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两类型(糖尿病的两类)

路医生健康科普 0
文章目录:

五种糖尿病类型,快一起来看看,你属于下面哪一种?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亲友被诊断为糖尿病。

有人血糖稍高,却没有什么症状;有人却因糖尿病并发症住进医院;有些人年轻力壮,却在一次体检中被告知患病……为什么同样是糖尿病,表现却千差万别?

难道糖尿病不仅仅是一种疾病?其实,糖尿病并非单一类型,而是可以细分为五大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糖尿病的“神秘面纱”,看看自己或家人属于哪一种,并找到最合适的管理方案。

糖尿病,远不止“高血糖”这么简单!

传统上,我们把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但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表明,糖尿病的分类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根据瑞典和芬兰的研究学者在2018年发表的一项大型研究,糖尿病至少可以分为 五种类型,而不仅仅是1型和2型。[¹]

这项研究综合了患者的病史、胰岛素抵抗情况、胰岛素分泌能力等指标,发现糖尿病实际上可以细分为以下五大类:

1. 严重自身免疫性糖尿病(SAID)

2. 严重胰岛素缺乏性糖尿病(SIDD)

3. 严重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SIRD)

4. 轻度肥胖相关性糖尿病(MOD)

5. 轻度年龄相关性糖尿病(MARD)

那么,这五类糖尿病到底有什么不同呢?接下来,我们逐一解析。

第一类:严重自身免疫性糖尿病(SAID)——容易被误诊的“1型糖尿病”

这一类糖尿病主要出现在 年轻人 身上,患者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很多人以为“1型糖尿病”只发生在儿童身上,实际上,很多成年人也可能患上1型糖尿病,但却被误诊为2型糖尿病!

典型表现:

· 多数患者 较瘦,体重并不超标

· 起病较急,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 多饮、多尿、体重下降

· 体内 胰岛自身抗体呈阳性

· 依靠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

案例分享:

广州一位 32 岁的白领张先生,体检发现血糖异常,医生最初以为是2型糖尿病,给他开了口服降糖药。

但他的血糖控制一直不理想,后来检查发现他的 胰岛自身抗体阳性,最终确诊为1型糖尿病,改用胰岛素治疗后,病情才得到控制。[²]

管理建议:

· 这类患者 必须使用胰岛素,不能单纯依靠口服药物

· 监测血糖变化,防止酮症酸中毒

· 适量运动,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第二类:严重胰岛素缺乏性糖尿病(SIDD)——“隐形的1型糖尿病”

这一类型的糖尿病和 SAID 类似,但患者 没有自身免疫问题,而是由于胰岛β细胞功能严重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典型表现:

· 患者通常 较瘦,但不是因为免疫攻击导致的

· 胰岛素分泌能力明显下降,容易出现 血糖波动

· 可能伴随 糖尿病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

管理建议:

· 这类患者 可能需要胰岛素治疗

· 控制血糖的同时,注意预防并发症

第三类:严重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SIRD)——“代谢紊乱的警报”

这一类糖尿病患者通常 体型肥胖,但他们的主要问题不是胰岛素分泌不足,而是 胰岛素无法正常发挥作用——这就是所谓的 胰岛素抵抗

典型表现:

· 患者 BMI较高,容易合并 脂肪肝、高血压

· 胰岛素水平较高,但血糖仍然控制不佳

· 更容易发展成 2型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比如心血管疾病

管理建议:

· 减重是关键! 通过饮食调整和运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 可以使用 二甲双胍、GLP-1受体激动剂等药物 以降低胰岛素抵抗

· 关注心血管健康,定期体检

第四类:轻度肥胖相关性糖尿病(MOD)——“胖一点,也容易得糖尿病”

这一类型的糖尿病患者通常 较年轻,但由于体型偏胖,导致胰岛素功能受到影响。

典型表现:

· 体型偏胖,但没有严重的胰岛素抵抗

· 血糖升高 较为缓慢,并发症风险相对较低

· 通过 生活方式调整,可以较好地控制血糖

管理建议:

· 早期通过 饮食和运动 控制血糖,避免发展成更严重的糖尿病

· 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可以考虑 口服降糖药

第五类:轻度年龄相关性糖尿病(MARD)——“岁月痕迹”

这一类糖尿病主要发生在 老年人 身上,患者的胰岛功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弱。

典型表现:

· 年纪较大(通常在 60 岁以上)

· 血糖升高较慢,短期内风险较低

· 并发症风险相对较小,但需要长期管理

管理建议:

· 合理膳食,减少精制糖摄入

· 适量运动,保持血糖稳定

· 定期监测血糖,防止病情加重

如何预防和管理糖尿病?

无论属于哪一种糖尿病,良好的生活方式管理都是关键!

1. 合理饮食: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多吃 全谷物、蔬菜、优质蛋白

2. 规律运动:每天至少 3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

3. 控制体重:避免肥胖,特别是 腹型肥胖(大肚子)。

4. 定期体检: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应每年检查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它的误解和忽视! 了解自己的糖尿病类型,找到最适合的管理方式,才能真正做到“控糖有道,健康常在”!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更多人正确认识糖尿病,远离它的危害。

参考资料:
[¹] Ahlqvist, E. 等人(2018):《成人发病糖尿病的新亚型及其与疾病结局的关联:基于六个变量的数据驱动聚类分析》,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

[²] 广州日报:《误诊2型糖尿病,32岁白领险些酮症酸中毒》。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有什么区别?糖尿病人吃水果要注意什么……权威解答来啦!

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有什么区别?患者要注意什么?

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并破坏了自身的胰岛细胞,导致胰岛素功能异常引发的疾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

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是由于多种不良因素引起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而导致疾病。通常发生在成年期,尤其是中老年人群。

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依赖胰岛素,2型糖尿病主要通过生活方式改变、药物和胰岛素来治疗。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应该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规律的胰岛素注射,定期监测血糖和酮体水平,防止酮症酸中毒的发生,保持血糖在合适范围。饮食上,注意补充水分,合理安排饮食,避免血糖大幅波动,同时保持规律适度运动。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要坚持按医嘱服用降糖药物/注射胰岛素,定期复查血糖,调整药物剂量,同时避免低血糖。饮食上控制总热量摄入,补充水分,保证充足的睡眠,坚持有氧运动,控制体重。同时要定期检查眼底、肾功能、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健康,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吃水果有哪些注意事项?

两餐之间适量进食水果,以低升糖指数(简称GI)水果为宜。

即使是低糖水果,糖尿病患者也需要注意食用的量。

夏季可以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有助于控制血糖。

适度运动,但避开高温时段。

文字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

编辑:陈秀超 王成凤

来源: 健康中国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有什么区别?糖尿病人吃水果要注意什么……权威解答来啦!

来源:健康中国

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有什么区别?患者要注意什么?

△北京医院主任医师 郭立新

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并破坏了自身的胰岛细胞,导致胰岛素功能异常引发的疾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

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是由于多种不良因素引起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而导致疾病。通常发生在成年期,尤其是中老年人群。

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依赖胰岛素,2型糖尿病主要通过生活方式改变、药物和胰岛素来治疗。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应该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规律的胰岛素注射,定期监测血糖和酮体水平,防止酮症酸中毒的发生,保持血糖在合适范围。饮食上,注意补充水分,合理安排饮食,避免血糖大幅波动,同时保持规律适度运动。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要坚持按医嘱服用降糖药物/注射胰岛素,定期复查血糖,调整药物剂量,同时避免低血糖。饮食上控制总热量摄入,补充水分,保证充足的睡眠,坚持有氧运动,控制体重。同时要定期检查眼底、肾功能、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健康,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吃水果有哪些注意事项?

△北京医院主任医师 郭立新

两餐之间适量进食水果,以低升糖指数(简称GI)水果为宜。

即使是低糖水果,糖尿病患者也需要注意食用的量。

夏季可以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有助于控制血糖。

适度运动,但避开高温时段。

文字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

视频剪辑:王珺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