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休息(糖尿病足部日常护理)
查出糖尿病足后,要注意这6个事项,以免加重病情,需重视
糖尿病患者的显著特征为血糖调节功能异常,是一种代谢性疾病。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血糖控制效果较差,血糖偏高,将会引起各种并发症。
而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早期患者并不能较好分辨足的异样而造成延误治疗的后果,发展到病情后期,患者可能面临截肢的危险。
什么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一种由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血管病变、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并发症。虽然我国糖尿病足治愈率有所提高、截肢概率有所下降,但是整体来说仍然是逐年上升的趋势。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病率高达8.1%。
糖尿病常见症状表现为足部有套袜感和麻木感,行走时感觉像是踩棉花,并伴有间歇性跛行和温度感受性降低,易发生感染和溃疡。在病情后期,足的大部分发生湿性或干性坏疽,可能面临截肢的痛苦。
糖尿病足需要注意哪些事情?
一、不赤足行走。糖尿病足本身由神经病变引起,足部神经迟钝,即使脚底遇到尖锐物件,可能无法及时察觉感知,因此要尽量不赤足行走,在室内也要穿好鞋子。对于已经发生感染的患者,赤足行走反而会加重感染。
二、选择适宜鞋袜。袜子应选择棉质材料且松紧适中,太紧会影响血液循环,太松会摩擦足部皮肤易发生感染。行走时也要选择合适的鞋子,条件允许的话可量身定做糖尿病足鞋,鞋底要硬一些但是鞋垫要柔软。
三、不宜长时间行走。糖尿病足患者足部血液供应不足,行走时间过长反而加重病情。足部未发生破损的患者可短时间行走,时间长度控制在20到30分钟,饭后一小时行走效果最佳。
不仅可以锻炼身体,且有助于帮助身体代谢食物中的糖分,起到降低血糖作用。对于足部已经溃烂的患者,不建议行走应卧床休息。
四、保持足部卫生。洗脚时尽量用手试探水的温度,足部对于温度感受性较差,易发生烫伤引起感染。用温度适宜的水泡脚可加速血液循环,有利于控制糖尿病足病情发展。应定期用低于37度的温水洗脚并用纯棉毛巾擦干,为防止脚趾间浸润可穿戴五指棉袜。
五、定期修剪指甲。在修剪时应做到认真仔细,避免剪刀割伤皮肤引发感染。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请专业修脚师来帮忙。
六、戒烟。人们可能认为吸烟与糖尿病足无太大关系,其实不然。吸烟会降低人体输送氧气的能力,长时间如此将导致足部血液通从而加重病情,因此戒烟也是很有必要的。
糖尿病足是一种由神经病变引起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控制病情发展极为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有较多注意事项,如不赤足行走、穿松紧适中的棉袜、用温水洗脚、定期修剪脚趾甲等,同时建议家属掌握一定的足部护理技能。患者应谨遵医嘱,密切关注病情发展进程,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就医治疗。
当糖尿病足出现时,不要拖,尽量做好这3件事,避免加重病情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糖尿病的认识比较多,很少有人知道糖尿病足,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糖尿病足出现,有哪些症状,以及如何预防,刚开始还以为是脚部疾病应该不严重,到后期病情变严重了,才知道去检查治疗,就拿我科近期收治的一例病例来说吧。
张先生,42岁,现在是一家公司的职员,经常需要在电脑前办公,缺乏锻炼,抽烟喝酒等一系列的坏习惯也不少,还有10多年的糖尿病病史。患上糖尿病的这些年里,张先生刚开始的血糖控制结果还比较理想,偶尔控制不佳,但也没说明大问题。
最近,张先生感觉到双腿冰凉,有时候还发麻,走路感觉到无力、软绵绵的,双腿上的皮肤还很干燥,张先生以为只是坐得太久了,腿部供血不足,休息就会好转了,就没有管。
直到近几天,张先生的症状不仅没好,还变严重了,站起来的时候还出现头痛、心悸的情况,有时候还会出现腹泻、行走困难的情况,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急匆匆赶来我院就诊。
到我院后,医生询问张先生的过往病史和主要病情情况,以及做好基本体格检查后,怀疑张先生可能存在糖尿病足的情况,于是与张先生以及家属商量后,给予血糖检测和足部X线平片检测,血糖检测结果显示10mmol/L,足部X线平片检测结果显示足部有周围末梢的骨质疏松,以及骨质水肿等不良营养情况的出现,检测结果均提示张先生患上了糖尿病足。
得到结果后,医生松了一口气,还好只是早期,没有错过治疗,与其商量后,给予张先生控制血糖的药物服用,以及给予营养神经、保护微循环类的药物进行治疗,并叮嘱患者要保持足部的清洁,避免足部受压。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后,张先生血糖得到控制,相关病情也得到了缓解和治疗,医生也叮嘱患者虽然控制效果较好,也不能掉以轻心,要继续坚持控制血糖和血脂。
所以说,当自身患有糖尿病,而脚部出现异常时,一定要及时引起注意,记得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除此之外,人们更应该去了解还有哪些因素会引起糖尿病足出现,可以对下文继续了解学习。
一、哪些因素会引发糖尿病足?糖尿病是引起糖尿病足出现的重要因素,但下面这些因素,也会引发糖尿病足的发生,人们要进行深入了解才能注意避免这些因素的发生。
- (1)感染引起
在引起糖尿病足的各种原因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染,而且大多数糖尿病足病人都是由外界感染引起的。
这是因为病人自身的抵抗力较差,抗感染的能力也较差,就很容易造成缺氧的情况发生,还为细菌的增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得细菌能够进入人体内,造成了严重的组织感染,最终导致了糖尿病足的发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防止感染事件的出现。
- (2)自主神经功能受损
糖尿病患者在患病之后,如果不能有效的控制身体的血糖水平,就会导致周围神经出现病理的异常改变,并且这种改变会损害到身体的自主神经功能,从而导致脚部皮肤的汗液分泌功能出现异常,在这种情况下,脚部的皮肤就会变得非常的干燥,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袭,进而导致出现感染性病变,最终引起糖尿病足的发生。
- (3)血糖水平波动的影响
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导致血糖升高,会引起周围神经发生损害,导致许多病人出现触觉功能障碍,以及脚部对温度变化的反应速度变慢。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如果没有很好地控制好自己的血糖,就会引起血液黏稠度升高,血管会因为硬化、增厚等原因,造成变形能力降低,从而造成血液供给不足的现象。
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好血糖,许多患者的皮肤还会变得非常干燥,严重者甚至会导致皮肤发生干裂的情况,因此,为了防止并发症的出现,需要提高警惕,对血糖进行严格控制,特别是要注意防止周围血管神经发生病变,也注意不能让血糖长时间维持在高血糖状态。
- (4)物理性损伤
有不少患者,因为伤口不大,而忽视了伤口对人体的危害这个问题。而糖尿病患者的脚一旦受到创伤,就很容易出现溃烂、感染的情况,其实,即使是最轻微的伤口,也会引起溃烂、感染的发生,严重的时候甚至还会有被截肢的可能。而在生活中,大部分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的组织损伤,比如烫伤、冻伤、划伤、擦伤等等,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很有可能会引起伤口感染,从而发展成糖尿病足。因此,糖尿病患者或者危险人群一旦出现以上损伤时,就要立即进行处理,避免造成感染,诱发糖尿病足。
以上就是引发糖尿病足出现的主要因素,我们要深入进行学习,并牢记,以及远离这些因素。除此之外,还应该对患上糖尿病足后身体出现的症状进行认识和了解,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和治疗糖尿病足,如下文。
二、出现糖尿病足一般会有哪些症状?每种疾病出现时,身体都会给予我们提醒,糖尿病足也一样,当我们出现糖尿病足时,身体会出现以下症状,当出现以下症状时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前往医院检查治疗。
1)下肢感觉异常
当患上糖尿病足后,患者的脚部会出现麻木、怕凉、走起路来感觉像是踩在棉花上的感觉,这是由于血管、神经发生了病变,导致血液循环不通畅,而且因为血管的病变,血液的流速也会相应地降低,从而引起身体的体温下降,导致麻木、怕凉等症状出现。
也可以表现为触觉功能下降的情况,例如用棉花擦过脚掌的皮肤,部分严重的糖尿病足患者会感觉不到触碰。此外,还可以用大头针去扎足部的皮肤,如果被扎的患者没有任何感觉,就说明患者的触觉功能出现下降或者障碍。
2)间歇性跛行
糖尿病足是一种常见的足底疾病,患上后不仅会对周围神经造成损伤,还会对肌肉造成一定的损伤,进而导致患者走路有很大的影响。
由于下肢有缺血的情况出现,很容易导致下肢血液供应不足,造成走一段路,就会出现下肢乏力、行走容易疲累、麻木等情况发生,这些都是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
如果情况比较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小腿肌肉出现疼痛的症状,此时,只要停止工作,稍稍休息一下,就能得到缓解。
3)导致脚部溃疡的发生
患有糖尿病足后,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很容易出现感染的情况,导致足部发生溃疡。足部溃疡一般多见于前面的足底,是由于长期受到压迫而引起的一种疾病,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就是糖尿病足溃疡,该类疾病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若不及时进行处理,任由疾病持续发展的话,很有可能会造成截肢的情况出现。
4)静息痛
静息痛属于糖尿病足中期的症状,随着疾病病情的发展,下肢缺血的情况会加重,导致坐着不动时也会出现疼痛的感觉。而这种疼痛主要集中在脚趾远端或者足底的远端,尤其是在夜间疼痛更为剧烈,当患者躺在床上时疼痛会加重,如果把脚垂下床边疼痛会有所缓解,但是在晚上的时候,患者还是会出现静息痛或者是休息痛。因为在睡眠状态下,心脏的输出量是最低的,所以下肢的注血量也是最低的。
以上就是患有糖尿病足后身体出现的一些症状,所以当身体出现这些症状时,要及时进行治疗。一些没有出现的人群也不要大意,可以做好下文这些事情,可以极大的预防糖尿病足的出现。
三、做好哪三件事情可以预防疾病变严重?很多疾病都是可以进行干预避免病情加重的,所以一些有危险因素或者患有糖尿病足的人群可以选择下文这些事情进行预防糖尿病足病情的加重,要坚持并且做好,避免疾病继续发展。
第①件事:尽快治疗控制血糖
患上糖尿病足主要是由于人体的脚部是糖尿病影响最深的器官,如果一直处于高血糖的状态下,脚部会慢慢地受到损伤,最终发展成为糖尿病足,这个时候一定要及时地控制好血糖。而为了维持血糖的稳定,需要服用药物,只有药物发挥作用,才能促进糖类物质的消耗,这样就可以将血糖的数值控制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
目前,胰岛素类、磺脲类的药物以及双胍类的药物都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降血糖药物。但是有一些病人在治疗的时候,由于对疾病没有足够的重视,在不积极地治疗下,各项指标失去控制,最终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比如糖尿病性心脏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肾病等疾病,这些疾病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积极治疗。
第②件事:注意足部卫生
得了糖尿病足以后,一定要注意脚部的清洁,因为本来就是糖尿病,所以皮肤的抵抗力会降低,而且双脚也会受到刺激,从而引起细菌和真菌感染。因此必须做好护理工作,不然患者可能会出现感染,皮肤溃烂,伤口感染等情况。
如果没有做好防护工作,或是没有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穿着不透气的袜子、鞋,就会导致出现大量汗液,进而产生病菌,一旦皮肤受损,病菌就会侵入,就会加剧感染。所以平时要做好脚部皮肤的保养,不然如果免疫力不强,细菌就会再次滋生,从而导致病情恶化。比如,在患病之后,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伤口,做好消毒工作,这样才能加快伤口的愈合速度。
第③件事:生活习惯的改变
患有糖尿病足的患者,平时一定要注意饮食,避免吃会影响病情发展的食物。如果吃了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就会使人变得肥胖,进而影响到疾病的发展,最终造成人体血糖超标,这样不但很难改善,而且还会引起其他并发症,所以,在饮食上要注意,以保持各项指标的稳定。而要想保持血糖的稳定,需要做一些运动来消耗卡路里,控制体重,增加对糖类物质的利用。
因为如果长时间缺乏锻炼,就会引起体内血糖水平升高,热量消耗会更少,从而加重病情,最终形成糖尿病足。所以,平时要注意进行适当的锻炼,多做有氧运动,以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一定要保证足够的睡眠,经常熬夜的人很可能会患上糖尿病足,因为熬夜后血糖控制不佳,波动较大。因此,要想让血糖稳定下来,就必须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免血糖升高对人体带来的伤害。
以上就是一些防止糖尿病足病情变严重的方法,患有糖尿病足的人群或者存在危险因素的人群都可以通过以上的方法去进行预防和治疗,但是选择的时候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进行,不要盲目跟从大流。
总的来说,糖尿病足对人体的危害很大,严重时会导致截肢,所以,当自身脚部出现上文所说的症状时,一定要引起重视。不要像上文的张先生那样,自身患有糖尿病,脚部出现异常也不知道去重视,更不要忽视血糖值的控制,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要积极配合治疗,改变坏习惯,并且积极控制好血糖,及早发现是可以治愈的。
[1]王海燕.糖尿病患者如何做好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J].家庭生活指南, 2020(2):2.
[2]刘会英,胡桂英,杜琼英. 糖尿病足预防及护理[J].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22):3473-3474.
[3]糖尿病足的危害与防治[J].双足与保健,2019,28(15):199.
#合理用药知识大全#
如何应对糖尿病足?日常可以这样做!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且严重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足一旦发生,预后极差。因此,糖尿病患者要积极防治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常见症状的日常应对措施
●肢端麻木、刺痛
观察四肢末端皮肤的颜色和温度变化、有无破溃、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及疼痛的发作时间、性质、程度。
●肢端缺如、蚁行感
若未破溃,建议养成每天泡脚的好习惯,建议每晚用38℃左右的温水泡脚后用吸水毛巾轻轻擦脚,注意擦干脚裂隙的残留水迹,尤其是脚趾间。可进行双下肢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地机、太溪等穴位。冬季取暖时应避免热水袋、电热器等直接接触皮肤,谨防烫伤,否则易引起感染。
●肢端感染
饮食清淡,戒烟限酒。感染严重的患者,建议卧床休息,避免因压力增加而导致感染扩大;可以适当在床上进行活动,以舒展筋络、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居室内温湿度适宜,保持床单清洁干燥,注意感染处皮肤的清洁、干燥。已破溃的足部应避免泡脚,防止感染进一步扩散。
●肢端缺血坏死、截肢
保持居室内空气流通。饮食宜清淡,勿食用牛羊肉、海鲜等;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以促进伤口愈合。增强功能锻炼,若残肢皮肤压痛、发红或撕裂破溃,要及时就诊。在冬季,残肢要注意保暖,保持伤口处敷料清洁干燥;若有切开排脓的情况,应密切观察脓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抗生素。保持关节的功能位,防止关节挛缩。
糖尿病足的中医保健小妙招
●中药泡洗
适合糖尿病足早期、0级患者。糖尿病足1级及以上、出现皮肤溃疡者,不宜进行中药泡洗。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及临床表现辨证分型,选择足浴方剂。糖尿病足分为3种类型,即气阴两虚、肌肤失养型,湿热阻络、热盛肉腐型,脾肾阳虚、寒凝血瘀型,临床以气阴两虚、肌肤失养型最为常见。一般气阴两虚、肌肤失养型患者,选择以桂枝、黄芪、生姜为主的桂枝姜参汤;足部发麻、刺痛者,可选桃仁、甘草、川芎等组成的桃甘川藤汤。
操作方法:药材加适量水煮沸,然后用小火煮15~20分钟,去药渣后倒入泡脚桶中,待药液温度降到38℃左右,将双足放入,并用浴巾盖于腿部,以遮盖腿膝及木桶口部为宜。一般药液温度在38℃左右,浸泡时间为15~20分钟,1个疗程为15天,注意浸泡过程中保持药液恒温,推荐使用恒温加热泡脚桶。
●足部按摩
中药足浴后擦干双足,用厚的干毛巾将右足裹住保暖;在左足上涂抹介质,用轻(拇指指腹由足跟方向向足趾方向推按)、中(食指第1指间关节背侧按上述方向推按)、重(单食指扣拳法顶点按压)的手法检查心、脾反射区;若没有任何不适感,再按摩全足(顺序:足底、足内侧、足外侧、足背、小腿部;手法:推、按、搓、揉、扣),按摩时间为30分钟,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各脏腑组织的功能、提高免疫力,最终影响患病器官。
打开右足上包裹的毛巾,再将其包裹在左足上;在右足上涂抹介质,按上述方法进行按摩。需要注意的是,右足没有心、脾反射区,因此在按摩主要反射区时,改为按摩肝、胆反射区,手法采用单食指扣拳法,按摩时间也为30分钟。
做完足部按摩后,应饮一杯温开水,以利于代谢物的排出,按摩时间要选在饭后1小时以后。按摩的力度不宜过重,防止损伤骨膜;女性在妊娠期和月经期慎重按摩;存在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疾病,禁用足部按摩。
●穴位贴敷
可选取足三里、涌泉等穴位,避开皮肤破损处,首次贴敷时间为2小时,之后每天每次的贴敷时间为4小时。初次贴敷时,若贴敷部位出现红肿、瘙痒,应立即停止贴敷,瘙痒部位皮肤禁止搔抓。
糖尿病足患者的日常生活指导
●饮食指导
合理饮食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至关重要。除了饮食要清淡以外,还要忌食油腻、辛辣、肥甘厚腻之品,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等。饮食中可适当增加具有益气、活血、化瘀功效的食物,如山药等。
●情志指导
在治疗期间,糖尿病足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慌等多种不良情绪,此时可以多参加病友活动,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多和家人沟通,获得感情支持和陪伴;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起居指导
顺应四时,及时增减衣物,做好足部自查和保护。选择合脚、宽松的鞋袜。冬季避免使用热水袋等直接暖足,以防烫伤。保持足部清洁,勤换鞋袜,避免感染,洗脚后及时涂擦润滑剂。
●运动指导
养成良好运动习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促进足部的血液循环。运动前选好舒适的鞋袜非常重要,袜子以棉质、透气性好为佳,鞋以宽松、舒适的运动鞋为佳。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并发症的增加,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脚部神经感觉障碍,此时可以多穿浅色袜子,若有足部破溃,可以尽早发现。
截肢后的患者也可通过按摩患肢皮肤来达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目的,或进行功能锻炼,每天3~4次,每次10~20分钟,如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肌收缩运动等,并根据不同的截肢平面,做好各关节的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屈曲挛缩。伤口完全愈合后进行锻炼,可增加残端皮肤的耐磨性,身体康复后可尽早装上义肢并下地慢步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