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黄斑病变治疗(糖尿病黄斑病变会失明吗)
糖尿病殃及黄斑可致盲 如何拯救糖尿病患者视力
如今糖尿病已经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随着病程的延长,并发症的威胁会越来越大。由于长时期血糖水平的改变,会导致眼底视网膜小血管的损伤,这种损伤会造成严重的视力下降。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会有1/3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眼底病学组组长许迅教授介绍,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状态会影响到全身的血管和神经,这其中也包括眼底的血管和神经。糖尿病患者中大约有1/3伴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这其中又有约1/3会出现DME。截至2017年,根据流行病学统计显示,估算我国已诊断糖尿病患者中有临床意义的DME患者约71万。这些眼底病变可给患者的视力造成不可逆影响,因此糖尿病患者是视力损伤的高危人群,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的视力管理更应该引起重视。
黄斑是什么?糖尿病患者的黄斑为什么会出现水肿?
黄斑是我们每个人眼睛中心视力最敏锐的区域。DME的发生与糖尿病的病程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也就是说,一个人患有糖尿病时间越长越有可能发生DME,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越严重越容易发生DME。DME也是由于长期血糖水平不稳定的状态导致视网膜的脉管系统受到损伤,也就是提高了血视网膜系统的渗透作用,使得血视网膜的通透性增强了,积液(渗透液)进入黄斑部位,从而引起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可想而知,黄斑这么敏锐的区域,糖尿病性的黄斑水肿一旦发生,会严重影响视力。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为什么需要及早治疗?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发生会造成严重的视力下降,主要表现在视野的中心区域会有暗点,也就是斑片状的视物模糊,难以清晰地看到细节,包括近距离和远距离的;对比敏感度会下降,看到的颜色是暗淡褪色的,看物体的颜色会改变,有发暗的感觉;看物体的形状有所改变,有时候比实际形状变大了,有的时候也会变小了,直线在视野的某些部分出现波浪状或断裂。DME患者的这些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正常的工作状态,给家庭和整个社会都带来沉重的负担。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导致的视力丧失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可以治疗的
2012年前,医生们只能使用激光来治疗DME。激光治疗虽然可以阻止DME进一步进展,但是无法恢复或提升DME患者视力,还有可能导致视网膜损伤等,进一步影响视力的不良事件,临床急需新型治疗手段。
近几年,随着阿柏西普等抗VEGF药物的出现,局部抗VEGF注射已经成为DME的一线治疗方法。调查发现,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若不进行有效干预,一旦丧失视觉功能,会首先丧失工作能力,其次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并带来巨大的照护负担。
新型治疗手段抗VEGF给DME患者带来视力获益 眼底病治疗曾经是眼科最为棘手的领域,近些年随着技术和药物的进步,在我国一些创新手段已经得到应用。北京医院眼科主任戴虹教授介绍:DME是黄斑区微血管渗出和新生血管生成造成的,阿柏西普的主要目标就是对抗并阻断被称为VEGF的新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从而减少新生血管生长,消退DME水肿,使患者病情不再发展。相对于激光治疗,它最大的优点是能够逆转病情,让部分患者已经失去的视觉功能重新恢复,即便是重度DME也可以提高1行视力,提高生活质量。
如何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
目前,“玻璃体腔内药物注射”是国内外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一线治疗方案,这种方法能够改善视网膜血管通透性,减少黄斑水肿的出现。其中,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的出现,对治疗该病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但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规律注射用药,能够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的视力。此外,“视网膜激光光凝术”也是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基础方法,能有效延缓糖尿病黄斑水肿等眼底病进展。(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
糖尿病性黄斑疾病:治疗不能只看眼
近些年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不当的用眼方式,近视眼、干眼症、眼底疾病等各种眼部问题频发,严重危害人们的视力,其中不少患者还是处于人生巅峰期的中青年人士。他们或是踌躇满志,心怀远大的事业理想;或是身负养家糊口、照顾老人子女的重担,一旦出现严重的视力问题,失去工作能力,则会带来沉重的打击。
今年的“世界视觉日”适逢10月10日,此次主题为“视”界第一,希望借此机会呼吁大家关注视力健康,预防眼底疾病。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成工作年龄人群视力最大威胁
在眼睛的光学中心区,有一块最敏锐的视觉区域,收集了80%的视觉信息。因为富含叶黄素,所以比周围视网膜颜色要偏黄一些,这一区域即为黄斑。当黄斑区发生水肿等病变时,人们的视力就会受到影响。据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眼科副主任孙晓东介绍,导致黄斑水肿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衰老、糖尿病、血管性病变、炎症等。在这些致病因素中,由糖尿病导致的黄斑水肿颇为常见,却很容易为人们所忽视,因此成为威胁18~60岁的工作年龄人群视力下降的首要原因。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病风险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据统计,我国目前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亿人,其中有1/3的患者会发生视网膜病变,而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人群中,又有1/3的人是DME患者。截至2017年,根据中国流行病学文献报道计算,理论上我国已诊断糖尿病患者中有临床意义的DME患者约71万。这些眼底病变可给患者的视力造成不可逆影响,因此糖尿病患者是视力损伤的高危人群,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的视力管理更应该引起重视。
北京医院眼科主任戴虹说,目前我国DME患病情况较为严峻,一方面是因为不重视早期筛查,很多症状较轻的患者没有发现自己已经患病,更没有预防该方面疾病的意识;另一方面,受经济条件限制,有的患者无法接受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又或是迫于经济压力,治疗后无法长期坚持下去,这些都会耽误治疗,加重病情。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对患者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视力下降,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甚至会导致失明。
治疗DME,要控制原发病
由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是糖尿病的一个并发症,所以在治疗时除了消除黄斑水肿,还要重视对糖尿病的控制,如果原发病不能治愈或改善,即使消除水肿也会有再次患病的可能。治疗过程较为复杂,且容易反复发作。“所以眼科医生在治疗时不能只见眼睛不见全身,要有整体观念。”孙晓东说道。
正因DME的这一特点,很多人患病后就觉得治疗遥遥无期,可实际上并没有这么悲观。针对DME的治疗近些年已经有了不小的突破,尤其是在抗VGEF药物出现后,通过科学规范的治疗,一般经过5年就能够使病情稳定下来,不必终身用药。
目前,临床中针对黄斑水肿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激光治疗、激素治疗和抗VGEF药物眼内注射治疗。
激光治疗。在20年以前激光可以说是治疗黄斑水肿的“金标准”,通过激光治疗,视力可以趋于稳定,效果较好。然而,激光治疗的不足之处在于对视力的修复效果不佳,主要用来控制视力的衰减,无法恢复受损的视力,只有少数患者在治疗后视力略有回升。
激素治疗。这一疗法与激光疗法一样,是传统的治疗方法。因为在研究中发现炎症也是糖尿病黄斑水肿的致病因素之一,所以后来通过眼内注射激素进行治疗。经过大量的临床实验证明,激素的治疗效果比激光要好一些,但缺点是长期注射,容易引发白内障,且有1/3接受反复治疗的患者出现青光眼,于是,不少患者在治疗初期虽提升了视力,但随着后期副作用的出现,视力再次下降。
抗VEGF疗法。最近5年来,抗VEGF治疗成为多国临床治疗的一线治疗方案,其疗效和安全性都要高于其他疗法,可以有效恢复视力,且副作用和各种风险的发生率非常低,但仍有一些不足。主要是抗VGEF药物价格普遍昂贵,且目前为止,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抗VEGF药物均不在我国医保报销范围内,一些患者在经济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其他疗法来代替,不仅效果不理想,也增加了副作用风险。以去年国内刚上市的抗VEGF药物阿柏西普为例,每针价格为5850元。即便该药物作为多靶点的融合性蛋白,VEGF结合率高,注射间隔相对其他药物较长,但是在治疗第一年,最少也要注射5针,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而言,是一笔不小负担。
提高意识,尽早预防
尽管作为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DME的发生有时候在所难免。但只要提高预防意识,及时治疗,就能改善症状,减轻疾病对视力造成的损伤。因此,专家建议:
1、关注症状,及早诊断。DME的主要症状是视物模糊、视力下降,如果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多年的糖尿病患者出现视力下降的情况则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诊断。目前关于DME的诊断技术已经相对成熟,通过人工智能眼底照相机的自动筛查,比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黄斑水肿。
2、控制“三高”,维持血糖稳定。预防DME,控制血糖、血压、血脂也十分必要,糖尿病患者的许多并发症都与这三项指标有关,此外还要注意维持血糖的稳定,避免忽高忽低。如果“三高”控制不好,很容易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包括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3、糖尿病患者应每年定期检查眼底。由于DME的糖尿病并发症,且随着糖尿病患病时间的积累,发病率会逐渐增高,所以临床医生,尤其是内分泌科和眼科医生,在强调患者控制血糖的同时,还要提醒他们每年定期检查眼底,发现异常,早期干预,就可以更好地保护糖尿病患者视觉功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