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喝酸奶会得糖尿病(吃酸奶会糖尿病吗)

央广网 0
文章目录:

少吃水果、少喝酸奶,居然更容易得糖尿病?

央广网北京5月4日消息 最近《自然·医学》上发表的一篇新文章,对促进糖尿病风险的饮食因素进行了梳理。结果发现,促进2型糖尿病发生的前10名的膳食因素是这样的。

这里把研究者推荐的数量、我国推荐的数量、世界平均摄入的数量和我国居民平均摄入的数量进行了对比。看看你在健康饮食方面有没有拖中国平均值的后腿?

1.吃全谷杂粮太少

国外专家推荐值:每天90g;世界平均:50g。

我国推荐量:50~150g;实际摄入量:15g。

国外这个推荐值和我国膳食指南的数字略有差异,但总体方向是类似的。

2.吃精白米面太多

推荐值:无;世界平均:303g。

我国推荐量:无具体推荐值,大致建议是占谷物总量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

实际摄入量:278g。

3.吃加工肉制品太多

推荐值:无;世界平均:17g。

我国推荐量:无;我国摄入量:不详。

4.吃红肉(未加工的)太多

推荐值:14g;世界平均:55g。

我国推荐量:没有推荐必须吃红肉。我国建议是肉、鱼、蛋类每日总量120~200g,其中纯瘦肉的量平均是40~75g。

我国实际平均摄入量:74g。

5.喝酸奶太少

推荐值:87g;世界平均:21g。

我国推荐量:乳类总量300~500克,其中多少来自酸奶没有说明。

我国实际平均摄入量:乳类食物总共16.7g,其中酸奶的数量不详。

6.喝含糖饮料太多

推荐值:无;世界平均:96g。

我国推荐量:无;摄入量:成年人数量不详,儿童摄入量不断上升。

7.吃土豆太多

推荐值:无;世界平均:48g。

我国推荐量:薯类总量50~100g(包括红薯、紫薯、山药、芋头等),其中来自于土豆的数量未说明;

我国摄入量:薯类总量39g,其中大部分是土豆。

8.吃水果太少

推荐值:300g;世界平均:88g。

我国推荐量:200g~350g;

我国实际平均摄入量:35g。

9.吃坚果油籽太少

推荐值:20g;世界平均:9g。

我国推荐量:10g;

我国实际平均摄入量:3g。

10.吃蔬菜太少

不包括土豆之类含淀粉的蔬菜,更推荐绿叶菜。

推荐值:300g;世界平均:210g。

我国推荐量:300~500g;

我国实际平均摄入量:254g。

看了这10个不良饮食习惯之后,各位读者会说:对于预防糖尿病来说,应该多吃点全谷杂豆,少吃点炖烂的土豆,少喝点饮料,少吃点红肉,这些我早就知道啊。但是,少吃水果、少喝酸奶,居然更容易得糖尿病?这可是新知识了。

多项流行病学研究都提示,喝酸奶有利于预防糖尿病,而且不需要喝很多。有些研究提示,平均每天摄入几十克酸奶就与较低的糖尿病风险相关联。同时也有多项研究证实,吃苹果、梨、桃、樱桃、莓类等低GI水果,与糖尿病风险降低相关联。

可能有人会问:这两类食物不是含糖的吗?水果里含的糖不算添加糖,但酸奶里不仅有天然存在的乳糖,还有添加糖呢。

那么,要喝酸奶的话,必须选无糖品种吗?

答案是并不必须。因为酸奶中的添加糖数量仅有7%~8%。一天喝200克含糖酸奶,也只摄入15克添加糖,没有超过25克的限制数量。何况大部分人每天喝酸奶的量到不了200克。

选择酸奶的时候,可以注意以下三点:

1.选择原味酸奶,而不是果味酸奶。

一般来说,添加果汁、果块、果酱等配料的酸奶产品,蛋白质含量都偏低,而糖含量偏高。如果想对控血糖有好处的话,可以选择原味的酸奶。和添加水果相关原料的酸奶相比,原味酸奶往往蛋白质含量多一些,钙多一些,糖也少一些。

2.选择加糖更少一点的酸奶。

虽说不是必须选择无糖酸奶,但如果一日还吃了其他甜味食物的话,酸奶里的糖还是少一点好。例如,已经吃了一个冰淇淋,那就喝杯无糖酸奶吧。

酸奶的糖含量往往没有标出,但算起来很简单:用100克酸奶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减去5,就是添加糖的大致含量。这是因为,牛奶中自带将近5%的乳糖,除了它,其他碳水化合物都是外加的糖了

如果在家自制酸奶,可以尽量少加糖和蜂蜜,配着新鲜水果吃,营养价值更高。

3.选择脂肪含量不过高的酸奶。

多项研究提示,一餐摄入脂肪过多之后,血糖控制能力会下降。酸奶可以选择全脂品种,但不必选择那种100克中脂肪含量超过3的品种。有些高脂产品的脂肪含量可能高达8%以上,口感类似于稀奶油,非常香浓丝滑,但它们对控糖就没有什么好处了。

和喝酸奶相比,更需要注意的是水果。吃水果要注意以下三点:

1.水果并不能任性吃,要限量。

我国推荐200g~350g,但很多人一吃就是一两斤,甚至更多,这样摄入糖的总量就太多了,而且会让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供能比明显升高,这是不利于营养平衡和疾病预防的。

2.需要控糖的人,要注意水果的品种。

有部分研究提示,含糖量较高的一些热带水果,在吃得过多时,对预防糖尿病可能是有害的。其中包括榴莲、香蕉、芒果、荔枝等。

从血糖指数(GI)来说,荔枝和西瓜都是70,已经达到高GI食物的水平了。虽然按100克来说,西瓜含糖量没有荔枝那么高,少量吃是没问题的,但它吃起来往往不是300克,而是两三斤,甚至四五斤,摄入糖的总量惊人,恐怕对控糖防病就没有任何好处了。

而荔枝吃多了导致低血糖反应,是其中所含低血糖毒素造成,会导致人体能量不足,甚至大脑损害,对改善糖尿病病情并无帮助。

3.需要控糖的人,要注意吃水果的时间。

有研究提示,和不吃水果、餐前吃水果相比,餐后吃水果会导致血糖水平显著上升,而餐前半小时吃水果则有利于降低餐后血糖水平。

少量水果和主食一起吃,和单独吃主食相比,亦不会导致血糖过度上升,所以水果完全可以纳入正餐,作为凉菜或沙拉来食用。

对于需要控血糖的人来说,每天的200g~350g水果可以分成两次吃,引起的血糖波动会更小一些。

总之,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并不是什么甜味食物都不能吃的。

总体来说,按照中国居民膳食宝塔的推荐来吃,增加一些全谷杂粮的比例,减少一些白米白面和红肉,每天喝点酸奶,吃点水果,不仅能促进营养平衡,同时也是有利于糖尿病预防的吃法。

作者: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糖尿病”的人真的适宜喝“酸奶”吗?营养师说出了真实答案

“糖尿病”的人真的适宜喝“酸奶”吗?营养师说出了真实答案!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一下关于酸奶的那些事,马上就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年货,吃的更是数不胜数,很多人都喜欢喝酸奶,但是糖尿病人会有这样的疑问,自己到底能不能喝酸奶呢?为此小编专门咨询了相关的营养师,营养师给出了这样的答案,给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酸奶

酸奶是指纯牛奶制成的乳制品,是一种发酵奶制品,是牛奶经乳酸菌发酵而成,相当于对奶中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初消化,从而利于人体的吸收,是经发酵培养而成的奶制品,更易于人体消化吸收,与一些含乳饮料有着本质的区别,糖尿病人之所以能喝酸奶是因为酸奶中含有大量的优质蛋白,而乳饮料中优质蛋白含量较少

第二:酸奶成分

酸奶中富含钙,而钙能调节胰岛β细胞内外钙池中钙离子的平衡,保证胰岛素的正常释放,除了乳糖分解形成乳酸外,同样的富含优质蛋白质和钙质,酸奶比较适合乳糖不耐受人群、消化不良者及老年人和儿童等,酸奶是牛奶通过乳酸菌发酵而来,不仅保存了牛奶中所有的营养成分,而且因为发酵,其中营养素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第三:酸奶营养价值

酸奶中的益生菌还能改善人体肠道菌群的生态平衡,有利于平衡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也能起到促进胃肠蠕动防止便秘的作用,低糖酸奶还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适量的脂肪,能给糖尿病患者提供多种营养成分,且对血糖、血脂影响不大,由于酸奶的血糖反应较低,因此最好可以搭配谷物类主食一起食用,可降低食物的血糖反应,有助于控制血糖

第四:糖尿病人

酸奶中的益生菌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菌群,调节血糖和血脂,有益于血糖的控制和并发症的预防,酸奶中的微生物调节肠道功能,可抑制对葡萄糖和脂肪的吸收,酸奶中的微脂蛋白消化吸收的速度较慢,可以增强饱腹感避免饥饿,有利于减少主食的摄入量,至于有些人担心酸奶中含有的糖对血糖产生的影响,实际上可以与减少的主食量相抵消,所以并不会增加血糖的总量

第五:食用禁忌

糖尿病人可以喝酸奶,最好选用无糖酸奶、脱脂酸奶,不宜选用全脂酸奶、调味酸奶、伪酸奶,酸奶中的乳酸能延缓胃排空,有帮助控制餐后血糖,最好在饭后喝,这时人肠胃中的环境最适合酪氨酸生长,让它发挥更多的健康功效,长期坚持,能起到改善体质的作用

第六:适量食用

糖尿病人不仅能喝酸奶,是可以纳入日常饮食控制计划中的一项措施,但是要适量,而且应选择低糖酸奶饮用,由于市面上普通酸奶中一般都含有添加剂,一定程度上会引起血糖升高,因此如果大量或持续地摄入普通含糖酸奶,那么对于控制血糖是没有益处的

最后,不管是什么食物,都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希望大家都能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版权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图文无关。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天天喝酸奶,两周得脂肪肝:它是癌症帮凶,比香烟还容易上瘾!可你却天天吃……

作者:清欢

来源:辣妈故事会(ID:langdudahui)

说到酸奶,你想到的是什么?健康、高营养、促消化、防便秘......

总的来说,就是妥妥的“减肥圣品”!饭后一瓶酸奶,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日常习惯。

但事实上,这是一种误区。

每天饭后喝酸奶,不仅不能减肥,还会变胖、变丑,甚至还会患脂肪肝、心脏病!

1

一个叫达蒙的澳大利亚人曾做过这样一个记录:

他体重76kg,腰围84cm,每天大约摄入2300卡路里,肝脏等器官都非常健康。相比其他同龄的男性,达蒙算得上是“佼佼者”。

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决定每天早餐只吃一小碗麦片、一瓶低脂酸奶、一杯0.04L的苹果汁。

坚决不喝可乐等碳酸饮料,也不吃巧克力、冰激凌等高热量食品。

每天只吃果酱、果汁、早餐奶、低脂酸奶等这些公认的低脂健康食品,并且保持每天摄入2300卡路里,不能超标。

除此之外,他一直保持原来的运动量,每天在健身房健身10分钟,每周两次绕花园跑3圈。

节食 健身,看起来很快就可以实现减肥的目标。

可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

短短的十二天,达蒙比之前重了3.2kg。

而且医生指出,他新增的脂肪都长在了内脏上,并且有了脂肪肝!

更让达蒙惊讶的是,他感觉自己开始变得暴躁、昏昏欲睡、注意力下降,而且越来越不容易吃饱,可他根本没法控制自己。

第三十五天后,他的肚腩已经大到让他再也穿不上喜欢的短裤了。

他的脸长出了粉刺。

看上去很憔悴,眼袋下垂。

感觉连运动都没法坚持了,没跑几步就开始大口喘气。

一直坚持到第60天后,他的腰围暴涨了足足10厘米,体重猛增17斤,肚子上全是有害脂肪。

他的精神状态异常糟糕。抑郁、易怒、狂躁,像犯了毒瘾一样。

他的身体质量指数从一开始最健康的20%的人群,迅速变成了最不健康的10%人群中的一员。

更可怕的是,医生警告他,他已经离糖尿病、心脏病不远了!

这个结果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我们一直提倡的低脂健康的饮食习惯,最后却毁了我们?

专家们指出,背后的罪魁祸首,其实是“糖”!

而达蒙摄入的糖来自哪里?

正是大家减肥必备食品之一——酸奶。

2

有人问,怎么会?

酸奶不是酸的吗?怎么有糖呢?

那是因为你不知道,不加糖的酸奶,根本喝不下。

酸奶是由牛奶发酵而成的。它的原料牛奶中的乳糖甜度本身就很低,其中部分乳糖在发酵中还会变成乳酸。乳酸会让牛奶变得有酸味。

而在常温下,乳酸菌会迅速繁殖,加剧酸度上升,很快就会超出味蕾可接受的范围。

也就是说,如果酸奶直接发酵完就喝的话,你会酸到不行。

因此,为了保证口感,酸奶在加工过程中会加入大量蔗糖。

只要你喝得下去的酸奶,含糖量都不会低。

那酸奶一般加入的糖量有多少?

有专家分析了超市里所有售卖的197种口味的酸奶,发现有55%的酸奶含糖量都超过了12g/100g,相当于吃下3勺的糖。

但超市里销售的酸奶大多还是“风味酸乳”。“风味”这两个字的,就意味着酸奶里还添加了别的东西来改善口味,最常见的就是果酱和白砂糖。

风味酸奶的含糖量至少有20g。

要知道一块奶油夹心蛋糕也就19g糖,这就意味着,看起来你拒绝了奶油、甜品,但事实上你与肥胖越来越近了。



我们来看看常喝的几种酸奶糖量:

国内某知名品牌酸奶,每100g就有12.5g的糖,这样一瓶里就有31.35g,相当于吃了八块方糖、半杯奶茶。

热销的澳洲某风味酸奶,每100g的糖分就高达17.5g,这样一小杯里面就有28.1g的糖。

法国某品牌酸奶,一杯含糖量就达到了26g。

而正常来说,成年女性一天的糖摄入量应该限定在45g以下,最好是在22.5g以下。

一杯小小的酸奶,很可能就让你的糖摄入量超标!

别以为酸奶标着“无糖”就高枕无忧了。

营养专家解答,“无糖”指的只是不含蔗糖,取而代之的是木糖醇、白砂糖、麦芽糖醇等各种糖。

因此,国外媒体将酸奶称为Sugar-Packed Snack,意思是糖分爆炸的零食

3

之所以说酸奶减肥,是因为酸奶里有乳酸菌。

我们都知道,乳酸菌能够帮助消化,改善人体胃肠道功能。

但乳酸菌又分活性乳酸菌和杀菌乳酸菌(即死的乳酸菌)。只有摄入足够量的活性乳酸菌,才可以加快肠道蠕动,促进消化,实现减肥。

要想保持乳酸菌的活性,必须要保持在4℃左右的冷藏环境。

另一方面,人的胃液和胆汁对于菌种的杀伤力极大。

即便部分乳酸菌能活着进入到胃里,可绝大多数的活菌都会在穿越胃肠道过程中,受胃液、胆汁酸和消化酶影响而死亡,根本无法到达大肠或小肠,继而改善肠道。

中国的微生物学家曾经对市场上11个品牌15款活菌型酸奶的乳酸菌做过一个实验,模拟乳酸菌经过人体胃酸的过程。

结果,所有产品中的乳酸菌几乎全军覆没。

他们由此得出结论,即便乳酸菌在我们喝下肚子的时候全部都是活的,它们也不可能 “活着”到达肠道。

因此,酸奶减肥?不存在的。

糖越吃越多,只会越喝越胖。

饭后来一杯酸奶促消化?抱歉,只会增加身体的额外负担。

如果你已经吃饱了,再来一杯酸奶,无论这杯酸奶的含糖量如何,都会促使你长胖。

别再相信“空腹不能喝酸奶”了!

酸奶最好还是饭前喝,还能增加饱腹感,减少食物摄入。

但这种方式,也可以用水来代替。进餐前喝杯水,同样能够增加饱腹感,减小胃口。

所以说,酸奶真的不是减肥的利器。

4

如果你认为高糖的危害只是发胖,那真的太天真的!

首先,高糖会加速衰老。

大量的糖分会使人体内分泌失调,雄性激素增多,皮脂分泌也会增加,粉刺、痘痘等也会随之而来。

糖与蛋白质会还会发生“糖基化”反应,造成面部失去光泽,出现色斑、皱纹等。

其次,高糖容易患脂肪肝和高血压。

我们每天小心翼翼地计算着进食的卡路里量。每克脂肪中含有9g的卡路里,而糖只含有4g,糖的卡路里含量是脂肪的一半。这样来看,避开脂肪而吃糖好像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但没人告诉你,糖的卡路里和脂肪的卡路里是不一样的。

相比脂肪的卡路里,糖的卡路里会改变脂肪的代谢,让脂肪堆积在肝脏里,增加肝脏负担,导致肚子变大,从而患上脂肪肝。

变丑事小,变傻事就大了。

高糖会影响智力。

胰岛素不仅维持血糖水平,还能影响大脑信号的传送。当胰岛素居高不下时,大脑信号也会变得极度混乱,从而使大脑迟钝、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高糖给人带来的影响还是致命的。

糖会让胰岛素水平增加,引起心率和血压升高。长期下来还会形成胰岛素耐受,极易患糖尿病、诱发心脏病等。

一旦走上胰岛素耐受这条路,最终会成为II型糖尿病患者。有人甚至因此被截肢。

高糖对女性的伤害尤大,容易诱发乳腺癌。

女性的乳房是一个能大量吸收胰岛素的器官。而腺癌细胞的早期生长,正需要大量的胰岛素。糖会使胰岛素的含量居高,会对腺癌细胞的生长繁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更可怕的是,高糖还会上瘾!

人在吃甜的时候,大脑会释放内啡肽让人觉得幸福感爆棚。糖会使血糖浓度升高,刺激大脑产生兴奋,同时,身体会迅速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降低兴奋。

这时候,大脑会释放一种多巴胺(多巴胺与各种上瘾行为有关),传递想吃糖的欲望,向你讨要更多的糖。

因此,吃糖的时候你会觉得很开心,但是之后你就会产生疲惫感。直到你再一次吃糖,才能让你的活力提高。

反复的刺激大脑处于兴奋交替状态,就容易造成抑郁等心理疾病。

有研究实验证明,糖和尼古丁类似。

给小鼠喂食同量的糖和尼古丁,小鼠对糖的依赖甚至比可卡因还要大。

美国权威专家曾在《自然》杂志上提出,糖好比另一种烟草,摄入多了如慢性自杀,长期高糖饮食会短寿10年。

“一杯奶茶=13块方糖”的新闻已经人尽皆知,但没人知道一杯小小的酸奶就相当于5块方糖。

我们在呼吁低脂健康进食,“饭后一杯酸奶”时,殊不知,这不仅会让我们在变胖的路上越走越远,还会越走越偏,最终害了自己。

所谓的“300亿乳酸菌”、“让肠道做运动”......不过是酸奶的一种营销手段罢了,大家不要太当真了。

要知道,任何一种食物,过量摄入,都会对身体造成不好的影响。

保持营养均衡,坚持运动,才是健康生活的王道。

参考文献:

1. 魏秀萍.浙江在线新闻网.《乳酸菌饮品非真正的"奶" 可别代替牛奶长期饮用》[N].2013.

2. 章韵.中国台州网-台州商报.《有益菌无法活着到达肠道 喝乳酸菌饮品等于喝糖水》[N].2016.

3. 北美报告.《美国科学家公布真相!原来酸奶就是披着健康外衣的狼!》[N].搜狐网.2018.

4. 赵亚楠.《解密奶制品 | 英国调查:900多种酸奶91%含糖量“吓死人”》[N].搜狐健康.2018.

5. 丁香医生.《饭后喝酸奶能助消化?关于“饭后 XX ”的3 个谎言》[J/OL] .2016.

6. 技术型吃货.《市场上的酸奶基本都在悄悄加糖?》[J/OL] .2018.

7. BBC.《一部关于糖的电影》.2016.

作者简介:清欢,家有两宝的职场辣妈,清欢读书会联合创始人,前知名教育上市公司高管,家庭教育、情感专栏作家。(转载请联系微信号:qxdshqy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