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草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有什么特效药吗)

戚医生健康科普 0
文章目录:

血糖高波动大,双脚跟着先遭殃,脚上有5种信号暗示糖尿病足来了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当血糖像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时,身体最末端的器官往往是最早感知危机的——比如那双支撑我们行走的双脚。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最棘手的并发症之一,每年导致全球超过100万例截肢手术。

但很少有人意识到,双脚的细微变化可能是血糖失控的早期警报。

今天,我们不谈枯燥的理论,而是从五个具体信号入手,揭开糖尿病足的神秘面纱,同时带你穿越古今,看人类如何与这场持续千年的代谢战争博弈。

古人如何发现糖尿病足的秘密?
早在公元前1550年的古埃及医书《埃伯斯纸草卷》中,就有关于“尿液如蜂蜜般黏稠”的记载。

古希腊医生阿雷泰乌斯首次用“diabetes”(意为“虹吸”)描述患者多尿症状。

但直到19世纪,医学界才将目光投向糖尿病患者的足部病变。

1887年,英国医生约翰·罗洛首次在《柳叶刀》杂志描述糖尿病患者足部溃疡与神经损伤的关联,这比胰岛素被发现早了整整34年。

现代研究证实,长期高血糖会引发神经病变和血管损伤,而足部作为循环系统的“末梢哨兵”,往往最先暴露问题。

血糖过山车如何摧毁足部防线?
想象一下,血管如同高速公路,红细胞是运输氧气的卡车。

当血糖浓度忽高忽低时,就像在路面上反复泼洒糖浆——红细胞逐渐粘连,血管壁出现裂缝,神经末梢因缺氧而麻木。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血糖波动幅度超过4.4mmol/L时,微血管损伤风险增加2.3倍。

更危险的是,足部皮肤在长期高渗环境下会变得像脱水蔬菜般脆弱,一个小水泡可能在72小时内演变为深部溃疡。

五个足部信号正在拉响警报

皮肤变色游戏:脚趾甲床从粉红变成暗红,就像被红酒渍渗透的棉布。

这种颜色变化提示毛细血管供氧不足,可能伴随静息痛——即便躺在床上,双脚也会像被无数钢针扎刺。

温度感知失灵:明明泡在40℃热水里,却感觉像是温水。

神经的病变导致温度觉异常的患者,烫伤风险较常人高5倍。

足弓变形记:原本优美的足弓逐渐塌陷,形成“摇椅足”。

这是运动神经受损导致肌肉萎缩的典型表现,就像失去弹力的橡皮筋无法维持原有形态。

伤口愈合的魔法消失:普通人的脚后跟皲裂7天可自愈,而糖尿病患者的伤口可能像被施了诅咒般持续溃烂。

2021年《糖尿病护理》期刊研究显示,空腹血糖>7.8mmol/L时,胶原蛋白合成速度下降40%。

真菌的狂欢派对:趾缝间顽固的脱皮、瘙痒,不只是卫生问题。

高血糖环境让真菌获得源源不断的“甜品”,足癣患病率可达正常人群的3倍。

来自热带雨林的启示:植物如何帮我们守护双足?
在亚马逊河流域,土著居民用金合欢树皮处理伤口的历史超过800年。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这种植物富含的单宁酸能抑制62种致病菌。

虽然我们不必穿越雨林寻药,但可以借鉴自然界的智慧:每天用38℃淡盐水泡脚(时长不超过10分钟),相当于为双脚打造抗菌屏障。

需要提醒的是,市面上宣称“根治糖尿病足”的草药膏多属非法添加激素产品,国家药监局2023年公布的抽检结果显示,71%的网红足浴包违规添加氯倍他索。

截肢不是终点:现代医学的破局之道
1922年胰岛素问世前,糖尿病足患者平均生存期不足3年。

如今,血管介入技术能让90%的缺血性溃疡避免截肢。

上海瑞金医院内分泌科团队首创的“鸡尾酒式疗法”,将抗血小板药物、神经营养剂和局部负压吸引结合,使创面愈合时间缩短40%。

但最根本的防线仍是控糖——《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22年研究证实,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足部并发症风险可降低76%。

从厨房到诊室:被忽视的日常防护细节
广东人煲汤爱用的五指毛桃根,在中医理论中有“祛湿通络”之效,但其含有的香豆素成分可能增强磺脲类降糖药作用,引发低血糖。

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的运动方案值得借鉴:每周14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能提升肌肉摄糖能力达30%。

饮食方面,将白米饭替换为鹰嘴豆(血糖生成指数仅33),配合清蒸鲈鱼(富含ω-3脂肪酸),既满足口腹之欲又稳定血糖。

当高科技遇上千年顽疾
以色列科学家受沙漠甲虫集水原理启发,研发出可监测创面渗液的智能敷料。

这种敷料遇脓液变蓝,pH值异常时发出蜂鸣,比传统换药方式提前3天发现感染迹象。

更具突破性的是,3D生物打印技术已能复刻足部皮肤结构,临床试验显示其溃疡愈合率达82%。

但再先进的技术也只是工具,真正的防线在于患者对双脚的持续关注。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全球糖尿病地图(第10版)》

国家卫生健康委《糖尿病足防治专家指南(2022)》

《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2023年7月刊

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

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热水泡脚烫出水泡感染,蕲春男子来汉保住需要截肢的“糖足”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11日讯 男子每晚泡脚,不料一次水温过高竟将足底烫出一个小水泡,很快水泡破溃引起感染,创面越变越大,医生告知他需要截肢保命。“没想到现在不仅帮我保住了腿,创面也长好了。”11日,准备出院的马先生说起半个月来的求医经历感慨不已。

63岁马先生是蕲春人,冬日夜冷,他每晚都要泡个脚再睡。12月中旬的一天,他起床时发现脚底板有个水泡,很快就破溃了,出现了严重的感染。在当地四处就医,因创面大,修复难度高,治疗始终未见效果。随着溃烂面积进一步扩大,医生告知他再不控制,就只能截肢保命了。

听到“截肢”两个字,马先生慌了神。12月25日晚,他被120连夜转运到武汉市第六医院(江汉大学附属医院)创伤外科。科主任杨珉博士仔细查体,结合检查结果初步诊断其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足,皮肤3度烫伤合并感染。随后检查的糖化血红蛋白指标也严重超标。“知道自己有糖尿病吗?”面对医生的追问,马先生摇摇头。

杨珉和内分泌科、血管外科、整形美容外科专家专家多学科会诊后,为马先生制定了治疗方案。12月31日上午,杨珉带领团队对创面进行了彻底清创,将皮瓣缝合,通过药物和理疗等方法改善局部循环。经护理团队半个月的贴心护理和换药,马先生的创面长出了新嫩皮肤。

杨珉在检查马先生脚底恢复的情况。

杨珉介绍,糖尿病人由于神经和血管病变导致下肢感觉功能减退,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导致动脉灌注不足引起微循环障碍,相对常人更容易感觉脚冷。他指出,糖尿病人末梢神经感觉迟钝,对水的温度不敏感,即使温度不算高,但持续时间长,也很容易在浑然不觉中发生低温烫伤。一旦处理不当,极易引起溃烂、感染,甚至发展到需要截肢的地步。

他提醒说,糖尿病患者如果喜欢泡脚,建议泡脚时间不宜过长,时间最好控制在30分钟以内,可以让家人帮忙调试水温或使用水温计,水温最好不要超过37℃。此外,糖尿病患者不要盲目使用中药草泡脚,如有需要,可到正规医院咨询专业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中药足浴。

需提醒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在泡脚之前,应查看足部皮肤有无破损。一旦发现足部有红肿、水泡或破溃,应立即就医,切勿在家自行处理。(长江日报记者刘璇 通讯员刘望 视频制作刘璇)

【编辑:余丽娜】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

这一味“野草”,专调糖尿病人手脚麻木,便宜又管用

糖尿病患者长期以来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其中手脚麻木和刺痛是非常常见的症状。

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绍一种在中医临床上经常用来缓解手脚麻木的药材——鸡血藤。

鸡血藤是豆科植物的干燥藤茎,主要在秋冬季节采收。它具有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的作用。

虽然鸡血藤看似不起眼,但在治疗糖尿病相关症状方面却非常有效。在中医治疗中,鸡血藤常与黄芪、当归、独活等药材配合使用,针对糖尿病的不同症状进行治疗。

1,鸡血藤 黄芪

适用:手脚麻木和疼痛的糖尿病患者。

鸡血藤的主要作用是补血活血和舒筋通络。黄芪则是补气的极佳药材,它能够增强体表的气力,促进血液生成,特别适合改善因脾气虚弱导致的疲劳、精神不振和食欲减退等问题。

将鸡血藤与黄芪结合使用,可以有效地缓解糖尿病患者的手脚麻木和疼痛症状。

2,鸡血藤 当归

适用:手脚麻木、失眠多梦、头晕健忘以及血虚腹痛的糖尿病患者。

当归具有补血和缓解疼痛的特性,与鸡血藤配合使用,特别适合治疗因气滞血瘀导致的手脚麻木。此外,这种药材组合也适用于治疗失眠多梦、头晕健忘和血虚腹痛的糖尿病患者。

3,鸡血藤 独活

适用:下肢冷感、麻木和疼痛的糖尿病患者。

独活主要具有驱风除湿、散寒止痛的效果。结合鸡血藤使用,可以活血养血、舒筋活络,有效治疗下肢发冷、麻木和疼痛的症状。在临床应用中,这种药物组合常用于这类症状的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所需的药物剂量也会有所不同。此外,这些中药不能替代专门的降糖药物。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