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喝水博主糖尿病(喝水与糖尿病)

齐鲁壹点 0
文章目录:

热闻|盯上年轻人!29岁女子半年每天喝奶茶还瘦了20斤,谁料确诊糖尿病

2024年11月14日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

当日,记者采访了一位年轻患者——今年仅29岁的晓月(化名),患有2型糖尿病。

晓月告诉记者,身体的变化是从消瘦开始的。

本以为“每逢佳节胖三斤”,但是新年后,家人和朋友见她都说“瘦了”。

“我在两个月内瘦了二十斤,开始我还觉得开心,每天胡吃海塞,还能不长肉。”但是事态的发展远不止如此。

除了暴瘦,每天口渴难耐、频繁跑厕所,也让她觉得不对劲。

家里虽然没有遗传性糖尿病,但前些年,父亲因饮食、作息和不良习惯得了糖尿病。

于是,在自己出现症状后的第三个月,晓月去医院检查。

不出所料,检验报告单显示,她的糖化血红蛋白高达12.6%。

晓月的检验报告单。图/受访者提供

原来,在新年之前,晓月有长达半年时间每天都喝奶茶,有时甚至喝好几杯。

“我酷爱饮料,不喜欢喝没有味道的水。不仅如此,我还暴饮暴食、夜宵不断,想着年轻,不会有什么问题。”

随后,医生给她开了控制血糖的药,还建议她减肥,学会控制饮食,要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个月后晓月再度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已经降到5.7%,在正常区间内。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升高,已成为影响全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数据显示,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已经超过1.41亿人,其中18-29岁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已达2%,30·39岁之间是6.3%,糖尿病已经悄悄“盯上”年轻人。

海南成美医院内分泌治疗组医生侯泽玲对记者说,目前说的糖尿病主要是2型糖尿病,它和日常饮食、生活环境等有关。

现代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生活作息不规律、超重、高能量饮食、熬夜、缺乏运动这些都是诱发2型糖尿病的“帮凶”。

针对年轻人日常如何预防糖尿病的发生,侯泽玲建议可以从以下几点调整。

坚持体育锻炼。建议每周不少于5天的体育锻炼,其中有氧运动不少于150分钟/周,运动时间推荐在餐后1小时后。

保持健康体重。有专家指出,BMI指数越大,糖尿病患病率越高。BMI=体重[kg]÷(身高[m])²,BMI超过24则需要提高警惕。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早睡早起,不熬夜,每天保证不低于7个小时的睡眠时间。睡前不摄取酒精、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

清淡饮食。少食高脂、高热量食品,少吃甜食、饮品、奶茶等。

目前,糖尿病至今仍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无法治愈,只能采取控制血糖等措施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侯泽玲表示,临床中,有一部分年轻糖尿病患者认为自己还年轻,并发症离自己还很遥远,对疾病不够重视、不愿正视疾病的存在,导致病程进展快,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尽管糖尿病有较大危害,但它是可防可控的,出现以下这些症状要警惕糖尿病!

排尿多、喝水多。糖尿病患者尿量非常多,而这种情况下就会使得水分丢失严重,细胞内的脱水情况也就会很多,与此同时高血糖状况比较严重会刺激到中枢口渴症状,也会导致口渴多喝的现象,这是糖尿病比较典型的症状。

吃的多。糖尿病患者因为排尿量增多,糖分丢失多,身体就会长时间处于饥饿的状态之下,身体一旦丢失能量就会出现食欲亢进,也就是胃口好能吃的现象。

乏力。因为糖尿病患者身体内的葡萄糖不能获得有效利用来获得能量,所以患者就会感觉到疲惫乏力。

体重下降。糖尿病患者之所以体重下降是因为患者身体内的葡萄糖不能被充分地利用,反而导致脂肪跟蛋白质分解消耗,长时间下去就会出现体重下降的现象,因此多数糖尿病患者都会出现体重消瘦的症状。

医生提醒:空腹血糖>6mmol/L,随机血糖或餐后血糖>8mmol/L,或有“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去医院内分泌专科门诊就诊,以便进一步检查及接受专业指导。

此外,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夜猫子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平均6.6年的追踪随访显示,晚睡型作息的人相比正常作息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高出46%。

并且夜猫子人群的体重指数和腰围普遍较大,内脏脂肪和肝脏脂肪含量也较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编辑 崔可腾 综合 健康时报、九派新闻、消费日报、潇湘晨报等)

谢医生与合并高血压的 “糖尿病病友”聊喝水

许多“糖友”因为觉得口渴,想多喝点水。很多人认为既然不能吃冷饮,也不能吃太多的水果,那么多喝些水总没什么问题了吧?答案并非如此,因为一些同时患有高血压或肾脏、心功能不全的糖尿病 病友往往有另一方面的顾虑,即:喝水过多可能会影响到血压。

面对许多这类的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撰文详述。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讨论有关血压的一些概念,从而解答这个问题。

什么是血压

心脏收缩把血液泵到全身,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的压力称为血压。心脏到动脉的开口处有“阀门”,称为动脉瓣,当心脏收缩时,血液把动脉瓣冲开进入动脉,对动脉产生压力,有弹性的动脉就会扩张,缓冲了压力,此时血液对动脉的压力称为收缩压。当心脏舒张时,有弹性的动脉回缩,动脉里的血液必然要回流,随着血液流动, 对血管的压力逐渐减低,动脉也逐渐回缩到原来状态。当动脉回缩到原来状态时血液对动脉的压力称为舒张压。

决定血压升高的因素

血压的高低决定于心脏的收缩力,收缩力越大血压就越高。决定心脏收缩力的因素有两点:其一是周围血管的阻力,周围血管的阻力越大,心脏必须用力收缩克服阻力;其二是血管中的容量,喝水多,血容量就大,心脏又必须用力收缩将血管中过多的液体输往全身。

外周血管的阻力加大和血容量的增加,都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心脏必须用力收缩,所以导致了血压升高。

血压与喝水的关系

其一是减轻心脏的负担,使心脏工作负荷减低。方法是以各种途径使周围血管扩张,减少周围血管的阻力;其二是减少钠的摄入及用利尿剂,减低有效循环血量,减轻心脏负担;其三是降低心脏排出量。

由此可知,血压确实与液体摄入有一定关系,《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指出每日除食物中所含水分,应另外饮水1200毫升。一般情况下一定时间内的饮水量过多机体是可以代偿的,而在患有一些疾病时会有例外。比如容量依赖型高血压,肾实质受损害后,肾脏处理水、钠的能力减弱。当水的摄入量超过机体的排泄能力时,就会出现水钠潴留,使血容量扩张,即可发生高血压。同时水钠潴留还可以使血管子滑肌细胞内水钠含量增加,血管壁增厚,弹性下降,血管阻力增大以及对儿茶酚胺的反应增强,这些亦可使血压升高。那么作为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饮食少盐清淡,减少钠的摄入,避免过于口渴造成短时间内饮水量过大。同时烦渴也与血糖升高引起的高渗性利尿有关,当机体的血糖过高时引起渗透压增加,致使尿量增多,体内脱水,刺激中枢时人们就会出现烦渴。所以,当您觉得口渴症状严重时,不要忘了监测血糖哦!

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代谢科主任医师 谢云 教育团队 吴丹霞 邢秋玲

更多内容关注《糖尿病之友》微信公众号:tnbzy2013,欢迎转发收藏,转载需注明出处,未经授权禁止用于商业目的。

喝水谁都会,糖尿病患者怎么喝?

具备典型糖尿病症状的糖尿病患者存在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的三多一少症状。很多患者错误以为糖尿病患者排尿增多是因为饮水增多造成的,于是就人为减少饮水量,想通过此举来降低排尿量。其实这是一种大错特错的想法。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饮水。

糖尿病常有喝水多、排尿多的表现, 因此有些患者朋友们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观点, 认为患糖尿病后多尿是因为喝水多引起的, 所以应该控制喝水, 这是不对的。口渴是体内缺水的表现, 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患糖尿病后控制喝水不但不能治疗糖尿病,反而使糖尿病更加严重,可引起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特征之一就是患者严重失水。纠正酮症酸中毒, 原则上就应先快速补充足量水分, 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所以说糖尿病患者需要不喝水以及少喝水是不对的。

同时对于很多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很多情况下血液可能处于高凝状态,再加上有效循环血量降低就可能发生脑梗塞等血栓事件。而有效的补充水分才能保持有效的循环血容量,从一个侧面可以起到降低血栓事件发生的作用。所以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只要没有心力衰竭等需要严格限制饮水量的疾病,不建议控制饮水量。

一般普通成年人每天的需水量为2 000~2 500 毫升,包含饮水、食物中的水和内生水。2016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出,正常成人每天需7~8 杯(也就一共1500~1700 毫升)水,提倡饮用白开水。对于普通糖尿病患者饮水量可以等同于普通成年人。

更多健康信息,请关注张之瀛大夫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