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水泡糖尿病(糖尿病人手上起水泡)
- 1、每位糖尿病患者都可能遇到的皮肤瘙痒等皮肤问题,处理方法帮您总结好了
- 2、手脚5个症状,提醒你糖尿病上身了,这1种运动,控制血糖最有效!
- 3、千万要留心!手上老是长水泡,或是这2种病在预警,别大意了
每位糖尿病患者都可能遇到的皮肤瘙痒等皮肤问题,处理方法帮您总结好了
日常生活中,每一位糖友朋友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皮肤问题,比如皮肤瘙痒、水疱等。
这些皮肤问题如果处理得不好,可能会加重糖尿病病情,引发严重糖尿病并发症。
本文为您总结了常见皮肤问题的处理方法,建议收藏,有备无患嘛。
1.皮肤瘙痒
搔抓会造成皮肤破损,引起感染,因此必须注意皮肤干燥的护理。
护理方法如下:
- 不用热水,用温水洗澡,1-2次/周。
- 浴后可涂油类物或植物油等,以保持皮肤润滑。
- 内衣要用纯棉织品。
- 对泛发性的瘙痒,可内服抗组胺药物,如扑尔敏、苯海拉明等。局限性的瘙痒可应用止痒剂,荷酚液外用或中草药外洗等。
- 女性外阴瘙痒可用氟轻松软膏,温开水冲洗后,涂1-2次/周,或达克宁软膏外用。
2.水疱
全身营养状况较差、消瘦、皮肤抵抗力低下的糖友容易发生水疱,一般在四肢远端皮肤。水疱大小不等、与烫伤相似,没有自觉症状。
护理方法如下:
- 为防止继发感染,避免水疱受压而搔抓皮肤。
- 早期尽量不穿鞋袜,对于小的水疱一般不予特殊处理,较大的水疱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渗液,并用无菌纱布包扎。
- 若水疱破溃,形成糜烂创面者,可涂红霉素软膏,并用紫外线照射,有消炎、收敛作用。
3.皮肤感染
糖尿病患者的高糖环境使皮肤易被细菌感染,表现为皮肤反复出现疥、痈、汗腺炎、毛囊炎等。
严重者可引发脏器或全身病变,甚至器官功能衰竭。
护理方法如下:
- 初期的疖、毛囊炎,可以在其顶部涂吉尔碘消毒剂,2次/天。
- 对于多发性疖、毛囊炎,可在局部处理的同时,全身使用抗生素,可避免痈的发生。
- 一旦出现痈,必须加大胰岛素用量及全身足量抗生素,必要时外科切开引流,清除坏死组织,配合理疗。
4.足部感染
足部感染是糖尿病足的诱发因素之一。
护理方法如下:
- 如果足部受伤,禁用胶布直接贴在创面皮肤上,可用绷带包扎。
日常生活中要避免足部受伤:
①不可赤足行走,尤其是在海滩或游泳池旁,以避免足部外伤;
②经常检查鞋内是否有砂石、破洞,以防擦伤皮肤。
③部分糖友对温度的感觉发生障碍,因此使用保暖器具时注意不要烫伤,水温不宜超过40℃。
④热水袋要加布套使用,不可直接接触皮肤。
皮肤问题无小事,如果自己无法处理,一定要及时就医。
作者:楚门
手脚5个症状,提醒你糖尿病上身了,这1种运动,控制血糖最有效!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各种慢性疾病越来越多,比如糖尿病。一旦得了糖尿病,基本上就会伴随终身。但是早期控制得好,还是可以逆转的。所以,对于糖尿病,早发现早干预很重要。糖尿病的症状,除了容易疲劳、无端消瘦、视力下降、容易饥饿等,早期有一些症状很容易被忽视,一定要引起重视。
1. 经常手脚发麻
如果经常出现手脚发麻,特别是双手或双脚对称性的麻木或刺痛,排除颈椎病等原因,要特别注意血糖,很可能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导致出现这种情况,建议做一个糖尿病筛查,以免贻误病情。
2. 手脚长肉芽肿
糖尿病早期,常常会在手背、脚背长环状肉芽肿,颜色鲜红或者红褐色,逐渐融合成斑块,也可能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没有明显的瘙痒,按上去硬硬的,不要当成是普通的皮肤病,这也是糖尿病的症状。
3. 手脚长疱疹
皮肤病变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而且种类很多,血糖偏高者出现皮肤潮红、发痒,手脚部突然出现水疱,大小不等,数周后自愈,留下黑斑,而且反复发生,要引起重视。
4. 皮肤瘙痒
在干燥的季节,很多老年人由于皮肤缺水,会有皮肤瘙痒现象,如果出现四肢,乃至全身性的顽固的皮肤瘙痒,要警惕是糖尿病引起的身体脱水而导致的发痒。
5. 手足癣
血糖升高,皮肤中糖原含量增高,让霉菌、细菌有了生存的沃土,引起手足部的真菌感染、瘙痒,就形成了手足藓、体癣、股癣。
得了糖尿病也不用慌,除了正常的遵医嘱,平时的饮食、锻炼,是控制血糖的有效方法。
1.健步走:世卫组织认为,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这项运动适合所有人群,当然包括糖尿病患者。通过每天1小时的走路,就可以有效控制血糖。能够每天累计走1万步,包括上楼梯,对早期糖尿病的逆转大有好处。
2.太极拳:太极拳的动作很全面,周身“一动无有不动”,身体各关节和各大肌群都参与运动,能够养气凝神、控制体重、活血强筋,长期锻炼有助缓解压力,增强身体免疫力,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因此对于控制和降低血糖有明显的效果。
国内外都有研究证实,太极拳是糖尿病患者非常理想的锻炼方式。坚持练太极拳的糖尿病患者,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都明显降低,而且并发症也减少。同时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功能,对于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而且太极拳作为一项非常温和的有氧运动,极少产生身体伤害,非常适合中老年人练习。
不管是什么运动,都有坚持“1.3.5.7.9“”的原则:
“1”:饭后1小时再进行锻炼
“3”:每次至少锻炼运动30分钟
“5”:每周锻炼次数不少于5次;
“7”:选择不过分剧烈的运动,运动时最大心率≦170-年龄(比如50岁,运动后10分内测量,心率应该在120左右)
“9”:锻炼要长久,坚持才有效果。
版权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图文无关。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千万要留心!手上老是长水泡,或是这2种病在预警,别大意了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属于“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水泡可能是你身体的‘紧急刹车’,可千万不要当作小事一笑而过。”这句话让李秋平在药店挑选中药饮片时,差点把手里的枸杞掉到地上。
她这几天的手背上总是莫名其妙地长出一些水泡,虽然不大,但总有点反复。而最令她头疼的是,她的手背总是痒得让她忍不住去抓,结果水泡就变得越来越多。
“秋平,你怎么了?手上又长水泡了?”站在药店一角的邻居张阿姨看到李秋平的手,忍不住开口问道。
张阿姨是她住在同一个小区的邻居,平时关系很好,两人也常在楼下的小花园里聊天。
这一次,李秋平又来买中药,是为了缓解自己因手部水泡带来的不适。
“唉,张阿姨,最近手上的水泡总是不见好,痒得我都快忍不住抓了,烦死了。”李秋平叹了口气,
“不过我想了想,可能是天气变了,手出了些汗,结果就长出这些小水泡吧。每年换季我都有这种情况。”
张阿姨听了,眉头微微一皱:“哎呀,秋平,别小看这些水泡。医生上次可说了,水泡可能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可能是你身体的某些警报响了呢。”
李秋平顿时好奇了:“什么警报?怎么可能,水泡不就是皮肤出点问题吗?”
张阿姨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从自己的药箱里拿出了一张病例资料:“你看,医生告诉我,手上老是长水泡,特别是反复出现的时候,可能与两种病有关系。
这不是我吓唬你,而是真的有可能是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
“真的假的?”李秋平瞪大了眼睛。
张阿姨点点头:“真有可能。那我给你讲讲这两种病,一听你就知道有没有关系。”
张阿姨开始细致地讲解:“首先,咱们说的第一种病,就是接触性皮炎。
你想啊,皮肤与外界物质接触过多,像某些洗洁精、洗衣粉,甚至是空气中的污染物、紫外线什么的,都会刺激到皮肤。
而这个刺激,长期积累下来,皮肤就可能产生反应,最常见的就是水泡、红肿和痒感。”
“不过接触性皮炎和你想的不一样,它可不仅仅是因为皮肤直接受到了伤害,也可能是你身体的免疫系统对某些物质过敏所导致的免疫反应。
免疫系统在过度反应时,就会把一些细胞当成‘敌人’,从而产生水泡。”
“哎呀,这也太复杂了吧。”李秋平一时有些搞不清楚,“那如果我是这种情况,是不是得天天擦药膏?”
张阿姨笑了笑:“药膏是可以用的,但最关键的是,你得找到病因。如果你是接触到某些化学物质导致的过敏反应,就得避免接触这些物质。
此外,长时间的压力、不规律的作息,甚至是饮食不当,也会让你的免疫系统不稳定,诱发这种反应。”
医生的建议也很简单:“你最好做个过敏原检测,看看是不是有某些过敏源引起的水泡问题。一般来说,如果接触性皮炎不是很严重,经过一些保湿和抗过敏的处理,应该能恢复。”
张阿姨继续道:“但如果你发现这些水泡总是周期性地反复,且不容易愈合,那就得留心了。因为还有一种病可能在背后作祟,那就是糖尿病。”
李秋平听得有些惊讶:“糖尿病?这不是会影响到血糖的吗?怎么和水泡扯上关系了?”
张阿姨点了点头:“糖尿病的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往往伴随着血液循环不良、神经系统受损等问题。最常见的一个症状就是皮肤容易出现水泡,尤其是在手脚部位。
因为高血糖会影响皮肤的愈合能力,水泡不容易愈合,就可能引发继发感染,症状逐渐加重。”
“而且,糖尿病患者常常还会出现皮肤干燥、瘙痒等症状,皮肤抵抗力差,容易受损。加上免疫系统的功能也受到一定影响,皮肤就更容易出现异常反应。”
“医生通常会建议糖尿病患者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同时保持皮肤的清洁和滋润。若水泡反复发生,一定要尽早就医,进行血糖检查,排查是否有糖尿病。”
张阿姨说完后,又给李秋平讲了一个真实的案例:“我有个朋友,小王,他就是糖尿病患者,早期也没太在意手上的水泡。
后来,他的水泡越来越多,而且反复不愈,最终,去医院检查才发现自己已经有轻度糖尿病了。幸好及时治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啊,秋平,不管是接触性皮炎还是糖尿病,手上长水泡真的不容小觑。你要是常常出现这种情况,最好去做个全面检查,别拖着。”张阿姨一边说,一边认真地看着李秋平。
听完张阿姨的叮嘱,李秋平的心情复杂极了。她本来只是觉得手上的水泡不值一提,可现在似乎这事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张阿姨也给她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建议。
“最基本的,还是得保持手部的干燥和清洁。特别是在夏天,手掌和指缝容易出汗,水泡就容易形成。所以一定要定期清洁,尽量避免接触过多的化学品。
而且,像洗衣粉、洗洁精这些刺激性较强的物质最好戴上手套。”
“另外,注意饮食,保持充足的水分。如果你发现自己容易疲劳、手脚麻木,也最好去医院做个糖尿病筛查。糖尿病其实并不难控制,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
“最后,保湿也非常重要。”张阿姨笑了笑,“你看看我的手,老年斑虽然多了点,但皮肤一直很润滑,就是因为每天都做保湿护理。你也可以试试。”
李秋平在离开药店后,心中一直想着张阿姨的话,决定去医院检查一下自己的健康状况。她终于明白,水泡不仅仅是皮肤问题,它可能是潜在疾病的信号。
她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如果水泡反复出现,甚至成为慢性疾病的表现,那么是不是有更多的疾病会通过类似的皮肤反应警示我们?”
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因为皮肤实际上是我们身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它的异常往往能反映出内部器官或系统的不健康。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1]祁琴,杨青平,郑捷,等.糖尿病足患者合并皮肤软组织感染危险因素及其预测模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3,33(19):2931-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