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肠内营养糖尿病(适合糖尿病人的肠内营养制剂)

一级营养师小张老师 0
文章目录:

肠道健康与糖尿病的关系

#妙笔生花创作挑战##头条创作挑战赛##肠道健康##益生菌#

#糖尿病##健康真探社##健康##肠道健康大探讨#

人体肠道中的肠道菌群数量与菌种与我们常见的慢性病,如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当肠道内的有益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数量减少时,就有可能会引起血糖值偏高,反之也会同样的情况;在肠道菌群得到恢复后,血糖值也是会得到降低,因此得到这样的一个结论:有益菌数量和种类的增加,就是说肠道中的菌群的数量变化增加或者减少会与血糖值变化呈负相关的事实。

2型糖尿病发生与相关的肠道菌群的变化

我们要知道肠道知识; 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超过99%都是细菌,大约有100兆,经鉴定出超过1 000多种不同的种类细菌,这种的结果足以证明肠道菌群种类的多样性。

这些数目庞大的细菌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

这些对身体有益的微生物可抵御外界病原体,分解食物中存在的难消化多糖从而产生短链脂肪酸如乙酸、丁酸、丙酸这类重要代谢产物,这些产物可作为直接能量来源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利用,参与调节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释放。如丙酸盐可直接被肠道菌群利用产生葡萄糖,而宿主对葡萄糖的代谢调控失调是肥胖及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因素。肠道菌群能影响宿主免疫系统,菌群代谢产物如内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可引起胰岛素抵抗和其他免疫失调。

肠道菌群的结构与糖尿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当肠道菌群中的有害菌取代有益菌时,有害菌产生的代谢性内毒素进入血液,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和葡萄糖代谢。研究发现,无菌小鼠接种多形拟杆菌后,体脂增加23%,并出现胰岛素抵抗。也有研究发现糖尿病小鼠肠道内的双歧杆菌数量降低,并诱发胰岛素分泌不足。与国外研究结果相似,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中,也发现双歧杆菌数目减少,而乳酸杆菌增多。

可见,2型糖尿病患者的肠道菌群与血糖正常者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减少,乳酸杆菌、肠球菌、肠杆菌等增多。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粪便中,可以发现肠杆菌科细菌增加,而双歧杆菌和类杆菌数量减少。

调节肠道菌群的有效方式

1. 能调节肠道菌群的降糖药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AGI)是在我国2型糖尿病治疗中应用广泛的一线治疗药物,其经典作用机制是通过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而降低餐后高血糖。我国现已上市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有阿卡波糖(拜唐苹,Acarbose)、伏格列波糖(倍欣,Voglibose)及米格列醇(Miglitol)等。其中,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是阿卡波糖。肠道菌群是阿卡波糖降糖药疗效好坏的关键因素。

研究发现,用阿卡波糖治疗糖尿病,富含拟杆菌的人群明显效果更好,降低体重、降脂以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情况更为明显。这是因为阿卡波糖很可能是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的胆汁酸代谢,影响宿主胆汁酸信号,从而获得了其降糖外的各种代谢改善获益。

  著名内分泌专家邹大进教授曾在《重视肠道菌群在肥胖与2型糖尿病发病的作用》一文中也提到: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包括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可显著提高肠道双歧杆菌的数目,提高GLP-1的水平,降低炎症。

2. 用膳食纤维干预肠道菌群

多项研究表明,多吃膳食纤维可改变肠道菌群结构,改善2型糖尿病。通过摄入多样化的膳食纤维,可使肠道内特定的有益“生态功能菌群”增多,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进而改善2型糖尿病。

《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13年版)也指出,多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添加膳食纤维可延长糖尿病患者胃排空时间,延缓葡萄糖的消化与吸收,改善餐后血糖代谢和长期糖尿病控制。推荐糖尿病患者的膳食纤维摄入量应达到并超过健康人群的推荐摄入量,具体推荐量为25-30g/d或10-14g/1000kCal。

那么,哪些食物富含膳食纤维呢?膳食纤维只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如谷类、薯类、豆类、蔬菜、水果和坚果等。因此,果蔬是“膳食纤维大户”,膳食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可以多选择绿叶菜、南瓜、苦瓜、萝卜和胡萝卜等“膳食纤维大户”。另外,还可以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功能性食品,市面上这类食品很多,如糖能量特膳等,通过补充足量的膳食纤维,调节肠道菌群,进而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性,达到平稳血糖的目的。

疾病治疗 | 糖尿病特异肠内营养制剂

糖尿病特异肠内营养制剂

长期以来, 在控制血糖中的食物交换以糖类数据为基础, 然而这并不完全正确。这是因为在不同食物中相同量的糖导致的血糖应答会有很大的不同, 目前越来越多地在糖尿病饮食管理中, G I作为选择食物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糖尿病病人, 其食物选择应兼顾食物的营养成分和GI值。如在选择淀粉类食物时, 应着重于那些含脂肪较低、G I值较低、未经精制的天然食物。

目前, 临床上应用的糖尿病特异性肠内营养制剂中, 糖类约占总热量的40% ~ 45%, 其热量由膳食纤维提供, 一方面可以提高膳食黏稠度, 使胃排空速度减慢以及小肠内转运时间延长, 延缓葡萄糖的吸收,从而控制餐后血糖浓度, 改善高胰岛素血症; 另一方面可溶性纤维在结肠内经细菌酵解后, 分解成为短链脂肪酸, 很容易被结肠黏膜上皮吸收, 成为不依赖胰岛素而被利用的能量。在肠内营养制剂中, 理想的膳食纤维含量为1. 2~ 1. 5 g /100 ml。低G I膳食和每天> 23 g膳食纤维的饮食, 有助于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的脂蛋白异常。

有大量的研究表明:

以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 )的脂肪酸替代糖类, 可以使很多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得到改善, 而不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在饮食中增加MUFA 的相对含量, 可以降低血胆固醇与三酰甘油水平。因此, 高MUFA 饮食, 由于它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 可以被认为比低脂饮食更有益于健康。脂肪中70% 的热量由MUFA提供, 饱和脂肪酸含量应控制在10%以内。MUFA 既提高了脂肪所占的能量比例, 又避免了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血清三酰甘油及脂蛋白代谢的影响。调节血脂代谢, 改善血脂状况, 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及脂质过氧化的危险, 还能使胃排空延迟, 避免餐后高血糖的发生, 降低胰岛素用量。有资料显示, 每增加1% MUFA, 减少1% 糖类, 则可相应降低1% 血清三酰甘油水平。高MUFA 糖尿病特异性肠内营养制剂的主要益处可能是含糖量低, 导致血糖下降, 肝中极低密度脂蛋白及三酰甘油产生减少。高MUFA 糖尿病特异性肠内营养制剂, 可降低糖尿病病人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抑制血小板聚集, 降低出血时间及纤维蛋白溶解, 并有益于机体免疫功能。

糖尿病患者多会被便秘困扰,原因是什么呢?又该怎样调理?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大肠君,我真的快受不了了!每天都在拼命挤,而它们却越来越懒!”某天深夜,人体的肠道细胞们召开了一场紧急会议。主角是勤勤恳恳的“蠕动工作者”——肠平滑肌细胞,它正在控诉自己工作的艰难:“糖尿病患者的肠道就像一条老旧的‘地铁线’,谁来修修?”

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或者身边有人患糖尿病,便秘这个隐秘却常见的问题或许并不陌生。那么,糖尿病和便秘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这场“肠道会议”或许能为我们揭示真相。

糖尿病与便秘的“隐秘连线”

让我们先从糖尿病的“幕后操作”说起。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血糖控制中心”早已失控,导致血糖水平像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这种“血糖风暴”不仅会损害血管和神经,还会悄悄盯上肠道,特别是那条负责排泄的“地铁线”——大肠

连接一:神经系统的“断电事故”

糖尿病对肠道的最大威胁,是它可能损害自主神经系统。听起来复杂?没关系,让我们简单点:想象你的肠道是一条地铁,而自主神经就是地铁的“中央调度系统”,负责指挥列车准点发车。如果神经系统遭到糖尿病的破坏,这条线路的“列车”自然会变得迟缓,甚至停摆,导致便秘问题。

据权威统计,约6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病变,而这种病变往往会首先袭击肠道,导致排便困难。肠平滑肌细胞无奈地抱怨:“没有指挥,我们就像失控的民工,干起活来全靠运气!”

连接二:水分的“蒸发之谜”

糖尿病患者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他们常常感到口渴,尿量也比常人多。这背后是高血糖在搞鬼——当血糖过高时,肾脏为了“洗刷”掉这些多余的糖分,会拼命增加尿量。结果,身体里的水分被大量排出,而大肠却因缺水而无法正常运作。

“肠道里的存货(粪便)干得像块石头,我们怎么挤得动?”肠道细胞们一边抱怨,一边苦哈哈地工作着。大便变硬、排出困难的根本原因,往往是水分不足。

连接三:药物的“副作用黑名单”

许多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糖药,比如二甲双胍。然而,降糖药有时会对肠道“下黑手”,导致便秘或腹泻问题反复交替。肠道细胞们纷纷吐槽:“明明是帮血糖‘打工’,却让我们吃尽苦头!”

不仅如此,一些患者为了控制血糖,还会减少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摄入,甚至不吃主食。这种饮食习惯会导致纤维素摄入不足,进一步加重便秘问题。

便秘的背后:肠道细胞的“吐槽大会”

让我们把镜头拉近,看看肠道细胞们的“内部会议”:

大肠蠕动细胞:我们太累了!血糖高的时候,神经系统罢工,我们就成了无头苍蝇!

肠道黏膜细胞:水分呢?水分在哪?每次都干巴巴的粪便,我们怎么能顺畅工作?

肠道菌群代表: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太单一,不爱吃蔬菜水果,我们的“粮仓”都快空了!

这场吐槽大会揭示了便秘的根源:神经损伤、水分不足、饮食结构紊乱、菌群失衡……这些问题环环相扣,最终让糖尿病患者的肠道陷入了困境。

如何调理?让肠道重新“上轨道”

既然我们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调理的方向也就清晰了。以下是几条科学建议,帮助糖尿病患者摆脱便秘困扰。

1. 补水,给肠道“加油”

每天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尤其是早晨起床后,喝一杯温水,可以唤醒肠道的“动力系统”。记住:即便不觉得口渴,也要主动补水,这是对抗便秘的第一步。

2. 多吃膳食纤维,给菌群“喂粮”

膳食纤维是肠道的“清道夫”,能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糖尿病患者可以多吃以下低糖高纤的食物:

绿叶蔬菜:如菠菜、芥蓝、空心菜。

低糖水果:如火龙果、猕猴桃、蓝莓。

粗粮:如燕麦、糙米。

小贴士:千万别突然增加纤维摄入量,否则可能会引起腹胀或肠胃不适。慢慢增加,循序渐进。

3. 适量运动,唤醒“肠动力”

运动对肠道的帮助不可小觑!每天坚持30分钟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瑜伽或游泳,能有效促进肠道蠕动。运动时,肠道细胞们会兴奋地喊:“终于不用再单打独斗了!”

4. 调整用药,避免“副作用”

如果糖尿病患者因为降糖药出现便秘问题,可以与医生沟通,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同时,避免滥用泻药,以免损害肠道功能。

5. 益生菌的“神助攻”

益生菌是肠道的“好帮手”,它们可以调节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健康。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补充含益生菌的食物,比如酸奶(选择无糖版本)或益生菌补充剂。

6. 定时排便,培养“好习惯”

每天固定时间如厕,即使一开始没有便意,也要尝试“蹲一蹲”。这种习惯能帮助肠道细胞逐渐恢复正常的“工作节奏”。

结语:让肠道“不再堵车”

糖尿病导致便秘,就像一场肠道的“交通事故”。但只要我们找到问题的根源,采取科学的调理方法,就能让肠道重新“上轨道”。记住: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它带来的“小问题”。

最后,大肠君在会议上总结发言:“只要血糖控制好、饮食结构合理、还愿意多喝水、多运动,便秘一定可以被赶跑!”肠道细胞们纷纷鼓掌,期待着你为它们打造一个更加健康的生活环境。

参考资料: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21年更新版。

《膳食纤维对糖尿病便秘的影响》,《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20年第4期。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中华神经学杂志》,202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