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汁会糖尿病吗(果汁会不会得糖尿病)
专家:过量饮用饮料 青少年痛风、2型糖尿病升高
中新网广州3月30日电 (蔡敏婕)青少年日常饮用饮料已成为常态。“专家解读青少年饮料与健康”活动30日在广州举行。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蒋卓勤在活动上表示,儿童青少年全天添加糖(主要来自饮料和零食)摄入量应少于膳食总能量摄入的10%,最好少于5%,关注青少年膳食营养问题迫在眉睫。
日常生活中,常见青少年手捧汽水、奶茶之类饮料,尤其夏天更是饮用量很大,有的一天数瓶,几乎成瘾,而这些饮料大多含糖。青少年正值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饮食选择琳琅满目,时有青少年因饮食不当送院救治的新闻出现。
“1瓶500毫升的饮料约含糖50克,2016年中国膳食指南建议未成年人的每日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蒋卓勤称。
“大家可能都知道糖与肥胖的关系,酒与痛风的关系,但说到饮料和痛风的关系,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广东省中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黄闰月分析称,临床上高尿酸血症和蛋白尿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出现高尿酸的青少年,如没有出现尿蛋白和关节疼痛的症状,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以及坚持多运动、多出汗,劳逸结合来进行调养。
“肥胖是青少年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危险因子,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研究显示,超重肥胖的儿童青少年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2.2%,能量消耗减少、体重增多和中心性肥胖都增加了患病风险。”面对越来越多的青少年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人群,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生李晨钟建议,肥胖的孩子应减少热量摄入,以增强抵抗力,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使血糖、尿糖能够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均衡营养是青少年智力和体格正常发育的基础。蒋卓勤介绍,中国膳食新版指南中特别提到,青少年的一日三餐应包括适量的谷薯类、蔬菜、水果、禽畜鱼蛋、豆类坚果,以及充足的奶制品。
“要每天吃早餐,保证早餐的营养充足,早餐应包括谷薯类、禽畜肉蛋类、奶类或豆类及其制品和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三餐不能用糕点、甜食或零食代替。”蒋卓勤表示,拒绝一切的饮料,如牛奶、果汁等,这是不理智也不可取的,他建议家长也应为孩子尽量选择无咖啡因、无化学合成色素、不含激素、少添加剂的饮品。(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美国20万人研究:纯果汁也可致糖尿病!无糖甜饮料也没好处
近日,Diabetes Care杂志发表的一项包含美国3个大规模队列的研究提示,经常喝含糖饮料,不论是添加糖的饮料还是天然含糖的饮料,包括100%的果汁,都会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增加,而用水、咖啡或茶替代这些含糖饮料,就会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
另外,经常喝打着“无糖饮料”幌子的人工甜味饮料,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也增加。
研究人员发现,校正年龄、种族、糖尿病家族史、绝经状态、体力活动水平、体重指数以及初始饮料摄入量等因素后,4年期间如果每天平均多喝半份(约120 ml)以上含糖饮料,在接下来的4年中糖尿病风险会增加16%和18%。
其中,每天平均至少多喝半份加糖饮料,糖尿病风险增加9%;而每天平均至少多喝半份纯果汁,糖尿病风险会增加15%。
每天平均多喝半份以上无糖的人工甜味饮料,糖尿病风险会增加18%。
如果每天用水、咖啡、茶、低脂牛奶(含0~2%脂肪)替代1份(约240 ml)含糖饮料,糖尿病风险就会降低2%~10%。
但是,如果用人工甜味饮料替代1份含糖饮料,糖尿病风险并不会变化。
此外,单纯减少含糖饮料或人工甜味饮料摄入量,也不会降低糖尿病风险。每天平均少喝半份以上含糖饮料或人工甜味饮料的人,糖尿病发生风险与这些饮料摄入量无变化的人相似。
敏感性分析显示,进一步校正同期热量摄入量或体重的变化后,上述结果仍无明显变化。
研究者指出,该研究结果进一步印证了此前公布的相关研究发现,即纯果汁摄入量与糖尿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类似于添加糖的饮料摄入量与糖尿病风险之间的关系,而吃完整的水果则有助于降低糖尿病风险。
而人工甜味饮料摄入量与糖尿病风险的关系,可能受人为逆转因果关系和监测偏倚的影响。
例如,知道自己糖尿病风险高的人可能会首选节食饮料(diet drinks)而非含糖饮料;糖尿病高危人群接受糖尿病筛查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诊断得更早。
该研究包含1986~2012年的护士健康研究队列(76 531名女士)、1991~2013年的护士健康研究Ⅱ队列(81 597名女士)、1986~2012年的卫生专业人员随访研究队列(34 224名男士)。所有参与这些研究的人每4年填写1次食物摄入频率调查问卷。
来源:Changes in Consumption of Sugary Beverages and Artificially Sweetened Beverages and Subsequent Risk ofType 2 Diabetes: Results From Three Large Prospective U.S. Cohorts of Women and Men. Diabetes Care, 2019:dc190734.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增刊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
《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邀请来自国内各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对过去一年近 30 个重要指南进行了详尽解读,愿能为广大心血管医生带来新知识、新理念、新思维。点击查看内容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阜外说心脏”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阜外说心脏”,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经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荐,卫健委宣传司评选,“阜外说心脏” 系列节目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http://chinacirculation.org/WX/home/zxdy
从天然美味到健康隐患,果汁为何会被媒体声讨?
最近上网搜“果汁”,画风是这样的:
惊不惊悚?吓不吓人?害不害怕?
果汁有害、增加患病风险、还会早逝?常人眼中营养健康还可口的果汁,摇身一变成了健康杀手。
果汁画风突变,还真不算冤枉了它。
毕竟,水果榨汁后,它就变了一个样。从一个好东西,变成了不太好的东西。
浓缩就是精华,这句话想必早已深入人心,也是大多数人觉得果汁健康的原因之一。
既然水果满满的都是营养,那把它们汇集在一起喝下去,难道不更好吗?
对于持这种看法的朋友,我只能说一句,太天真了。
满满一杯果汁,富含的还真不是营养物质,而是糖分。
糖更易吸收
虽然同等量的水果榨成果汁后,自身所含的糖分总量并不会增多。但差别在于水果是嚼、而果汁是喝。
吃水果时,本身进食过程比较慢。而且由于膳食纤维的存在,水果中的糖分会被膳食纤维紧紧拉住,吃进肚中之后也不会被很快吸收。但果汁可不一样,喝完一杯果汁可能也就需要几十秒的事。
而且,由于现在技术的进步,榨汁机几乎都带有“破壁”功能,水果中原有的膳食纤维基本都被粉碎的稀烂。
这种状态的膳食纤维,你还能指着他继续拉着糖吗?别想了,一杯果汁下肚,糖唰地一下就飞奔进你的血液中了。
糖摄入更多
吃水果和喝果汁这两件事,哪个麻烦?
拿橙子来说吧,大部分人都不会连着吃三个橙子。
但是三个橙子榨成的橙汁呢?估计孩子能给它分分钟消灭掉。
从吃水果到喝果汁,这种进食方式的改变导致了进食效率的提高,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喝掉”更多的水果,也就是喝进更多的糖。
再有,水果吃进去之后会给人增加饱腹感,让你少吃其他食物。
但是果汁作为一种饮品,喝进去也“不占肚子“,几乎不会影响正餐的食用,无疑会让你在悄无声息中摄入更多的”糖“
所以从水果变成果汁之后,糖分更易吸收,同时还可能增加糖的摄入量,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
当然是你的血糖“嗖”的一下窜上天。
果汁这种看起来“人畜无害”的饮品,可能会增大你患以下疾病的风险:
2型糖尿病
喝果汁后很容易导致体内血糖飙升,对胰腺以及体内糖的代谢造成很大的压力,从而促进分泌更多的胰岛素。
欧洲营养学杂志刊登了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学者的一项研究,即使摄入人体的糖总量相同,喝橙汁刺激的胰岛素分泌量也将近是吃橙子的2倍,苹果等其他果汁情况类似。
频繁刺激胰腺分泌大量胰岛素,容易产生胰岛素抵抗的现象,即胰岛对血糖刺激的反应敏感度降低,体内高血糖不能刺激适当的胰岛素分泌,出现糖尿病前期的症状,进一步发展成糖尿病。
根据2015年一项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研究称,即使不考虑肥胖等因素,每天喝250ml果汁的人,糖尿病发病风险比不喝果汁的高约10%。
所以,喜欢喝果汁的你,当心患上糖尿病哦。
痛风
果汁造的孽,还不止糖尿病而已。
根据人民网报道,广东一名大学生,因关节疼痛住院治疗。经检查后,小伙子的体内的尿酸含量竟高达800umol/L。
他平时就餐都在学校食堂,很少摄入海鲜、浓汤、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材。而导致其痛风的罪魁祸首,就是果汁!
果汁居然会引发痛风?
会。
增加体内尿酸含量
果汁中含有大量的果糖,进入人体后的第一步代谢反应就会生成嘌呤,果糖摄入的越多,体内嘌呤的含量也就越多,这些嘌呤通通转化成尿酸,引起体内尿酸升高。
抑制尿酸排泄
果糖在体内的代谢后会产生乳酸,乳酸会干扰尿酸在肾脏的排泄,导致尿酸滞留在体内排不出去。
所以,天天拿果汁代替水,当心糖尿病、痛风一起找上门。
水果榨汁,糖都被浓缩起来了。
那水果中的那些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营养物质呢?也被浓缩起来了吗?
没,很多都消失了。
维生素C
维生素C大家都不陌生,很多人吃水果都是冲着它去的。
但是维C这东西,性质不稳定,光照、氧气都会让他变质。平时安安分分的呆在水果中,一旦被榨成汁,维生素C就会被氧气氧化,直接失去功效。
2017年广东学者张志平等人对鲜榨果汁的维生素C损失率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黄瓜、芒果、橙汁,三者榨汁的维C损失率分别为:84.11%、58.92%和32.76%。
维C流失从刀片开始旋转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再等榨完了汁,即使是损失最小的橙子,维生素C也没了1/3。
膳食纤维
水果榨完之后赶紧喝,维生素C虽然流失严重,多多少少还能保留一些。
膳食纤维就惨了,直接我们抛弃掉。
刚刚就说过膳食纤维,有它在,可以拉着血糖不那么快的吸收,还可以增强我们的饱腹感。
除此以外,它可以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甚至预防消化系统病变。便秘的朋友们要多吃蔬菜水果,就是为了摄入膳食纤维。
可就是这么一个有利于当代年轻人身体健康的营养成分,随着水果被榨成了汁之后,要么被惨遭抛弃(弃渣式榨汁机),要么经过精细研磨,变成了更细的“渣”(破壁式榨汁机),进入人体后也很难发挥原有的功效价值。
所以,水果,还是直接吃的好。
喝果汁这件事,就是典型的“费力不讨好”。虽然鲜榨果汁没有奶茶可乐这类的饮料“罪大恶极”,但也并不是什么有助于营养健康的善男信女。
喜欢的话少喝一点无伤大雅,如果是冲着健康营养的目的把它当成日常饮料,甚至代替水天天喝,那真是大可不必了。
参考资料:
[1]. 迟家敏.实用糖尿病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 安东尼.L.科马罗夫.哈佛家庭医生全书:上册.李政,黄琳,吴卉卉,等译.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2018
[3]. 王陇德,马冠生.营养与疾病预防:医护人员读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糖尿病,点击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