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儿童肥胖和糖尿病(儿童肥胖糖尿病能逆转吗)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儿童肥胖更易患糖尿病

研究发现,肥胖者易患糖尿病的相对危险度为非肥胖者的2.91倍,糖尿病的发生与肥胖的发生时间及持续时间有关。相对于成年型肥胖,青少年肥胖个体有更高的糖尿病风险。因此,糖尿病的预防强烈需要解决小儿肥胖。一起了解

来源: 健康八桂

儿童肥胖有可能是糖尿病

来源:华龙网

目前我国儿童糖尿病患病情况如何?

儿童患病率是逐年升高的趋势,从1995年至2010年的统计比较,Ⅱ型糖尿病患病率增高了2.5倍,肥胖儿童中糖耐量异常患病率高达28%。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儿童Ⅰ型和Ⅱ型糖尿病发病率分别是十万分之九十八和十万分之八。2013年北京做了统计,抽取17000多名在校儿童调查,Ⅱ型糖尿病的患病率达到了约万分之二十一,儿童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

儿童糖尿病患者症状大多隐匿,主要有哪些临床表现?

儿童糖尿病中大多数是Ⅰ型糖尿病,约占率89%,Ⅱ型约7.4%。Ⅰ型糖尿病比较典型的症状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乏力,这种比较容易发现,此外,非常容易发生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为酮症酸中毒;Ⅱ型糖尿病起病比较隐匿、缓慢,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常合并有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人们通常认为糖尿病是中老年人容易患的病,是代谢性疾病,与儿童没有多大关系,所以没有引起重视,对于没有症状的儿童不能及时发现、诊断。

哪类儿童易患糖尿病?

肥胖是儿童糖尿病中主要的诱因。北京有调查显示,有超过百分之二十的儿童体重超重,肥胖是我们最常见的引起儿童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运动量少、有糖尿病家族史也是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糖尿病患儿饮食方面需要注意哪些?

糖尿病儿童的饮食和运动是贯穿始终的治疗方案之一,但它和成人糖尿病的不同之处在于,儿童在持续生长发育,同时也要满足热量的供应需求,所以控制热量和成人的计算公式和比例不一样。儿童提倡少量多餐,在三餐之间加三次点心,达到血糖平稳,预防低血糖的发生。热量分布早上1/5,中午2/5,晚餐2/5。鼓励适量分配碳水化合物,如糖类,这里所说的糖类是指谷类、面粉,吃进去后通过人体分解成葡萄糖;一般鼓励碳水化合物摄入大于50%,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更多,如橄榄油、鱼类;蛋白质摄入量在总能量的10%至15%,脂肪30%至35%,另外可以适量摄入蔬菜、水果,营养均衡。

糖尿病患儿该如何就医?

儿童疾病首诊科室都是儿科,有危险因素的,比如体重超重达到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儿童,首先筛查有没有糖尿病,这些儿童应该作为重点筛查对象。儿童筛查与成人筛查不一样,儿童是1.75克/kg,总量不超过75克,根据体重来计算检测糖耐量的葡萄糖量。儿科确诊了之后,应该到内分泌专科进行治疗,饮食控制和运动方案的治疗都有它的特殊性,另外选择药物的时候也有它的特殊性,儿童首先建议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来控制血糖,如果不能控制血糖,建议使用胰岛素,不建议口服药物治疗,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口服降糖药物可能对儿童各个器官造成不良影响。(陈琦 万洪梅)

儿童肥胖不可忽视,当心小儿糖尿病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16日讯近期,一位11岁男孩因多饮多尿10天到山东省立三院儿科就诊,经检查发现,男孩空腹血糖9.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3.5mmol/L,诊断为2型糖尿病。面对诊断结果,孩子家长既吃惊又疑惑,三高(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不是中老年人才容易得的疾病吗?孩子这么小怎么会得这个病呢?

山东省立三院儿科主任马燕介绍,这位11岁的男孩身高1.57m,体重达75kg,腰围100cm,BMI=30.4kg/m2(BMI为体重指数,即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孩子属于重度肥胖。除此之外,孩子还有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小阴茎、男子女性型乳房。

追溯病因,还是先从儿童肥胖讲起吧。

肥胖症是由多种病因造成的综合征,能量摄入超过消耗,能量以脂肪形式在体内储存的结果。体重超过其同性别、同身高体重标准20%以上为肥胖。以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判断肥胖实用性更强。BMI=体重(kg)/身高(M2),儿童BMI>21为肥胖。

目前,我国小儿单纯性肥胖在逐年增多,在临床上因肥胖而并发的脂肪肝、肝功损害、2型糖尿病、男子女性型乳房、小阴茎的孩子并不少见。很多儿童因肥胖发生性早熟、骨龄提前,最终影响成年身高。如果肥胖不纠正,还容易引起通气不良、高血压、糖尿病、甚至心脑血管疾病。

那么导致肥胖的因素有哪些呢?

摄入过量的食物,肉食量过高、水果蔬菜量偏低,这些都容易造成热量过多。孩子缺乏户外运动,活动量太少,也会造成身体脂肪的堆积。此外,进食过快等不良饮食习惯,不开心等精神因素,都可以导致儿童过量进食。遗传因素对儿童肥胖也有很大的影响。还有一些疾病相关的肥胖,像普拉德-威力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低等,都会导致肥胖。

儿童肥胖一般不建议用药和手术,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所以,家长请谨记:肥胖不是富态,健康才是最好。孩子如果出现小儿肥胖,应该及时到小儿内分泌科进行诊治,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