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白蛋白糖尿病(糖尿病微量白蛋白高可以逆转吗)

肾病内分泌刘伟敬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发现微量白蛋白,要及时行动,守护肾脏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往往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

但当糖尿病患者检查出微量白蛋白时,就需要我们格外警惕了。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微量白蛋白。

白蛋白是一种在血液中存在的蛋白质,正常情况下,它很少会通过肾脏排泄到尿液中。

但当肾脏受到损伤时,白蛋白的排泄量就会增加,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就是尿液中白蛋白的含量虽然高于正常,但还未达到大量蛋白尿的程度。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间断性地出现微量白蛋白可不是一件小事。

它就像是一个信号灯,提示我们糖尿病已经对肾脏产生了影响。

换句话说,只要糖尿病患者出现蛋白尿,无论是微量还是大量,医学上都会将其视为糖尿病肾损伤的标志。同样,高血压患者如果出现蛋白尿,也提示可能存在高血压肾损伤。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其实,当你发现尿液中有时出现微量白蛋白,有时又没有时,这反而是一个好消息。

因为这说明肾脏的损伤并不严重,还处于一个可逆的阶段,只要我们及时采取行动,就有可能避免肾脏损伤的进一步发展。

总的来说,微量白蛋白的间断出现是糖尿病肾损伤的早期信号。

只要我们足够重视,及时采取行动,就有可能避免肾脏损伤的进一步发展。

小指标,大意义!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与高血压肾病的“预警灯”

#衡阳头条##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尿微量白蛋白的定量检测,较尿常规做的尿干化学更加敏感,是较早发现肾病、敏感可靠的指标,定期对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对发现早期肾损伤有重要的价值。

一、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

正常尿液中白蛋白含量不超过30mg/24h,临床上将尿液中白蛋白含量在30~300mg/24h范围内(即已超出正常上限,但尚未达临床蛋白尿>300mg/24h水平)的中间阶段称为尿微量白蛋白尿。

24h尿蛋白定量是检测尿总蛋白质的金标准,但操作繁琐、耗时且容易受到污染。于是找到了既能提示尿蛋白的严重程度又能方便患者操作的检验方法,那就是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肌酐的比值,只需随机留取一次性尿液(晨尿最佳)。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是通过分别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及尿肌酐并计算其比值得到的。

二、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测定的临床意义

1、肾脏正常

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30mg/g(随机尿标本)为正常范围。

2、早期肾病

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在30~300mg/g是微量白蛋白尿,提示早期肾病。

3、临床肾病

当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300mg/g就可以诊断为临床蛋白尿,属于临床肾病期,这时尿常规检查中常会有蛋白尿的出现。

三、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测定的临床应用

1.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肾小球血管调节功能障碍,引起肾小球通透性改变,从而产生微量白蛋白尿。尿微量白蛋白持续增高患者,最终会导致糖尿病肾病且预后较差。持续监测尿微量白蛋白是诊断糖尿病肾病最早期指标。

2.诊断高血压肾病最早期指标

微量白蛋白尿是判断高血压肾脏损害最敏感的指标,尿中微量白蛋白阳性者发生靶器官损伤的机率(如:心肌肥厚、室间隔增厚、心律失常、大量蛋白尿、肾小球功能损害)明显高于白蛋白尿阴性者。

3.妊娠期女性监测

UACR对妊娠期高血压及早期妊娠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有较高敏感性,因此建议妊娠期女性进行检测。

四、注意事项

1.尿液采集要注意清洁,避免月经及阴道分泌物的混入;

2.采集尿液前几天应避免高蛋白饮食及剧烈运动(体育锻炼、长时间立位等情况下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可出现假阳性结果);

3.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还受精神状况、饮水量等因素的影响,所以随机尿中一次尿微量白蛋白增高,可能并无意义。

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检验科已开展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测定,需要随机尿标本(晨尿最佳)。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陈飘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糖尿病会慢慢毁掉肾脏!若有这5种早期症状,及早干预还能逆转

很多糖尿病患者最终都不是死于超高的血糖,而是死于糖尿病引发的其他器官病变。

如心脏病、肾脏疾病等等。

其中,糖尿病性肾病是高血糖引起的一种微血管并发症。该病不仅会加重高血糖,控制不好还会演变成尿毒症,造成糖友死亡。

不过,好在该病变进程较缓,积极预防、及时治疗完全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以下5种症状,是肾脏受损的早期信号,若出现,务必及早干预,还来得及。

糖尿病是怎么把肾脏毁掉的?

在了解5种早期症状之前,我们先了解糖尿病是如何伤害肾脏的。

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1)量变:出现了蛋白尿

我们的肾脏像一台清除代谢废物、毒物的过滤机器。

当体内血糖浓度过高时,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身体会刺激肾脏,让其过滤更多的血液,好让一部分血糖随着尿液排出体外。

不过,这就像是让一个滤水器超强度工作,过滤效果会慢慢变差,像蛋白质这样的有用物质也漏出到尿液中,形成蛋白尿。

(2)质变:肾功能开始下降

肾脏过滤速度变慢,直接导致大量血糖堆积在肾脏血管中,造成血管损伤,肾功能下降。临床上,如果肾小球的滤过率小于60,基本可以判断为肾功能下降。

这5个症状,提醒你务必要开始关注肾脏健康

(1)腰酸、腰痛

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肾脏血流量增加,负担过重,患者会出现腰酸、腰疼的感觉。

(2)出现尿蛋白或尿液中泡沫增多

肾小球的过滤功能出现障碍,有蛋白质漏出到尿液中,形成蛋白尿。

而尿蛋白增多时,尿液表面张力改变,常会漂浮一层细小泡沫,且不易消失。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泡沫尿。

(3)下肢、眼睑水肿

肾功能受损,身体里的水、钠无法排出,只好积聚在身体内。

如下肢、眼睑等部位,就容易出现浮肿。

(4)皮肤瘙痒

肾功能下降后,体内堆积的尿素、肝酐等代谢物只好堆积在体表,刺激皮肤,产生瘙痒感。

(5)血压升高

肾功能受损会导致血压升高,而血压升高会进一步损伤肾功能,二者互为因果。

这5件事做好,肾脏健康不恶化

(1)控制血糖

控制血糖可以减轻肾脏压力,延缓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

空腹血糖应该控制在4.4~7.0mmol/L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在6.0~10.0mmol/L之间,糖化血红蛋白在7.0%以内。

(2)挑选安全的降糖药

瑞格列奈、那格列奈、阿卡波糖以及胰岛素都比较安全,可以放心使用。

已经出现蛋白尿的糖友,只要肾小球的滤过率大于45,也是可以使用二甲双胍的。

(3)把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内

血压高的糖友降压药首选普利类或沙坦类。

这两种药都是针对血管紧张素发挥作用的,能降尿蛋白、延缓肾损害。

(4)避免高蛋白饮食

高蛋白饮食会加重肾脏代谢负担。适量补充建议以好消化的白肉为主。

(5)定期检查微量蛋白尿

2型糖友在确诊后要立即筛查是否出现肾脏病变,1型糖尿病患者一般在确诊5年后筛查。筛查频率为1年1次。筛查内容包括尿常规、微量白蛋白尿和血肌酐。

当尿蛋白呈阴性时,再测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比尿蛋白更敏感,如果尿微量白蛋白>20微克/分钟,说明已经出现了早期糖尿病肾病,应及时就医治疗。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