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虚糖尿病(肾虚糖尿病根源)
肾虚是糖尿病的根源吗?中医教你如何调理!
大家好,我是中医博士王树鹏。肾虚是糖尿病的根源吗?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糖尿病属于中医的“消渴”范畴,中医认为消渴之病本在肾。肾为先天之本,肾精不可妄泄,还有一种说法养肾就是养生。《外台秘要》亦说:“房室过度,致令肾气虚耗故也,下焦生热,热则肾燥,肾燥则渴。”说明糖尿病的发生和阴精耗伤有关。中医认为,肾主“水”,由于肾脏功能受损,所以糖尿病人早期会出现水肿,如果不及时治疗,严重的还会导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等。所以想要调理糖尿病,控制并发症,就要从补肾入手。
由于“消渴日久,肾气受伤,肾主水,肾气衰惫,气化失常,开阖不利,水流聚于体内而出现水肿。久则血伤入络,导致麻木等症状。所以治疗主要以补脾益肾、化瘀降浊为主。可开方:生地黄,熟地黄,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怀牛膝,车前子,川断,杜仲,肉苁蓉,生黄芪,丹参,水蛭,青风藤,石韦,益母草,桑白皮。
丹参养血活血,黄芪补气健脾,熟地黄补肝肾之精,川续断、杜仲、怀牛膝补肾强腰,牡丹皮、石韦、泽泻、益母草清热利湿降浊,青风藤通络利湿,水蛭活血通络,车前子、桑白皮利水消肿,益母草补肾祛湿兼强筋骨,与石韦合用补而不壅滞,清利而不伤正。
中医讲究一人一方,临床所见病症复杂,需要结合每个人症状辨证论治随症加减!今天的话题就分享到这里,如果你也有糖尿病相关的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糖尿病##中药##中医##三高##健康##降糖##头条健康#
糖尿病有可能是“肾阳亏虚”,仲景名方:温补肾阳,稳血糖
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聊关于糖尿病的问题,也就是“肾阳虚型”得糖尿病。此时有人会问,糖尿病不是一个“燥热”的病吗?怎么还与肾阳虚有关呢?
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个医案:
该男子56岁,但确诊糖尿病已经有20多年了,可以说是一个资深的“老糖友”,这20多年来可以说是在积极地用药,但是效果也不是特别的好,血糖一直不太稳定,也不曾下降。
后来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就突然间“瘦”了下来,并且,小便增多,整个人畏寒怕冷的,经常冒汗。
因为一直用药也不见效果,于是决定转投中医治疗,找的谁呢,就是当代著名的中医师——印会河。
刻诊,脉沉细,舌淡,津少,食欲下降,大便稀,怕冷,经常冒冷汗,夜间尿多,体重下降,睡眠质量差。
了解完具体情况后,见方:
山药,泽泻,茯苓,熟附子,熟地黄,山萸肉,牡丹皮,肉桂。水煎服,每日1剂。
患者服用后,手脚冰凉改善,有温热的迹象,夜尿减少,大便也开始成型。
就这样,原方不变,再投月余,此时症状悉平。但,为了巩固,印会河教授嘱咐,原方不动,做成药丸,继续服用14剂。
这就是整个医案的经过,也很好理解。
因为该患者手脚冰凉,微寒,舌淡,脉沉细,说明是“肾阳不足”,阳气不能卫外,就会出现冒汗的现象。
糖尿病依然是“燥病”,那就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肾阴不足,肾阳不育,日久肾阳必受损,而患者已经是20多年的老糖友了。
肾又是“水脏”,当肾阳虚亏,人也就会得不到水的滋养,从而开始出现少津,口干渴的现象,又因为水不能被“疏散”,直接下行到膀胱,就会出现夜尿增多。
当然,因为该患者病情时间较长,大多数糖尿病患者还不会出现此类现象,只有经过多年的病情发展,才会出现阴损及阳的现象。
此时,需要做的就是“温补肾阳”:
山药,泽泻,茯苓,熟附子,熟地黄,山萸肉,牡丹皮,肉桂。这个配比,相信很多了解中医的读者应该看得出来,是“肾气丸”的加减方。
方中的泽泻,茯苓,丹皮负责“泄浊”,把身体内的“坏”东西给排掉。而熟地黄,山药,山萸肉则是滋补“肾阴肾精”。肉桂和附子是用来温阳补火的。
正所谓“水中生火”是张仲景在“肾气丸”中,所蕴含的补阳之道。
今天给大家分享这个医案呢,希望可以帮助到糖尿病的朋友,能稍微受到一点启发,了解和知道病因所在。
但是,若是在治疗上,如果是非专业人士,应该在专业的中医师的指引下进行,而上方并适合所有人,一定要谨慎参考。
好了,今天就给大家说到这里,我是@心血管专家罗继红,您身边的心脑血管专家。
中医眼中的糖尿病:口渴肺虚,多食脾虚,多尿肾虚,分上中下调治
糖尿病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其典型特征称为“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乏力。其中,喝酒多、吃饭多、小便多更为突出。中医没有糖尿病这个名字,但是有“止渴”这个病,基本上可以说等于糖尿病。其实,糖尿病在中医的叫法“消渴症”更为形象,其“消”字包含三个症状:渴饮过度、饥食过度、小便过多。
中医认为,每个患者上、中、下“三消”的严重程度不同,意味着每个人的脏腑状态不同。向上消失是肺阴不足;突出的消除是脾虚和胃火;加重是肾虚,不分清浊。
1.中医消渴——滋阴润肺,生津止渴。症状:口渴突出,需要不时喝水。如果你喝了它,你就不会解渴。过一会儿,你会口渴,口渴,尿量会增加。同时还有烦躁、怕热、出汗等症状。中医分析:口渴、多喝水、尿频、口干,这是肺阴虚、阴虚、肺燥的表现。治疗原则: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处方药:消渴方、玉泉丸、二冬汤等。、从天花粉、葛根、麦冬、生地、鲜藕等中提取的汁液。,也可以使用黄连、黄芩和知母。
2.中医治疗中药少食健脾清胃。症状:饥饿感突出,刚吃完饭就会饿。同时,你还可能出现疲劳、大便变形、精神状态不佳、口渴、四肢无力等症状。中医分析:这是脾虚胃火的表现。胃里充满了火,胃阴不足,所以你会很快饿,有强烈的饥饿感,并有口渴的症状。脾虚,所以会出现身体虚弱,大便变形,四肢无力,精神状态不佳。治疗原则:健脾清胃。处方用药:云女汤、七味白术散。石膏、知母、黄连、黄芩、黄芪、栀子、党参、白术、茯苓、山药、天冬、麦冬、生地、葛根等药物。
3.用中药治疗,用中药消除——滋阴补肾。症状:尿量大,尿频突出。而且,尿液浑浊,甚至像煮鲫鱼汤一样白,或者又甜又粘。同时伴有腰腿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皮肤瘙痒、口渴多饮。中医分析:肾虚分不清尿浊,所以尿中会夹杂细微的水谷,表现为尿浊,有鱼汤般的白感。腰为肾之府,故腰膝因肾虚而虚弱。肾阴虚,阴虚则燥,所以会出现皮肤干燥、口干舌燥等症状。治疗原则:滋阴补肾。处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用山药、熟地、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益智仁、桑螵蛸、知母、黄柏等药。
这些都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方法。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并不排斥西医疗法,而在控糖方面,西医确实有更快的效果,所以我们可以在中医治疗的同时服用西药。这样,中西医结合在缓解症状和延缓并发症方面更有效。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得到改善。
#健康明星计划##哆咖医生超能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