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补钙(糖尿病二型吃什么补品好)
除了预防骨质疏松,补钙还能带来额外收益:2型糖尿病风险降低
我们都知道,人的骨量在三十岁左右达到高峰后,就开始走缓慢的“下坡路”。上了年纪之后,骨质疏松、骨骼脆弱的问题难以避免,所以很多人都有意识地提前补钙。
钙是维持骨密度必不可少的元素。但补钙不止对预防骨质疏松有帮助,最近的研究发现,补钙对身体还有另一样好处:降低糖尿病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糖尿病并合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折的风险性较于普通人明显增高。
为什么呢?因为糖尿病人由于缺乏胰岛素或胰岛素功能欠佳,使机体一直处于高血糖状态,当大量的含糖尿液排出体外时,大量的钙、磷也会从尿液中丢失。胰岛素是软骨和骨生长的调节因子,通过骨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发挥骨作用,对钙吸收和骨矿化都有间接的作用。糖尿病造成胰岛素不足,就影响成骨细胞对胶原和骨钙素的合成,使骨细胞吸收大于骨形成,最终导致骨质疏松。
糖友们如果出现驼背、浑身乏力、腰酸背痛、身高缩水、骨折等症状,且伴有尿钙升高(大于200毫克/24小时)时,就可以初步诊断为骨质疏松了。
腰酸背痛是骨质疏松的表现之一,而骨质疏松就意味着骨骼中的钙元素等矿物质减少,补钙是最直接的应对方式。因此,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基础治疗就是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
以前的一些研究证明,较高的膳食钙摄入量与男性和女性2型糖尿病风险降低显著相关,最近国外的一个研究团队对2012年之前发表的6项前瞻性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确定了表面健康成人膳食钙摄入量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
(1)2型糖尿病的风险最高降低了18%
第一项研究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人群,包含255744名研究对象。结果显示,与钙摄入量最低的人群相比,钙摄入量最高的人群患T2DM的风险降低了18%。
且研究团队发现,这一结果具有地域差异:钙摄入量与2型糖尿病关系仅在亚洲国家显著,在非亚洲地区没有显著关系。
(2)高血糖风险随膳食中钙摄入量的增加而降低
第二项研究分析了具有代表性人群的8个队列。研究结果表明,膳食钙摄入量每增加300、600和1000 mg/d, 2型糖尿病/高血糖的风险就会显著降低7%、13%和20%。
但每天的钙摄取量不是越多越好,研究发现,当膳食钙摄入量从低水平增加到750毫克/天时,2型糖尿病风险的降低幅度更大。当钙摄入量超过750毫克/天,风险不再降低。
一般来说,病理性缺钙的人才需要吃钙片,对于其他人而言,食补比药补更好。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保证每天摄入800毫克的钙元素即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因为钙流失得比较快,可增加到1000毫克,基本上就是每天半斤鲜牛奶、一斤以上的蔬菜、几块豆腐再加一小把坚果即可。
这些食物钙含量丰富:
(1)牛奶
牛奶等奶制品是补钙食物里的冠军。一杯牛奶(200毫升)中的钙含量超过200毫克,每天喝2杯牛奶就可满足一半的钙需求。
而且,牛奶除了钙含量高之外,牛奶中的钙元素还很容易被骨骼吸收,是不可多得的"天然钙片"。
(2)绿叶蔬菜
菠菜、韭菜、油麦菜、西兰花等绿色蔬菜中,不仅钙含量不低,而且同时还含有镁、钾、维生素K等营养元素,适量多吃能提高钙的利用率。
(3)芝麻酱
芝麻酱中钙含量丰富,100克芝麻酱中含钙 1170毫克。吃上几勺芝麻酱,补充200~300毫克钙不在话下。不过,芝麻酱虽好,但本身的热量也很高,多吃容易发胖。
(4)虾皮
100克虾皮的钙含量高达991毫克,是不折不扣的含钙高手。不过,虾皮的含盐量也比较高,不清洗直接食用,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对心血管有害。
除了食补外,每天多晒太阳(20分钟左右即可)也能补钙。阳光可以使得人体皮肤合成维生素D,帮助钙元素吸收。
问上医,让更多人拥有健康,让健康更简单!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用,请不吝您的点赞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哪种钙片更适合糖尿病患者吃?医生:很多糖友吃错了!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关注血糖控制,还要警惕骨质疏松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钙质流失更为明显,补钙成为许多糖尿病患者的选择。然而,市场上的钙片种类繁多,选择不当不仅无法达到补钙效果,还可能对身体造成负担。那么,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科学补钙呢?
一、糖尿病与骨质疏松:不可忽视的关联
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的情况。研究表明,糖尿病不仅影响血糖代谢,还会干扰钙的吸收,导致骨质变得脆弱。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患骨质疏松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1.5到2倍。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全身多个系统的功能,尤其是骨骼健康。
二、李阿姨的困惑:选择合适的钙片
李阿姨今年58岁,五年前被确诊患有2型糖尿病,平时血糖控制得还算不错。然而,最近她发现自己经常腰酸背痛,走路时膝盖也隐隐作痛。前几天在散步时,她不小心摔了一跤,虽然没有骨折,但也让她意识到自己的骨骼可能出了问题。
于是,李阿姨决定去医院看看,顺便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补钙。在医院里,李阿姨找到了熟悉的内分泌科医生——张医生。李阿姨坐在诊室里,神情有些焦急:“张医生,我这段时间总觉得骨头不太对劲,前几天还摔了一跤,幸好没伤到骨头。您说,我是不是应该补点钙啊?”
张医生耐心地听了李阿姨的诉说,点了点头:“李阿姨,糖尿病患者确实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的情况。你平时有在吃钙片吗?”李阿姨赶紧从包里掏出一瓶钙片:“我有在吃这种钙片,是朋友推荐的,说这个牌子的钙片补钙效果好。”
张医生接过钙片,仔细看了看成分表,微微皱起了眉头:“李阿姨,这个钙片的成分里添加了很多糖类成分,而糖尿病患者在选择钙片时,必须要特别注意钙片中的糖分。像这种含糖的钙片,长期服用可能会影响你的血糖控制,甚至加重病情。”
三、选择合适的钙片:碳酸钙与柠檬酸钙
李阿姨一听,顿时有些慌张:“那我该怎么办?难道糖尿病患者不能吃钙片了吗?”张医生笑道:“当然不是。糖尿病患者是可以补钙的,但是在选择钙片时要特别注意。最好选择不含糖的钙片,或者直接选择钙含量高、吸收率好的钙剂形式。常见的钙片有碳酸钙和柠檬酸钙两种。”
碳酸钙:含钙量高,但需要在饭后、胃酸充足的情况下服用才能更好吸收。如果胃酸不足,可能会导致胃部不适。
柠檬酸钙:吸收率更高,而且不需要依赖胃酸,适合胃功能不好的患者服用。柠檬酸钙对胃的要求低,服用起来更方便。
张医生解释道:“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柠檬酸钙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因为糖尿病患者中有不少人胃肠功能不太好,碳酸钙需要依赖胃酸才能吸收,可能并不适合每个人。而柠檬酸钙的吸收率高,对胃的要求低,服用起来会更方便。此外,在补钙时,还要注意和维生素D一起补充,这样能促进钙的吸收。”
四、补钙的其他注意事项
李阿姨疑惑地问:“那这两种钙片我该选哪种呢?”张医生继续说道:“除了补钙,糖尿病患者平时还要注意多晒太阳,适量运动。晒太阳可以帮助身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而运动则能增强骨骼强度,预防骨质疏松。建议你每天可以进行一些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游泳等,既能帮助控制血糖,又能增强骨骼健康。”
李阿姨听了连连点头,心里也踏实了不少:“那我以后就多注意这些,争取把骨头养好。”张医生微笑着鼓励道:“李阿姨,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平时血糖控制得不错,再加上补钙和合理的生活方式,相信你的骨骼会慢慢变得更强壮的。”
五、李阿姨的改变与成效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李阿姨按照张医生的建议,调整了自己的钙片种类,开始服用柠檬酸钙,并且坚持每天晒太阳和适量运动。她发现,自己的腰酸背痛渐渐减轻,走路时膝盖也不再那么疼痛了。
李阿姨感慨道:“原来选对钙片这么重要,幸好及时咨询了张医生,不然真不知道自己会吃错多久。”事实上,像李阿姨这样的糖尿病患者并不在少数。许多糖友在补钙时,往往忽略了钙片的选择,随意购买市面上常见的钙片,甚至有些钙片添加了糖分或其他不利于糖尿病患者的成分,导致血糖波动,影响病情。
六、医生的建议:科学补钙,守护健康
张医生也提到了补钙的一个小建议:“补钙不能心急,钙质的吸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切忌短期大量服用。按照医生的建议,保持每天适量的补充,并搭配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才能让身体真正受益。”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骨骼健康和血糖控制同样重要。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合理的饮食和药物选择,才能真正做到全面改善身体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虽然是一种慢性病,但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整,完全可以过上健康、舒适的生活。
七、实用建议:科学补钙,守护骨骼健康
选择合适的钙剂:
柠檬酸钙:吸收率高,不需要依赖胃酸,适合糖尿病患者。
碳酸钙:含钙量高,但需要在饭后服用,适合胃酸充足的人群。
搭配维生素D:
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建议每天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
合理饮食:
多吃富含钙的食物,如低脂牛奶、豆制品、深绿色叶菜等。
适量运动:
每天进行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既能帮助控制血糖,又能增强骨骼健康。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及时了解骨骼健康状况。
避免含糖钙片:
选择不含糖的钙片,避免影响血糖控制。
通过科学的补钙和合理的生活方式,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预防骨质疏松,守护骨骼健康。希望每一位糖友都能科学补钙,保护好自己的骨骼,拥有更健康的生活。
补钙要讲究策略 不能凭“感觉”
钙和维生素D是一对好朋友,二者都与骨骼健康有关。生长期儿童缺钙,导致骨骼钙化不良,生长迟缓,骨结构异常,严重者出现骨骼变形和佝偻病。成人缺钙最常见的症状是骨质疏松,也就是骨骼承重能力降低,易出现骨折。流行病学研究提示,钙缺乏也与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结直肠癌等慢性病相关。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的吸收,维生素D缺乏时,不仅会对骨骼健康产生影响,近年来一些研究也发现机体低维生素水平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有关。
缺不缺钙,不能凭“感觉”。钙补充过量时,会增加肾结石的风险,会导致以高钙血症、碱中毒和肾功能障碍为典型表现的奶碱综合征。过量补充维生素D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烦躁、呕吐、口渴、多尿、便秘或便秘与干燥交替出现等症状,同时使钙的吸收增加,出现高钙血症、高尿钙症,导致肾结石、血管及软组织钙化。建议补钙之前,在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膳食钙摄入营养评价和相关检查,例如钙平衡试验、血尿钙及相关代谢产物和骨健康评价(骨矿物质含量和骨密度)。
补钙也要讲究策略
如果您属于上面提到的容易缺钙的人群,建议合理使用补充剂。含钙丰富的食物有奶类、豆类、深色蔬菜等。其中,奶类是补充膳食钙的最理想来源。
目前大部分市售钙片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 维生素D3,二者联合使用的好处是能够提高钙的吸收利用率。
有些人服用此类钙片可能会产生嗳气、胀气等不良反应。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有两个:一是可以选择随餐服用或是进食后立即服用。相对于空腹服用钙片,食物和钙片一起进入胃能够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同时胃酸分泌增加,能够分离出钙离子,更有利于吸收。二是更换配方,将无机钙换成有机钙,如乳酸钙、葡糖糖酸钙、柠檬酸钙等,有机钙的吸收不依赖于胃酸,也较少引起胃肠道不适,对于胃酸分泌不足的人群是很好的选择。特别提醒,有机钙也会有一些不良反应,如乳酸根蓄积易引起乏力,葡萄糖酸根易引起血糖波动。
补钙也需要注意是否患有其他疾病,例如有肾结石病史的患者在决定服用钙补充剂之前应评估肾结石形成的原因,以及是否患有高钙血症。在补充剂的选择上,比较合适的是枸橼酸钙,其有可能减少肾结石的发生,适用于具有肾结石风险的患者。
此外,不健康的膳食模式,例如长期的高盐、高脂饮食,节食减肥,蔬菜摄入过少等,都会加速钙的流失。
怎么补维生素D效果好
天然食物来源的维生素D不多,鱼肝油、沙丁鱼、蛋黄中相对较多。
目前对于补充维生素D依然存在争议,主要是担心安全性问题,生理剂量补充维生素D而引起高钙血症的风险非常小,也少有因过量摄入维生素D而导致中毒的报道。《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中对1岁~64岁人群的推荐摄入量都是10μg/d,也就是400IU/d。市面上,此类补充剂最常见的是滴剂,多用于婴幼儿。对于无法得到充足日照以及容易缺乏维生素D的人群,推荐使用维生素D补充剂。
日照是维生素D的重要来源。过量的日光照射可能与皮肤癌有关,所以正确晒太阳也很重要。在夏季暴露皮肤,在户外晒15分钟,约可以产生10000IU的维生素D。通常,在夏、春、秋三季的11时~15时,暴露四肢及面部皮肤于阳光下5分钟~30分钟,每周两次,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尽量不涂抹防晒霜,以免影响日照效果。(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营养科 张静娴 刘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