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年青人糖尿病(年青人糖尿病的症状)

中国青年报 0
文章目录:

年轻人也会得糖尿病

28岁的广州小伙小强,是个经常加班的IT码农,生活习惯很不健康:工作日熬夜加班、夜宵不断,周末就葛优瘫、从不运动,日常还靠奶茶可乐续命……怎么看都是要长胖的节奏,可他却三个月暴瘦了20多斤,比天天吃沙拉跑健身房的人减肥还“成功”。小强吃得越来越多,经常加餐,但身体还是无缘无故地消瘦。在家人的催促下,小强来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而检查结果惊呆了小强一家人!

抽的血里竟有一半是“油”

小强告诉医生,近三个月以来自己不仅突然消瘦,还感觉口干、多饮、多尿,容易饥饿,经常加餐,但一直没当回事,直到近期开始看不清东西了,才意识到自己可能生病了。

入院检查,发现小强早已多病缠身,不仅早有三年痛风,还得了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重度脂肪肝等,属于有多个代谢问题的代谢综合征。最让小强和家人惊讶不已的是,从他身体抽出来的一管血里,有一半都是“油脂”一样的液体。

广医三院内分泌科张莹主任表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消瘦”是明显的高糖毒性和酮症酸中毒的表现。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由于胰岛素严重缺乏和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的糖、脂肪、蛋白代谢严重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这也是小强目前最迫切需处理的病情。

2型糖尿病不再是老人病

小强入院后,医生马上对他进行了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并予积极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同时予连续动态血糖监测。

经过一轮积极治疗之后,小强的血糖逐渐稳定,血酮体转阴, 酸中毒纠正,血脂较前降低。住院期间完善相关检查后,医生说:小强得了2型糖尿病。

听到这一结论时,小强及其家人表示无法理解:传统观念里2型糖尿病属于一种中老年人才会发生的疾病,而他为何30岁不到就发生2型糖尿病?

张莹主任表示,近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竟然已经高达12.8%。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糖尿病第一大国;糖尿病的发病人群也可以明显观察到肥胖化、年轻化的趋势。这都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系。

“暴瘦”需警惕,可能酮酸症中毒!

张莹主任表示,小强就诊初期的“暴瘦”,不是所谓的“减肥成功”,而是在高糖毒性状态下,胰岛素分泌功能不足,不能促进组织细胞利用葡萄糖,因葡萄糖利用受阻,引起脂肪大量分解供能,导致体重过快下降,同时代谢产物堆积,引发酮症酸中毒和明显的代谢失衡。

目前,小强经过积极治疗,血糖已达标。张莹建议,日常生活方式干预还须贯穿治疗全程,即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配合必要的药物治疗,才能促进糖尿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的全面缓解。

为此,小强戒掉了夜宵、高糖饮料;从以前的昼夜颠倒,变成了早睡早起;从不吃早餐,变成饮食上“早餐吃好、三餐有序、晚餐简约”……懂得如何进行糖尿病饮食与运动管理等知识。

张莹主任提醒,糖尿病发病的流行状况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大力普及糖尿病防治的科普知识,合理的膳食、健身的生活方式干预,维持健康体重,能让高危人群(糖尿病前期、超重/肥胖者)预防糖尿病的发生。(羊城晚报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张小瑞 李泽)

来源:羊城晚报

为什么年轻人容易患有糖尿病?尤其是这4类年轻人,要控制好血糖

很多人可能会发现,现在年轻人患有疾病的人数越来越多,尤其是糖尿病。据研究发现,当下社会中2型糖尿病患者,呈现年轻化的趋势。相较于之前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是中老年人群,现在的2型糖尿病更加年轻,有时甚至有一些10岁以下的孩子。

糖尿病可怕吗?其实它还是非常可怕的一种疾病,虽然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但它的可怕主要体现在它的并发症,糖尿病的并发症很容易使人残疾或者死亡。有很多人可能会说,糖尿病好好稳固降低血糖,按时服药不就行了吗?确实是这样,但终生服药,终生稳固血糖有多难,你能够想象吗?尤其是年轻人,患有糖尿病,很多人都很难能稳固控制血糖。

那么,为什么年轻人容易患有糖尿病了?

年轻人患有糖尿病其实和他们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下面我们就来好好说说年轻人为什么容易患有糖尿病。

年轻人饮食无无节制,爱好甜食。当下社会的年轻人,饮食过于无节制,整天大鱼大肉,胡吃海喝,有时候还会吃很多高糖,高盐的食物,导致身体不堪重负,要么体重上涨,肥胖;要么各种疾病不断。

还有年轻人不爱运动,免疫力差,使得年轻人常常疾病缠身,尤其是上班族,还整天熬夜加班,工作压力之下,整个人负面情绪高涨,使得很多年轻人常常处于体质很差,稍不注意,就会生病。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如何将糖尿病拒之门外是非常重要的,你再控制血糖稳定,也有很大机率会遇到糖尿病并发症,而没有糖尿病,就谈不上糖尿病并发症。这4类年轻人,一定要控制好血糖,远离糖尿病。

1、有不良生活习惯的年轻人

什么样的年轻人叫有不良生活习惯的,熬夜、抽烟、喝酒、打牌、大吃大喝等,这些年轻人生活没有节制,规律,一直在透支自己的身体,这类人的生活,显然是不健康的,而遇到各种疾病也是可以想象的,就算没有糖尿病也会有肾病,肾衰竭,肝病,胃病等。

2、肥胖的年轻人

现在年轻人肥胖的人,越来越多,而年轻人为什么容易肥胖,除遗传因素、药物因素、脂肪细胞因子等影响外,大多是营养过剩的原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吃的太多,尤其是很多年轻人好吃,多吃却不运动。年轻的肥胖人群,大多好吃,食量大,口味重,喜好甜食、油炸食品、重口味食品,还经常吃夜宵。年轻的肥胖人群要注意,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诱因,很多肥胖的人,如果不控制,很有可能成为糖尿病患者。

3、整天负面情绪的年轻人

现在社会很多年轻人由于工作,生活压力很大,常常会有很多负面情绪,而长时间地负面情绪,会对血糖有较大影响,尤其是紧张、愤怒、沮丧、悲伤、痛苦等,容易导致血糖升高,长时间,患有糖尿病。

4、有糖尿病家史的年轻人

对于很多有糖尿病家史的年轻人,一定要好好控制自己的血糖,最好能够每日监测到血糖,这样才能很好的避免糖尿病。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糖尿病不再是“老年病”?医生总结:年轻人患糖尿病的5个原因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年龄逐渐提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是远离糖尿病的“免疫者”。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根据统计数据,糖尿病已经不再是老年人专属的疾病,许多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也在经历着这场代谢危机。

糖尿病年轻化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因素?我们又该如何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方面加以应对和预防?

@康复Therapy


糖尿病:不再是“老年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糖升高。通常分为两类: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完全缺失;而2型糖尿病则通常发生在成人身上,由于胰岛素的作用被抑制或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血糖无法有效调节。

传统上,糖尿病被认为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然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患上了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原本发病高峰为4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如今不少年轻人甚至青少年也被诊断为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年轻化的趋势令人担忧。根据《中国糖尿病年鉴》的数据,2019年我国成人糖尿病患者已突破1.16亿,而糖尿病前期人群更是达到了3.46亿。令人震惊的是,越来越多的患者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在美国,大约50%的2型糖尿病新发患者年龄低于45岁。


糖尿病年轻化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复杂,除了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对糖尿病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年轻人糖尿病年轻化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偏爱高脂肪、高热量的快餐和零食,蔬菜水果摄入量少,油腻食品、糖分过多的饮料常常成为日常饮食的主流。过量的糖分和脂肪不仅容易引发肥胖,还增加了胰岛素抵抗的风险,从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尤其是年轻人喜欢高糖饮料、垃圾食品,这些食品的高糖分、高热量会使胰岛素负担过重,久而久之,胰岛素的作用会逐渐减弱,导致血糖无法有效控制,最终引发糖尿病。

2. 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

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快,尤其是年轻人工作、学习压力大,久坐办公和学习成为常态。缺乏运动会导致身体的能量代谢紊乱,增加胰岛素抵抗。研究发现,缺乏足够的体育活动会直接影响糖尿病的发病风险。若不加以改善,久坐不动不仅会引发肥胖,还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生概率。

3. 精神压力和睡眠不足

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和睡眠不足也是年轻人糖尿病年轻化的重要因素。长期的压力会导致体内应激激素的分泌失衡,进而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许多年轻人在生活压力大、工作繁忙时,往往会牺牲睡眠时间。研究表明,睡眠质量差与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睡眠不足或失调会影响身体的糖代谢,增加糖尿病风险。

4. 遗传因素和家庭史

虽然生活方式是糖尿病的重要诱因,但遗传因素也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如果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那么年轻人患糖尿病的风险就会显著增加。特别是2型糖尿病,具有强烈的家族遗传倾向。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年轻人糖尿病的发病风险逐渐上升。

5. 社交媒体与心理健康问题

现代年轻人在使用社交媒体时,容易产生焦虑和自卑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在无形中增加了心理压力,进而影响身体健康。过度的手机使用、长期的社交媒体浏览甚至导致了“社交焦虑症”,使得年轻人不仅心理压力大,还容易因情绪问题导致暴饮暴食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糖尿病年轻化带来的健康隐患

糖尿病年轻化不仅意味着血糖控制的问题,更意味着一系列并发症的风险。由于年轻人的代谢系统较为活跃,糖尿病的发生往往会导致一系列慢性疾病的出现:

1. 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患者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伴随有高血糖、高血脂等问题,这些因素会大大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血管损伤,最终引发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疾病。

2. 肾脏损伤

糖尿病是导致慢性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高血糖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导致肾脏功能逐渐衰竭,最终可能发展为尿毒症,严重影响生命质量。

3. 视力问题

糖尿病患者常常面临视网膜病变的问题,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视网膜血管受损,进而影响视力。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失明。

4. 足部问题

糖尿病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常导致足部的感觉减弱,一旦受伤,患者可能感觉不到疼痛,延误治疗,导致严重感染甚至截肢。


如何预防糖尿病的年轻化?

面对糖尿病年轻化的趋势,预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年轻人应当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做起,减少糖尿病的风险:

1. 健康饮食

注重均衡饮食,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的摄入,保持体内的血糖稳定。避免过多的加工食品和甜饮料,选择低卡高纤的食物,帮助维持正常体重。

2. 增加运动

定期进行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保持健康体重,还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少糖尿病的发生概率。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 保证良好的睡眠和心理健康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保证每晚7-9小时的优质睡眠。减少压力,学会放松心情,进行冥想、深呼吸等减压活动。

4. 定期体检,监控血糖水平

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等高风险人群,建议定期检查血糖水平,及早发现异常,及时干预。


结语:年轻人也需要重视糖尿病的风险

糖尿病年轻化的趋势提醒我们,年轻人也应当重视自身的健康管理。糖尿病不仅仅是老年人的专利,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面临着糖尿病的威胁。通过健康饮食、规律运动、合理管理心理健康和作息时间,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糖尿病的风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糖尿病的发生。

@头条健康#健康##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为啥都害怕尿里有蛋白?医生:糖尿病肾病,了解一下

36岁发现糖尿病,追悔莫及,医生提醒:预防糖尿病,关键靠2点

什么样的糖尿病能完全治愈?医生提醒:恭喜糖尿病前期的人群

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哪个更重要?糖尿病前期都会发展为糖尿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