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感冒眼睛痛(糖尿病感冒眼睛模糊)

Mr王医学科普 0
文章目录:

这3种症状很可能是\u0026#34;糖尿病并发症\u0026#34;,如果你也有,一定要密切关注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糖尿病的患者常常会出现一些身体上的不适,甚至一些看似无关的小问题,有的患者因此并不重视,而有的患者则因为这些小问题被忽视,导致了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你知道吗?很多时候,糖尿病并发症在最初并不显现出明显的症状,甚至没有任何特别的警示信号,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糖尿病患者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并未感到特别的异样,最终却因为并发症而面临健康的严重威胁。

作为一名医生,我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有些患者在检查时,才意识到自己可能已经出现了糖尿病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往往都与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几种症状息息相关。

所以,如果你已经是糖尿病患者,或者身边有类似的患者,务必要留意这些症状,并密切关注自己的健康。那么,这些症状究竟有哪些呢?

反复感染

很多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那些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经常会发现自己在生活中常常出现一些小小的伤口愈合得特别慢,或者尿路感染、皮肤感染等问题屡屡发生。

这些看似与糖尿病无直接关联的小问题,或许恰恰是糖尿病引发并发症的信号。

我曾经接诊过一位中年男性患者,他平时压力很大,工作繁忙,忽略了自己的健康,血糖也常常控制不理想,最初他只是觉得自己老是容易感冒、伤口愈合慢,但他并没有去在意。

直到有一次,他下腹部突然剧烈疼痛,去医院检查才发现自己得了严重的尿道感染,而且已经进入了慢性阶段,感染导致了肾功能的轻微损伤。

只要糖尿病患者处于高血糖状态,其免疫系统功能往往会下降,身体抵抗力也会随之减弱,于是皮肤、尿道等部位就容易被细菌所侵袭,进而引发反复感染。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反复感染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血糖过高直接让免疫系统失去“战斗力”,更因为高血糖环境为细菌的繁殖提供了温床。

尤其是尿道、皮肤等部位,这些地方一旦感染,往往需要比常人更长的时间才能愈合。

因此,如果你发现自己总是小伤口不愈合,或者总是尿道发炎,反复复发,尤其是伴随其他症状一起出现时,最好及时就医,查一查是否有糖尿病并发症的隐患。

手脚的麻木和刺痛感

除了其他并发症外,神经病变是另一个很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通常体现为手脚有麻木、刺痛或者灼热的感觉。

这类症状最早可能仅仅是偶尔的轻微不适,比如脚趾头或手指感觉发冷、发麻,或者晚上睡觉时常常感觉到腿部发胀和刺痛感。

但这种情况往往被患者忽视,认为是疲劳或者简单的血液循环问题,殊不知,这些都是糖尿病引发的神经病变的表现。

我曾经接诊过一位患者,她年纪不大,但由于多年的夜班工作,长期处于血糖控制不稳定的状态,出现了手脚麻木的症状,起初她也没有在意,因为麻木感并不剧烈,而且常常是白天稍微休息一下就好转了。

直到有一天,她在值班时突发严重的刺痛感,甚至连工作都无法继续下去,经检查后,医生诊断她患上了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且已经有了轻微的损伤。

如果她没有及时就医,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包括肢体功能的丧失。

在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中,糖尿病性神经病变较为典型,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时,神经细胞会直接被损害,手脚等身体末端部位首当其冲,最早受到高血糖的不良影响。

早期的症状多为麻木、刺痛、灼热感、钝痛等,如果这些症状发生在你身上,并且逐渐加重,千万不要忽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早期发现并控制血糖,能够有效减缓神经病变的进展。

视力模糊或突然视力丧失

糖尿病对眼睛的伤害,可能是最让人心生恐惧的一种并发症,很多糖尿病患者在早期阶段会出现视力模糊、夜间视力差、眼前有浮动物等症状。

你可能觉得这只是疲劳或者眼睛干涩的表现,殊不知,它们背后可能隐藏着糖尿病引发的眼部问题,甚至是视网膜病变。

我曾遇到过一位女性患者,她长期以来都有轻微的视力模糊症状,但由于她并没有感到太大的不适,也没有去医院进行检查。

直到有一天,她突然发现自己在早晨醒来时,眼睛无法看清任何东西,甚至出现了黑影和光点,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

经过检查,她被诊断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已经出现了不可逆的损伤,医生告诉她,如果当时及时控制血糖并治疗,病情可能不会如此严重。

长期的高血糖会致使眼底血管受损,进一步影响到视网膜的正常功能,一开始的时候,症状大多不太明显,有可能只是表现为视力模糊或者有轻微的视觉方面的障碍。

然而,若未能及时医治,病情恐会急剧恶化,乃至失明,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定期进行眼科检查极为关键,一旦出现视力不适,更需尽早就诊。

糖尿病的并发症往往来得悄无声息,但一旦爆发,往往是不可逆的,通过以上几个症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糖尿病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代谢问题,它还可能对身体的各个部位造成潜在的威胁。

倘若你察觉到自身出现类似症状,切不可耽搁,务必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如此方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产生。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这3种症状很可能是"糖尿病并发症"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吴霜,2型糖尿病合并肝损伤及其运动干预研究进展,第二届陕西省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专题九),2024-06-18

糖尿病婆婆反复“感冒” 竟是患上难治性青光眼

(记者 徐睿捷 通讯员 彭祎)反复“感冒”数月,没想到问题出在眼睛上。今年63岁的糖尿病患者黄婆婆(化姓)近几月类似的症状总是反反复复,开始她觉得自己可能是感冒了,坚持几天后好像又好一点,但过不了多久又感觉头痛,特别是眉骨周围特别容易胀痛……如此反复,直到最近,黄婆婆的右眼突然看不见了,头痛也越来越厉害,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了一周也没有明显效果,于是她来到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就诊,这才得知,原来所谓的“感冒”竟是青光眼在作祟。

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青光眼科主任医师孙重为黄婆婆做了详细的检查后发现,她右眼的眼压高达59mmHg,接近正常值的3倍,最后被确诊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这几个月常常感到头疼脑胀、眼睛痛,还流泪,以为是感冒,熬一熬就过去了。直到近期,越来越看不见了,我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一切的罪魁祸首竟然是青光眼!”黄婆婆说道。

孙重主任医师解释,糖尿病患者病程较长,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就会损害全身的血管神经,包括眼球的血管,产生相应的新生血管。一方面,新生血管容易引起眼内出血、眼压升高,发生青光眼;另一方面,新生的血管会破坏眼球前段虹膜甚至前房角的结构,堵塞眼内房水的流出,导致眼压升高,造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难治性青光眼。此外,由于眼压急剧升高,患者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现象,这与感冒的症状极为相似,因此容易让患者产生错觉。

考虑到黄婆婆病情十分复杂,孙重主任医师为其制定了个性化手术方案:使用超声睫状体成形术(简称UCP)为黄婆婆降低眼压。

“通俗地说,UCP手术既可以减少房水的生成,又可以促进房水的排除,是一种无创的治疗方式,且可重复操作,广泛应用于各类眼压失控的患者。”孙重主任医师指出。近日,黄婆婆顺利在门诊完成右眼UCP手术,当天即可回家。术后第二天复查,她的右眼眼压就降至14.7mmHg,眼胀头痛的症状明显缓解。

据介绍,近年来,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青光眼科积极致力于开展各类复杂、疑难青光眼的诊治,为青光眼患者提供全病程、全生命周期的精准诊疗及管理服务。此外,专科不断引进新设备和技术,为危重疑难眼病治疗提供多样选择,实现个性化诊疗。其中,UCP手术可以解决常规治疗方式对部分复杂疑难性青光眼效果不佳等难题。

提醒:糖友感冒时服用5类药物需当心

糖友在感冒时服药往往需要更加注意,因为感冒本身和感冒治疗药物都能诱发血糖波动,不注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导致肺部感染、酮症酸中毒等急症的出现。

因此,糖友选择感冒药时要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即尽量选择副作用小,风险低、不含糖的药物。今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糖尿病人感冒时需慎用的5类药。

糖尿病人需慎用的5类药物

1)一代抗组胺药物

一代抗组胺药具有抗过敏作用,可以抑制小血管扩张和降低血管通透性,因此可以减轻感冒时打喷嚏和流涕的症状,在很多复方制剂抗感冒药中都会添加此成分,如马来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但这类药物易透过血脑屏障产生中枢抑制,因此血糖控制不佳或独居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需慎用。

2)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会引起体内内分泌系统和水、电解质紊乱,从而出现糖耐量减退和糖尿病加重的现象,如甲泼尼龙、地塞米松等,具有强大的抗炎、退热作用,能够抑制呼吸道炎症,但长期应用会削弱免疫力和诱发二重感染,糖尿病患者需慎用。

3)含伪麻黄碱的药物

含伪麻黄碱的药物如新康泰克、泰诺、白加黑等药物可以收缩呼吸道毛细血管,减轻鼻咽部粘膜充血,减轻鼻塞,但其缩血管作用可能诱发全身血管痉挛,升高血压,导致心绞痛、脑卒中等严重后果,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需慎用。

4)舒张气管的祛痰药

能够舒张气管,促进痰液清除的祛痰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药物具有加快心率、升高血压、导致头晕、升高血糖等副作用,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人需慎用。

5)含糖的药物

含有大量糖分的感冒药可能会影响血糖水平,糖友在购买时需仔细辨别,如含有蔗糖的冲剂、蜜丸、糖浆、膏类等中成药以及大部分止咳糖浆,尽量选择不含糖的药物。

总结

因此提醒大家,糖尿病患者这类特殊人群感冒后服药需特别谨慎,因为很多药物会影响血糖水平和肝肾功能,如果症状较轻,可以选择多喝水多休息等方式缓解症状,如果症状较重,则需要到医院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感冒期间注意饮食和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维持血糖平稳。

参考文献:

[1]刘勇.常见非降糖药物对血糖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8,5(0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