

● 肠道菌群与机体代谢紊乱的关系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通过益生菌制剂调节肠道菌群可能成为防治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新方法。

● 糖尿病合并脂肪肝者往往还有高血压、血脂异常,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使用降压药和调脂药。

科室简介

上海新华医院内分泌科是上海交通大学博士与硕士研究生培养点,也是国家住院医师和内分泌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现有专科医师16名,其中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10名,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6名,博士12名,硕士3名。科室现有床位43张,年出院病人近2000人次;周一至周六均设有专科和专家门诊,年门诊量近16万人次,单科门诊量在上海各大医院处于前列。

内分泌科现设甲状腺、骨质疏松、肥胖、高尿酸血症、围产期内分泌5个专病门诊,主要从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下丘脑-垂体疾病、痛风和高尿酸血症、骨质疏松、肥胖症、高脂血症等内分泌代谢疾病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内分泌科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医疗实践和研究工作,探索出了适合各类人群的诊疗方案,患者满意度高,医患关系和谐。科室围绕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的防治开展了系列研究,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20余项,和其他国家级、省部级课题数项,在SCI收录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

内分泌科将在保持已有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凝炼、集成研究重点,把内分泌科建设成为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更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学科。

《柳叶刀》子刊:司美格鲁肽治疗脂肪肝多方获益,可改善肝酶、肝脂肪变性、体重、糖尿病、血脂...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相关肝硬化患者发生潜在危及生命的肝脏相关疾病的风险特别高,如门静脉高压、肝功能失代偿、肝细胞癌、肝脏相关死亡和心血管事件。到2030年,美国NASH患者的晚期肝病预计将增加160%,达到近800万例,导致约350万例肝硬化和超过10万例失代偿性疾病。患病率的增加与人口老龄化以及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增加有关,其中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与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流行增加有关。

实际上,约有71%的NASH相关肝硬化患者患有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是疾病晚期和不良临床结局的标志。NASH相关肝硬化患者对有效药物治疗以改善疾病自然病程的需求尚未得到满足,目前尚无批准的治疗NASH的药物。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具有多器官作用,已被证明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减轻超重或肥胖患者的体重,并与心血管高风险糖尿病患者不良心血管结局风险降低相关。有研究表明,GLP-1RA可能具有肝保护作用

近期发表于《柳叶刀-胃肠病学和肝脏病学》(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的一项研究,评估了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司美格鲁肽(semaglutide)在NASH和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在NASH相关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中,与安慰剂相比,司美格鲁肽没有显著改善纤维化或使NASH缓解,但可改善肝酶、肝脂肪变性、体重、糖尿病以及甘油三酯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等血脂指标

截图来源:参考资料[1]

该项双盲、安慰剂对照的2期试验,纳入了来自欧洲和美国38个中心的71例成人患者(49例女性,22例男性),这些患者都经活检证实患有NASH相关肝硬化且体重指数(BMI)≥27 kg/m2(实际平均BMI 34.9 kg/m2)。患者被随机分配(2:1)接受每周一次皮下注射司美格鲁肽2.4 mg(47例)或安慰剂(24例),持续48周,随访7周。主要终点是在意向治疗人群中,通过活检评估48周后,肝纤维化改善一个或多个阶段且NASH未恶化的患者比例。此外,研究人员对所有接受至少一剂研究药物的患者进行了安全性评估。

48周后,肝纤维化改善且NASH未恶化的患者比例在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司美格鲁肽组47例患者中有5例[11%],安慰剂组24例患者中有7例[29%];比值比0.28[95% CI 0.06~1.24];P=0.087)。NASH缓解的患者比例在两组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异(16[34%] vs. 5[21%];比值比1.97[95% CI 0.56~7.91];P=0.29)。

在第48周,两组之间肝硬度(通过磁共振弹性成像[MRE]评估)与基线的变化没有显著差异(估计治疗比[ETR] 0.93 [95% CI 0.80~1.07];P=0.30)。在第48周,司美格鲁肽组的肝脂肪变性(通过MRI-PDFF评估)的改善明显大于安慰剂组(ETR 0.67 [95% CI 0.51~0.88];P=0.0042)。

在第48周,司美格鲁肽组ALT浓度相对于基线的变化明显大于安慰剂组(ETR 0.76 [95% CI 0.61~0.93];P=0.0090)。与安慰剂相比,司美格鲁肽在AST浓度(ETR 0.77 [95% CI 0.65~0.92];P=0.0046)和γ-谷氨酰转移酶(ETR 0.74 [95% CI 0.62~0.88];P=0.0007)方面均有类似的改善

与安慰剂相比,司美格鲁肽治疗后,pro-C3(ETR 0.84[95% CI 0.73~0.98];P=0.027)和hsCRP(ETR 0.59[95% CI 0.40~0.87];P=0.0072)水平显著降低

在接受司美格鲁肽治疗的患者中,体重较基线下降幅度更大(相较于基线的变化,司美格鲁肽组为-8.83%,安慰剂组为-0.0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ETD -8.75[95% CI -12.41~-5.09];P<0.0001)。在第48周时,司美格鲁肽治疗体重减轻5%或以上(29[62%] vs. 6[25%];P=0.0047)和10%或以上(19[40%] vs. 0;P=0.016)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安慰剂。在第48周,与安慰剂相比,司美格鲁肽组的BMI和腰围也显著降低。

在第48周,司美格鲁肽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较基线下降,但安慰剂组没有(平均-1.39% vs. 0.2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TD -1.63[95% CI -2.20~-1.06];P<0.0001)。与安慰剂组相比,司美格鲁肽组空腹血糖从基线到第48周也显著降低(ETD -2.32 mmol/L[95% CI -3.74~-0.90];P=0.001)。

在第48周,与安慰剂组相比,司美格鲁肽组甘油三酯和VLDL-C水平较基线下降显著(甘油三酯ETR 0.83[95% CI 0.72~0.96];P=0.013,VLDL-C ETR 0.83[95% CI 0.72~0.96];P=0.012)。

两组报告的不良事件(司美格鲁肽组42例[89%],安慰剂组19例[79%])和严重不良事件(司美格鲁肽组6例[13%],安慰剂组2例[8%])的患者比例相似。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恶心(21[45%] vs. 4[17%])、腹泻(9[19%] vs. 2[8%])和呕吐(8[17%] vs. 无)。肝肾功能保持稳定。没有出现失代偿事件或死亡。

总的来说,在NASH相关代偿性肝硬化的患者中,与安慰剂相比,司美格鲁肽没有显著改善纤维化或使NASH缓解。该研究没有提出新的安全问题。

这项安慰剂对照、随机2期试验,是第一项评估司美格鲁肽2.4 mg每周一次在NASH相关代偿性肝硬化(纤维化4期)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在主要终点(纤维化改善且NASH未恶化)或辅助次要终点(NASH缓解)方面,司美格鲁肽和安慰剂之间没有差异。

然而,与安慰剂相比,司美格鲁肽使肝酶、肝脂肪变性和pro-C3等水平降低。此外,与安慰剂相比,采用司美格鲁肽治疗的患者,其体重减轻更多,甘油三酯和VLDL-C浓度更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水平也有所下降。在该人群中,司美格鲁肽没有引起新的安全问题,没有出现失代偿事件或死亡,主要不良事件为轻度至中度和短暂性胃肠道事件。

司美格鲁肽2.4 mg每周一次,无法在不导致NASH恶化的情况下改善纤维化。然而,对于NASH相关肝硬化患者,解决代谢综合征相关问题以及减轻超重或肥胖症患者的体重也是非常重要的。有证据表明,使用司美格鲁肽可以改善心脏代谢参数和非侵入性肝损伤标志物。目前的试验规模相对较小,可能限制了其证明对纤维化和NASH缓解的影响能力。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 more”,即可访问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官网阅读完整论文。

欢迎投稿:学术成果、前沿进展、临床干货等主题均可,点此了解投稿详情

推荐阅读

参考资料

[1] Loomba R, et al., (2023). Semaglutide 2·4 mg once weekly in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related cirrhosis: a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2 trial. 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 doi: 10.1016/S2468-1253(23)00068-7.

来源:医学新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