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没吃糖糖尿病(不吃糖糖尿病会好吗)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不吃糖就不会得糖尿病?这些误区你需要了解一下

原标题:【新华网独家连线】不吃糖就不会得糖尿病?这些误区快来了解一下

近年来,糖逐渐成为了“甜蜜的烦恼”,因摄糖过多导致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多,许多人担心甜食吃多了会得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更是“闻糖”色变,甜食吃多了会不会得糖尿病?控制血糖的密码到底是什么?今天是联合国糖尿病日,新华网记者专访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郭晓蕙,带来权威解答。

年轻人很流行“抗糖” 到底抗的是什么“糖”?

郭晓蕙:对于市面上的“抗糖”产品是否有效,尚无科学依据,绝大部分“抗糖”产品并未经过系统化专业验证,所以不能过分地依赖这些东西,还是要从根本上改变生活方式。

“零糖”产品关键看零蔗糖还是零卡路里,如果说吃起来还挺甜,用的是玉米淀粉、果糖等替代蔗糖,实际上热量也是很高的,所以大家一定要仔细地去看配料表。

一克糖产生4千卡的热量,而一克脂肪产生9千卡热量,10克油约为一汤勺左右,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容易脂肪就过量了,建议尽可能地少吃油炸的食品。预防糖尿病要做到管好嘴、迈开腿,做到吃、动要平衡。

少吃糖,就不会得糖尿病吗?

郭晓蕙:不仅仅是糖,还应该考虑热量,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也是引发糖尿病的原因。不吃糖但经常吃一些热量比较高、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也会让人越来越胖,还会因为肥胖导致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就会到来。想要预防糖尿病,也可以从这方面入手,调整饮食结构,注意饮食多样化,防止营养过剩。

为什么糖尿病趋于年轻化?

郭晓蕙:生活方式改变是一个重要原因,不爱运动的人更多了。以前孩子们的娱乐方式是跳绳、踢毽子、跳格子等,现在他们在计算机游戏的格子里面跳,只动动手指,身体消耗少了,特别早就开始发生肥胖。糖尿病和肥胖是分不开的,不爱运动的胖孩子很容易就成了糖尿病危险人群的后备军。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郭晓蕙: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人体内唯一可以降血糖的激素。身体为什么会糖代谢不好,那就是胰岛素抵抗,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很多人可能很早就开始胰岛素抵抗了,这时血糖还能维持正常,因为胰岛素分泌得多,仔细检查会发现餐后血糖高,这时已经到了糖尿病前期阶段了。当我们的胰岛功能长期超负荷运转,胰岛功能下降,胰岛素没有那么多了,这时候空腹血糖也升高,就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了。

怎样才能预防糖尿病?

郭晓蕙:父母我们不能挑选,年龄我们也不能改变,但是能改变的是生活方式,摄入热量增加相应的运动量也要增大。从幼儿园开始,就要培养孩子爱动爱跑爱跳这样的习惯,让他们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重,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特点的运动形式,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及并发症检查等,是有效控制疾病的重点。

有遗传史的人一定会得糖尿病吗?

郭晓蕙:遗传不是一定会导致糖尿病,糖尿病高危人群只要从小爱运动,将体重维持在合理范围,定期监测自己的血糖,通过有效的生活方式进行干预,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

糖尿病不吃药可以逆转吗?

郭晓蕙:很多患者因为害怕终生服药而选择不吃药、不治疗,其实这是一个特别错误的做法,越早治疗越有可能脱离治疗,越往后拖,最后胰岛功能全坏了,到那个时候想治,想回到从前,是回不去的。

怎么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郭晓蕙:对于并发症也是早发现早治疗,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发症的发生。另外,还可以选择进行药物有效干预,早治疗让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我们现在有一个共同照护的管理模式,患者在医院里我们给他教育,指导和监测。回家以后患者可以上传血糖和饮食情况,在线上和管理师交流,慢慢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提出了明确目标,到2022年和2030年,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60%及以上和70%及以上。所以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大家努力。

记者:李由 袁晗

来源: 新华社

不吃糖就不会得糖尿病?这些误区快来了解一下

近年来,糖逐渐成为了“甜蜜的烦恼”,因摄糖过多导致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多,许多人担心甜食吃多了会得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更是“闻糖”色变,甜食吃多了会不会得糖尿病?控制血糖的密码到底是什么?今天是联合国糖尿病日,新华网记者专访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郭晓蕙,带来权威解答。

年轻人很流行“抗糖” 到底抗的是什么“糖”?

郭晓蕙:对于市面上的“抗糖”产品是否有效,尚无科学依据,绝大部分“抗糖”产品并未经过系统化专业验证,所以不能过分地依赖这些东西,还是要从根本上改变生活方式。

“零糖”产品关键看零蔗糖还是零卡路里,如果说吃起来还挺甜,用的是玉米淀粉、果糖等替代蔗糖,实际上热量也是很高的,所以大家一定要仔细地去看配料表。

一克糖产生4千卡的热量,而一克脂肪产生9千卡热量,10克油约为一汤勺左右,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容易脂肪就过量了,建议尽可能地少吃油炸的食品。预防糖尿病要做到管好嘴、迈开腿,做到吃、动要平衡。

少吃糖,就不会得糖尿病吗?

郭晓蕙:不仅仅是糖,还应该考虑热量,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也是引发糖尿病的原因。不吃糖但经常吃一些热量比较高、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也会让人越来越胖,还会因为肥胖导致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就会到来。想要预防糖尿病,也可以从这方面入手,调整饮食结构,注意饮食多样化,防止营养过剩。

为什么糖尿病趋于年轻化?

郭晓蕙:生活方式改变是一个重要原因,不爱运动的人更多了。以前孩子们的娱乐方式是跳绳、踢毽子、跳格子等,现在他们在计算机游戏的格子里面跳,只动动手指,身体消耗少了,特别早就开始发生肥胖。糖尿病和肥胖是分不开的,不爱运动的胖孩子很容易就成了糖尿病危险人群的后备军。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郭晓蕙: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人体内唯一可以降血糖的激素。身体为什么会糖代谢不好,那就是胰岛素抵抗,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很多人可能很早就开始胰岛素抵抗了,这时血糖还能维持正常,因为胰岛素分泌得多,仔细检查会发现餐后血糖高,这时已经到了糖尿病前期阶段了。当我们的胰岛功能长期超负荷运转,胰岛功能下降,胰岛素没有那么多了,这时候空腹血糖也升高,就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了。

怎样才能预防糖尿病?

郭晓蕙:父母我们不能挑选,年龄我们也不能改变,但是能改变的是生活方式,摄入热量增加相应的运动量也要增大。从幼儿园开始,就要培养孩子爱动爱跑爱跳这样的习惯,让他们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重,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特点的运动形式,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及并发症检查等,是有效控制疾病的重点。

有遗传史的人一定会得糖尿病吗?

郭晓蕙:遗传不是一定会导致糖尿病,糖尿病高危人群只要从小爱运动,将体重维持在合理范围,定期监测自己的血糖,通过有效的生活方式进行干预,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

糖尿病不吃药可以逆转吗?

郭晓蕙:很多患者因为害怕终生服药而选择不吃药、不治疗,其实这是一个特别错误的做法,越早治疗越有可能脱离治疗,越往后拖,最后胰岛功能全坏了,到那个时候想治,想回到从前,是回不去的。

怎么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郭晓蕙:对于并发症也是早发现早治疗,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发症的发生。另外,还可以选择进行药物有效干预,早治疗让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我们现在有一个共同照护的管理模式,患者在医院里我们给他教育,指导和监测。回家以后患者可以上传血糖和饮食情况,在线上和管理师交流,慢慢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提出了明确目标,到2022年和2030年,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60%及以上和70%及以上。所以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大家努力。

监制:肖阳 朱永磊 邱小敏

策划:刘宗荣 李由

记者:李由 袁晗

摄影、后期:陈杰

糖尿病人到底能不能吃无糖食品?一文讲清楚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

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2020年,世卫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糖尿病已成为10大死亡原因之一。

从确诊开始,糖尿病患者就踏上了漫长而艰难的控糖之路,日常随处可见的甜食、糕点、饮料等统统成为禁忌。然而近几年“无糖”之风兴起,无糖汽水、无糖糕点平时随处可见,遇上传统节日很多商家更是推出无糖汤圆、无糖月饼、无糖粽子……来吸引控糖人的眼光。

那么,糖尿病人真的可以随意吃“无糖食品”吗?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小荷医典带你揭开真相。

一、患上糖尿病,真的是因为吃太多糖?

很多人以为糖尿病是吃糖导致的,在确诊时会有这样的疑问:“我平时也不爱吃糖啊,怎么会得糖尿病?”其实这是一个常见的误区。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它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自身免疫等有关。

1型糖尿病多是由于先天自身的免疫功能缺陷和遗传引起。

2型糖尿病除了遗传因素,起病和病情进程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包括饮食习惯、生活作息习惯、年龄、微生物感染等。

患有糖尿病的人确实需要严格控制糖的摄入,但如果单纯地将糖尿病的发病归因于吃糖是片面的。

二、糖尿病人可以随意吃“无糖食品”吗?

1.什么是无糖食品?

“无糖”不代表糖含量为0。

根据GB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无糖或不含糖”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

也就是说,如果某产品标上了“无糖”,是指每100克或100毫升产品此含糖量不超过0.5克。

市面上的无糖食品,一般会是不添加蔗糖(甘蔗糖和甜菜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的甜味食品,但是可以含有糖醇(包括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甘露醇)等蔗糖替代品。

糖醇的血糖生成指数较低,吸收更慢,不会引起血糖快速上升,所以被广泛用于糖尿病人食品中。但是,糖醇并不是不含能量,例如木糖醇热量为每克2.4千卡,吃多了还是会造成超重肥胖,糖尿病人也不能无限量地食用。

2.比控糖更重要的是控制总能量

日常摄入量和消耗量保持平衡,是维持健康体重的关键,也是调节和控制血糖的重要因素。

如果【能量的摄入>能量的消耗】,短期可能导致血糖的升高,长久则会引起超重和肥胖,导致胰岛素抵抗,使血糖更加难以控制。

反之【能量的摄入<能量的消耗】,则会导致体重下降甚至消瘦及营养不良的发生。

所以,无糖食品并不代表可以尽情食用,糖尿病患者想要控制好血糖,关键还要看总能量摄入。

3.无糖食品中,这些不利于控制血糖

淀粉

如果无糖食品中包含大量淀粉,那么在进食后,淀粉仍会在体内转变成葡萄糖被人体吸收,血糖仍然会明显升高,所以糖尿病患者要控制食用。

油脂

无糖月饼、无糖汤圆等包含各种馅料:黑芝麻、豆沙、红豆等,为了保证馅料的口感和风味,在制作过程中可能会使用油脂,仍属于高脂肪、高能量食物。

例如,100克(3颗)的黑芝麻汤圆中含的能量大概是272千卡,12.7克的脂肪,多吃就会增加能量的摄入。

研究显示,过多摄入加工肉类(包括加工畜禽肉类),可增加 2 型糖尿病发病风险。

虽然一些加工肉中可能不包含糖,但是为了延长加工肉的保存,商家会使用大量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过多摄入加工肉类(包括烟熏、烘烤、腌制),可能会增加 2 型糖尿病发病风险。

例如常见的腊肉、腊肠、火腿等,糖尿病患者也要限制食用。

三、糖尿病患者如何健康饮食?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无糖食品并不意味着能放心地大量食用,要想控制血糖,最好的饮食方法还是少吃任何加工食品、包括“无糖食品”,多吃全谷、豆类和新鲜蔬菜。

调整营养素结构,控制能量摄入,有利于血糖控制及改善肠促胰岛素分泌、维持理想体重并预防营养不良发生。糖尿病患者可参考下图进行健康饮食管理:

图源:小荷医典

除了掌握科学的饮食方法,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生活方式也是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图源:小荷医典


参考资料: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

[2]中国营养学会糖尿病营养工作组. 《中国2型糖尿病膳食指南》及解读 [J] . 营养学报, 2017, 6:521-529.

内容编辑:杜瑜

医学审核:陈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