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结肠炎糖尿病(结肠炎糖尿病能治好吗)

糖尿病天地杂志社 0
文章目录:

得了溃疡性结肠炎,糖友饮食该怎样调整?

案例:王大妈患糖尿病已有十多年,前阵子因为大便一直不成型,且每日排便次数频繁,就去了医院检查,结果确诊是溃疡性结肠炎,消化科医生建议选择些易消化的食物。然而这就让王大妈犯了难,原本因为糖尿病已经习惯了吃粗粮,现在突然说需要调整饮食,王大妈一时间没了头绪,不知道哪些该吃,哪些不该吃了!

日常中,不同的疾病对饮食的要求或多或少都有所不同,对于那些身兼数病的朋友来说,不光是药得吃一大堆,吃饭同样也是一个令他们头疼的问题,有时候这个病能吃的食物,那个病却是严令禁止的。像糖友王大妈得了溃疡性结肠炎,一些平常糖友能吃的食物对于溃疡性结肠炎就不再适合了。对于这种情况,本期,笔者就和广大糖友聊一聊,当患上溃疡性结肠炎,饮食该怎么调整?

饮品方面

慎用乳制品

有些人群可能因乳糖不耐受喝完牛奶后容易出现腹泻,假使得了溃疡性结肠炎还喝牛奶易加重病情。虽然糖尿病患者可以食用牛奶,但是假使糖友得了溃疡性结肠炎,还是建议暂停一段时间对乳制品的摄入,直到肠胃恢复健康。

勿食含咖啡因和碳酸的饮料

有调查提示,部分患者摄入咖啡因会使溃疡性结肠炎症状恶化。而在咖啡、茶、苏打水和巧克力中都含有咖啡因。

碳酸饮料如汽水等因为含有碳酸,会刺激消化道,产生气体。一旦食用,易出现胀气,对肠道造成负担。另外,许多碳酸饮料还含有糖、咖啡因或人工甜味剂,还可能影响血糖的控制。因此,无论是糖尿病患者还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都不建议饮用含咖啡因和碳酸的饮料。

戒酒

酒类对于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同样不适宜饮用,首先,烈性酒属于刺激性食物,易造成肠功能紊乱,加重腹泻症状,其次啤酒、葡萄酒、苹果酒等容易产生气体,刺激消化道,加重肠道负担。加上饮酒是导致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对身体来说弊大于利,因此,假使您之前有着长期饮酒的习惯,为了身体的健康,还请尽量戒酒。

补充水分很重要

像溃疡性结肠炎这类患者因为频繁腹泻会导致脱水,所以需多补充水分,正常人每天的摄水量一般是2000毫升左右,注意要喝温开水,不要喝凉水。

食品方面

糖尿病患者需做到的三点原则

少食多餐

少食多餐,不仅适用于糖尿病患者,同样也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由于肠道炎症甚至狭窄,为了让食物通过得更顺利,食物应该少渣,质地要柔软,同时为了避免食用大量食物使胃肠道系统负担过重,对于症状比较明显或病情比较重的患者可以选择少食多餐,在保证每日所需营养的同时,也能够减轻肠道的负担。

补充优质蛋白,少吃高脂食物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饮食应以柔软、易消化、富于营养、足够热量为原则。因此,在蛋白质的摄取上,可选用鱼、鸡蛋等优质蛋白。鲑鱼、鸡蛋等富含ω-3脂肪酸,且易消化。

烹饪方式

一般经过炒、烙、煎、炸过的食物,食物偏油腻,且难以被肠胃消化,因此,建议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烹饪食物以蒸、煮、炖为主,需要注意的是要食材要煮熟,不要食用半生的食物,对于生鱼片等生肉更是不宜食用。

调整饮食后的血糖控制原则

暂缓食用高纤维食物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膳食纤维可以延缓食物消化的时间,降低了肠内葡萄糖的浓度,减少了小肠对糖类的吸收,从而防止餐后血糖的急剧上升。然而因为纤维素不能被肠道吸收,所以会使粪量增加而促进排便,对于合并了溃疡性结肠炎的糖友来说,当纤维素通过质地脆弱的肠黏膜时,可能会诱发或加重黏膜损伤而出血。因此高纤维食物如豆类、坚果和部分蔬菜(如芹菜、卷心菜、西兰花)等就不适合食用,很难消化,易引起腹胀、胀气和腹部绞痛。因此,对于糖尿病合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需暂缓食用高纤维食物,这期间,糖友也要注意餐后血糖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和控制。

同时患溃疡性结肠炎和糖尿病的患者不容易!

如何控制溃疡性结肠炎和糖尿病?同时患有两种慢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炎性结肠IBD)和糖尿病的患者很不容易。因为他们日常的治疗有时会相互冲突。

因此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就显得至关重要。

患有1型和2型糖尿病的患者血糖高,这是因为他们的身体无法正常产生荷尔蒙胰岛素,而溃疡性结肠炎则是大量的肠内和直肠内细胞有炎症。

但是用于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症状,比如腹泻,腹痛,炎症的类固醇药物,却会增高血糖值。除此之外,在2015年7月,发表于《世界糖尿病刊物》上的文章记录,类固醇药物还会使血糖偏高的非糖尿病人群患糖尿病。

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为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服用了类固醇药物,那么引起其他并发症的风险将会大大提高,比如心脏病,神经系统损伤,视力障碍等等。

另一方面,对于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糖尿病药物,不如二甲双胍对他们来说有很大的副作用,比如腹泻,痢疾,下腹疼痛,恶心等一系列的溃疡性结肠炎症状。除此之外,推荐吃的高纤维食物,对溃疡性结肠炎也会加重病情。

两种病征在细胞层次相互影响,虽然不知道一种疾病是否会引起另外一种,但是有事实证明,患有1型糖尿病的患者与患者拥有共同的基因特征。研究者们还发现这两种疾病都会带来相同的并发症,包括神经系统损伤等。

来自宾夕法尼亚儿童医院应用基因学主任哈克·哈克纳森说道:“过去十年的研究始终放在这两种疾病的基因结构上,今后的研究目标会侧重在潜在的基因因素上,在特定的群体中发现特定突变。我们也不再使用类固醇药物,因为它仅仅可以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

除此之外,专家还给出一些共同治疗和调理这两种疾病的小建议:

1.饭量减少。

2.定量摄取含有可溶性纤维的食物,不要吃油腻和油炸的食物。

3.配合医生找到不影响血糖,并能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比如柳氮磺吡啶,像普乐可复这样的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或者一些像类克或者修美乐的生物制剂。

4.如果您是2型糖尿病患者,考虑服用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口服药,比如百泌达,格列呲嗪,副作用最小。

5.时刻控制你的血糖值,这样才可以最低限度的减少并发症,您可以自己注射胰岛素,也要记得定时检测血糖。(Heather_z727 203508)

13款干细胞新药提交申请,用于治疗糖尿病、结肠炎等!

前沿资讯

干细胞药物赛道火热,截至9月,今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已受理的干细胞新药总数达到13款,还有4款在审品种,均为治疗用生物制品,涉及2型糖尿病、中重度活动性炎症性肠病、中重度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适应症。

已受理的新药中,主要是基于人羊膜、人脐带、宫血等多种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和开发。

“干细胞创新药物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有大量的临床试验,造血干细胞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干细胞类型,不过适应症较窄,主要用于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和淋巴瘤。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临床转化上走得最广,已被用于治疗神经系统、消化和免疫系统以及骨科疾病等多种疾病。”10月8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再生医学中心主任叶青松表示。

目前,全球已有多个国家批准了基于间充质干细胞的药物上市,如欧盟批准的Alofisel用于治疗克罗恩病的复杂肛周瘘,以及日本批准的Temcell用于治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aGVHD)。我国在干细胞药物研发方面也取得了进展,已有多个干细胞药品获批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主要为间充质干细胞。涉及的疾病种类包括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牙周炎、帕金森病、脊髓损伤、心力衰竭、肝硬化、肝衰竭等疾病。

目前,我国的干细胞创新药物研发在全球处于快速追赶并局部领先的地位。叶青松介绍,我国不仅在干细胞制备和质量控制方面逐步达到了国际标准,在干细胞新药的临床研究上也不断取得突破,在某些细分赛道上处于领先地位。“比如我国拥有世界上首个注册的牙髓间充质干细胞新药,我国首次研发了干细胞内泌体(与外泌体相比效率提升16倍)。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政府对干细胞技术的发展给予了政策上的支持和鼓励,干细胞技术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后,为干细胞研究和临床转化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但叶青松也表示,干细胞创新药的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在技术方面,干细胞药物的研发涉及复杂的生物技术,包括干细胞的提取、培养、分化和应用等,还存在很多技术难题有待科研和产业相关人员的努力;在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验证方面,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依旧需要通过大量的临床试验来验证,这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在政府监管方面,干细胞药物的监管政策在全球范围内都仍处于不断完善之中,如何在确保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加快审批流程是整个产业都要面对的挑战。“干细胞作为新兴产业,相关研发生产技术迭代也在不断加快,科研人员和企业需要不断跟进最新技术,以免落后于行业发展。”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原标题:《今年已有13款干细胞新药提交申请,用于治疗糖尿病、结肠炎等》

本视频/资讯/文章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