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从络治糖尿病(糖尿通络胶囊)

39健康网 0
文章目录:

糖络并治远离糖尿病并发症

近些年,糖尿病的发病率快速增长,目前已达10.6%,糖耐量异常人群为2.5%,糖尿病正吞噬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微血管并发症危害大

对糖尿病人危害最大的是大血管和微血管的并发症。

微血管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在血液循环系统内,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统称微血管。微循环是直接参与细胞、组织物质交换的体液循环,其中包括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不同脏器的微循环不同程度地参与所在脏器特殊功能的完成。目前认为,全身微血管内皮细胞是身体内最大的内分泌组织,参与脏器功能的维持、血管的舒缩,并调控着细胞程序性凋亡。

保护微血管“通络”是关键

糖尿病病程中微血管的保护要趁早,甚至应在发病之前。从中医角度看,微循环病变属“络病”范畴,运用中医“治未病”和“络病”理论,抓住糖尿病络脉淤阻这一根结,在治糖的同时积极治“络”。

积极运用有效的活血通络药物对糖尿病前期、早中期进行干预,能够起到较好的微血管保护、防治糖尿病早中期的微血管并发症的作用。“通络”贯穿于糖尿病治疗的始终,则有独立于降糖药物以外的络脉保护作用。

中医治疗糖尿病有优势

中医治病强调阴阳整体调节。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中药,可以明显改善症状。气血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衡、病理产物交阻,贯穿于糖尿病的各个时期。

糖尿病早期以气血阴阳失调为主,表现为郁、热,脏腑功能失衡存在,病理产物交阻潜藏,因此进行降浊通络法治疗,可以阻止病理产物的产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中期多虚实兼夹、寒热并存,既有脏腑、气血功能不足的本虚,更有痰、浊、淤的标实,治当标本兼顾,并根据虚实寒热的多少施治。

糖尿病晚期以病理产物交阻为主,诸虚渐重,脉损络淤益显,治疗必须扶正祛邪,在补虚的基础上加强活血化淤通络。

不同疾病阶段用不同药方

糖尿病有不同的发展时期,各时期疾病有不同的特点。

通淤降浊方:能够通淤降浊,保护络脉,改善胰岛素抵抗,适合2型糖尿病人中肥胖者,协助降低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

糖延衰方:起到固本益精的作用,适合2 型糖尿病人中以本虚(阴虚、脾虚、肾虚)为主者,养护络脉,防治胰岛细胞衰竭。

糖肾方:有益肾通络的作用,防治糖尿病肾病,减少蛋白排泄,延缓肾衰。

1 / 1

一类创新中药通络明目纳入医保,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新添利器

来源:环球网

11月28日,国家医疗保障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下发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4年)》,将以岭药业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1.1类创新中药通络明目胶囊首次纳入医保目录乙类药品,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新添利器。通络明目胶囊填补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气阴两虚、血瘀络阻”证型空白。

糖尿病人群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高达22.4%,是糖尿病的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致视力受损乃至失明。

通络明目胶囊是在中医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创新中药,由赤芍、黄芪、粉葛、女贞子、墨旱莲等12味中药组方而成,具有化瘀通络,益气养阴,止血明目的作用。研究证实其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总有效率达61%,可纠正糖代谢紊乱,保护视网膜微血管,保护视神经细胞,改善气络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一项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为组长单位牵头开展的“通络明目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瘀络阻、气阴两虚证随机、双盲、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证实,服药12周后,观察组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61.0%,对照组为44.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提高16.9%。

在中医证候方面,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88.4%)优于对照组(69.9%)。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单项症状目睛干涩、面色晦暗、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大便干结消失率均明显增高。

据了解,通络明目胶囊具有理论创新、组方创新、应用创新、传承创新等创新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作为一种常见并发症,具有较高致盲性,并且目前临床用药选择有限,此次通络明目胶囊纳入医保是对其创新性、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的肯定,将会为这类患者提供新的用药选择,有助于减轻社会及病患家庭负担。

2024年医保目录调整从7月1日正式启动,是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的第7次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将于2025年1月1日起实施。发布会上,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心宇介绍,今年目录调整范围以新药为主,新增的91种药品中有90种为5年内新上市品种。国家医保局将包括1类化药、1类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和3类中成药在内的“全球新”作为重点支持对象,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

“随着更多新药进入目录,患者受益水平将稳步提升,同时也将有效提振了医药行业加大研发创新的信心,有利于更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黄心宇说。

中医院士用药经验:黄芪治糖尿病,5个组方标本兼治,共奏奇效

上文我们讲到了黄芪汤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优势,作为黄芪汤的主药,黄芪的治消渴作用得到了共识,很多读者留言要求再写一写黄芪的方子,今天我们以中科院院士仝小林教授的用药心得来分析黄芪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用药经验。

仝小林院士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方面建树颇丰,硕果累累,积累了丰富的用药经验。在《伤寒杂病论》记载的含有黄芪的7个方剂中,其中常用于糖尿病临床治疗的为黄芪桂枝五物汤、防己黄芪汤、黄芪建中汤、乌头汤、桂枝加黄芪汤。这五味方剂仝院士都有应用,下面我们一一来分析。

黄芪桂枝五物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原方本是用以治疗血痹,现代将其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因为周围病变涉及肢体、筋脉,以麻、木、凉、痛为其临床主要特征。仝院士认为久病入络耗气伤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气虚血瘀为基本病机,气血虚弱为本,气滞血瘀为标,治当益气养血、行气活血通络,标本兼顾 。而黄芪自古就是补气之要药: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使气旺则血生,黄芪可益气升提,托疮生肌,对其他并发症如下肢感染、坏疽、糖尿病足等亦有预防与治疗作用。

仝院士在应用该方治疗周围病变有自己的见解:黄芪善补经络之气,堪称经络补气之圣药。 此方臣桂枝、白芍而益营,以治不仁;佐生姜、大枣以和营卫。 方中各药配伍切中消渴气阴两虚之本质,标本兼治,共奏奇效。

黄芪建中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

黄芪建中汤为小建中汤内加用黄芪一两半,《金匮要略》记载功效:“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此方以甘温健脾立法,不仅可充精血,且可复阴虚之阳,能调理气血,补营益卫,平衡阴阳。 糖尿病性胃轻瘫以呕吐为主要症状,其病机可以概括为中焦气机逆乱,脾胃升降失常。 消渴日久,气阴两伤,以致脾胃受损,运化功能失司,最终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而发生胃轻瘫。仝院士常用黄芪建中汤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主要针对病胃瘫日久,诸虚渐重,患者一派中焦虚寒之象,当以益气健脾、温中散寒为治则。

防己黄芪汤治疗糖尿病合并痛风

防己黄芪汤出自《金匮要略》,原方主治卫表不固、外感风邪、水湿泛滥之风水、风湿证,仝院士临床中运用防己黄芪汤为主方治疗痛风急性期发作屡奏良效。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肾脏微血管病变,可导致肾缺血和肾血流量下降,从而引起尿酸在肾脏的排泄减少,继而引发高尿酸血症,进一步可发展为痛风 。《金匮要略》记载:“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基于此,防己黄芪汤治疗糖尿病合并痛风效果显著。

桂枝加黄芪汤治疗糖尿病泌汗异常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云:“瞤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该方有调和营卫、固表止汗的功效。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引起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影响到汗腺自主神经时就会出现汗液分泌异 。本病属中医汗证范畴,仝院士认为本病多由糖尿病病久,热耗气伤阴所致,基本病机为阴阳失调。以中小剂量 10~20 g 治疗多汗,并合用煅龙牡,取得较好疗效。

综上所述,黄芪类经方可广泛应用于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病证与降糖兼顾,标本兼治,具有卓越的效果。

参考自赵天宇,郭敬,王明琦等.《仝小林以黄芪为主药辨治糖尿病并发症经验》[J],山东中医杂志, 2015,34 (11):87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