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拉血便(糖尿病人便血危险吗)
呕血加黑便,糖友小心是胃出血
案例:糖友小张喜欢吃河虾,每个月都会自己去菜市场买个一两斤。然而小张吃虾有个不良的习惯,就是喜欢连壳一起吃,为此,家里人劝过他好多次,但小张依旧不改。这不,前一阵子,小张因为吃虾壳,第二天出现呕血加黑便,被送进了医院。
胃出血是急诊科和消化科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常由胃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和胃癌等疾病引起。轻者可无症状,或出现呕血、柏油样黑便、血便等,重者可因出血过快、过多而发生休克,若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
胃出血一般可分为急性大出血和慢性隐性出血。急性大出血指消化道短时间内大量出血,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便血等,并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障碍。慢性隐性出血指出血量少,肉眼不能观察到粪便颜色异常,仅有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及(或)存在缺铁性贫血。
引起胃出血的原因较多,常见病因为胃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和胃癌。服用某些药物、胃血管异常等也是引起胃出血的重要原因。另外,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暴饮暴食、过度饮酒和不规律的饮食,可能会引起胃出血。又或者存在胃炎的情况下,若进食粗糙、过硬的食物,可引起胃黏膜刮伤,导致出血。
有的患者本身存在胃炎、胃溃疡,平时如果不注意饮食,喜欢吃辛辣刺激、过硬或粗糙的食物、喜好喝酒,更加增加了出血的风险。对于有肝硬化的患者,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也可以导致胃出血,出血量常较大。还有如果经常出现胃部疼痛、呕血、黑便,伴有不明原因消瘦等,应警惕胃部恶性肿瘤的可能。
因此,当出现呕血、黑色柏油样便或粪便中有血液应立即就医。若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意识模糊等症状,家属应立即送患者到附近的急诊科或及时拨打120。
胃出血需及时做检查
为了明确是否发生了胃出血,医生可能会让患者进行大便潜血试验,如果潜血试验阳性,则提示胃出血的可能。血常规检查有助于帮助医生评估出血量、是否存在贫血等。为了明确出血的部位、原因,可以做胃镜检查,以直观的观察胃内病变情况。如果患者不宜做胃镜或胃镜检查未发现出血原因,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别的检查。必要时需进行手术探查,不仅可以帮助明确诊断,还可以同时进行治疗。
胃出血的饮食推荐
胃出血是急诊科和消化科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一般来说急性出血期间建议患者应该禁食。出血停止后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食,先进食流质食物,如米汤,烂面条等。待病情稳定后,再逐步过渡到半流质饮食、软食。日常生活中饮食要保证营养丰富、清淡,建议少量多餐,应避免过饥或暴饮暴食。需要注意的是,实际生活中每个患者的发病原因、病情的严重程度等可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并且饮食调理也仅仅只是疾病治疗的一个环节。因此平时如有不适,建议积极就医咨询,医生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同时给予您合理的饮食建议。
知识库:一些食物和药物也可能引起黑便
部分食物和药物,也可能导致大便发黑,主要如下:
食物:如大量黑芝麻、黑豆,以及大量动物血制品等;
药物:铁剂如速力菲(琥珀酸亚铁片),铋剂如胶体果胶铋、枸橼酸铋钾等。
虽然上述食物和药物,均可引起大便发黑。但如果出现黑便,还是应当及时前往医院检查,宁可检查完后虚惊一场,也不要不当回事,忽略过去。
糖尿病腹泻怎么办?
糖尿病性腹泻是糖尿病性胃肠道病中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糖尿病性腹泻常是突然发生的。持续时间几小时到数周不等,有时自然缓解,在两次腹泻发作之间,病人的大便可正常或便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昼轻夜重的慢性、顽固性、无痛性水样腹泻,间断发生,间歇期间如常,易为冷食、胃肠功能障碍等多种因素所致。
案例
李大爷是环卫工人,辛辛苦苦扫了几十年的马路,终于把一双儿女拉扯大。这两年,儿女们都工作了,按理说李大爷的舒服日子也该开始了,可李大爷却高兴不起来。原来这段时间,李大爷不知怎么回事,被反复的腹泻缠上了,每天都有十几次,浑身没劲儿,人也瘦得不成形。助消化药、止泻药和消炎药也买了不少,却总不见效。
不过奇怪的是,老人家的饭量却不见少。去医院看病,医生考虑到李大爷的情况,给开了查血糖的单子。抽了血,李大爷还在纳闷:自己不喜欢吃糖,查这个血糖有啥用呢?结果出来后,让李大爷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竟然有糖尿病,而这反复的腹泻,罪魁祸首也正是糖尿病。
慢性腹泻勿忘查血糖
类似李大爷这种与糖尿病有关的慢性腹泻,临床上并不少见。据统计,糖尿病患者20%以上有腹泻,但由于常想到消化不良、肠炎和肠道肿瘤等,往往忽视了不典型的糖尿病,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
很多糖尿病患者起病隐匿、缓慢,不一定有口渴、多饮、多尿的症状,但不少患者常以胃肠症状(如腹泻)就诊。糖尿病腹泻多见于曾治疗或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会造成胃肠功能障碍,引起腹泻。如出现顽固性、间歇性、无痛性腹泻时,应想到糖尿病腹泻的可能。顽固性腹泻是部分糖尿病患者的突发症状。
糖尿病腹泻,夜间较白天多见,大便常为稀水样或半稀便,量不多,无黏液和血便,没有明显的腹痛,有时会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常因忧虑、情绪激动而复发。血糖控制不好时可加重,严重时甚至可危及生命,以中老年人居多。
因此,中老年人一旦发生慢性腹泻,除想到消化不良、肠炎和肠道肿瘤外,勿忘查血糖。
糖友如厕腹泻莫用力
当糖尿病患者发生腹泻后需要提高警惕,莫当普遍腹泻处理。患者如厕时千万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发生生命危险。为何说糖尿病性腹泻用力过猛可使患者的生命受到威胁呢?这是因为,在天气寒冷的冬季,常发生患者昏倒在厕所的情况,排便时用力便是其中原因之一。另外,由于气温降低,血管收缩,血压就会上升,在这种情况下用力排便,血压往往就会迅速窜高,造成脑血管破裂而昏倒,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救治,可能会夺走患者的生命。因此,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保持大便通畅。
糖尿病腹泻治疗六要点
一旦确诊糖尿病腹泻,应消除顾虑,稳定情绪,合理控制饮食和选用降血糖药物,使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同时还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
1、正确选用降糖药。急性期应首选胰岛素,使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内,随着血糖逐渐恢复正常,腹泻情况可随之减轻乃至停止。
2、应用钙通道阻拮抗。可选盐酸维拉帕米片(异博定),口服,每次10~20毫克,每日3次,可较好改善糖尿病腹泻情况。特别适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腹泻,既可止泻又可降压,且不良反应很少,是这类患者的首选药物之一。
3、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控制腹泻的药物,如复方地芬诺酯片、蒙脱石散剂(思密达)、洛派丁胺(易蒙停)等;服用改善胃肠动力的药,如甲氧氯普胺(胃复安)、西沙必利(普瑞博思)、莫沙必利等;部分糖尿病腹泻患者,应用盐酸小檗碱(黄连素)及甲硝唑等抑制肠道菌群,对腹泻也有一定疗效。切忌滥用广谱抗生素。
4、给予神经营养剂如维生素B1和B12,并适当给予助消化药、乳酸杆菌制剂或双歧杆菌制剂,效果会更好一些。
5、控制好血压、血脂与控制血糖同样重要,最好能将血压控制在125/75毫米汞柱左右。
6、合理控制饮食。多吃些富含优质蛋白、高纤维素和维生素类食物,特别是糖尿病肾病患者,应选择蛋清、鱼、虾、瘦肉等优质蛋白,少用或不用植物蛋白。
便血伴有腹痛?便血可有哪些并发症?
便血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症状,出现便血时我们还可能会伴有一些其它症状。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便血可有哪些常见并发症?
1、腹痛
下腹痛时排血便或脓血便,便后腹痛减轻者,多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性痢疾等疾病。若为老年人,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病史,于腹痛后出现便血,应考虑缺血性肠病的可能。慢性反复上腹痛、且呈周期性与节律性,出血后疼痛减轻者,见于消化性溃疡。上腹绞痛或有黄疸伴便血者,应考虑肝、胆道出血。腹痛伴便血还见于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肠套叠、肠系膜血栓形成或栓塞。
2、里急后重
肛门重坠感,似为排便未净,排便频繁,但每次排血便量甚少,且排便后未见轻松,提示为肛门、直肠疾病,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及直肠ai等。
3、腹部肿块
便血伴腹部肿块应考虑结肠ai、肠结核、肠套叠及小肠良、恶性肿瘤等。
温馨提醒:获取更多资讯请关注医院微信公众号或官微,如果发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前往正规专业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