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体力劳动糖尿病(体力劳动糖尿病能恢复吗)

39健康网 0
文章目录:

长时间体力劳动诱发糖尿病?

长时间体力劳动诱发糖尿病?糖尿病的病因繁多

最近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流行病学教授米卡•科威马克发表于学术期刊《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的一项大规模研究发现,每周工作55小时以上且从事体力劳动等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职业,这样的人群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工作时长较少的同行高出约30%。而在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职业中,这样的关联并不明显。

除了长时间体力劳动,还有很多因素可以升高糖尿病风险。英国苏格兰医学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计算患糖尿病风险的新方法,可以帮助医生预测哪些人患糖尿病的几率高。

爱丁堡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10万多名曾到医院接受急诊治疗的人员的健康档案进行了分析,通过与苏格兰糖尿病患者名册进行比对,发现可以按其年龄、性别和急诊时检测出的血糖指标来计算其3年内患糖尿病的几率。这项研究可以帮助医生发现易患糖尿病者,让其在病情好转时接受有关糖尿病的进一步检测,根据结果为他们提供防治糖尿病和相关健康生活方式的建议。

以上都是近期糖尿病的最新研究,在此之前,世界各国对于糖尿病的研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大家发现糖尿病的致病因素有多种,遗传因素是其中的一种。只要直系亲属患有糖尿病的人,患糖尿病的几率就比普通人要高,表明糖尿病的确有遗传倾向。

不过,糖尿病遗传几率其实并不大。如果父母都有糖尿病,其下一代并不是肯定会得糖尿病,患病的几率仅有不到6%,如果父母中只有一人得糖尿病,后代患糖尿病的几率会更小。有调查显示,糖尿病可能会隔代遗传或者隐性遗传。

另外,糖尿病不是直接遗传的疾病,而是一种容易患糖尿病的体质,是糖尿病的易感性,按医学术语来说就是基因突变遗传,也就是说糖尿病患者的后代患糖尿病是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下才会发生的。

每周体力劳动超55小时 更易患糖尿病

长时间超负荷工作确实容易患糖尿病,不过,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工作性质。据发表在《柳叶刀糖尿病及内分泌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周工作超过55个小时、并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了30%。

研究人员回顾分析了以往的研究数据,涉及超过22万多名在美国、欧洲、日本和澳大利亚的男性和女性,平均随访时间为7.6年。初步分析显示,每周工作超过55个小时和每周工作35-40个小时的人群,二者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并无明显区别。然而,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每周工作超过55个小时、从事体力劳动或其他低社会经济地位工作的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比每周工作35到40小时的人高出了30%。在排除吸烟、体育运动、年龄、性别、肥胖,以及轮岗工作等其他风险因素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

研究人员指出,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长时间工作和糖尿病之间的因果关系。据他们猜测,可能是因为长时间工作的人没有时间来从事健康行为,比如运动、放松和睡觉。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流行病学教授米卡·基维马基(Mika Kivimaki)在新闻发布会上说道,虽然不是每个长时间工作的人都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但卫生专业人生应该意识到,在从事低社会经济地位工作的人群中,存在着显著的风险。

“这一发现可能会影响糖尿病预防项目。”在随附评论中,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夫·巴克斯顿(Orfeu Buxton)博士、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卡桑德拉·奥克楚库(Cassandra Okechukwu)博士写道,甚至在控制了肥胖和锻炼因素(二者是糖尿病风险防范的重点)后,研究结果依然显著。这就表明,影响健康的工作因素和压力或许应该被列入糖尿病预防工作的一部分。

糖友运动为健身避免伤身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有很多好处,比如促进血液循环、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血脂情况、改善心肺功能,促进全身代谢等。而运动不当会带来很多不良影响。比如,激烈的运动,会拮抗胰岛素的分泌,反而导致了血糖升高;过量的运动则会有低血糖的风险。那么,糖尿病患者运动时应注意什么,饮食、药物如何调整呢?

运动前的准备要充分

① 首先,应到医院做一次全面的检查,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心电图、眼底、肾功能、心功能和神经系统检查。如果年龄已经超过40岁,最好作运动激发试验后的心电图,以判断心功能是否适合运动。

② 要与医生共同讨论目前的病情是否适合运动、运动量多大最合适、哪种运动更适合、运动中应该注意什么等。

③ 选择合脚的运动鞋和棉袜,特别注意鞋的密闭性和通气性,既不能进去沙、石子之类的东西,又能保证通气。

④ 要察看进行运动的场地,地面要平整,如果是在马路上进行,要避免车流拥挤的道路。运动时最好有其他人在一起,万一出现意外情况可获得身边人的及时照应。

运动时机的选择很重要

① 通常于餐后1-3小时之间活动为佳,因为此时血糖水平升高。

② 避开药物作用高峰,以免发生低血糖。

③ 若必须在药物作用高峰时运动或体力劳动,应适当增加饮食。

运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① 了解运动前、中、后的血糖变化。

② 如运动前血糖较低,应先加餐。血糖高于14mmol/L,不要运动。

③ 运动要有规律,强度应循序渐进,由低到中,避免高强度运动,防止意外伤害。

④ 随身携带易于吸收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如软饮料、葡萄干,以备出现低血糖情况下食用。

⑤ 佩戴胸卡。

⑥ 如果进行激烈长时间运动,应监测血糖并注意调整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用量。

殷峻(主任医师) 王文婕(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