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必须打针吗(糖尿病一定要打胰岛素?)

内分泌糖大夫 0
文章目录:

有了这个东西,糖尿病患者还怕打针吗?

部分糖尿病患者由于病情需要定期注射胰岛素。长期注射胰岛素确实会带来一些生活上的不便,还可能导致出血、断针、注射部位感染、皮下脂肪增生或萎缩等问题;还有少数患者有“打针恐惧症”,一看到注射针,立刻全身瘫软,注射时甚至出现“晕针”。

那么,除了心理沟通、加强患教、提高注射操作技术培训之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答案是肯定的。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德国科学家率先研发了一种无需金属针头的注射方式——无针注射器,尤其适合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使用。除此之外无针注射器还被广泛应用于疫苗注射、牙科和医疗美容领域。

无针注射器是没有针头,注射的时候通过注射器主机产生压力将胰岛素注射器药管(医用塑料材质的)前端极细的小孔压进体内,整个注射过程没有金属异物入侵肌体,从而实现微创微痛,舒适注射,没有针头彻底避免恐针现象。

无针注射器特点:

避免针头刺入皮肤,消除金属过敏和针头带来的恐惧,避免针头划伤和断针带来的伤害。无针注射消除了心理性胰岛素抵抗,提高了注射依从性,使血糖控制更加平稳。

药物是弥散式进入体内的。传统针头注射胰岛素进入体内后,在针尖的位置聚集成一个药池,而无针注射胰岛素进入体内是呈现一个5cm直径的雾状均匀分布区域,跟皮下组织的接触面积增加了,吸收更充分。糖尿病患者用普通针头注射胰岛素,在餐前通常要提前30分钟注射,因为吸收慢,药效会延迟。用无针注射器注射胰岛素,在饭前5分钟注射即可。

无针注射方式,胰岛素吸收的更充分,无胰岛素残留,可以预防皮下脂肪增生。糖尿病患者注射的胰岛素,本身是有促进生长作用的,如果胰岛素注射到皮下组织以后,没有被充分吸收有残留的话,会导致组织增生,产生硬结,时间久了,会影响胰岛素的吸收。无针注射方式可以延缓这种现象出现。

无针注射方式由于是弥散式注射,吸收充分,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会节省15-20%的胰岛素使用量,降低费用。

无针注射方式避免了针头重复使用所导致的感染几率,使用更安全。无针注射方式避免了针头对糖尿病患者肌体的伤害。

无针注射器避免了针头带来的诸多问题,提升了患者胰岛素注射的依从性,有利于更好的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让糖友们也可以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无针注射给恐针的糖友们多了一份选择,多了一份舒适!所以建议害怕打针的糖友们看看这篇文章,应该恐针的情况就不会那么严重了吧~记得转发身边也有恐针情况的糖友看哦~

得了糖尿病,也可以不打针、不吃药?专家共识:2型糖尿病可缓解

在浙江省人民医院中西医糖尿病肥胖门诊,很多都是专程从外省飞来找蔡玉群医生的。这些患者因为被糖尿病纠缠数年而苦不堪言,如今通过个性化治疗后变得轻身如燕。那么,究竟是什么方法实现了糖尿病逆转?

本期特邀浙江省人民医院中西医糖尿病肥胖专科主任医师蔡玉群、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国际医疗中心副主任李宏春,和您一起关注血糖健康,远离糖尿病。

01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个性化控制血糖

通过中西合结合的方式,改善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就有可能最终实现不打针、不吃药地控制血糖。

蔡主任讲述,中药对患者的体质有调节作用。

许多1型糖尿病患者在接受中药治疗后,体内的胰岛素水平有所上升,这意味着患者的胰岛功能有了一定的恢复。

蔡主任在治疗中很少使用西医调节血糖的药物,而是通过改善患者肠道的吸收功能,增加肠道对蛋白质、维生素的吸收,达到降血糖的目的。

在治疗中,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做食物不耐受检测。

根据患者对不同食物的血糖分泌情况,可以选择出最适合患者日常生活进食的食物。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平稳血糖,减少反复就医。

02

不打针不吃药

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长期应用胰岛素针,不仅造成皮肤损伤,对患者的精神状态也有影响,大大降低生活质量。

而截至目前,蔡主任的团队已经医治了1500多例糖尿病患者,其中80%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可以停针减药,血糖控制平稳。

患者中有一位94岁的高龄老太太,已有48年的胰岛素治疗史,她在接受蔡主任的治疗后,也做到了停用胰岛素。

当然,并非所有患者都能通过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实现停药。如果胰岛细胞皆已坏死,目前则需要一直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一般而言,患者在接受中西医结合个性化治疗后一周,便可减量或者停用胰岛素。

接受治疗约三个月后,基本就可以停掉中药。

血糖受到内分泌的综合调节作用,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医师会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除了选择患者喜爱、又适合患者体质的健康食物,还会调整患者的睡眠状态。

03

指南共识明确指出

2型糖尿病可缓解

美国生活方式医学会发表共识强调,饮食干预是逆转成人2型糖尿病的首选措施。

2021年9月30日,中国第一版《缓解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正式发布,明确指出符合条件的糖尿病是可以缓解的。

糖尿病患者并不是必须都要用药,符合条件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完全有可能实现停针减药,并且维持血糖平稳。

不过,停药也并不意味着糖尿病已经被治愈,遗传因素、胰岛功能受损的情况依旧存在。

虽然目前糖尿病无法彻底治愈,但治疗的总体目标是可以达成的,患者可以在停药或减药的情况下维持血糖稳定,改善生活质量。

(养生大国医)

糖尿病都必须吃药打针吗?2种情况可以不需要

咱们发现血糖升高都比较紧张,因为糖尿病是“一辈子的事”,需要长期吃药,甚至打胰岛素。其实,有2种情况,可以不需要。

第一种情况是新发的糖尿病,并且没有明显的并发症。简单地讲,空腹血糖刚超过7.0mm0l/L,餐后血糖超过11.1mm0l/L,糖化血红蛋白并不是很高,在7.0%以下,经过医生评估没有出现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这时,根据指南要求,首先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的措施来控制血糖的水平。

包括加强饮食控制,不吃甜食,当然也要控制主食等碳水化合物,减少脂肪摄入,加强运动锻炼,改变原有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控制体重,这样调整一段时间后,有可能把血糖控制好。

如果调整一段时间后,糖化血红蛋白仍然超过7.0%,再考虑启动药物治疗方案。

第二种情况是部分控制稳定的糖尿病患者。根据《缓解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指出,有部分2型糖尿病的患者,依靠自身的生活方式调整,联合药物治疗后,血糖控制非常稳定,并且已经在自己的经常监测下停用了降糖药,仍然能够保持糖化血红蛋白在6.5%以下,并且持续3个月以上,这种情况,指南把它定义为“糖尿病缓解”。

临床医生鼓励更多的糖尿病患者步入“糖尿病缓解”。不吃药的情况下,必须做好以下几点:要严格控制饮食;要加强运动锻炼,消耗多余的糖和脂肪;还要定期监测血糖的水平尤其是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

根据临床观察,能够“糖尿病缓解”的人一般具备以下的潜质:一是糖尿病病程不长,属于新发的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逆转;二是体型肥胖或者超重的人群。这部分人群只要有毅力减重,达到理想体重,糖尿病逆转的可能性较大;三是胰岛β细胞功能尚可。四是胰岛相关的抗体检测均为阴性。这就排除了自身免疫型糖尿病或者其它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基本属于比较单纯的2型糖尿病,才有逆转的希望。

总之,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科学管理,就能把血糖管理好。#关注糖尿病#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