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确诊2形糖尿病(确诊2形糖尿病能活多久)

986路上好朋友 0
文章目录:

13岁女童查出2型糖尿病,父母痛哭流涕,医生:怎么能天天吃这些

在当今社会,健康问题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儿童的健康,更是牵动着每一个家长的心。然而,最近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一名13岁的小女孩被诊断出患有2型糖尿病。这一事件不仅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再次敲响了儿童健康问题的警钟。

事件的起因:不良生活习惯的累积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小雨的女孩,今年刚刚13岁。她原本应该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年纪享受无忧无虑的童年,然而,一系列健康问题却悄然降临。据小雨的妈妈王芳回忆,小雨从小就对甜食和快餐情有独钟。无论是放学后的零食时间,还是周末的聚餐,她的手中总是离不开那些高糖、高脂肪的食品。王芳和丈夫平时工作繁忙,常常无暇顾及女儿的饮食习惯,久而久之,小雨的饮食结构变得严重失衡。

除了饮食问题,小雨的生活方式也令人担忧。她很少参加体育锻炼,大部分时间都宅在家里,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手机。这种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加上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使得小雨的体重逐渐超标。而这一切,都为2型糖尿病的发病埋下了隐患。

病情的发现:一次偶然的就医

那是一个普通的周末,王芳发现小雨的精神状态不太好。她总是显得无精打采,食欲也不如往常,甚至在起床后还感到疲乏无力。王芳心里一紧,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她深知孩子的健康容不得半点马虎,于是毫不犹豫地带着小雨前往医院进行全面检查。

在医院,主治医生吴立国仔细询问了小雨的症状,并安排了一系列检查。当检查结果出来时,吴医生的神情变得凝重。小雨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都明显升高,胰岛素分泌功能也受到了影响。结合小雨的身高体重指数(BMI)偏高,吴医生初步判断小雨可能患有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王芳听到这个诊断结果,瞬间感到难以置信。她反复确认:“医生,会不会搞错了?我女儿才13岁啊!”吴医生耐心地解释说,2型糖尿病已经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近年来,随着儿童肥胖率的上升,低龄糖尿病患者也越来越多。而小雨的情况很可能与她的不良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密切相关。

病因的剖析:饮食与运动的失衡

王芳回想起女儿的日常饮食,心中满是愧疚。小雨从小就喜欢吃甜食和快餐,还经常喝各种含糖饮料。这些高糖、高脂肪的食物摄入过多,再加上长期运动不足,导致体内脂肪大量堆积,进而引起胰岛素抵抗。久而久之,胰岛β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出现障碍,最终导致了糖尿病的发生。

吴医生进一步解释说,相比成人,儿童2型糖尿病的进展往往更快,并发症风险也更高。如果不及时控制,不仅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还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的早发,严重影响孩子未来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听到这里,王芳和丈夫的眼眶湿润了。他们这才意识到,自己在孩子的健康教育方面存在多大的疏忽。作为父母,他们感到无比内疚和自责。

健康的警示:儿童肥胖与糖尿病的关联

小雨的案例并非个例。据统计,我国儿童肥胖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部分城市儿童超重肥胖率甚至超过20%。而肥胖正是儿童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许多孩子从小就养成了偏好高糖、高脂肪食物的习惯,蔬菜水果摄入不足,再加上久坐少动,肥胖的风险随之升高。久而久之,糖尿病的阴云也开始笼罩在他们头上。

家庭与社会的责任:共同守护孩子的健康

面对这样的情况,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家长要以身作则,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学校也应加强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同时,社会应加大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力度,营造一个远离肥胖和疾病困扰的良好生活环境。

此外,定期体检也不可忽视。一些肥胖儿童可能已经出现了糖尿病前期的表现,如果能及时发现并干预,完全可以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每一个孩子的健康都值得我们用心呵护。小雨的故事提醒我们,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疾病的关键。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以爱为名,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为他们铺就一条健康快乐的人生之路。

颠覆认知!2 型糖尿病不是一种病,而是6种,精准治疗迫在眉睫!

糖友们,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同样的血糖水平,使用同样的降糖药,有些人血糖降得很理想,有些人血糖却纹丝不动?

其他慢性病则很少出现这种情况。比如高血压,同样的血压水平,使用同样的降压药,可能有些人效果好一点,有些人效果差一点,但不会差别太大。

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在于一个很少人知道的真相:2型糖尿病其实不是一种病,而是6种!

很多糖友,甚至很多非专科的医生都不知道,“2型糖尿病”这个诊断其实并不精确,如果从发病机制上细分,2型糖尿病患者其实可以分为6种不同的亚型,不同亚型的病因不同,所以治疗方法也就不尽相同。

只有弄清楚自己是哪种亚型,才能对症下药,达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具体是哪6种呢?它们是:胰岛素缺乏型、肠促胰素缺乏型、胰岛素抵抗型、混合型、早发型、严重肥胖型。

下面咱们就来分别了解一下:

01

胰岛素缺乏型

这种类型糖友们比较熟悉,大概占所有2型糖尿病的25%左右。

胰岛素缺乏型的糖友一般有3个特点:病程长、年龄大、体型偏瘦。随着糖尿病的逐渐发展,胰岛β细胞逐渐凋亡,不能满足身体需要,就会表现为胰岛素缺乏。

这一型糖友的空腹C肽水平往往<1ng/ml,由于缺乏自身胰岛素,往往血糖波动较大,对磺脲类、格列奈类等促泌剂类的降糖药不敏感,一般需要联合使用胰岛素。

02

胰岛素抵抗型

这也是糖友们比较熟悉的一种类型,在2型糖尿病中所占比例与胰岛素缺乏型相当。

胰岛素抵抗型的糖友也有3个特点:病程短、腹型肥胖、伴有多种代谢性疾病(高血压、高血脂)。

与第一种类型相反,胰岛素抵抗型的糖友空腹C肽水平往往会比普通人更高:>2.5ng/ml。

这型糖友血糖升高的主要原因,是内脏脂肪堆积后,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也就是胰岛素抵抗。所以,减重治疗会起到很好的效果,早期甚至能逆转病情。

03

肠促胰素缺乏型

这种类型的2型糖尿病人比例最高,大概占一半左右,但以前并不为人所知。

有些2型糖尿病人空腹胰岛素并不缺乏,胰岛素抵抗也不明显,但是却出现了餐后血糖升高,以前医生并不清楚具体的原因,近些年的研究发现,这类糖尿病人餐后血糖高,主要是由于肠促胰素缺乏。

肠促胰素是由肠道细胞分泌的两种激素的统称。这两种激素有保护胰岛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肠促胰素分泌不足,餐后胰岛素分泌就会减少,导致餐后血糖升高。

如果2型糖尿病人的空腹C肽水平在1.1~2.5ng/ml,就属于肠促胰素不足型。

这类患者使用肠促胰素类降糖药效果会比较好。常见的有两类: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沙格列汀、利格列汀等)、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等)。

04

混合型

混合型不是一种独立的类型,而是指同时具有上述3种亚型的糖尿病人。常见的有2种:

①胰岛素缺乏型 胰岛素抵抗型

②肠促胰素缺乏型 胰岛素抵抗型

混合型的糖尿病患者在治疗一般会采用联合用药方案。常用的药有二甲双胍、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等)、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西格列他钠等)、SGLT-2i(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

05

早发型

早发型指发病年龄<40岁的2型糖尿病。

早发型2型糖尿病以前占比很低,但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这些年增长很快。据统计,中国早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13年来增长了4倍!

我经常跟大家说,糖尿病发病越早,越容易出现并发症。与其他2型糖尿病相比,早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大血管病变的风险更高,而发生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 病变等并发症的风险甚至高于1型糖尿病患者!

早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衰竭更快,所以早期的饮食和运动管理比其他类型更重要。

治疗上,早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更难控制,一般都需要联合用药。

06

严重肥胖型

严重肥胖,指体质指数(BMI)>35 (亚裔人群>32.5 )。比如,如果一个亚洲人身高170cm,那么体重>95kg就达到严重肥胖的标准。

严重肥胖型糖尿病人最关键的治疗是减重。包括但不限于生活方式管理、药物、减重手术等。

严重肥胖型糖尿病人的降糖药物可以选择二甲双胍、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西格列他钠)、SGLT-2i(达格列净、恩格列净)、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等药物联合治疗,一般不使用胰岛素。

以上就是2型糖尿病的6种亚型。糖友们,你是哪种类型呢?

回顾:52岁男子查出2型糖尿病,吃格列本脲降糖,一年后身体咋样

资料来源:

[1]吴林通,黄月娇,黄亚明.门冬胰岛素与格列本脲联用治疗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的影响[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24,37(03):279-283.

[2]钟奇山,周德群,彭倪.格列本脲与门冬胰岛素联合治疗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4,8(08):7-9.

[3]余亮.格列本脲联合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的控制效果[J].中国卫生工程学,2022,21(06):1041-1043.DOI:10.19937/j.issn.1671-4199.2022.06.053.

2型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持续攀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它不仅会引发视网膜病变,造成视力下降甚至失明,还会导致肾脏损伤,引发肾衰竭,累及神经,引发手脚麻木、疼痛等症状,心血管疾病风险也随之显著增加。此外,它还会给患者个人、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2020年,周奇今年52岁是一位跑长途的货车司机。有时候为赶送货时间,周奇能连续开十几个小时的车,累得不行了就在驾驶座上打个盹,醒来接着跑。除了上下车,周奇几乎一整天都坐在驾驶座上,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让身体逐渐变得僵硬,他总觉得自己身体还算健康,这些小问题不算什么事。

1月2日,周奇跟往常一样开着货车在路上跑。开了几个小时后,周奇突然觉得喉咙干得冒烟,就像有团火在烧似的,他赶紧拿起副驾驶座上的大水杯,灌了几大口,可没过一会儿又渴得不行而且周奇发现自己上厕所的次数明显变多,以前跑长途几个小时都不用停车,可今天却频繁地找服务区。不过周奇想着可能是天热水喝太多,也就没放在心上。

过了大概一个月,最近这段时间周奇明显感觉自己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每天早上起床都浑身没劲儿,就好像一晚上都没睡似的,就算在开车的时候,周奇也时常感到眼皮打架,身体沉重得像灌了铅一样,每做一个动作都要费很大的力气,以前周奇一天能跑好几趟运输,现在跑一趟就累得不行。

直到2月17日,周奇在货箱里卸货,他刚把一箱货物扛在肩上,突然感觉一阵天旋地转,双腿也不受控制地哆嗦起来,膝盖发软差点一头栽倒在地上,周奇拼了全身的力气才勉强稳住身形,随后他发觉每吸一口气都特别费劲,胸口就像压了块大石头,手也一直抖个不停,手指又麻又没力气,连简单握个拳头都做不到。这时周奇意识到不对劲,于是立即打车前往医院检查。

到医院后,医生给周奇开了血常规、血糖检测、尿常规等检查。结果显示空腹血糖10.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更15.5mmol/L,糖化血红蛋白8.2%,胰岛素抵抗指数3.4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为30mg/24h。医生根据检查数据,确定周奇患上了2型糖尿病

医生一脸严肃地提醒周奇说:“你这情况可不乐观呀,而且从目前的数据来看,你血糖长期没控制好,已经对身体多个器官造成损害,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控制血糖,这关系到你的身体健康和以后的生活质量,要是血糖还控制不好,甚至还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说完,医生给周奇开了格列本脲等降糖药,并叮嘱按时吃药,并调整生活习惯。

回到家后,周奇每天按时服药,并且每天早睡早起,坚持运动清淡饮食,他还会严格控制每顿饭的分量,不再像以前那样吃得撑撑的。就这样坚持了三个月,周奇觉得自己的身体状况已经在逐步恢复,以前的症状也越来越轻。

6月20,周奇来到医院进行复查。检查结果显示空腹血糖7.5mmol/L,糖化血红蛋白也7.0%,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0mg/24h,医生对周奇说:“你的身体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这都得益于你这段时间对生活方式的调整。只要你继续保持,血糖一定能控制得更好,身体也会越来越健康。” 听到医生的话,周奇决定一定要继续坚持吃药以及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绝不再让疾病有可乘之机。可是,天不遂人愿。

11月24日,周奇正在家里吃饭,他刚夹起一块红烧肉,突然感觉身体不对劲,起初嘴里有些发苦,周奇以为是菜不合胃口,随后他感觉全身没劲,手里的筷子都快拿不稳,周奇想站起来去喝口水,可刚一站起来,眼前一黑,差点栽倒在地。妻子赶紧扶住周奇,问他咋回事,周奇只觉得胸口闷得厉害,呼吸也急促起来,妻子看着不对劲,赶紧拨打了急救电话。

到达医院后,医生立即为周奇进行血液生化、尿常规、肾功能、肾脏B超等检查。结果显示:血肌酐600umol/L,肾小球滤过率30ml/min,尿蛋白呈强阳性,尿潜血3 ,双肾体积缩小,肾皮质回声增强。医生综合各项检查结果,周奇被确诊为肾衰竭,而且需要立即住院治疗。

肾衰竭是肾脏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的一种严重疾病。急性肾衰竭发病突然,肾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要是不及时救治,会快速危及生命;慢性肾衰竭会引发水电解质紊乱、贫血、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甚至危及生命,治疗方法有药物、透析或肾移植。

听到医生的诊断,周奇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仅仅是糖尿病,怎么就发展成了肾衰竭呢?周奇急忙向医生问道:“医生,您是不是搞错了?我就是有点糖尿病,而我按时吃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血糖也控制得很稳定,怎么会肾衰竭呢?”

周奇的话让医生一时也愣住了,他说的确实没错,按理说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医生心里也犯嘀咕,难道是有什么细节被忽略了?想到这儿,医生立刻追问周奇这一年来的生活、饮食和用药情况,仔仔细细地排查每一个环节。经过一番仔细询问,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

医生满是遗憾地说道:“糊涂啊!你平日按时吃格列本脲以及那些降糖措施做得确实面面俱到,按理来说能很大程度上控制血糖。但百密还是有一疏,你在日常生活中忽视了3个不起眼的细节。其实不光是你,很多吃降糖药的糖尿病患者也经常忽略这3点。正是因为一时大意,才让肾衰竭钻了空子啊!”

第一个细节是周奇平日里特别喜欢吃柚子,但柚子里含有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它会抑制体内某些酶的活性,而这些酶正好参与了降糖药的代谢,药物进入体内后,这些酶就会把药物分解代谢,让它发挥作用后排出体外,柚子中的成分抑制了这些酶,药物就无法正常代谢,会在体内堆积,浓度升高。这不仅可能让降糖效果增强,导致低血糖,还会增加药物对肾脏的负担,肾脏承受不住这么大的压力,自然就容易出问题。

还有周奇平时吃的香蕉、土豆这些富含钾的食物,同时又在服用保钾类的降糖药,过多摄入这类食物,会使体内钾离子浓度过高。肾脏是调节体内钾平衡的重要器官,这样一来,肾脏的工作压力就增大了,时间一长,肾功能肯定会受到影响。

第二个细节是周奇觉得自己酒量不错,偶尔喝上几杯也没关系。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每次饮酒后,肝脏会优先处理酒精,而且酒精还会影响降糖药的疗效,磺脲类降糖药与酒精同时摄入,就很可能引发低血糖反应,频繁的低血糖对身体各个器官都有损害,长期饮酒还会导致血管收缩,影响肾脏的血液供应,肾脏得不到充足的养分和氧气,功能就会逐渐下降。

第三个细节是药物的不当使用。周奇除了患有糖尿病,还有高血压,平时也在吃降压药。有些糖尿病患者和周奇一样,除了降糖药还因为其他疾病在服用其他药物,但不同药物之间可能会相互作用,比如某些抗生素和降糖药一起服用,可能会改变降糖药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影响降糖效果,或者增强药物的副作用,加重肾脏排泄负担。多种药物同时进入体内,会让肾脏的过滤和排泄工作变得更加复杂,肾脏长期处于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就容易出现损伤,进而引发肾衰竭。所以,在服用任何新药之前,一定要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让医生评估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注:《回顾:52岁男子查出2型糖尿病,吃格列本脲降糖,一年后身体咋样》人名均为化名,部分图片为网图;文章禁止转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