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糖尿病视力变好(得了糖尿病视力模糊怎么办)
别让糖尿病夺走视力!专家呼吁把握治疗时机或可恢复视力→
在中国糖尿病患者中,罹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下简称“糖网”)的人数已达3000万以上,可导致低视力甚至失明,但只要早发现并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糖网”仍可防可治。
3月25日,由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眼底病专科主任童晓维主编的新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与治疗》正式发布。
童晓维介绍道,“糖网”的可怕之处就在于早期没有任何症状,尽管出现了眼底出血,但只要没有波及黄斑,视力可能依然不受影响,因此极易被忽视。一旦出现视力下降等症状,病情往往已经相当严重,患者也已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严重者可致盲,且病程不可逆。
如果能把握第一次眼睛出血的时机,甚至能让很多患者恢复到正常的视力,但很多患者过来就诊时就已经很晚了。
童晓维说,“很多时候,我们像是在和时间赛跑!”
据悉,2021年4月,受“健康中国·家有名医”丛书编委会委托,童晓维和团队开始筹备编写《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与治疗》。该书以问答形式展开,通过136个有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热点问题与解答,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全方位诠释。
书中在对疾病用文字表述的同时,配合了近50幅插画图片,包括为这本书制作的生活类漫画、疾病解剖与机制原理类图画等,并汇集了相关疾病的专业影像资料,目的是帮助读者直观深刻地理解“糖网”的发生发展特点及有效获取预防治疗知识。
希望患者可以接收到这些‘有趣的科普’,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养成好的用眼习惯,并持之以恒。除了送给患者及家属,也希望这本书能帮助到更多的青年眼科医生。
童晓维表示,国内基层眼底病专业医生数量不足,希望这本书也能帮助到更多的青年眼科医生。
作为该书副主编,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副院长陆丽娜介绍了人工智能(AI)应用于“糖网”筛查现状,以及医院开展的人工智能辅助眼健康筛查相关工作。
现场还为广大读者免费提供人工智能眼健康检查,并由主编童晓维对检查报告进行答疑解惑。
记者:郁婷苈
图片:郁婷苈
编辑:史笑雨
糖尿病引发眼底病、白内障,中西结合拯救患者视力。
糖尿病引发眼底病白内障,中西结合拯救患者视力。
他是有糖尿病有6年,看东西模糊,有三年多了,现在视力是0.8+3。因为66岁,既有老年性的因素,同时又因为血糖有点高,也加速了老年性白内障的进展。
今天下午他的手术也是非常的顺利,三五分钟就做完了,然后给他装了一个双焦的晶体,所以他看近的地方视力也达到了0.8,很舒服。
像现在的白内障的手术比较成熟了,常规做的就是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因为这个患者有糖尿病所引起白内障,所以术后还会吃些中药,吃些中药的目的是促进手术康复。另外他现在目前因为糖尿病有轻微的视网膜病变,所以通过吃中药的方式防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一步的进展。这是中西结合的好处和优势。
糖尿病后遭遇“视力窃贼”!这种最新的治疗方案打破黑暗,找到光的方向
因为糖尿病,长期的高血糖使得他被“视力窃贼”—糖尿病黄斑水肿偷走了视力。在过去几年间,每2个月一次,他先后接受了51针治疗。此次,他的眼睛将再次迎来新的曙光。近日,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这位老伯成为全国首批接受糖尿病黄斑水肿治疗新方案的患者之一,未来可以延长到每四个月到医院接受一次注射治疗控制疾病。
糖尿病黄斑水肿超1千万,急需打破治疗困局
视力受损是全球瞩目的健康问题,影响着超过2.53 亿人的日常生活。黄斑是眼底主要负责视野、辨别颜色及亮度的区域。当黄斑病变时,看到的东西忽大忽小、颜色线条扭曲、立体感变差,严重时造成失明。
中国是一个糖尿病大国,已经突破一亿人次。据不完全统计划,在糖尿病人群当中,大概有1/3会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这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间,又有1/3会发生糖尿病黄斑水肿,预估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人数大概超过1千万。
“黄斑变性已成为老年人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55岁人群的患病率是15.5%,此后每增长10岁,患病率都会提升百分之十左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眼科中心主任孙晓东一直在试图焕新中国眼底治疗,为更多的患者打破黑暗,找到光的方向。
然而,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病人面临诸多困局。目前,全球都是以抗VEGF治疗作为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一线治疗,同时配合一些激素治疗和激光治疗。眼底病为多致病因素性疾病,但目前各类抗VEGF药物大多都是单通路治疗,仅针对单一致病因子VEGF家族的靶向治疗在临床实践效果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更为艰难的是患者的坚持。孙晓东坦言:
“糖尿病就像高血压一样,需要非常长的时间。糖尿病黄斑水肿治疗需要2年-5年,目前我们做的临床试验最长的是做过5年。在这个过程中持续的治疗,如果每个月治疗一次或者每两个月治疗一次,对于患者就医的过程、支付能力、随访、方便性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视力疗效维持的时间大幅提升,期待突破9针限制
全新的针对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治疗方式有望破局。
“我们非常高兴一些患者能够信任我们的医院和医生一起去做更好的治疗。” 作为首个专为眼内注射设计的创新双特异性抗体糖尿病黄斑水肿适应症国内临床研究的牵头研究者,孙晓东给出了这一评价:疗效更强、给药间隔更长,“通过全球以及中国的三期临床试验可以看到,治疗以后大概有70-80%的患者,治疗间隔可以从原来的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延长到三至四个月,患者的视力疗效维持的时间大幅提升。”
不过,法瑞西单抗不仅适用于既往接受过其他治疗方案的病人,还适合初治病人。孙晓东坦言,“
临床试验当中,它是在一个严格、严谨、规范的条件下开展了临床研究,但是真实世界当中它会受到患者血糖、经济条件、挂号等各种各样的因素控制。一个真的好的药上来以后,能够解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也是我们很期待的。”
《“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已经正式将眼底病新增为重要防治病种,并明确提出要关注老年人等重点人群,以期降低疾病负担和致盲率。
现在国家规定糖尿病治疗报销是9针,按照过去的药物,大概一年到一年半就把这9针用完了。孙晓东也呼吁,希望能够突破目前9针的限制。未来期待医保政策能更多地支持那些慢病患者,给予更高的报销针数,这是未来需要去进一步努力的,当然我们也希望价格越便宜越好,能够帮到那些患者,
“更期待这种最新的治疗方案能够尽早进入国家医保目录,造福更多的中国眼底病患者,为他们带来长期视力获益和更好的生活质量,拥抱‘临床治愈’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