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血糖仪器(糖尿病 血糖仪)
糖尿病患者的福音!免去每天扎手指的痛苦,动态血糖仪了解一下
有糖尿病的患者都知道,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血糖监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血糖监测是医生了解患者糖代谢的紊乱程度,调整治疗方案、观察降糖效果以及后期作为病情随访的重要参考。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监测血糖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测静脉血浆糖
此种方法更多地是在医院开展,患者自我监测时不可能随时随地监测静脉血浆糖。
2. 末梢血糖仪
这是一种快捷、准确、简便的血糖监测方法,也是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最常用的重要方法。
3. 糖化血红蛋白监测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也需要抽取患者的静脉血进行分析,因为糖化血红蛋白要比血糖稳定得多,所以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能反映这次抽血前8~12周之内的血糖平均水平,是反映较长一段时间血糖控制好坏的良好指标。
但是,不管用什么方式监测,人体的血糖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变化的过程,无论是点时的血糖还是各种糖化蛋白的监测,都没有办法精准的反映全天的血糖波动,因此持续监测血糖一直是人们的梦想。
什么是动态血糖监测?
上世纪60年代,人们就开始研制动态血糖监测,1999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首次批准动态血糖监测技术应用于临床,人们可以便捷全景式的观察到个体葡萄糖水平的瞬息波动。2005年实时动态血糖监测技术运用临床,除了能够实时显示监测的结果之外,还有高血糖和低血糖的报警功能、预警功能。
目前,动态血糖监测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在我们国家也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包括实时的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和回顾式的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一般由葡萄糖感应器、传感器植入装置、发射器、记录仪和分析软件等组成。其原理是通过置于皮下的葡萄糖感应器中含有的生物酶,与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信号,再由葡萄糖感应器发射到分析软件,转换成血糖值,可以全面地连续反映全天的血糖水平,了解血糖波动的趋势,还可以探测到常规监测技术无法探测到的隐匿的高血糖和低血糖。
动态血糖监测如何使用?
1. 患者在医院填写动态血糖监测知情同意书。
2. 在身体的特定部位植入动态血糖监测葡萄糖探头。
3. 链接记录器和发送器。
4. 绿灯闪烁表示机器正常工作。
5. 特定的保护装置固定仪器。
6. 记录动态血糖就餐、运动、治疗情况。
哪些患者需要做动态血糖监测?
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1. 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的儿童和青少年1型糖尿病,使用动态血糖监测技术,可以持续观察患者的血糖变化,使它更好地达标,同时也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2. 糖化血红蛋白大于7的儿童、青少年以及成人。
3. 目前使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
4. 围手术期的糖尿病患者。所谓围手术期,就是在即将进行手术和手术过程中,以及手术后的患者,针对这样的患者进行血糖监测,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血糖的过度波动对手术造成一定的影响。
回顾式的动态血糖监测
1. 1型糖尿病患者。
2. 需要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
3. 正在进行降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
4. 反复出现无法解释的严重的低血糖、没有症状的低血糖、夜间的低血糖。
5. 无法解释的高血糖,尤其是空腹血糖增高的患者。
6. 血糖波动特别大的患者,或出于对低血糖的恐惧,刻意地保持高血糖的患者。
7. 妊娠糖尿病或者糖尿病合并妊娠的患者。
通过使用动态血糖监测技术,对患者进行教育,能够让患者了解饮食、运动、睡眠、情绪以及降糖药物对血糖的影响,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医患沟通,利于患者病情,在使用动态血糖监测技术的过程中,有一些注意事项同样重要。
第一、患者要做好饮食、运动、睡眠以及降糖药物使用的记录。
第二、在佩戴的过程中不建议进入磁场,比如去做核磁共振,进行x线检查等。
第三、佩戴动态血糖监测过程中,不建议进行盆浴或者浸泡洗。
第四、手机对动态血糖监测技术是没有影响的,可以放心使用。
本期医学内容合作者:田竹芳 西安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糖尿病患者的福音!免去每天扎手指的痛苦,动态血糖仪了解一下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除了身体带来的痛苦之外,便是每次测量血糖时扎手指的痛了。
老姚今年58岁,是一名糖尿病患者,相比一般人而言,老姚对疼痛的感觉会更加灵敏,生活中一些小伤小痛别人都能不当回事,但到了老姚这里就不行了,所以每次一想到测量血糖时要扎手指,老姚就难受。
一次两次就算了,糖尿病是需要终身治疗的,经常都需要扎手指测量血糖,这谁顶得住?
眼看着老姚又一个多月没测量血糖了,家里人想跟以往一样骗着哄着把老姚带去测量,偏偏这次老姚总结到了经验,任家里人怎么说也无动于衷,家里人不得已求助了医生。
医生告诉老姚家人,现在动态血糖仪出来了,以后测量血糖可以不用扎手指了,让家里人赶紧带着老姚来测量。
在老姚家人跟老姚说时,老姚还不信,家里人又打了一通电话,让医生跟老姚解释,老姚这才相信。
那么,什么是动态血糖仪呢?要想了解动态血糖仪,我们要先知道现在医学生测量血糖的方法有哪些!
一、糖尿病测量血糖的方法有哪些目前来说,测量血糖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指尖采血测量、静脉血管采血测量和我们今天主要说的动脉血糖仪测量。
1. 指尖采血测量
指尖采血测量是目前最经常使用的方法,因为它的操作过程非常简单快捷:只需把手指扎破,让血自然流出,再用血糖试纸条来测量血糖即可。缺点是:用指尖采血测量出来的血糖结果并不能百分之百准确,而且很疼。
2. 静脉血管采血测量
静脉血管采血指的是用针管在静脉中抽取一定量的血,然后用生化仪器来测量。相比指尖采血,动脉血管采血会更疼,而且病人不能独立自主的操作,需要去医院让医生进行操作,但是它的测量结果相对来说会更准确。
以上两个,就是我们现在临床上经常使用的血糖测量方法,但不管是使用哪一种,都很痛,而且这种痛不是短期的,是长期的。
因为刚检查出来的糖尿病患者,为了能更好的监测血糖,几乎每周都要测量一次,就算是血糖已经稳定的糖尿病患者,也需要一个月测量一次。
于是,为了减轻糖尿病患者采血的痛苦,动脉血糖仪诞生了。
二、什么是动态血糖仪动脉血糖仪(CGMS)的原理跟传统血糖仪的原理不一样,不需要通过指尖或者动脉血管采血,只需在手臂或者腹部埋入一个葡萄糖传感器(很小,有点像细针,无痛)就能实时监控患者24小时的血糖记录,有些动脉血糖仪甚至能监控到2~3天的数据。
动态血糖仪可以让医生清晰地获取患者在监测期间的血糖变化值,发现很多指尖采血和动脉血管采血中不能发现的问题,为后续治疗能提供很多的帮助。
动态血糖仪既然这么好用,那么,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能使用动态血糖仪吗?
并不是的,目前临床上主要建议以下人群使用动态血糖仪:
1.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
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可以通过动态血糖仪时刻监测血糖,找到血糖的规律变化值,从而更好地帮助控制血糖。为了更好的治疗糖尿病患者,医生需要根据他们准确的血糖谱来制定、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时,也可以让这部分糖尿病患者使用动态血糖仪来监测血糖。
2.需要排除隐匿性低血糖或高血糖的人群:
什么是隐匿性低血糖和高血糖呢?
就是指患者在发生低血糖和高血糖时毫无知觉,压根不知道自己血糖是高还是低,导致这部分患者得不到及时地治疗,就会出现昏迷甚至危及生命的危险。
而这部分人群,用指尖、静脉血管采血的方法一般是监测不出来的,所以需要用上动态血糖仪!因为动态血糖仪能监测出24小时的血糖变化,如果中间发现有隐匿性低血糖或高血糖的现象,也能很好地反馈给患者和医生,帮助医生排除隐匿性低血糖或高血糖。
3.怀疑有“黎明现象”(清晨血糖升高)的人群:
凌晨,一般都是大家睡觉的时候,但有部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会专门在凌晨升高,这种现象被叫做“黎明现象”,而动态血糖仪可以很好地帮助医生监测出患者本人是否患有“黎明现象”。
同样,如果怀疑患者患有Somogyi现象(夜间低血糖,清晨血糖反应性升高)的话,医生也可以用动态血糖仪来帮助确诊。还有新发糖尿病患者、妊娠糖尿病患者都能用动态血糖仪来帮助监测。
说了这么多,动态血糖仪到底有哪些优点呢?
三、动态血糖仪有哪些优点跟传统血糖仪相比,动态血糖仪的优点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不用扎手指,怕痛人士福音
动态血糖仪不需要扎手指,也不需要静脉抽血,对于像老姚这样的怕疼人士来说,简直就是福音。
2.24小时全天候监测,数据更精准
动态血糖仪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24小时全天候监测,不管是凌晨还是早上,都能监测到完整的数据,而且相比传统血糖仪的测量结果会更准确,能很好地帮助医生治疗。
3.实时检测,能自动触发“报警”
动态血糖仪除了能全天候监测血糖之外,还能在血糖太低或太高时,及时地触发“报警”模式,把数据反馈给患者,让患者及时注意到异常。
4.携带方便,不会忘记测量
动态血糖仪的体积很小,不管是上班还是出差都很方便携带,也不占地方,随身携带的话也不会忘记测量血糖,反而能很好的做到提醒作用。
同时,动态血糖仪在使用时也不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运动健身都能携带!
知道这么多之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糖尿病患者日常要如何护理呢?
四、糖尿病患者日常如何护理糖尿病患者的日常护理方法很多,大致可以分为四点:
1.控制饮食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好好控制饮食,高脂肪高热量高油脂高甜的食物最好都不要吃,因为吃这些食物很容易让人发胖,而糖尿病患者最忌讳的就是肥胖,所以饮食方面千万要注意,还是要少油少盐。可以多吃一些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比较丰富的蔬菜和水果。
2.坚持运动
坚持运动不仅能让人快乐,还能帮助提高免疫力和维持体重,尤其是对于肥胖型糖尿病患者而言,更是要坚持运动。运动量可以不用那么多,一直3-4次就行,再搭配饮食,效果更好。
3.定期监测血糖
糖尿病患者都是要定期监测血糖的,这样才能更好地看到血糖变化,如果有问题,还能让医生及时地调整用药。患病期间要保持早睡早起的习惯,不要熬夜。
4.放松情绪
虽然糖尿病是一个需要终身治疗的疾病,但只要控制得好,对我们日常生活是不会造成很大影响的,所以糖尿病患者也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一定要放松情绪,只要定期吃药和复查,控制好饮食和运动,基本是没有什么大碍的。
总结:科技一直在发展,有了动态血糖仪之后,跟老姚一样怕疼的糖尿病患者以后再也不用怕了,而且动态血糖仪的监测时间更长、更具体,对后续医生治疗糖尿病也提供了很好的方向。
糖尿病患者告别扎手指测血糖,连续血糖监测仪来了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糖尿病患者国。全球约有4.25亿成人患糖尿病,其中中国糖尿病患者达1.14亿。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测试血糖就跟吃饭一样,是每天必不可少的动作。目前使用最普遍的血糖监测仪器是指血血糖仪,即通过在不同时点刺破患者的手指以测量血糖水平。
这种时点数据的最大缺陷是只能测到患者某个时间点的瞬间血糖值,不能监测患者在运动、吃饭和睡觉时的血糖水平。除监测方式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外,患者的感受(如疼痛、不便等)也是影响监测血糖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连续血糖监测仪(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 CGM)等监测设备应运而生,并很快受到广大糖友的欢迎。
CGM是什么
CGM是指通过葡萄糖感应器监测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间接反映血糖水平的监测技术,帮助糖友全面了解其24小时动态血糖波动的设备。
它允许用户实时观察饮食、运动和胰岛素剂量对患者的葡萄糖水平有何影响,并降低低血糖发作的频率和严重性,发现不易被传统监测方法所探测的隐匿性高血糖和低血糖。
此外,它们可以与胰岛素泵结合使用,以更好地指导胰岛素治疗。通过在设备上设置警报,可以警告用户紧急的低葡萄糖水平或升高的葡萄糖水平。许多设备甚至允许将数据共享到多个智能手机,从而使父母可以远程监控孩子的血糖水平,并允许医生查看患者的血糖趋势并相应地调整胰岛素治疗方案。
哪些人需要做CGM监测
以下糖尿病人群有必要进行CGM监测:①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导致血糖波动较大;②不能正确使用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③血糖波动大、控制不佳,需要根据血糖谱调
整治疗方案;④需要排除无症状高血糖、可能发生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及对低血糖反应不敏感的患者;⑤怀疑有苏木杰现象(夜间发生低血糖,清晨血糖反应性增高)和黎明现象者(清晨血糖升高);⑥新发糖尿病患者、对血糖控制要求严格(如孕妇)。
CGM使用的原理及其产品
CGM应用了一种全新的生物监测技术,通常主要包括以下3个部分:一个植入皮肤的一次性血糖传感器(一次性设备),一般使用几天后就需要更换;一个连接传感器的非植入的发射器(耐用设备),它同时连接到信号接收器;一个像传呼机一样佩戴的信号接收器(耐用设备),它会持续性地显示血糖水平,同时显示变化趋势。
CGM通过一个刺入皮下的传感器,在患者的组织间液与体内葡萄糖发生氧化反应时形成电信号,电信号随之被转换为血糖读数,每隔5分钟血糖读数通过发射器发射到无线接收器上,从而可以更精确地反映血糖变化曲线。特别是在夜间的血糖监测方面,其价值明显优于自我血糖监测(SMBG)。
为确保测量精度,当前的CGM产品不能够独立使用,每天需要两次指血读数校正(但Dexcom最新的G6产品已经不再需要)。在这些数据和直观图的指导下,临床医生能够全面了解患者24小时的血糖波动情况,必要时可配合胰岛素泵给患者注射胰岛素。
2006年,CGM开始上市。附表中列出了当前可用的CGM系统,分别为雅培Abbott、德康Dexcom、美敦力Medtronic和Senseonics。
为什么推荐使用CGM
优点:提供全天连续的血糖信息及血糖波动的趋势,从而提供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发现不易检测到的高血糖和低血糖,当血糖太高或是太低时会发出警报,可以帮助糖友更好地控制血糖,同时减少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如: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在开启低血糖报警功能后,能在正常工作、驾驶、运动的同时更方便地管理血糖。同样,高血糖报警能有效管理餐后血糖波动。
缺点:指尖血糖测量的是毛细血管血液中的葡萄糖,而CGM传感器测量的是组织液中的葡萄糖,需要输入末梢血糖校正;与静脉血糖存在5~15分钟的生理滞后;价格较贵;操作较复杂;未纳入医保范围。
未来趋势:CGM系统 胰岛素泵=人造胰腺
未来CGM系统有望智能地与胰岛素泵结合,形成一个闭环人造胰腺系统。例如,当患者的血糖值低于某个阈值时,则停止胰岛素输送。理论上说,这种技术发展成熟后,意味着患者的血糖在任何时间都能保持在正常范围内,这将是治愈糖尿病的最佳方法。
完全自动化的人造胰腺还需要胰高血糖素输注来抵抗胰岛素的作用,目前人类发展离人造胰腺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与传统方式相比,CGM一方面避免了反复手指采血带来的疼痛和紧张;另一方面,它佩戴简洁、便携、对日常生活及工作影响小,解决了不便的问题。可以说是目前对传统血糖监测方法的有效补充,也为临床及患者居家血糖监测带来了更多选择。
未来的CGM需要改善当前设备的时间滞后问题,以便在体育锻炼和血糖快速变化时能够更好地进行监测和管理。随着这些产品的不断发展,传感器和发射器可能会变得更小。另外,随着传感器寿命的不断提高,需要采用新的策略将这些设备固定在适当的位置。
总之,规律、有效地监测血糖是有效和安全控制血糖的主要措施,是糖尿病患者日常管理中非常必要的部分,也是自身健康和家庭幸福的基础保障。血糖监测工具的革新,为抗击糖尿病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武器支持。
作者:袁凌青医学博士,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特聘研究员,代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