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不能吃葱(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吃葱)
有糖尿病的人,少吃这5种食物,越吃血糖越高!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医生,我真的很注意饮食了,怎么血糖还是居高不下?”
“医生,我从来不吃糖啊,为什么还是得了糖尿病?”
在门诊中,常常听到这样的疑问。许多人以为糖尿病就是“吃糖吃出来的”,所以不吃糖就万事大吉了。
然而,真正让血糖飙升的“元凶”往往藏在我们每天的食物中,甚至是一些看似健康的选择。今天,就来揭秘 5类最容易让血糖失控的食物,看看你是不是也中招了!
你以为戒掉白糖就安全了?其实,米饭、面条、白面包才是“隐形糖”!
精制碳水化合物在体内会快速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迅速升高。尤其是白米饭、白面条、馒头等,它们的 升糖指数(GI) 很高,吃下去后,血糖飙升的速度比吃糖还快!
真实案例:血糖飙升的“白米饭杀手”某三甲医院的内分泌科曾接诊过一位57岁的糖尿病患者张先生,他一直认为自己饮食很健康,三餐都是米饭、青菜、瘦肉,几乎不吃甜食。但奇怪的是,他的血糖一直居高不下。
医生仔细询问后发现,他每顿饭都要吃两大碗白米饭!米饭的升糖指数高达87,比可乐还高(可乐GI大约63),这样吃下去,血糖当然难以控制。
怎么办?聪明替代法!· 主食粗细搭配:白米饭可以换成 糙米、燕麦、紫米、藜麦,增加膳食纤维,延缓血糖上升速度。
· 吃饭顺序有讲究:先吃蔬菜、蛋白质,再吃主食,可有效降低餐后血糖波动。
· 控制分量:每顿饭主食控制在 拳头大小,避免过量摄入碳水化合物。
炸鸡、薯条、油条,看似没“糖”,其实是血糖“炸弹”!
油炸食品含有大量 反式脂肪 和 高热量,不仅会引起肥胖,还会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让血糖调控变得更加困难。
研究数据:油炸食品如何影响糖尿病?一项发表在《中华糖尿病杂志》的研究发现,长期食用油炸食品的人,患 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32%。
而且,高温油炸会破坏食材中的营养成分,使其变得更难消化,导致血糖飙升。
怎么办?聪明替代法!· 用蒸、煮、炖、焖代替油炸,减少油脂摄入。
· 选择健康油脂:炒菜时使用橄榄油、亚麻籽油,避免反式脂肪。
· 尽量少吃外卖,很多外卖食物都经过二次油炸,健康隐患更大。
3. 甜味饮料:血糖的“隐形杀手”“我不吃糖,但我喝果汁、喝奶茶,不会有问题吧?”
错!果汁、奶茶、碳酸饮料,都是血糖的“加速器”!
医学研究:喝一罐含糖饮料,血糖会怎样?根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一瓶500ml的含糖饮料,含糖量相当于10块方糖,喝下去后,血糖在 10分钟内迅速上升,30分钟后达到顶峰,并造成 胰岛素抵抗,长期饮用可导致糖尿病加重。
怎么办?聪明替代法!· 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如果觉得寡淡,可以泡柠檬水、淡茶水。
· 喝牛奶要选无糖的,避免乳糖过量摄入影响血糖。
· 自己榨果汁要适量,最好连果肉一起吃,增加膳食纤维。
4. 高盐腌制食品:糖尿病的“隐形威胁”血糖高的人,不仅要少吃糖,还要少吃盐!
腌制食品(如咸菜、腊肉、泡菜)含有 大量的钠,会影响胰岛素功能,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人每天 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但很多腌制食品一小份就超标!
一项由北京协和医院进行的研究表明,高盐饮食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此外,高盐饮食还容易引起 高血压,而糖尿病患者本身就容易合并心血管疾病,增加中风和心脏病的风险。
怎么办?聪明替代法!· 用天然调味品代替食盐,如柠檬汁、醋、胡椒粉,减少钠摄入。
· 腌制食品少吃或不吃,可以选择新鲜食材。
· 做菜少放盐,多用蒜、姜、葱等调味,既健康又增添风味。
“水果这么健康,怎么也不能多吃?”
的确,水果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但有些水果的糖分比可乐还高!
水果含糖量排行榜(每100克可食用部分)尤其是葡萄、榴莲、香蕉等,都是“高糖水果”,糖尿病患者要谨慎食用!
怎么办?聪明替代法!· 优先选择低GI水果:草莓、柚子、苹果、猕猴桃等。
· 控制食用量:每天不超过200克,大约一个苹果的量。
· 避免果干、果脯,这些加工食品含糖量更高,不适合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误的饮食习惯!远离精制碳水、油炸食品、甜味饮料、高盐腌制食品和高糖水果,选择科学的饮食方式,才能让血糖稳稳当当,远离并发症。
健康从“吃对”开始,愿每一位糖友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饮食方式,安享健康人生!
参考文献:
1.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2.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2年第44卷
3.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相关研究报告
4. 中国营养学会《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
日常控糖 中医有招
明明很小心了,怎么血糖还是一下子就高了?到底该怎么忌口才好?其实,糖尿病血糖升高并不可怕,要命的是可能累及心、脑、神经、肾等身体器官和组织,引发各种并发症。日常生活中到底该怎样控制血糖?
近日,由广东省中医药局指导,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岭南中医科普大讲坛”最新一期请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刘敏教授,为糖友讲解中医药对付糖尿病的妙招,并提出日常食疗、起居运动等方面的实用建议。
中医药控糖有“奇兵”
刘敏介绍,糖尿病的发病跟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吃多动少自然容易导致血糖升高,健康管理和良好的生活饮食方式显得尤其重要。
糖尿病早期十分隐蔽,往往发现时已经比较严重,不少人等到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发生才被确诊。实际上,糖尿病最普遍易识别的是“三多一少”的症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如果一段时间突然有“三多一少”症状出现,千万不要大意。
刘敏说,在降低血糖、逆转糖尿病并发症方面,中医药阵营里面不少“奇兵”都有制敌“杀器”,比如,黄连、忍冬藤、翻白草能够以苦制甘;石膏、知母、生地能以寒制热;人参、黄芪、熟附片能够以补制虚;四逆汤、附子理中汤则有以温祛寒的本领。这些中药针对不同体质人群能够各自发挥作用。需要留意的是,中医药的使用必须辨证施治,不能盲目自行服药,务必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比如黄连以苦制甘,但性质苦寒败胃,体质虚寒脾胃虚弱的人就不一定合用了,一定不能自行服用。
血糖指标怎么看?记住“7和11”
糖尿病患者人数众多,当下我国大约每10人中就有一名糖尿病患者。普及糖尿病的防治知识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很多人都知道通过看血糖的指标可以诊断糖尿病和评估病情控制的效果,但这个指标的多个限定条件很多人其实一知半解。
糖尿病有什么样的诊断标准呢?刘敏介绍,医学上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是血糖指标:正常健康的血糖范围应该在3.0-6.1mmol/L之间,如果指标达到以下标准:空腹血糖≥7.0、餐后2小时血糖≥11.1、随机血糖≥11.1、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那就基本可以诊断为糖尿病了。这就是血糖的“7和11”标准。
需要提醒的是,空腹血糖在6.1-7.0之间还不能诊断为糖尿病,但也属于疾病的前期,需要拉响警铃;而“餐后2小时”指的是从用餐开始后的两个小时,而不是用餐结束后。
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糖指标的控制标准可以相对放宽——70岁放宽到7,80岁为8,90岁为9。
刘敏提醒,定期监控、记录血糖,做好“功课”,还可以提高就诊效率,让医生快速掌握情况。
另外,患者还需要每三个月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血糖指标的检测很容易受进食的影响,糖化血红蛋白是医生诊断的另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生活中如何预防糖尿病?
饮食:
对于糖友和有糖尿病风险的人来讲,生活中吃什么不会升血糖?首先要先了解不吃什么。最显而易见的是太甜、含糖量高,一入嘴就感知甜的甜腻食品。其次是稀粥、米糊等,淀粉含量高,容易快速升高血糖,造成血糖大幅度波动,增加胰岛B细胞负担。需要提醒的是,进食不要过饱也很重要,过饱同样容易造成血糖升高;同时不要为了“节约”而经常进食残羹剩饭;也不要只图口感好吃,就只吃精制的大米。
同时避免吃与体质偏性相悖的食物,要多关注食物的偏性。比如体质虚寒者,少吃寒凉性食物,多吃温热食物。“天上飞的”禽类偏温热可以多吃,海底生存的虾蟹是寒性食物,可以少吃,免得拉肚子。食物偏性也可以帮助纠正人体体质的偏颇。虚寒体质还应该少吃花旗参。总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刘敏提醒大家,不要神化“药膳”。中药材放太多,影响食物风味,不如直接喝中药,更不要盲目追随偏方验方。
建议多吃五谷杂粮,比如荞麦、燕麦、豆类、番薯(适量)、玉米、山药、粉葛、谷糠饼等,既解决饱腹感又不易升血糖。晨起常喝姜枣茶,生姜能散寒、开胃、解毒,大枣健脾养血、美颜。另外,葱、姜、蒜、花椒、芫荽都是糖友适宜的食物;动则气喘、汗多恶风寒者,可常喝人参黄芪水;心情烦躁、难以入眠者,不妨喝些莲子心水。
起居:
首先要坚持早睡早起、生活规律。辰时起,亥时眠,午未小憩心脑健。按照古人的经验,宜清晨6时闻鸡起舞,尽量晚上11时前入睡。不要熬夜,否则就会引来糖尿病、肿瘤、失眠、疲劳综合征、多汗、盗汗、小便失禁等问题。
日常还要注意适当运动,动静结合,劳逸结合、心境平和、豁达心宽。(全媒体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胡嘉鸿)
来源: 广州日报
糖尿病患者不能吃什么?
糖尿病人要根据日常情况作一些保健。根据自身体重定制合理的饮食计划。选择低血糖生成的食物。糖尿病患者尽量不用或少用单糖和双糖类碳水化合物,如蜂蜜、白糖和蔗糖等。而且要注意粗细粮搭配,烹调方法方法要科学,粮食加工不宜过于精细,日常可吃些糙米饭,降低血糖。
糖尿病不能吃什么
1、辣椒。禁忌理由:所含的辣椒素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但辣椒性热、味辛,多食助热生火,糖尿病患者。多属阴虚火旺之体,帮应习题少食。
2、甘薯。禁忌理由:含糖量在20%以上,食用后血糖会明显升高。
3、甜菜。禁忌理由: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食用后血糖会明显升高。
4、大葱。禁忌理由:葱吃得多了易使人视线不清,对眼睛有一定的不良影响,糖尿病合并眼病者不宜多吃。
5、荸荠。禁忌理由:含大量淀粉,淀粉在体内会转化为葡萄糖。
6、杏。禁忌理由:性温热,多食易上火。糖尿病患者多属阴虚内热之体,且免疫力差,应尽量不吃。
7、葡萄。禁忌理由:含大量葡萄糖、果糖及少量蔗糖、木糖,糖尿病患者慎食。
8、柿子。禁忌理由:除水分外,所含大部分为糖(包括蔗糖、葡萄糖、果糖等),糖尿病患者应尽量不吃。
9、桃。禁忌理由:性热,含糖量高,属阴虚火旺之体的糖尿病患者应尽量不吃。
10、芦柑。禁忌理由:除水分外,所含大部分为糖类物质,包括葡萄糖、果糖、木糖,多食易导致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应尽量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