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粥会不会糖尿病(喝粥会不会糖尿病呢)
糖友能喝粥吗?
粥是国人饮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角色,但是很多医生会告诫糖尿病患者不宜喝粥。糖友们也流传这样一个说法:“一碗粥就是一碗糖水”。那么,糖友为什么不宜喝粥?喝粥对糖友会造成什么影响呢?
传统煮粥主要以白米为原料,煮的过程使得白米容易消化,也容易使餐后血糖升高,因此很多糖友视粥为饮食“禁忌”。其实,糖友没有绝对不能吃的食物,只要合理地选择和搭配就能保持血糖平稳。所以,糖友可以喝粥,但要讲究科学的方法。
煮粥时不要加碱。很多人认为加碱能让粥、汤变得更黏稠,但是煮粥时加碱很容易破坏粥里的蛋白膜,让粥中的淀粉全部释放,继而增加淀粉的糊化作用,最终导致餐后血糖升高速度加快。再者,糖友也不宜喝较黏稠的粥类。
煮粥食材宜多样。有研究数据表明,单喝大米粥时,在健康人中测定的大米粥血糖指数可高达102,而加水煮烂的红小豆只有24。糖友可以食用加入豆类的谷豆混合粥。为了严格控制餐后高血糖,糖友煮粥需使用一半以上的杂豆原料,包括红小豆、绿豆、芸豆、豌豆、蚕豆、小扁豆等,也可以选择花生、芝麻、莲子、百合等低生糖食材。少加枣和葡萄干等甜味食材,更不要加糖。可以选用燕麦、大麦来增加黏稠感,也有利于控制血脂。此外煮粥时在将食材充分煮熟的基础上,要注意尽量保持豆子的完整性,豆子、米粒越完整,消化吸收越慢,血糖越稳定,因此煮粥时间不宜长。
喝粥时速度宜慢。尽可能搭配其他食物一起进食,不要空腹喝粥,以延缓食物进入肠道的时间,减慢消化、吸收速度,从而减轻喝粥对于血糖的影响。也不要多喝,一小碗即可。
尽量避免进食餐馆的粥品。一是这样的粥品大多经过反复、长时间的熬煮,糊化程度较高。二是这样的粥品有可能为了追求口感,额外添加糖、盐等调味品,不利于控制血糖。
注意监测血糖。可在喝完粥后2小时监测血糖,以判断喝什么样的粥、喝多少粥对血糖的影响有多大。
其实粥和馒头、大米饭一样,都是碳水化合物,既然馒头、大米饭能吃,当然粥也能喝。只要注意以上几点,糖友也可放心喝粥。
文: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内分泌风湿免疫科 李霞 杜瑞琴
整理:莫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医生辟谣:喝粥就是喝糖水?糖尿病人记住4点,喝粥不升糖
在日常生活中,关于饮食的误解层出不穷,尤其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的选择更是至关重要。最近,有人提出“喝粥就是喝糖水”的说法,这让不少糖尿病患者感到困惑。难道粥真的就和糖水没有区别吗?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粥的成分是关键。粥的主要成分是米或其他谷物,经过煮制后,淀粉被部分水解,形成了易于消化的状态。虽然粥中确实含有碳水化合物,但其升糖指数(GI)并不高。升糖指数是指食物在消化后对血糖水平的影响程度,GI值低的食物通常不会导致血糖迅速上升。因此,适量喝粥并不一定会导致血糖飙升。
当然,选择合适的粥品也很重要。不同的粥品其成分和做法各异,可能会影响其对血糖的影响。例如,加入了大量糖分或高GI食材的甜粥,显然不适合糖尿病患者。而选择一些低GI的食材,如燕麦、杂粮等,制作成粥,既能满足口感,又能控制血糖。
喝粥的时机同样值得关注。餐前喝粥可能会影响后续正餐的食欲,导致摄入过多的食物,从而影响血糖控制。相反,餐后适量喝粥,有助于消化,且不会对血糖产生太大影响。合理安排饮食时间,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管理血糖。
此外,搭配其他食材也是关键。喝粥时,可以考虑加入一些高纤维的蔬菜或蛋白质丰富的食材,如鸡蛋、豆腐等,这样不仅能增加饱腹感,还能降低餐后血糖的波动。通过合理搭配,既能享受美味,又能保持血糖的稳定。
在了解了这些知识后,糖尿病患者在喝粥时不妨放下心中的疑虑,选择适合自己的粥品,合理搭配,掌握喝粥的时机,便能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保持健康的血糖水平。饮食的科学选择,才是糖尿病管理的关键所在。
在了解了喝粥的基本原则后,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探讨一些具体的饮食策略,帮助糖尿病患者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保持血糖的稳定。首先,选择粥的种类时,可以考虑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谷物,比如燕麦、荞麦或小米。这些谷物不仅能提供丰富的营养,还能帮助延缓糖分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的波动。
接下来,控制粥的浓稠度也是一个小技巧。一般来说,稀粥比稠粥更容易消化,升糖速度相对较慢。如果你喜欢吃稠粥,可以考虑在煮粥时加入一些低GI的食材,比如豆类或蔬菜,这样不仅能增加粥的营养价值,还能降低其对血糖的影响。
在喝粥的过程中,注意分量同样重要。即使是健康的食物,过量也可能导致血糖升高。建议糖尿病患者在喝粥时,控制每次的食用量,适量为宜。可以尝试使用小碗,帮助自己掌握好分量,避免无意中吃得过多。
饮食的搭配也不可忽视。喝粥时,可以加入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材,比如鸡蛋、豆腐或瘦肉。这不仅能增加饱腹感,还能帮助维持血糖的稳定。蛋白质的摄入可以减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从而降低餐后血糖的波动。
当然,饮食习惯的养成也需要时间和耐心。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应尽量保持规律,避免暴饮暴食或随意更改饮食结构。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不仅能帮助控制血糖,还能促进身体的整体健康。
在享受粥的过程中,别忘了保持良好的心态。饮食不仅是身体的需求,也是心理的享受。适当的放松和愉悦的心情,有助于身体的代谢和血糖的控制。可以尝试在喝粥时,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增添用餐的乐趣。
最后,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一环。通过监测,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血糖变化,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确保健康。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了解自己的身体反应,才能更好地掌控饮食。
通过以上的饮食策略,糖尿病患者完全可以在享受粥的美味的同时,有效控制血糖。保持科学的饮食习惯,搭配适当的运动,才能让生活更加健康、快乐。
参考文献:
《糖尿病饮食指南》
《健康饮食与糖尿病管理》
《营养学基础》
《现代营养学》
本声明:本文所提及的标题及人名均为化名,任何与实际人物或事件的相似之处纯属巧合。文章内容仅供参考,禁止转载和抄袭,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看法或建议,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您的反馈将是我们不断改进的动力!同时,请关注我们的后续文章,获取更多健康知识与生活小贴士。
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喝粥?
问 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喝粥?
答 陈楹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营养科医生
确诊糖尿病后,很多医生都会建议患者少喝或者不喝粥,因此门诊上也常会听见这样的问题:“医生,我喝粥已经成习惯了,得了糖尿病后真的完全不能喝了吗?”“我年纪大了牙口不好,每天除了喝粥也嚼不动其他东西,这可怎么办?”
糖尿病人真的不能喝粥吗?我们都知道,血糖升高导致了糖尿病。通常来说,糖尿病人可以在午餐、晚餐中正常摄入适量米饭,那么粥和米饭一样,明明都是大米,为什么会被重点提醒最好不要喝呢?
对于大米来说,米饭已有很高升血糖能力,而粥则因为呈糊状或水样状,人体摄入后会更快消化,升糖能力自然更高。
此外,从就餐习惯来看,很多人将米饭作为主食时会搭配蔬菜、肉禽鱼蛋等一起摄入,而喝粥时则大多配着酱菜、包子、馒头等。包子、馒头多是精致米面制作而成,与粥同食,血糖就会迅速上涨。
糖尿病人如果想喝粥,一定要掌握方法。比如,喝粥时搭配非精致米面制作而成的食物,如杂粮、蔬菜、鱼禽肉蛋等共同进食。
对于习惯将喝粥作为早餐的人来说,可以将大米和各类杂豆混合一起烹煮,如红豆、黑豆、绿豆等,杂豆类膳食纤维丰富,可有效降低升血糖的速度,其中还富含优质蛋白质,对糖尿病人的血糖管理非常有益。
此外还可以将大米粥换成各种杂粮粥,如薏米粥、燕麦粥等。对于只喜欢喝大米粥的人群而言,则可以在粥里增加瘦肉或青菜,或喝粥的同时搭配青菜和瘦肉,这些都是糖尿病人可以尝试的健康喝粥方法。
来源: 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