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妊娠糖尿病黎明现象(妊娠糖尿病黎明效应)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为何会有“黎明现象”?《自然》刊发相关论文

北京时间3月25日凌晨,《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区GABA神经元的REV-ERB基因控制胰岛素抑制肝脏糖异生的昼夜节律,该研究对于深入了解中枢神经系统对外周糖代谢的时空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将有助于指导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策略。

这一研究由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生殖与发育研究院丁国莲课题组、美国贝勒医学院孙正课题组,以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陈丽课题组等合作完成。

据悉,专家在临床上发现,一些糖尿病患者中,有一部分会发生“黎明现象”。这部分患者在夜间或白天大部分时间内血糖控制尚可且平稳,但在黎明时分尤其是早餐后呈现高血糖,提示此类患者可能存在胰岛素敏感性的节律异常。

经相关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在黎明时分尤其是早餐后呈现高血糖,与REV-ERB-α和REV-ERB-β的表达节律异常相关。因此,该研究对糖代谢中胰岛素敏感性节律的调控机制的揭示,不仅是对生理现象的阐释,也为困扰糖尿病患者的“黎明现象”,提供机制解释和治疗建议。

早在几十年前,科学家们对小鼠和人类的研究就已发现,糖代谢中的胰岛素敏感性存在昼夜节律。正常生理状态下,肝脏生糖在觉醒前后达到高峰,以防止睡眠中出现低血糖,并为觉醒后的神经认知和运动活动提供能量;与此同时,肝脏对胰岛素抑制糖异生的敏感性也在觉醒时达到高峰,以应对预期即将到来的进食行为,促进吸收膳食营养,补充在睡眠期间减少的能量储备。

正是这两种机制相互制约,伴随着胰岛素水平的波动,维持着血糖在一天当中的稳定。然而这种胰岛素敏感性昼夜节律的生理调控机制如何,此前一直未有明确答案。(总台央视记者 王殿甲)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糖尿病患者的黎明现象和Somogyi效应到底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上有两个现象,即黎明现象和Somogyi效应。具体是什么意思,今天咱们通过一个小病例解释一下。

中年男性,55岁。患2型糖尿病10年余,服用二甲双胍肠溶片0.5g,每日三次,以及睡前中效胰岛素20U皮下注射治疗。患者的血糖监测显示:凌晨两点血糖2.9mmol/ L ,晨起空腹血糖12.0mmol/ L ,该患者空腹血糖升高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先解释一下这两个现象:

Somogyi 效应是在夜间曾有低血糖,睡眠中未被察觉,但导致体内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加,继而发生反跳性高血糖。

黎明现象是夜间血糖控制良好,无低血糖发生,仅于黎明(3-9点)短时间内由各种激素间不平衡分泌所引起的一种清晨高血糖状态。

由分析可知:患者2型糖尿病10年,二甲双胍和胰岛素治疗,血糖检测凌晨2点血糖2.96mmol/ L (低),清晨空腹血糖12.0mmol/ L (高),该患者清晨血糖升高的原因为 Somogyi 现象。

以上两种情况如何避免?

一个字“难”。可通过调整胰岛素剂量尽量避免,但不是绝对。

这是人体内分泌系统自我调整和适应的一个结果,人为很难去干预。尽管我们已经发明了胰岛素来治疗糖尿病,但对于疾病本身而言,人体还有自我调整去克服或适应它的过程,而对于这样的过程,人为的感悟能力是很有限的。

由此希望跟大家传输一个理念,目前医学对疾病的解决还是很有限的,人体的复杂程度远超我们对一个生命或一个机械的认知。

尊重自然规律,真爱生命。

(今天就聊到这,下篇文章见)

#健康科普大赛# #谣零零计划# #清风计划#

糖尿病的黎明现象

黎明现象定义

指糖尿病患者在夜间血糖控制尚可且平稳,即无低血糖的情况下,于黎明时分(清晨3~9时)由各种激素间不平衡分泌所引起的一种清晨高血糖状态。

可能机理

1、胰岛素拮抗激素水平升高及胰岛素抵抗增加

生长激素(GH)、皮质醇、胰高糖素及儿茶酚胺。大多数研究表明DMDP患者清晨血清GH水平升高为DP的主要原因。

2、机体对胰岛素的廓清和需要量增加

黎明时患者的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加和机体对胰岛素的廓清率增大有关。

3、其它

如患者的精神状态、黎明时的觉醒及睡眠深度等均可影响黎明时的血糖水平。

好发人群

黎明现象(DMDP)多发生在糖尿病患者中,亦可见于健康人群。以下人群多见

胰岛功能严重受损

患者年龄年轻

胰岛素抵抗

皮质醇、生长激素增高(单纯性肥胖、服用皮质激素)

鉴别

应该注意DMDP与其它原因的清晨高血糖相鉴别,例如降糖剂过量所致的夜间低血糖后反应性高血糖(Somogyi现象)等。

(注:如果血糖值在6左右,我们认为它是黎明现象。如果是3点几,就不是黎明现象,是因为低血糖引起的高血糖反应。若凌晨3时血糖大于6.1毫摩尔/升(110毫克/分升),同时早餐前空腹血糖大于8毫摩尔/升(145毫克/分升),即“高后高”,就可断定为“黎明现象”。)

临床处理

一般治疗

消除患者的精神负担,改善和加深睡眠,选用改善 胰岛素敏感性药物等。

药物: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例如吡格列酮)

胰岛素治疗

速效胰岛素的应用

胰岛素泵治疗中,于黎明时分增加速效胰岛素用量

中效胰岛素的应用

晚餐前/晚睡前加用中效胰岛素(可能与中效胰岛素作用高峰后移至黎明有关)。

长效胰岛素的应用

早餐前用长效胰岛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