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糖尿病1(控制糖尿病的药有哪些)
糖尿病10年,摸索总结8个控糖的有效方法,最后1个被很多人忽视了
老李是我的一位糖尿病患者,其实他的血糖一直挺稳定的,空腹6左右,这几年控制的都不错。
我开玩笑说,老李,你这样稳血糖,真没必要吃中药了,我相信你!
老李笑着摆摆手说,不行,现在我已经六十多了,再往后指不定有什么并发症呢。我这十年来一直尝试各种方式控血糖,有自己的方法但是也确实有点枯燥。
不过还是总结出平时注意的8点,一般情况下做好这8点控糖效果就还可以!
1、蛋白质
每日应摄取足够蛋白质食物以保持营养平衡和健康。
老李每天食用一颗鸡蛋、一盒牛奶、100克以内的豆制品、2两肉类(包括鱼类)外,有时还会适量进食海参。
(需注意,过量摄入蛋白质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并影响血糖水平。)
2、就餐速度
就餐时应保持适当的速度。
老李的用餐时间为20到30分钟,先吃蔬菜,然后是主食,蔬菜比米饭稍多。
(烹饪过程中减少油脂用量,食物种类丰富可减缓进餐速度。)
3、睡眠时间
确保每日充足的睡眠时间,建议为6至8小时。
睡眠不足或过多均可能影响血糖水平。许多患者忽略了睡眠对血糖的影响。
4、主食避免
避免食用三种类型的主食。
老李不吃粘性主食、含大量油脂的主食以及甜味糕点和无糖糕点。
(粘性主食易引起血糖快速上升,含油主食不利于血脂控制,糕点不论有无添加糖分,主要成分皆为精制面粉,故不宜过量食用。)
5、加餐次数
合理安排加餐次数,每次摄入热量不超过150千卡。
老李每天安排两次加餐,一般是6粒大杏仁、3个核桃或一份拳头大小的低糖水果。
(加餐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且丰富食物种类。)
6、每日运动
餐后进行45分钟适度运动。
老李通常在晚餐后进行45分钟的快步走,直至身体微汗。
7、饮食计划
严格遵循饮食计划,控制每餐食量。
老李表示过去十年来始终坚持自律的饮食习惯,对所能摄入的食物及其数量心中有数,绝不贪嘴。
(过度饮食可能导致血糖波动,因此需谨慎对待。)
8、膳食纤维
每餐必有绿叶菜,同时摄入适量的菌藻类食品。
老李的日常饮食中包含如青菜、芹菜、菠菜、韭菜、白菜、卷心菜、米苋、鸡毛菜等绿叶菜,以及海带、紫菜、黑木耳、蘑菇、香菇、金针菇等菌藻类食品。
(这些食品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
控制血糖第一步:吃对早餐,让你一天的血糖更平稳
很多人都在讨论什么时候吃早餐更健康。其实相对于时间,早餐吃什么更重要。
如果你早餐吃油条、油炸糕等经过高温的糖脂混合物,什么时候吃对身体都不太健康。
日常保健的健康人士:一份谷薯类、一杯牛奶、一个鸡蛋、一份蔬菜或水果即可,食物多样、搭配合理,营养均衡,吃到不饿即可。
劳动强度大、运动达人:在食物多样化的基础上,高碳水 高蛋白的组合更适合。
然而,对于糖友来说,谷薯类的早餐,血糖可能在一整天的时间里出现过山车式的变化。
那么,糖友早餐应该吃什么呢?
这里举一例,供大家参考:高脂肪 适量蛋白质的早餐。是的,就是低碳水早餐。
没有胰岛素之前,低碳饮食就是控糖方案低碳饮食,简单来说,就是减少米面、薯类、水果等食材的摄入,蛋白质保持不变,增加健康脂肪的一种膳食模式。
在1921年胰岛素被发现之前,低碳高脂饮食是糖尿病常用的膳食方式【2】。随着胰岛素的发现,脂肪被妖魔化之后,高脂肪饮食渐渐没落,退出控糖饮食行列。
直到最近几年,大量的试验研究显示,相对常规控糖饮食来说,低碳饮食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餐后血糖、甘油三酯等多个方面效果更佳显著,以及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也认可低碳饮食作为干预2型糖尿病的生活方式之后,低碳饮食开始被国内认可(也要得益于《2型糖尿病缓解中国专家共识》)。
全天执行低碳饮食,可能更有助于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但退一步讲,仅仅是早餐低碳水饮食,也会帮助糖友平稳血糖,而且是一天的血糖都会得到改善。
2019年,发表在《美国临床营养杂志》上的一项研究:23名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两组,一组早餐选择高脂肪,适量蛋白质为热量来源;另一种早餐以传统的高碳水为主要热量来源,并提供两组相同的午餐和晚餐。结果显示,高脂肪组明显改善餐后血糖水平,对全天24小时的血糖水平也有辅助改善【1】。
为什么降低碳水,对血糖的帮助如此之大呢?
血糖,即血液中的葡萄糖。主要来自饮食中的糖和淀粉,也就是碳水化合物。
糖和淀粉吃的越多,生成的血糖就越多。相反,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是氨基酸,脂肪的水解产物是甘油和游离脂肪酸。只有经过糖异生之后,生糖氨基酸和甘油才会代谢成葡萄糖,但血糖最直接的食物是碳水化合物。
限制碳水之后,随着胰岛素水平的降低,脂肪供能比例提高。让身体进入一个燃脂的状态之中。身体细胞既获取了能量,血糖又不会波动太大。
低碳饮食的早餐,吃什么?早餐不吃白粥、杂粮粥、红薯、油条、面包、饼干,馒头、米粉等,还可以吃什么呢?估计又会有人说喝西北风了。
食材的改变,其实是低碳饮食最大的障碍,毕竟几十年的习惯,说改就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但低碳饮食的早餐,可以吃的食物还真不少。
早餐1:水煮鸡蛋、原味坚果、无糖酸奶、圣女果、叶菜
早餐2:鸡蛋羹、牛油果坚果蔬菜沙拉、椰奶、蓝莓
早餐3:黄油煎蛋、原味坚果、原制奶酪、白灼西兰花
低碳饮食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难,只不过是从餐盘中拿走一些常见食物,再放进另一些常见食物而已。
写在最后执行低碳饮食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尤其是餐后血糖、体重、腰围、精神状态以及消化功能有没有变化。如果都好,就可以继续尝试;如果变差了,就停下来思考是不是那里做的不对,是误吃了隐形碳水,还是近期压力和睡眠不好所导致的。假如你排除了所有问题,还是觉得低碳饮食不适合自己,那就不要再继续了,控糖饮食方案不止低碳饮食一种。
当然,你也可以尝试早餐低碳高脂饮食,午餐和晚餐回归低升糖饮食。也可以对比一下自己的血糖变化,目的就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控糖方案。
关注小禾,每天分享不一样的营养小知识
本账号发表的内容仅是用于信息的分享、学习。文章内容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
参考资料:
1. Chang CR, Francois ME, Little JP. Restricting carbohydrates at breakfast is sufficient to reduce 24-hour exposure to postprandial hyperglycemia and improve glycemic variability. Am J Clin Nutr. 2019 May 1;109(5):1302-1309. doi: 10.1093/ajcn/nqy261. PMID: 30968140; PMCID: PMC6499564.
2. Westman EC, Yancy WS Jr, Humphreys M. Dietary treat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 in the pre-insulin era (1914-1922). Perspect Biol Med. 2006 Winter;49(1):77-83. doi: 10.1353/pbm.2006.0017. PMID: 16489278.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1型糖友的控糖故事,讲述自己的控糖秘诀,照顾好自己最重要
很久没有跟大家聊过糖尿病的问题了,正好最近了解到一位1型糖尿病的朋友的控糖情况,从她对糖尿病的看法出发,看看她有什么样的控糖故事吧,也许能够给糖友们有些启发。
周女士是一位与1型糖尿病相处10年的糖友,她是一位非常热情、开朗活泼的女性,她是在自己16岁的时候发现自己有糖尿病的,时间虽然有点晚,但医生诊断还是认为是1型糖尿病。
在这里,我们首先说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不同。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区别
1型糖尿病以前被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这是因为人体胰腺的β细胞受损,失去功能,导致人体胰腺无法分泌出足量的胰岛素来调节血糖,这就需要外界的摄入胰岛素来帮助调节血糖,所以也被成为胰岛素依赖型的糖尿病。1型糖尿病发病多在儿童期,只有少部分人在成年后发病,这类人也被称为1.5型糖尿病。
而2型糖尿病则是跟胰岛素抵抗有关,一般2型糖尿病也存在一定遗传特点,但主要跟后天习惯有关,诊断疾病后也不一定需要胰岛素治疗,而且发病较晚,成年人患病占大多数。
如何发现自己得了糖尿病
回到周女士的故事,她发现自己发病的时候只有16岁,当时吓坏了,真的很担心。回想当时情况,周女士说没有特别的感觉,就是自己没有食欲,喝水多,手抖得厉害;当时也没有在意,结果几天的时间她自己体重下降了十几公斤,肉眼可见的消瘦,这时候家人才开始担心起来。
妈妈带她去医院检查,血检下来才发现自己血糖高的惊人,已经达到了30mmol/L左右了,如果晚来一会儿可能就会陷入昏迷状态,因为病情比较严重,从来没有请过假的周女士,因此住院一个月,进行调理治疗。
知道患病后出现了消沉,在亲友帮助之下心情转折
在得知自己患病后,周女士觉得世界都变得灰暗了,而且也不愿意去学校了,尤其是每天都需要打胰岛素,疼痛不说,主要是自己更羞于见人,有时候在学校看到同学聊天看了她一眼,她也会觉得是在谈论自己患病的事。
周女士认为那段时间是她最难度过的时期,她的学习成绩也下降了很多,不过幸好家人理解,老爸老妈就是自己最坚强的后盾。他们除了开导自己外,还要切实做一些帮助。
比如,老妈为了照顾自己,专门把她长年记得日记改为了女儿的控糖日记,记录跟周女士生活控糖的点点滴滴,甚至把控糖的经历和心情变化也都记录下来,至今她看还是觉得非常感动。而老爸则鼓励自己面对恐惧,从开始他为自己打胰岛素,到自己注射,都是他在身边打气,也是因为老爸,才有了自己的坚强和独立。
周女士也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提到他,周女士不由地把笑容挂在了嘴角,其实她的男朋友是高中的同学,早早就知道自己的病情,但从来没有嫌弃,他会主动了解周女士在控糖时的需求,还偷偷自学了很多糖尿病的知识,甚至有些知识周女士自己都不了解,考大学为了能陪在她左右,男朋友还放弃了更好的学校,而考取了一所和自己在一个城市的学校。
说到这里,周女士很谢谢家人们的支持与陪伴,让她有更多勇气去积极面对糖尿病,让自己度过最初最艰难的时刻,也明白了只有好好控制血糖、为自己的健康负责,才能不受糖尿病并发症困扰,不拖累这些爱着自己的人。
周女士的控糖秘诀有哪些?
由于自己发病比较早的缘故,周女士一方面没有相关的健康知识,而且性格也比较叛逆,觉得自己年轻,羞于打胰岛素,那么就算停一段时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更不要说定期去医院检查了。结果是,饮食不控制、运动没有规律,胰岛素也爱打不打,结果中间因为指标超标太多又住院了。
现在则不再如此,周女士已经养成三餐测量血糖、定期打胰岛素,以及3-6个月跟踪检查血糖的好习惯,每天三餐后会拿出20-30分钟来快走或者慢跑,这样,每天血糖都平平稳稳的。
当然,正确的健康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食物的升糖指数,各类药物、胰岛素对于血糖的控制程度,以及糖尿病研究的新进展、新知识,和各个糖友的控糖经验等,可以指导自己更好的控糖,更重要的是也给了自己信心。
除此之外,她重点说了定时测量的重要性,对于1型糖尿病来说,饮食和注射胰岛素非常重要,而要控制好度就需要测量血糖,维持定期测量的习惯,才能知道自己现在的血糖是多少,帮助自己及时调整饮食和药物,不让血糖高飞,也能避免快速的波动。对于1型糖友来说,低血糖可能有时候比高血糖还要恐怖,定时测量也能避免让自己陷入健康危机中。
周女士对于1型糖友的小建议
1、害怕打胰岛素的小糖友
建议先让家长咨询医生,了解正确打胰岛素的方法,可以先由家长替代,然后手把手教小糖友,循序渐进地进行,让小糖友不再有恐惧感。
2、家长该如何开始照顾小糖友
建议爸妈要适当关心孩子的情绪,而家长自己也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不要焦虑和抑郁。
3、面对和自己年龄相仿的糖友
糖友们可以互相了解经验,尤其是在饮食、用药方面,并且一定要调整好心情,控糖是长期的事,情绪波动太大,会让自己无法正确面对。
最后,周女士给出大家一个最重要的建议:照顾好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控糖路上也需要亲朋好友、伴侣以及医护人员的支持,找到努力的目标后,就会了解该怎么做,更不容易感到迷茫,丧失方向。希望周女士的经历能鼓励到更多1型糖友,能够跟糖尿病和平共处!
@头条健康 #怎么才能控制好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