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土(糖尿病足患者怎么治疗)
双脚出现这5种变化,警惕糖尿病足!拖久必截肢!医生:快自查!
“老李的脚趾发黑才去医院,结果直接截肢!就因为忽略了几个小症状!”
65岁的张阿姨抹着眼泪说:“早发现一天,这腿就保住了……”
数据显示:糖尿病足感染后,每30分钟就有1人截肢!
今天梅子教你一眼识别“糖尿病足”危险信号,转发给家人,关键时刻能保命!
⚠️双脚出现这5种表现,立刻就医!
1. 脚底麻木像“踩棉花”,蚂蚁爬!危险信号:长期高血糖损伤神经,痛觉减退,小伤口易被忽略!
[彩虹]真实案例:浙江王叔脚底扎了钉子浑然不知,3天后化脓感染,被迫截趾!
[微风]自测法:用棉签轻划脚背,若感觉迟钝,建议速查血糖!
2. 脚趾发黑/发紫,皮肤冰凉!致命警告:血管堵塞导致供血不足,组织坏死从“变色”开始!
[彩虹]医生提醒:脚趾颜色变深、摸起来冰凉,可能是坏疽前兆!
[微风]急救动作:抬高双腿,切勿泡脚!建议立即去医院!
3. 伤口溃烂不愈合,流脓发臭!感染铁证:糖尿病足伤口3天不愈=高危!
[彩虹]血泪教训:湖南刘奶奶脚后跟破皮,涂“偏方药膏”后溃烂见骨!
[微风]正确处理:用无菌纱布覆盖,禁止自行挤脓!建议去医院清创!
4. 脚部肿胀发热,一按一个坑!炎症警报:红肿发热说明细菌疯狂繁殖,可能引发败血症!
[彩虹]注意区分:久坐浮肿一按即恢复,感染肿胀按后留坑、持续发热!
[微风]禁忌行为:绝对不要按摩、热敷,否则加速感染扩散!
5. 脚趾甲变厚、发黄,边缘溃烂!霉菌陷阱:高血糖人群易患灰指甲,小小甲沟炎可引发骨髓炎!
[彩虹]医生揭秘:修剪趾甲出血、甲缝流黄水,都是截肢导火索!
[微风]护脚秘诀:趾甲平着剪,勿剪太短!发现红肿涂碘伏,24小时无缓解就去就医不要拖!
糖友必看:3招防住糖尿病足!1️⃣ 每天必做“足底三查”
✔️ 一看:脚底、脚缝有无伤口、水泡
✔️ 二摸:皮肤温度是否正常
✔️ 三按:按压有无疼痛、凹陷
2️⃣ 洗脚禁忌
❌ 水温超过37℃(用手肘试温或者家属试好!)
❌ 泡脚超过10分钟
❌ 用刺激性药粉泡脚
3️⃣ 选鞋袜口诀
✔️ 鞋:宽头、透气、防滑底
✔️ 袜:无骨缝、纯棉、浅色(易观察渗液)
医生提醒:这些“土方法”害人不浅!▸ 伤口撒白糖“杀菌”→ 滋生细菌加速坏死!
▸ 用大蒜敷溃烂处→ 刺激皮肤加重感染!
▸ 艾灸烫伤处“活血”→ 高温直接灼伤神经!
记住:糖尿病足无小事,偏方快扔掉!
您身边是否有糖尿病亲友?转发到家庭群,提醒他们每天检查双脚!
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欢迎分享转发。关注梅子,每天一篇科学靠谱的健康知识。
泡脚水里加点它,胜过补药!脚冷、腿肿、咳嗽……都赶跑
冷冷冷的天气,泡脚应该是很享受的一件事,但你知道泡脚也是有方法的吗,可别取盆水随便就泡上了,今天的泡脚妙方送给你!
泡脚加料,一病一方
1手脚冰凉——生姜
生姜在中医上属于辛温解表药,有祛寒解表的作用,而且毒副作用较小。
现代医学认为生姜能够刺激毛细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怕冷、容易手脚冰凉的人可以用生姜泡脚。
需要注意的是,用生姜泡脚并不是将生姜放入热水中泡一会儿,而是一般取15—30克的生姜(约为中等大小的姜半块),将其拍扁,放入锅中加入小半锅水,盖上锅盖用热水煮上10分钟左右。
煮好后,将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适量冷水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觉到烫为宜)。泡脚时水要没过踝部,最好边泡边搓双脚。
2下肢浮肿——桂皮
桂皮,又称肉桂、官桂或香桂,它与花椒都是家庭中常用的香料,二者都有温肾阳的作用。
如果下肢经常出现浮肿,可以尝试用花椒和桂皮各15克(一小撮或一小块)煮后泡脚,煮法同煮生姜的方法。连续用此法泡脚能够起到一定的消肿作用。
另外,桂皮能促进肠运动,增强消化机能,排除消化道积气、缓解胃肠痉挛性疼痛。
3咳喘不止——艾草
艾草具有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也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
用艾草泡脚还能够改善肺功能,对于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和容易咳白痰的人很有好处。
艾草泡脚的方法和生姜泡脚的方法相近,一般取30-50克(一小把)干艾草煮水泡脚,煮法与前面提到的相同。
但要注意的是,发烧和患有低血压、糖尿病的人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艾草泡脚。而且用艾草泡脚每周2-3次即可,不宜过于频繁。
因为用艾草泡脚能引火下行,有时会引起头面部的气血不足,容易引起头晕、头痛,还会引起情绪上的变化。
4冻疮——红花
红花是一种妇科常用中药,它能够活血通经,祛淤止痛。
冬季容易发生冻疮和皮肤皴裂的人在秋季应该提早用红花泡泡脚,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取红花10-15克(大约一小撮)按之前提到的方法煮水泡脚,能够预防和改善冻疮。
如果用30-50克的干艾草和10-15克的红花同时煮水用来泡脚,还可以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和减轻静脉曲张、末梢神经炎。
安全泡脚有禁忌
1泡脚时间不宜过长
以15-30分钟为宜。
泡脚时血液会流向下肢,脑部易供血不足。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如果感到胸闷、头晕,应暂时停止泡脚,休息一下。
糖尿病患者末梢感觉能力差,应由家人先试水温,防止发生烫伤。
2饭后1小时内不宜泡脚
吃完饭后,体内大部分血液流向消化道,如果饭后立即用热水泡脚,本该流向消化系统的血液转而流向下肢,日久会影响消化吸收而导致营养缺乏。因此,最好饭后1小时再泡脚。
3中药泡脚最好用木盆
铜盆等金属盆中的化学成分不稳定,容易与中药中的鞣酸发生反应,生成鞣酸铁等有害物质,使药物的疗效大打折扣。
4儿童不宜用过热的水长时间泡脚
因为足弓是从儿童时期开始形成的,因此要从小注意保护。如果常用热水给小儿洗脚,足底的韧带就会变得松弛,不利于足弓的形成和维持,容易形成扁平足。
5女性经期别自己乱用中药泡脚
女性经期出现的问题比较复杂,如果不能辨清原因就用中药泡脚,不但不会起到舒缓的作用,还可能会加重痛经等症状。
因此,如果女性希望用中药泡脚的方法来达到治疗痛经等经期健康问题的目的,最好能够咨询医生,根据自身情况对症用药。
除此之外,患有严重出血病的人、肾衰竭、心力衰竭、心梗、急性传染病、足部有外伤或患有下肢静脉曲张的人同样不宜泡脚。
糖尿病病人,请像护理脸一样护理你的脚
糖尿病很常见,但你知道吗,糖尿病对人的健康的威胁往往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一系列并发症,糖尿病足就是其中一种。
它是因神经病变及不同程度血管病变而导致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严重可致残、致死,不仅发病率高,而且治疗困难、花费巨大。
糖尿病足发生多,因对足部保护不够
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就有不少令人惋惜的糖尿病足发病案例:张伯因穿新凉鞋不慎擦伤右足第四趾,最初只是一个小水泡,未予重视却逐渐溃烂发黑;李某因自行于家中用剪刀修剪足底胼胝,引起足底皮肤破溃;王伯洗脚倒水时开水溅出烫伤足背,最初是一个大水泡,自行用牙签挑破后继发感染……
这些糖尿病足的发生看似都因生活中一个小小的举动而造成身体致残性的伤害,但却屡见不鲜。
“很多糖尿病足的发生都有其共同特点,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对足部的保护不够。”该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张莹介绍。
糖尿病足的很多患者存在糖尿病病程长或血糖控制不理想、不同程度的感觉异常或减退(神经病变)、下肢血供差(血管病变)等问题。
此外,没能重视病情危害,以致就医不及时也是影响糖尿病足发生的因素。
做个“足控”,日常保健要注意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要像爱护颜面一样爱护双脚,除了最基础的控制血糖,为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糖尿病患者平时在家做哪些自我保护呢?
1、每日检查足部,观察是否有皮肤发红、破溃、水泡等;
2、正确的足部护理:保持足部皮肤健康,皮肤干燥时使用护理霜,治疗真菌感染,修剪趾甲时要直剪,不能弯剪;难处理的胼胝及时就医帮助处理;
3、选择舒适的鞋子: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尽量避免穿高跟鞋、较硬的鞋、赤脚走路等情况;穿鞋前要仔细检查鞋内有无异物,及时清理;
4、适度泡脚,泡脚前要用手或温度计测水温,切忌用脚去感觉水温;泡完脚后用软毛巾擦干,保持趾缝干爽;
5、出现足部皮肤损伤后一定不能麻痹大意,遵循医生的专业建议,切忌自行用土方法换药加重感染,贻误治疗时机。
糖尿病足高危因素,你有吗?
想要避免糖尿病足的发生,张莹介绍,首先要评估是否存在高危因素,她列举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包括:
1、病史:曾经有过足部溃疡或因此截肢。
2、神经病变:足部有刀割感、烧灼感、刺痛感、蚁爬感。
3、血管病变:足背动脉波动减弱、下肢发冷、静脉曲张、间歇性跛行。
4、足部皮肤:胼胝、干燥皲裂、真菌感染等。
5、关节:扁平足、弓形足、痛风石或其他关节畸形。
6、其他危险因素:鞋袜异常(过硬、过小、过紧)、吸烟等。(余燕红 李泽 白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