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的遗传率(糖尿病的遗传概率)

上观新闻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会遗传吗?做好这五点有效预防

随着疾病发生的年轻化,你是否也会担忧遗传病已经悄悄找上你?现如今中国有1.41亿糖尿病患者,那么糖尿病是否一定会遗传?青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您解答。

研究表明,父母中有一方患有糖尿病,那么子女的患病率为7.7%~14%;父母两人都有糖尿病,子女的患病率是50%~60%。但糖尿病是否会遗传还要取决于后天的生活习惯及环境因素,如缺乏运动、长期的高碳水化合物饮食、肥胖、精神刺激等。

预防糖尿病 跟我这样做

1

坚持运动

保持运动对糖尿病的预防至关重要。规律运动可以增加肌肉储存葡萄糖的量,有助于控制血糖和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研究表明,与每天进行体育活动少于5分钟的人相比,每天进行超过1小时的中等到高强度体育活动使患Ⅱ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了74%。

2

科学饮食

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合理膳食结构。碳水化合物对血糖水平有直接影响,推荐选择低GI(血糖指数)的食物,如全谷类、豆类、新鲜水果和蔬菜,而避免快速消化的高GI食物,如白米饭、白面包和糖果。尽量避免加工食品中的糖分和高热量食物,如甜点、甜饮料和油炸食品。

3

控制体重

肥胖患者更容易得糖尿病。保持正常的体重指数(BMI:18.5~23.9kg/m2)和腰臀比达标(男性<0.9,女性<0.85)。在我国20~69岁人群中,超重率为34.3%,肥胖率为11.0%。肥胖患者常伴随糖尿病、高血压、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痛风等。治疗肥胖的意义并非单纯的控制体重、改善外观,更重要的意义是希望通过保持健康的体重以改善肥胖患者健康状况,降低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4

充足睡眠

保持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会改变生长激素和皮质醇水平,会产生更强的胰岛素抵抗,成年人每晚应睡满7~9小时。经研究提示积极改善睡眠障碍有利于控制血糖,血糖控制达标能减少及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5

定期监测

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表适用于20~74岁群体。得分范围0~51 分,总分≥25分者应进行葡萄糖耐量(OGTT)检查。同时建议糖尿病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如果出现明显症状,如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多饮、多食、多尿,需及时就医,尽量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

总结

所以,父母有糖尿病不可怕,控制可控因素,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可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遗传基因是不能改变的,要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自己能改变的,做自己健康责任第一人。

报送:汤卫祎(青村镇)

编辑:王鹏

• end •

往期精彩回顾

  • 以“林长制”促“林长治”,奉贤这么干→

  • 一年可免费使用3次!这项福利全市发放

  • 让“林·志愿”成为你身边的第一志愿!

  • 钱国良:为乡村医疗奉献一生的志愿者!丨国际志愿者日

  • 绘好“三张”民生服务画卷,奋力擦亮“一湾”幸福底色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糖尿病会不会遗传?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得糖尿病?

【糖尿病会不会遗传?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得糖尿病?】糖尿病是有遗传“易感性”的。父母患有糖尿病,孩子得糖尿病的机会就更大。我们临床实践中也看到,很多糖尿病患者家中,几代人都患有糖尿病的这种现象。 但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除了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也很重要。有遗传高危因素者,努力去改善环境因素,通过饮食、运动、控制体重等方式,及时检查、积极治疗,可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via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

躲不过的糖尿病,35%的遗传率“不唬人”

在读医科大学的时候,内分泌科的医生来给我们讲课,是一位50多岁的男医生,长得胖胖的、有点秃顶,一看就是个专家的样子。正好他给我们讲糖尿病,讲到糖尿病遗传时,他叹了口气说,“我父亲有糖尿病病史,我目前有高血压病史,我们家兄弟3个,我大哥遗传了我爸爸的糖尿病,我二哥遗传了我母亲的高血压病,但是我的父母还是最疼我的,让我同时继承了他们的“糖尿病与高血压,”把我们逗的哈哈大笑,但现在看来,糖尿病的遗传倾向不容忽视

糖尿病与遗传

列几组数据:

(1)、2型糖尿病占比糖尿病总数的90%以上。

(2)、我们国家以20岁为界限,20岁以上人群中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可达到15%以上。

(3)、35%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追溯其双亲糖尿病病史时,提示其中1位或2位同时存在糖尿病病史。

(4)、糖耐量异常患者(处于糖尿病前期)患者中,其父母亲中1位或2位同时存在糖尿病病史的占总数27%。

(5)、反过来讲,研究表明,如果双亲皆为糖尿病患者,其子女罹患糖尿病的概率为50%。

从上面的数据中可以看出,糖尿病的遗传倾向较高,但是糖尿病并非只来源于父母亲的遗传,肥胖也是糖尿病的发生的很重要的原因。

(1)、非肥胖患者糖尿病的发病率为 7.8%、而轻度肥胖患者结果为15.4%,而严重超重患者这一数据已达到 21.2%。

(2)、腹部脂肪较多的肥胖患者(腹型肥胖)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最高的。

(3)、我国以18岁以上的成年人体重超标占比为30%,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人口中有10%左右超重,其中已达到肥胖标准为6.4%。

那么,既有家族遗传病史,又是肥胖的人们呢,当然了,患糖尿病的机会会进一步提升,因此,我们改变不了遗传史,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减少肥胖以减少患糖尿病的机会。

大家都知道运动 控制饮食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困难的难以坚持,这样的话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减肥的计划,尤其是中心型肥胖患者(啤酒肚、赘肉),可以步行患骑自行车上下班,或者坚持每天晚餐后步行30分钟,尽量减少乘坐电梯,爬楼梯也是减肥及强身的好办法。这不是没有一句的,国外的糖尿病专家对进行运动与不运动的人群进行比较,坚持运动的人群糖尿病的发生率为10.6%,而不加运动的人群这一数据为28%。

饮食的控制也极为重要,有些人就是喜欢大鱼大肉等油腻食物的摄入,可以逐渐减少这种高能量食物摄入,比如,每周进行一天的素食体验,进而增加素食的摄入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最后,引用一组数据,糖尿病各民族之间的发病率是不一样的哦。

各民族间的糖尿病患病率存在较大差异 : 满 族 15.0%、汉 族 14.7%、维 吾 尔 族 12.2%、壮 族 12.0%、回族 10.6%、藏族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