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有关的问题(糖尿病有关知识)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这些可能是糖尿病的发病“信号”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很多糖尿病人在发病前都出现过胰岛素抵抗等问题,但是并没有引起重视,最后发展成了糖尿病。今天我们请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主任瞿博聊聊糖尿病问题,看看有哪些容易被忽视的糖尿病诱发因素和发病前的身体“信号”。

义诊活动现场,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主任瞿博给老人看病。供图

糖尿病会引发哪些健康问题?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发病机制错综复杂,通常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受阻紧密相关。依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这四大类型。

瞿博主任表示:“一般说起糖尿病症状,大家都知道‘三多一少’,即饮水多、饮食多、小便多和体重减轻。然而,糖尿病也可能表现为一些非典型症状,如易疲劳乏力、视力模糊、皮肤瘙痒、反复感染、泡沫尿、四肢麻木或刺痛以及餐前低血糖等。”

糖尿病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急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和糖尿病乳酸中毒,严重时可能导致昏迷甚至死亡。慢性并发症则包括心血管疾病、微血管病变、神经病变以及感染风险增加等。

容易被忽视的糖尿病“信号”

除了肥胖和遗传这些广为人知的因素外,瞿博主任特别提醒,还有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生理信号可能是身体在提醒你糖尿病发病,需要大家格外留意:

1、餐前低血糖:出现餐前低血糖,很可能是胰岛素抵抗发出的预警信号。胰岛素抵抗会干扰身体正常的血糖调节机制,长此以往,发展成糖尿病的风险大大增加。

2、皮肤感染伤口不愈合:糖尿病会使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这会削弱身体的免疫力,导致皮肤感染后伤口愈合变得困难。如果发现皮肤伤口总是迟迟不愈,一定要提高警惕。

3、腋窝和腹股沟黑棘皮改变: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出现黑棘皮改变,很可能意味着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存在胰岛素抵抗的问题,这也是糖尿病发病的潜在风险因素。

4、泡沫尿:正常尿液中很少会有泡沫,如果尿液中泡沫增多且不易消散,这可能是肾脏功能受到影响的表现。糖尿病容易引发肾脏病变,所以泡沫尿可能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早期信号。

糖尿病的预防与管理要点

瞿博主任强调,预防糖尿病要从生活的点滴入手。定期体检必不可少,特别是40岁以上人群或高危人群,每年都要检查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饮食上,选择低GI(葡萄糖指数)饮食,用全谷物、豆类代替精制米面,同时注意控制进食顺序,先吃蔬菜、蛋白质,最后吃主食;运动方面,每周保证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和2次抗阻训练,避免久坐,每30分钟起身活动活动。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诱发因素多样且隐匿。深入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能够更敏锐地察觉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更好地预防和管理这一疾病,提升生活质量。瞿博主任呼吁大家务必重视糖尿病的早期筛查和预防,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牢牢守护好自己的健康。

云南网记者 习元喜 实习记者 申太琴

来源: 云南网

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哪些,应如何进行预防?

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对人体的多个系统造成损害,从而引发多种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今天给大家介绍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

01

糖尿病的并发症

糖尿病的并发症主要分为急性并发症慢性并发症两大类。

急性并发症:

1.低血糖症:是糖尿病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心慌、出汗、手抖,严重时可能导致昏迷、癫痫发作等。

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起病急,病程短,多见于1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绝对不足,导致高血糖、酮症酸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患者可能出现全身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

3.高血糖高渗状态:多见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高血糖导致血浆渗透压显著升高,患者出现脱水、意识障碍等症状。

4.乳酸性酸中毒:多发生于大量服用双胍类药物或伴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起病较急,患者可能出现神志模糊、木僵、昏迷等症状。

慢性并发症:

1.微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长期高血糖导致肾脏微血管病变,最终可能发展为肾功能衰竭。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糖损害视网膜微血管,导致视力下降,严重时可能失明。

糖尿病神经病变:影响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表现为疼痛、麻木、感觉异常、胃排空延迟、便秘、腹泻等症状。

2.大血管并发症: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塞等,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下肢动脉病变:导致下肢供血不足,出现疼痛、溃疡等症状,严重者可致截肢。

3.其他并发症:

糖尿病足:是下肢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共同作用的结果,表现为下肢麻木、足部溃疡、感染等症状。

糖尿病皮肤病变:如皮肤感染、瘙痒、色素沉着等。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与骨代谢异常和微血管病变有关。

口腔疾病:如牙龈炎、牙周病等。

心理障碍:如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在糖尿病患者中较为常见。

02

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

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关键在于综合管理,包括血糖管理、血脂管理、血压管理、体重管理等方面。

血糖管理:积极治疗糖尿病,使血糖长期控制在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水平。每个患者的糖尿病达标标准可能不完全一样,应根据个体情况制定目标。定期进行血糖监测,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血脂管理:积极治疗血脂异常,坚持饮食疗法,少吃动物脂肪,限制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必要时使用调脂药物,以降低血脂水平。

血压管理:定期进行血压监测,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遵循医嘱,合理使用降压药物。

体重管理:通过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过度肥胖,以减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风险。

生活方式干预:建立正确有规律的糖尿病饮食习惯,戒烟限酒。适当增加运动量,提高身体代谢率,促进血液循环。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心理干预:关注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及时疏导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治疗。

综上所述,糖尿病的并发症多种多样,且危害严重

因此,糖尿病患者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管理,包括血糖管理、血脂管理、血压管理、体重管理以及生活方式干预等方面。

通过综合管理,可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人类医学的持续发展会有更多更好的治疗方法供糖尿病患者选择。


作者:刘璟鑫

血糖不稳,嘴先知?糖尿病患者口腔有这6种情况,说明血糖超标了

刘女士,65岁,近期早晚刷牙或吃的食物稍微硬一点,就会出现牙龈出血的情况。就诊前2天,刘女士出现牙疼症状,她以为是牙齿上火发炎所致,自行服用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治疗,但效果欠佳,故前往医院就诊。

就诊时,刘女士自述患有糖尿病,一直在应用降糖药物,空腹血糖控制在7.0mol/L左右,监测餐后血糖在11.0mmol/L左右。1年前出现双眼视物模糊,伴有皮肤蚁走感,偶有针刺样疼痛,近2天开始出现牙痛症状。

口腔专科检查发现,刘阿姨的牙龈红肿,牙颈部有牙结石,牙龈缘变厚并脱离牙面,探针触及有出血情况,部分牙的龈沟深度达4~6mm,初步诊断为牙龈炎。同时,大夫告知她这是糖尿病引发的口腔病变,需要在控糖良好的前提下进行龈下刮治术等治疗。

这一检查结果,让刘女士很是困惑,牙疼不是上火了吗,怎么还跟糖尿病有关?

医生提醒,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口腔唾液中的糖分也会增加,因此有利于口腔内细菌的滋生。另外,糖尿病患者身体内免疫状态不正常,即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更易引起口腔疾病,牙齿特别容易出现龋齿合并感染,甚至出现牙龈炎、牙周炎、牙痛等。

口腔,作为人体的门户、语言的功能器官,同时参与消化与呼吸过程,其健康至关重要。

临床经验发现,口腔症状常是糖尿病的先兆,口腔症状可作为糖尿病的线索,沿着这些蛛丝马迹,往往能一举“擒获”糖尿病患者。

有数据显示,糖友伴发口腔疾病的总发病率为83.37%,比正常人高出2~3倍。

01

糖尿病患者口腔有这6种情况,说明血糖控制不佳

01龋齿

糖尿病患者的龋齿问题普遍存在,很多患者龋洞进展迅速,牙齿破坏严重。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唾液葡萄糖含量要高于正常人,牙齿组织内的葡萄糖可形成糖原,降低了牙齿对细菌的抵抗力,唾液呈酸性等条件促进口腔内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并出现菌群失调,可促进菌斑形成和黏附在牙齿表面上,是龋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02口腔病变

糖尿病患者常出现口腔黏膜干燥,常有口干、口渴等症状,唇红部可见燥裂,齿龈、舌黏膜也可能出现糜烂及小溃疡、疼痛。这些症状容易引发感染性口炎、口腔白色念珠菌病等。

03牙周病

据调查显示,近22%已诊断的糖友受到牙周病的影响,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糖控制不佳会增加牙龈问题。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增高,唾液中葡萄糖含量亦会相应升高,导致细菌生长和繁殖,钙质增加,易形成牙结石,诱发牙龈炎,出现牙龈肿胀充血、水肿、疼痛等症状,随着病程的进展,还可能导致牙龈萎缩、牙根暴露、牙齿逐渐松动等。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患者年纪不大却满口牙都脱落,显得老态龙钟。

04颌骨及颌周感染

口腔颌面部有互相连通的筋膜间隙,上至颅底,下达纵隔,内含疏松结缔组织,抗感染能力低,在发生化脓性炎症时可以迅速蔓延。

当糖尿病患者的免疫机能下降,将导致炎症扩展更加严重,出现皮肤红肿、局部剧烈疼痛,张口受限,高热,白细胞计数升高等,可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05口腔溃疡

糖尿病患者比较容易并发口腔溃疡,这也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如果糖尿病患者没有做好血糖控制,可能导致口腔内环境紊乱,为细菌滋生提供条件,易导致皮肤或者口腔黏膜表面出现小伤口,而且伤口非常容易出现感染或者不愈合,从而诱发口腔溃疡。

因此,如果患者经常出现口腔问题,且长时间无法愈合,或频繁地出现口腔溃疡,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因为这很可能是血糖异常所致。

06口腔异味

血糖高的患者由于胰岛素的缺乏,升糖激素升高,可导致血糖和血酮体明显增高,从而引起酮症酸中毒,患者所呼出的气体会有一股“烂苹果”的味道。

另外,血糖高的患者由于血浆渗透压升高,水分随着尿液排出,使口腔唾液减少,导致口腔清洁能力比较弱。

如果平时口腔卫生不洁或免疫力低下,容易使口腔受到微生物感染,引起牙龈炎、根尖周炎、龋齿等疾病,微生物在口腔内分解发酵,也容易引发口臭。

02

糖尿病患者如何做好口腔护理?

1. 饭后漱口:糖尿病患者可以在饭后使用不同的溶液进行漱口,例如2%~3%的硼酸溶液,它可以改变细菌的酸碱平衡,起到抑菌作用。

此外,1%~4%的碳酸氢钠溶液对适应在酸性环境下生长的细菌和真菌有很好的抑菌作用,0.1%醋酸溶液则可以用于绿脓杆菌感染等。

0.02%呋喃西林溶液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效。

这些溶液不仅可以改善口腔生态环境,还可以使用后再用清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2. 早晚刷牙:糖尿病患者需要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并且使用保健牙刷和含氟药物牙膏来刷牙。

定期更换牙刷和牙膏的种类,建议每次刷牙宜3分钟,采用水平颤动法和旋转法,每日2次刷牙及经常饭后漱口,维护口腔微生态环境,是预防龋病、牙周病最有效的方法。

3. 正确使用牙线、冲牙器:对于中老年人牙间隙较大、牙龈萎缩、食物嵌塞较为严重的情况,推荐使用牙线或冲牙器来去除牙间食物残渣,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清理牙齿间隙,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4. 定期检查治疗:定期让牙医清理和检查牙齿,一旦发现蛀牙或蛀洞应立即进行治疗和填补。

参考文献:

[1] 陈广垠.专家解答糖尿病百科[M].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09

[2] 陈卫文,张小德.解密糖尿病[M].云南科技出版社,2014.10

[3] 赵涛,赵步长,伍海勤,等.糖尿病百岁之路[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1.

[4]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1):4-67.

[5] 依貂.糖尿病口腔病变[J].糖尿病新世界,2014(3):38-39.

#糖尿病##关注糖尿病##口腔#

@有来医生,掌握更多健康,情感心理科普知识,有健康,享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