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与酮血(糖尿病酮血症酸中毒机制)
血酮多少算异常?为什么糖尿病患者需要测血酮?
血糖监测对很多糖友来说并不陌生,有一部分糖友在测血糖的同时医师会安排血酮监测,很多糖友会有疑问,血酮是什么呢?为什么要测血酮,今天小编给大家一一解答。
什么是血酮
血酮一般是指血液中的酮体,它是脂肪酸在肝脏内正常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正常人血液中酮体含量极少,当某种生理状态(如饥饿、禁食、严重的妊娠反应)导致体内糖供应障碍,或病理状态(如糖尿病)胰岛素急剧缺乏而使体内糖利用障碍时,脂肪酸就成为主要供能物质,可在肝脏内大量氧化生成大量酮体。
当肝内酮体生成的量超过肝外组织的利用能力,血酮体浓度就会过高,导致酮血症和酮尿症。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都是酸性物质,在体内大量堆积时会引起酸中毒。妊娠期妇女可因为严重的妊娠反应产生酮症。糖尿病酮症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较为常见的病理性酮症状态。
监测血酮有何意义
当酮体在血液中堆积到一定程度,甚至会引发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比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常见于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胰岛功能差的患者,当胰岛素剂量不足或中断治疗时,容易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监测血酮,对糖尿病酮症(DK)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诊断和预后、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上还有一种情况,可以引起血酮体增高,叫饥饿性血酮症。由于长期饥饿的病人,肝糖原的分解代谢消耗,脂肪分解,蛋白质的水解,而产生丙酮类的物质,叫做饥饿性血酮症。
英国成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指南和《中国高血糖危象诊断与治疗指南》将血酮体≥3 mmol/L或尿酮体阳性(即尿酮体检测 以上)作为DKA诊断的三大重要标准之一,后者还建议随机血糖反复高于13.9 mmol/L的患者进行床旁血酮检测,以筛查DK及DKA的状态。
血酮升高的表现有哪些
- 多饮、多尿及乏力等症状加重。
- 胃肠道症状: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有的可表现为腹痛,酷似急腹症,避免误诊与漏诊。
- 头痛、嗜睡、烦躁、呼吸深快、呼气中有烂苹果味。
- 严重脱水、尿量减少、脉细速、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晚期可出现昏迷。
血酮升高的诱因
- 急性感染。
- 胃肠疾病(呕吐,腹泻等)。
- 胰岛素不适当的减量或者突然中断治疗。
- 过多进食含脂肪多的食物、饮酒过度或过度限制进食糖类食物(每天小于100克)。
- 精神应激。
- 创伤、手术等。
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糖尿病饮食,饮食定时定量,可多吃绿叶蔬菜。
2.按医嘱继续使用胰岛素治疗,密切监测血糖,严防低血糖的发生。
3.预防感冒,注意饮食卫生,平时进行活动锻炼,增强体质。
4.平时注意多饮水,尤其夏季,不可人为限制饮水量。
5.随身携带糖尿病病人随访卡及糖果,以防止外出时发生意外。
6.保持良好情绪,指导家属配合患者调节情绪,防止精神刺激及情绪剧烈波动。
7.遵医嘱按时复诊,若有特殊情况,及时复诊,不可自行停药或减量。
8.如感身体不适,及时就医并携带血糖监测卡,不可随便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西电集团医院内分泌科
内分泌科以内分泌代谢疾病及老年病诊治为主,是国家糖尿病教育管理认证单位和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培训实践基地。科室设置床位50张,开放床位62张。现有医护技人员31名,其中高级职称人员5人,中级职称5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7人。年住院患者2000多人次,年门诊量2万人次。
科室具有信息化血糖监测管理系统、扫描式动态血糖监测、胰岛素泵、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双下肢多普勒检查仪、糖尿病周围神经检查仪、糖尿病胃肠病变检查仪、免散瞳眼底照相仪与双能X线骨密度仪、红光/红外线治疗仪等设备,以上设备能实现糖尿病患者一站式诊疗服务。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逐年提高,科室在糖尿病诊治及急慢性并发症诊治技术上不断提升,尤其在糖尿病足管理开启内分泌科、血管外科、骨科、临床药学室多学科MDT诊疗模式,大大提升诊治率。开设糖尿病专病门诊、设立糖尿病专病护士实现糖尿病慢病闭环管理,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糖尿病:血液中的高酮是什么意思?
当我们的身体没有足够的葡萄糖(血糖)作为能量来源时,酮是由我们的肝脏产生的物质。我们的身体缺乏葡萄糖或胰岛素时,它会找到一种方法来燃烧脂肪以获取能量。这些脂肪分解成酮,进入血液。
血液中高酮的原因包括:
- 控制不佳的1型糖尿病
- 妊娠糖尿病
- 长期禁食
- 过度呕吐
- 极限运动
-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如酮饮食)
- 饮食失调,如厌食症
- 饥饿
如患有糖尿病,血液或尿液中的高酮水平代表患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这是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糖尿病并发症。通过酮体血液检测监测酮体水平可以帮助确保及时接受治疗。
生酮(酮)饮食的健康人也可能出现高酮水平。酮饮食通过鼓励我们的身体制造酮来燃烧脂肪来促进减肥。
当酮水平高时会发生什么?
如果我们的身体健康且没有糖尿病,高酮体水平不一定会引起任何问题。
但对于某些人来说,过多的酮可能对身体有毒,会扰乱我们的pH值并导致大脑周围肿胀。它们还会导致钾水平下降,这很可能致命。
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高酮体可导致酮症酸中毒,引发以下症状:
- 过度口渴
- 排尿增多
- 恶心
- 呕吐
- 腹部疼痛
- 皮肤干燥或潮红
- 呼吸急促
- 口气有果味
- 疲劳
- 严重时会导致昏迷
如果患有糖尿病或酮症酸中毒症状,医生可能会要求使用家庭检测试剂盒每4-6小时在家中监测一次酮体水平。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医生会要求进行酮体检测:
- 血糖水平连续2天高于250mg/dL
- 想进行大量锻炼并且有患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在医生办公室进行血液酮体检测时,他们会从手臂的静脉中采集血样,并将其送到实验室以检查血液中的酮体水平。医生会检查尿液中是否存在酮、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
酮体检测结果代表什么?酮体血液检测会显示以下结果:
- 低于0.6毫摩尔/升(mmol/L)=正常
- 0.6-1.0mmol/L=略高
- 1.0-3.0mmol/L= 中等偏高
- 高于3.0mmol/L=非常高
酮尿测试会显示以下结果:
- 无酮
- 微量酮 ( )
- 中等水平的酮 ( )
- 大量酮( )
天天喝饮料解渴,血糖是这样子的
夏天口干,一口气1瓶饮料下肚,
非但不解渴,反而突感浑身乏力,
几分钟后,就昏倒在座位上……
近日,程序员小张(化名)遭遇惊险一幕,
送医后,他被查出糖尿病血酮中毒症。
近一个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已接诊数10位由于喝饮料,导致血糖升高引发不适的病人。医生提醒,高温天气,解渴首选凉白开,而不是用饮料代替。
每天2~3瓶饮料
30岁小伙喝出糖尿病血酮中毒症
近日,福州气温日日突破40°C,30岁的小张懒得烧水,就买饮料解渴,每天都要喝2~3瓶,但始终不解渴,且感乏力。某日,小张吃完午饭回办公室,实在口渴,就一口气灌了一瓶饮料。没过多久,他感觉头晕,乏力,甚至昏过去了。同事赶紧把他送到医院急诊科。
小张的末梢血糖达HIGH值,后续检查后被诊断为糖尿病血酮中毒症。急诊科请内分泌科会诊后,予以补液、胰岛素降糖治疗,在ICU里待了4天,转入普通病房。
小张入院查随机血浆血糖达34mmol/L,糖化血红蛋白13.3%,明确诊断为糖尿病。这把小张吓坏了:“之前从没测过血糖,也没有特别不适,这次竟然就被查出糖尿病。”
参与会诊的医生,福建附一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沈喜妹分析,小张连日加班,常年久坐,饮食过油过甜,喝大量碳酸饮料,这些生活习惯都容易引起他肥胖、血糖升高。
此外,高温天气中,人体出汗较多,体液丢失严重,血液呈浓缩状态。一下子摄入过多含糖量高的饮料或水果,高血糖引起渗透性利尿,则会加重体液进一步丢失,在短时间诱发糖尿病血酮中毒症或高渗昏迷。
高温天,血糖飙升病人激增
沈喜妹介绍,近1个月,每天都能接诊1-2个因喝饮料导致血糖飙升的病人。这类病人有一个共同点:大部分是年轻人,没测过血糖的占九成以上。她提醒,夏季高温,如果口渴,建议喝凉白开,不要依赖饮料、水果解渴。如果出现明显口干,短期内体重下降等情况,建议先测个血糖,或来内分泌科咨询。
转自:福建卫生报
来源: 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