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饮食误区ppt(糖尿病饮食误区图片)
糖尿病|误区自查:这6个糖尿病饮食误区要避免,否则血糖难控制
想要控制糖尿病,误区不扫除,怎么吃药打针都不行,血糖控制会很难!很多糖尿病患者在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之后,会擅自改变自己的饮食,认为吃的少就可以降低血糖。却不知道,这种行为不仅不利于疾病的控制,反而给自己的身体带来了更大的伤害!
以下这6个糖尿病的饮食误区,你中了几个呢?
1.过度节食:
有些糖尿病人会伴有肥胖,特别是中心性的腹型肥胖,有的人就认为是自己吃的多了,体重增加导致的糖尿病。自以为吃的少血糖就不升高了,刚开始节食的时候,血糖确实会有下降,但是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糖出现反弹,还会导致其他健康问题。比如免疫力下降,体重反弹增加,营养不良、贫血、血脂血糖都会出现明显的异常。所以过度节食不可取!
2.主食太少,甚至不吃:
很多糖友掉进过这个陷阱,认为主食是引起血糖波动的“真凶”,少吃主食就不会导致血糖大的波动,甚至不吃主食。可怕的是因为主食吃的少出现了低血糖,低血糖以后会反跳到高血糖,大幅度的血糖变化更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3.只控制主食,不控制油脂:
有的糖友控制了主食的摄入,但是为了饱腹和满足食欲,增加了油脂的摄入。高油脂食物的摄入对糖尿病人的身体也是不利的,不仅会导致体重增加,血脂异常,同时还会导致糖尿病向不利于控制的方向发展。
4.只吃粗粮不吃细粮:
很多糖友认为:粗粮可以更有效地帮助控制血糖,所以饮食上就全都变成了粗杂粮,不吃精细粮。其实一点儿精细粮都不吃也是不行的,粗细搭配才可以。长期的吃粗粮会导致增加胃肠负担,影响消化和胃肠功能,甚至会影响矿物质的吸收利用。
5.不吃水果:
很多糖友认为水果是比较甜的食物,对控制血糖不利,于是一点儿水果都不吃。其实在加餐的时间适当吃点儿水果对血糖控制反而有利,避免大幅度的血糖变化。而且水果中的糖有很多都是果糖,果糖的代谢不依赖胰岛素,还能够延缓血糖的吸收。
6.控制糖,不控制盐:
糖友们都知道糖对血糖有影响,所以自觉控制含糖食物的摄入,但是对盐却没有控制。糖尿病患者吃的口味过重容易导致患有高血压合并症,更应该严格的控制盐的摄入,建议每天5克以下。另外,有些糖尿病人会伴有肾功能衰竭,更要注意食盐的摄入量。
以上6个误区,还希望糖尿病患者们能够多注意!控制血糖不仅仅是打针吃药,避开误区也是很重要的哦!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远离糖尿病七大饮食误区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科学的饮食控制必须贯穿治疗的始终。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青梅 摄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张青梅 通讯员魏星、储洁雅)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且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二三十岁被确诊为糖尿病的人不在少数。许多人对糖尿病不甚了解,饮食上也存在很多误区——不吃甜的就行?从来都不喝可乐、奶茶,只喝纯果汁……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潘丹峰和主治医师林寒潇来为糖尿病患者厘清一些常见的饮食误区,快来看看你中招了吗?
误区一:“无糖食品”可放心吃
虽然无糖食品不含有明显影响血糖的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小分子精制糖,但无糖食品不少是由精面粉加少量杂粮粉制作而成,有的还可能添加较多油脂。甚至,有的只是不加蔗糖,却添加了淀粉糖浆、葡萄糖浆、麦芽糖浆等,升糖速度毫不逊色于日常所吃的白糖。因此,购买无糖食品时,一定要仔细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要选择零添加糖 低油脂 高膳食纤维、低升糖指数。另外,无糖食品也含热量,不能放肆吃。
误区二:不吃或少吃主食
个别极端的糖友为了控糖一点主食都不吃。殊不知,不吃主食危害不小!潘丹峰表示,限制主食不当可能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甚至会发生酮症酸中毒,出现恶心、便秘、头痛、乏力、嗜睡等不良反应。长期不吃主食可能会导致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等营养失衡,节食过度还可能导致低蛋白血症、痛风发作、骨钙流失等不良后果。
饮食控制是在控制每日总热量的基础上,保证各类营养物质的均衡摄入,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需要在合理范围内各占一定比例。选择主食可避免血糖指数高的主食如白粥、精面馒头、面包等,多食用粗粮。假如喜欢吃面,可以用荞麦面代替普通面条;喜欢吃饭,可以在精米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粗粮。
误区三:吃素好 多吃青菜不吃肉
林寒潇介绍,虽然主张糖友多吃蔬菜,延缓血糖升高、增加膳食纤维摄入等,但并不代表糖友只能吃素菜,不能吃荤菜。要跟普通人一样强调营养均衡,应适当摄入鱼、蛋、禽、肉类食品,否则会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抵抗力下降等。
选择肉类时各种肉类应该交替食用,并避免脂肪含量高的肉类。一般来说,鱼肉脂肪量低于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禽类介于两者之间。对“糖友”来说鱼肉、鸡肉、瘦肉、牛肉都是不错的选择。
误区四:迷信各种养生偏方
不少人容易沉迷于各种养生偏方,听A说吃木耳好,于是连续2个月天天一大盘;听B说苦瓜降血糖,于是变着花样吃炒苦瓜、苦瓜汁、苦瓜汤……
林寒潇表示,没有一种食物的营养成分能面面俱到,不要盲目地听信一些没有经过考证的“养生之道”。
误区五:不能吃水果
水果中的糖主要以单糖、双糖的形式存在,当血糖控制不佳时,吃水果可能会导致血糖进一步升高。但水果富含钾、镁、维生素C及多种抗氧化物质,而且含有机酸和芳香物质,有促进消化、预防心血管疾病等重要作用。所以适当吃水果对糖友是有利的,但前提是适时、适量。血糖在较高水平时暂不吃水果;当血糖控制平稳,则推荐在两餐之间吃一些低升糖指数低含糖量的水果,比如草莓、小番茄、樱桃、苹果、梨、橙子、柚子、奇异果、火龙果等。建议每日进食的水果量约150-200克。
误区六:吃了药就不用控制饮食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糖尿病,不管糖尿病的轻重如何,也不管患者是否已接受药物治疗,都不能放松对饮食的控制。生活方式干预应贯穿治疗始终。
误区七:为了不吃药,过度控制饮食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如果血糖未达标,该用的药还是得用。
来源: 广州日报
警惕!糖尿病这五个饮食误区,犯错了后悔莫及!
和熊猫医学联合出品的协和时间来咯:
医学专家的专业科普知识,
风趣幽默的科普文风,
轻松趣味的漫画形式,
给您不一样的科普体验!
介绍
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也是最早承担高干保健和外宾医疗任务的医院之一,以学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特色专科突出、多学科综合优势强大享誉海内外。
医院共有4个院区、总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在职职工4000余名、两院院士3人、临床和医技科室5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9个、国家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7个、博士点18个、硕士点28个、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6个、二级学科住院医师培养基地18个、三级学科专科医师培养基地15个。
介绍
中医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医学博士、中医儿科学硕士。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从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梁晓春教授。曾获全国首届中西医结合优秀青年贡献奖及北京协和医院杰出青年提名奖。作为院百人计划学员赴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做访问学者1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40余篇,获中国-东盟传统医药防治糖尿病交流大会等优秀论文奖5项。主编、副主编及参编书著7部。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及华夏医学科学技术奖5项(排名第二)。副主编的《改变糖尿病患者一生的饮食计划》获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中医药科普著作二等奖。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老年病分会及肿瘤分会委员,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师承工作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秘书。
擅长
治疗糖尿病、内科杂病、肿瘤辅助治疗及妇儿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