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吃火锅烤肉(糖尿病人 火锅)
糖尿病患者注意:换季,这几种食物最好少吃,再喜欢吃也要忌口。
文 | 学知健康
编辑 |学知健康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朋友们,最近是不是有点“秋膘”上身?天气一凉,胃口大开,恨不得把冰箱都搬到床边?但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嘿嘿,可得悠着点!
换季时节,血糖波动比股市还刺激,一不小心就“高开高走”。有些食物,看着无害,吃起来香,结果血糖噌噌往上窜!今天咱们就来聊聊,糖友们换季时节最好少碰的几种“危险食物”,再馋也得忍住!
1. 桂圆、红枣、葡萄干:你以为补气血,结果补的是血糖!秋冬一到,很多人开始“养生局”——泡枸杞、煮红枣、炖桂圆,感觉自己瞬间气血充盈,仙气飘飘。但你知道吗?这些干果含糖量高得吓人!
举个例子 100克桂圆干,糖分含量高达70克以上,比奶茶还凶猛!红枣、葡萄干也是“糖分大户”,吃几颗没啥,吃多了血糖分分钟飙升。
糖友们的正确打开方式:想养生?试试无糖坚果,比如核桃、杏仁,既能补充营养,又不会让血糖上天!
2. 粉条、年糕、汤圆:“无糖”≠安全,血糖照样飙!有些糖友很精明,买东西都盯着“无糖”二字。你以为不甜的食物就不会升血糖?嘿,这就是个大坑!
粉条、年糕、汤圆这些东西,虽然吃起来没啥甜味,但它们的升糖速度比白糖还快! 这些食物的升糖指数(GI值)很高,吃进去后,血糖就像坐过山车,稳不住!
糖友的正确选择:主食可以换成糙米、燕麦、藜麦,升糖慢,饱腹感强,还对血糖管理有帮助!
3. 蜂蜜、红糖水:“天然”≠健康,血糖不认这个理!“我感冒了,喝点红糖姜水吧?” “我喉咙不舒服,来点蜂蜜水?”
停!这两个糖友慎重! 蜂蜜、红糖虽然是“天然糖”,但它们的升糖速度和白糖差不多,甚至更快!一杯“暖暖的红糖水”,可能让你的血糖直接冲破天际!
糖友的正确选择:想喝点暖心的东西?试试柠檬泡水、淡茶,既暖身又不升糖!
4. 甜馒头、南瓜饼、红薯丸子:主食里的“隐形糖弹”!有些人觉得:“我不吃蛋糕、不喝奶茶,血糖应该稳得住吧?” 但你猜怎么着?有些主食比甜点还狠!
南瓜饼、红薯丸子、甜馒头,这些食物淀粉含量高,进入身体后很快就变成葡萄糖,血糖分分钟上天台!有些南瓜饼、红薯丸子还会额外加糖,那简直是糖分炸弹!
糖友的正确选择:如果想吃点“主食类零食”,可以选择蒸南瓜、烤红薯(少量)、全麦面包,既解馋又不会让血糖暴走!
5. 果汁、奶茶、碳酸饮料:“无糖”可不是真的无糖!有些人说:“我喝的果汁是鲜榨的,天然健康!” 朋友,你的血糖听了直摇头!
100%纯果汁,糖分含量和可乐差不多,甚至更高!一杯橙汁下肚,血糖直接飙升,连胰岛素都要“加班”!至于奶茶?嘿,珍珠、糖浆、奶精,一个比一个“伤人”!
糖友的正确选择:白开水、淡茶、水果切块(适量),想要口感丰富一点,可以泡柠檬、黄瓜片,既解渴又不让血糖作妖!
6. 火锅蘸料、烧烤酱、调味汁:你吃的不是肉,是糖!糖友们吃火锅、烧烤时,可能觉得:“我吃的是肉,不会升糖吧?” 但你忽略了一个关键——蘸料!
很多火锅底料、烧烤酱、调味汁,里面都藏着大量糖分!比如:甜辣酱、烧烤酱、番茄酱,这些“隐形糖王”,一不小心就让你血糖超标!
糖友的正确选择:蘸料可以用蒜泥、辣椒粉、醋、低盐酱油,减少糖分摄入,让你的血糖更稳定!
结尾:守住血糖,健康过冬!换季时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比天气还善变,一不小心就容易波动。所以,管住嘴,稳住血糖,才能健康过冬!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点用,赶紧转发给身边的糖友们吧!毕竟,健康知识越多人知道,我们的医生就能少熬几次夜啦!
参考文献: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3版)》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2023年最新饮食指南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糖尿病饮食管理的建议
糖尿病易趁寒发威,老人尤其要注意
【来源:武汉晚报】
天气转凉,当热腾腾的糖炒栗子成为街头巷尾的宠儿,你是否意识到,有一种“甜蜜”的隐患正悄悄临近?没错,就是糖尿病!亲爱的老年朋友们,或者家中有“老宝”的朋友们注意了:这个听起来“甜蜜蜜”的疾病,尤其偏爱在寒冷的秋冬季对老年人伸出魔爪。
其原因有以下4点:
首先是气温影响。天冷时,人体为了保持体温会分泌一些应激激素,比如肾上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等。他们与发挥降糖作用的胰岛素作用刚好相反,导致我们血糖水平轻度升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季节性血糖升高。尤其是老年人,身体调节能力减弱,更容易受到影响。
其次是饮食习惯改变。寒冷的天气容易让人食欲大增,增加对高热量食物的摄取渴望,比如火锅、烤肉、甜点等。它们是糖尿病的“最佳拍档”,且老年人消化能力减弱,更容易导致代谢紊乱,糖尿病的风险自然就增加了。
再次,寒冷季节人们户外活动减少,对于腿脚不方便的老年人更是如此,这使得代谢速度减慢,进一步影响了血糖水平。
最后是足部并发症增多。秋冬季节气温变化大,糖尿病患者足部问题尤为突出。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的神经功能减退和血液循环不良,使老年糖尿病患者对冷热刺激的感觉减弱,老人容易在泡脚时被烫伤或因保暖不当被冻伤,导致足部感染风险增加。
所以,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友”在秋冬季节更得打起十二分精神,和糖尿病这个“甜蜜陷阱”斗智斗勇。
本期审核专家:
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疗科(老年病科)主任、主任医师 刘菊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气温骤降,医生忠告:糖尿病患者宁愿在家休息,也不要出去做4事
寒冬的夜晚,城市仿佛被一层冰冷的纱幕笼罩,万籁俱寂。凌晨三点半,医院急诊室却被一阵尖锐急切的呼喊声打破了平静。
“医生,快救救我爸!” 一位年轻人满脸焦急,边跑边喊,身后护士推着担架车,上面躺着一位面色如纸一般苍白的老人。老人双眼紧闭,眉头痛苦地拧在一起,身体止不住地微微颤抖。
我赶忙放下手头的事,快步迎上去。当看到病床上的老人时,我心里猛地一震,竟是熟悉的老患者 —— 退休教师赵大爷。以往精神矍铄、总是笑眯眯的他,此刻却毫无血色,嘴唇泛紫,呼吸急促,每一次喘息都像是在艰难地拉扯着生命的绳索。
“赵大爷,您感觉怎么样?” 我一边轻声询问,一边迅速拿起仪器,测量他的生命体征。血糖仪上刺眼的数字 “29mmol/L” 瞬间映入眼帘,血压也飙升至 165/100mmHg,体温更是烧到了 38.5 度。
“小孙医生,我…… 我实在难受,不该不听你的话……” 赵大爷虚弱地开口,声音颤抖得厉害,眼里满是懊悔与痛苦。
原来,这几日气温骤降,赵大爷在家憋闷得慌,想着出去活动活动透透气。天刚蒙蒙亮,他就换上运动装出门跑步了。起初还觉得神清气爽,可没跑多远,刺骨的寒风就像刀子一样割在脸上,他只觉一阵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紧接着浑身乏力,手脚发软,连步子都迈不动了。
这一幕让我回想起许多类似的场景。作为一名在内分泌科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医生,每到季节交替,尤其是气温骤降的时候,急诊室里总会迎来不少糖尿病患者,他们大多因为忽视了寒冷天气对病情的影响,而陷入危险境地。
去年冬天,年轻的设计师小李也是这样。他一直以来血糖控制得还算稳定,可那天加班到很晚,外面气温降得厉害,他穿着单薄的衣服就匆匆往家赶。第二天一早,就发起了高烧,血糖像坐火箭一样蹿到了 26mmol/L,酮症酸中毒险些要了他的命。
医学研究早已表明,寒冷的天气就像一个隐藏的 “健康杀手”,对糖尿病患者极不友好。在低温环境下,人体的胰岛素敏感性会大幅下降,交感神经也变得异常兴奋。这就好比胰岛素这个 “血糖调节小助手”,在寒冷中战斗力大打折扣,即使注射了相同剂量,降糖效果也会明显减弱。据权威数据统计,当气温降低 5℃,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平均会上升 0.5 - 1.0mmol/L。
经过一番紧张的抢救和治疗,赵大爷的血糖终于慢慢降了下来,各项指标也逐渐趋于稳定。躺在病床上的他,一脸疲惫却又满是感激地看着我:“小孙啊,这次可真是给我上了一课,以后我一定听你的话。”
看着赵大爷,我深知有必要把这些经验和注意事项分享给所有糖尿病患者。在气温骤降的日子里,这 4 件事千万不能做:
寒冷中剧烈运动,危险一触即发
想象一下,在冰天雪地中,你大汗淋漓地奔跑跳跃,身体的血管会因为寒冷而急剧收缩,就像被紧紧勒住的水管。这时候,血糖调节功能也会跟着 “罢工”,血糖很容易就失控了。英国糖尿病研究中心的研究铁证如山:寒冷环境下运动,血糖波动风险直线上升。
别冒险去户外 “挑战寒冷”,不如把战场转移到温暖舒适的室内。室内温度保持在 18 - 22℃,简直是运动的绝佳环境。你可以跟着健身操视频蹦蹦跳跳,或者悠闲地在瑜伽垫上伸展身体,每次运动 20 - 30 分钟,既能强身健体,又不会给血糖添乱。
我有个患者王大妈,特别爱运动。冬天她就在家里铺上地毯,跟着电视里的健身节目做运动,每天坚持半小时。几个月下来,不仅血糖稳定了,整个人精神头都好多了,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灿烂。
保暖不当,小疏忽酿成大麻烦
糖尿病就像一个狡猾的敌人,悄悄损害着周围神经,让患者对温度的感知变得迟钝。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研究指出,近 40% 的糖尿病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温度感知障碍。这就意味着,他们可能感受不到寒冷的侵袭,等察觉到的时候,身体已经受到伤害了。
刘奶奶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她总觉得自己身体硬朗,不怕冷,冬天穿得很单薄。有一次出门,不小心着了凉,本以为只是小感冒,没当回事。结果没过几天,咳嗽越来越严重,还发起了高烧,一检查,竟然发展成了重度肺炎,在医院住了好久才康复。从那以后,刘奶奶可长记性了,每次出门都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还会随身带着小毯子和保温杯。
情绪失控,血糖也跟着 “大闹天宫”
你知道吗?情绪就像血糖的 “指挥棒”,尤其是在冬季,寒冷的天气容易让人心情低落,患上季节性情感障碍。而糖尿病患者一旦情绪波动过大,应激激素就会大量分泌,直接干扰血糖的稳定。
哈佛医学院的研究清清楚楚地摆在那儿:情绪与血糖紧密相连。我有个患者小陈,是个工作狂,一到冬天工作压力大,加上天气不好,心情就特别烦躁。血糖也跟着捣乱,忽高忽低。后来我建议他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他迷上了摄影,一有空就背着相机去捕捉冬日的美景。慢慢地,心情舒畅了,血糖也乖乖听话了。
贪吃高热量食物,血糖防线全面崩塌
冬天一到,火锅、烤肉、热奶茶…… 各种高热量美食的诱惑简直让人难以抵挡。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这些美食就像甜蜜的 “陷阱”。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表明,气温每下降 1℃,人体热量需求会增加约 10 千卡,这时候人就更容易想吃高热量食物。
但千万要克制住!前几天我接诊了一位患者,因为一顿火锅,血糖直接 “爆表”。火锅里的高油、高盐、高糖,就像一颗颗 “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血糖危机。实在想吃点热乎的暖暖身子,不妨试试清淡的蔬菜汤、低糖的燕麦粥,既能满足味蕾,又能守护血糖健康。
在赵大爷住院的日子里,我每天都会去病房看望他,仔细询问他的身体状况,调整治疗方案。看着他一天天好起来,我打心底里感到高兴。出院那天,赵大爷紧紧握着我的手,认真地说:“小孙医生,我记住了,以后天气一变,我就把这些注意事项当成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