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五谷(糖尿病五谷杂粮怎么吃)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辨五谷 养脾胃

中医认为,五谷性味平和,补益脾胃。《黄帝内经》记载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膳食搭配原则。传统上,五谷指稻(水稻、大米)、黍(黄米)、稷(又称粟,即小米)、麦(小麦)、菽(豆子);而现在,五谷泛指各种谷类食物。寓医于食,五谷能入药防病,又各有特点。

大米中的粳米,性味甘平,补气健脾和胃、除烦渴,适合营养不良、慢性胃炎、肠炎人群。米糠层的膳食纤维有助于胃肠蠕动,防治便秘、痔疮。平时可用粳米煮粥、做糕点,但粳米热量较高,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

黄米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E和锌、铜等元素,有益气补虚、润肠通便功效。同时,植物纤维含量高,能辅助增加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症状。

小米味甘性凉,能健脾和胃、补肾安神,适合功能性消化不良、反胃恶心、肠鸣腹泻和失眠健忘者。小米所含的维生素B1和B12,能预防口角生疮。小米含铁量高,可预防缺铁性贫血,常用于产后调养,可和羊肉同煮,治疗产后气血虚弱。

小麦有养心健脾安神、滋阴补肾除热功效,能治疗心烦失眠、汗出口渴。适合情绪抑郁者特别是更年期女性的调养。日常可选浮小麦20—30克、茯神10—20克,搭配麦冬6—10克,将药食研碎在沸水中煎煮15—20分钟,去渣饮茶,有助于缓解女性潮热心烦、多汗失眠等不适症状。

(作者为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宣磊)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八大五谷杂粮,附食谱糖尿病食谱

1、玉米

玉米所含的叶黄素和玉米黄素能预防糖尿病引发的眼部并发症(糖尿病眼病食谱可返回平台发送关键词:糖尿病眼病),如白内障、视网膜病变等。

玉米 橘子:有利于维生素的吸收

玉米 田螺:容易中毒

推荐食谱:玉米鸡翅排骨汤

专家贴心说

虽然玉米含有降糖的有效成分,但同时也含有大量的淀粉,过量食用会导致血糖不稳定,因此不宜过量食用。

2、小米

小米中的膳食纤维含量比大米要高,相对来说不易引起血糖迅速升高,适合糖尿病患者代部分主食食用。

小米 大豆:有效补充赖氨酸

小米 杏仁:容易导致呕吐和腹泻(糖尿病腹泻护理返回平台发送关键词:腹泻)

推荐食谱:胡萝卜小米粥

专家贴心说

小米所含的氨基酸中缺乏赖氨酸,故宜与富含赖氨酸的大豆,肉类食物一起食用。气滞者忌吃小米,体质虚寒者宜少食小米。

3、薏米

多吃薏米可起到扩张血管和降血糖的作用,是高血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以及食谱可返回平台发送关键词: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薏米 冬瓜:具有解暑利湿的作用

薏米 银耳:滋阴润肺,养胃生津

推荐食谱:芹菜薏米汤

专家贴心说

薏米性寒,体质虚寒者不适宜长期服用,妊娠糖尿病患者要避免食用。薏米所含的糖类黏性较高,过量食用会妨碍消化。

4、黑米

黑米中所含的多种维生素及膳食纤维能够有效控制体重,稳定血糖。

黑米 红小豆:有效减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黑米 牛奶:有效增强糖尿病患者的体质

推荐食谱:双黑粥(黑米、黑豆)

专家贴心说

黑米如果不煮烂,不仅大多数营养成分没有分解出来,而且多食易引起急性胃肠炎,消化能力弱者慎食。火盛热燥者不宜食用黑米。

5、黑芝麻

常食黑芝麻能够增加肝脏及肌肉中的糖原含量,可有效调节胰岛素作用,稳定血糖。同时也能有效降低胆固醇。

黑芝麻 黑木耳:有效缓解糖尿病引起的便秘

黑芝麻 鸡肉:容易引起中毒

推荐食谱:黑芝麻玉米糊

专家贴心说

黑芝麻具有滑肠作用,所以患有慢性肠炎,便溏腹泻者忌食。黑芝麻虽然有乌发养颜的功效,但过量食用反会引起脱发及皮肤瘙痒,因此要注意适量食用。

6、燕麦

燕麦含有高黏向度的可溶性膳食纤维,能增加饱腹感,控制食欲,燕麦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大部分是一种叫β-葡聚糖的物质,是降血糖、降血脂的有效成分。

燕麦 黑芝麻 糙米:补充无机盐和控制血糖

燕麦 牛奶:有效补充无机盐和维生素

推荐食谱:燕麦粥

专家贴心说

燕麦中缺少维生素C和无机盐,最好与富含维生素C和无机盐的食物搭配食用。燕麦一次不宜食用太多,否则容易造成胃痉挛和胀气。

7、荞麦

荞麦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是缓解糖尿病并发高血压、高血脂的重要食物;荞麦还有促进胰岛素分泌,协助糖代谢,达到稳定血糖的目的。

荞麦 菠菜:有效稳定血糖

荞麦 黄鱼:易引起消化不良

推荐食谱:山楂荞麦粥

专家贴心说

荞麦一次不宜吃太多,否则会给肠胃造成负担,导致消化不良;脾胃虚寒、经常腹泻的人不宜食用。

8、绿豆

绿豆能促进胆固醇分解,降低小肠对胆固醇的吸收,对糖尿病并发高血脂患者(血脂异常饮食请返回平台输入关键词:高血脂)有一定的益处。

绿豆 海带:清热,降血压

绿豆 狗肉:容易引起中毒

推荐食谱:枸杞绿豆汤

专家贴心说

绿豆清凉解毒,对热性体质及易患疮毒者尢为适宜,但正在吃中药的人不要多喝绿豆汤。绿豆性寒,脾胃虚弱者及患慢性胃肠炎、慢性肝炎、甲状腺功能低下者慎食绿豆。

听糖尿病音乐、了解糖尿病饮食问题请加糖顾问微信号:itangyou

这些五谷杂粮糖友该吃!

一般而言,杂粮的血糖反应明显低于白米饭,那这些血糖不降反升的问题出在了哪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有如下解释。

吃进的“量”不合适

实际上,各种粮食的淀粉含量和热量差异并不太大,100克粮食的淀粉含量都在70%~80%之间,而杂豆也在60%左右。所以,如果吃杂粮的量和吃精白大米的量一样多,那么整体而言摄入淀粉的量也差不太多。糖尿病患者正确的杂粮吃法是,用同样数量的杂粮来替代白米白面,最好能比此前所吃的粮食总量略有减少。比如说,原来每天吃250克大米(两碗半白米饭),现在改成200克甚至150克杂粮。因为杂粮的饱腹感更高一些,即使减量也可以减轻饥饿,避免发生低血糖。

杂粮品种选得不合适

当然,杂粮的品种选择也与餐后血糖反应密切相关。比如说,同样叫做杂粮,大黄米、黏小米、糯玉米等黏性粮食品种,餐后血糖反应都是非常高的,不逊色于白米白面。还有就是吃了“伪杂粮”的主食。如全麦面包和全麦馒头有名无实,只放了少量的麸皮,本质上还是松松软软的白馒头;号称玉米窝头,其实放了不少白面粉;号称玉米饼,其中不仅白面为主,还加入了泡打粉,结果是消化速度特别快,血糖反应相当高。类似的还有紫米发糕、玉米发糕之类。

烹调杂粮方法不合适

不太理想的杂粮烹调方法有三类:第一种情况是,烹调杂粮时加入糖。或者,即使没放糖,却放进去桂圆、大枣、葡萄干之类甜味食材来增甜。这些食材的含糖量都超过70%啊!第二种情况,是烹调中过度追求杂粮的柔软度。杂粮浸泡一夜之后再煮,或者全部打成糊糊喝下去。这样,牙齿的劳动少了,消化速度快了,餐后血糖上升速度明显提升。第三种情况,就是烹调中加入过多油脂。油脂会大幅度增加食物热量,降低单位能量食物的饱腹感,不利于体脂肪控制。

整餐食物搭配不合适

杂粮再好,一顿饭也不应该只有杂粮。只吃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蔬菜和高蛋白质食品就摄入不足,这一顿饭的食物搭配就不适合,营养也不均衡。比如说,原本早上喝豆浆吃蔬菜包子加凉拌菜,包子虽是精白面粉制作,但有豆浆和蔬菜,总体血糖反应会降低。若把豆浆换成杂粮粥来配蔬菜包子,就会增加总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导致餐后血糖上升。还有人原本两餐之间喝点牛奶,后来改喝半碗杂粮糊糊,降低蛋白质的量,增加淀粉的量,也会导致血糖上升更快。

五谷杂粮中,糖尿病患者该吃那些食物呢?

1、小麦:甘凉。南北朝陶弘景在《名医别录》记,“除热,止燥渴,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食医心镜》记治消渴,“小麦用炊作饭及煮粥食之。”

2、粳米:甘平。宋徽宗时官方编篡的《圣济总录》中记,治霍乱狂闷,烦渴,吐泻无度,淡竹沥一合,粳米一合,和匀顿服之。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粳米粥,利小便,止烦渴,养肠胃。”

3、大麦:甘凉。南北朝陶弘景在《名医别录》记,“主消渴,除热,益气,调中。”唐代官方颁行的《唐本草》记,“大麦面平胃,止渴,疗胀。”

4、糯米:甘温。《三因方》记,治三消渴利,糯谷(旋炒作爆蓬)、桑根白皮(厚者,切细)等分。上每用秤一两许,水一大碗,煮取半碗,渴则饮,不拘时。《本草拾遗》记,“主消渴。”

5、小米:甘凉。南北朝陶弘景在《名医别录》记,“主胃热、消渴,利小便。”《食医心镜》记治消渴口干,“粟米炊饭,食之良。”

6、薏米:甘凉。《本草化义》记,“薏米,味甘气和,清中浊品,能健脾阴,大益肠胃。主治脾虚泄泻,致成水肿,风湿筋缓,致成手足无力,不能屈伸。盖因湿胜则土败,土胜则气复,肿自消而力自生。取其入肺,滋养化源,用治上焦消渴”。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记,“温气,主消渴。”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治消渴饮水,“薏苡仁煮粥饮,并煮粥食之。”

7、绿豆:甘寒。明张介宾在《景岳全书》记绿豆饮,能清热消暑,除烦止渴,通利小便,故夏季常用本品煮汤冷饮,以治暑热烦渴尿赤等症。清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绿豆甘凉,煮食清胆养胃,解暑止渴,利小便,已泻痢。”

8、黑豆:甘平。东晋葛洪《肘后方》记治消渴,“乌豆置牛胆中阴干百日,吞之。”《普济方》用治肾虚消渴难治者,“天花粉、大黑豆(炒)。上等分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黑豆百粒汤下。”

9、豌豆:甘平。清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记,“煮食,和中生津,止渴下气,通乳消胀。”(综合自99健康网、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