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健康教育教案(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美丽西湖1969 0
文章目录:

饮食与健康(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饮食与健康的关系,掌握一定的饮食卫生常识

2.引导学生检查在积极的饮食习惯,了解不良饮食习惯对身体的伤害,掌握纠正不良饮食习惯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科学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一日三餐

3.在调查、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使他们树立关注饮食健康、关爱自我、珍爱生命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谈话(课件提供故事图片、教师讲述、学生观察):南太平洋到过——瑙鲁,面积仅十几平方千米,人口仅6000人左右,这座岛上有取之不尽的鸟粪,这些上等有机肥,每年出口可赚取上亿美元的外汇。丰厚的收入使到过居民过着富裕的生活。在这样一个吃穿无忧的国家里,高血压、心血管、中风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均居世界首位,人的寿命平均不到50岁

2.提问:同学们猜一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瑙鲁人没有好的饮食习惯。看来饮食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今天,我们一起研究《饮食与健康》

二.探究学习

活动一:交流自己的饮食习惯,探究习惯的优劣

1.谈话:我们都知道,食物我是我们生存的条件,也是健康的保证,你能说一说平时你都喜欢吃哪些食物,不喜欢哪些食物?为什么?

2.学生交流

3.小组讨论

(1) 如果你喜欢吃的食物就天天吃,不喜欢吃的就不吃,这种做法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2)你认为周围朋友的饮食习惯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为什么?

4.教师小结:不错,人的生长和各种活动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是由各种营养物质提供的,它们就存在我们日常的各种食物中,所以不能偏食、挑食,也不能暴饮暴食

4、活动二:研讨洋快餐的利与弊(第二节)

1.谈话:你们吃过洋快餐吗?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能常吃吗?为什么喜欢吃洋快餐呢?

2.学生交流

3.提问:你能根据你的经验和收集到的资料说说常食洋快餐对我们身体健康会有哪些影响吗?

4.学生讨论并交流

5.教师小结:花花绿绿的洋快餐口味确实鲜美,但是常吃会导致高血脂、糖尿病等各种疾病,常吃洋快餐是一种不良的饮食习惯

活动三:调查生活中的“垃圾”食品

1.谈话:你知道这些食物中,哪些食物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为什么? 2.学生交流

3.提问: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食品是“垃圾”食品?食用它们会对人体造成哪些危害?怎样做可以使我们免受这些食物的伤害?请根据你课前的调查,先在小组内讨论,小组汇总记录后选出发言人在班级交流

4.小组讨论

5.班级汇报

6.教师小结:看来,原本在我们生活中不应该存在垃圾食品,而有些商家或我们自己满足我们的“食欲”,而在食品中添加了许多不宜添加的化学物质,使得原本有营养的食物变成了“垃圾”食品,从而危害到我们身体健康

活动四:了解不当的储存、加工及食用食物的方法对健康的影响?(第三节)

谈话:生活中我们的家人及朋友在储存、加工及食用食物时常常有如下的现象,请同学们根据你的了解谈谈这样的做法是否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为什么?

高中生物教资面试----血糖平衡的调节,教案你会写吗?

#高中生物教资面试##教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血糖平衡的调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及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构建模型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的反馈调节案例。

教学难点:血糖平衡的原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情境导入:甲流病毒的侵入导致体温会有所改变,这是因为我们的体温是机体内环境保持稳定的重要指标之一。这种相对稳定是通过复杂的调节实现的。通过初中的学习我们知道,在血糖的调节中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两种激素起到调节的作用。

(二)教授新课

1.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饭后血糖含量变化曲线图(用过早餐后12h或更多时间内不再进食)和运动时血糖含量变化曲线图。

(2)教师引导学生获取信息,学生分析归纳出血糖的来源和去向图 。

(血糖来源: 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和吸收,肝糖原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等;血糖去向:促进血糖的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和转化成脂肪等)

进一步展示饭后血糖含量变化曲线图中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开始释放和停止释放的点。

教师设疑:既然血糖是提供能量的,血糖越多,能量供应就越充足,血糖含量不是越高越好么?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3)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这里有初中学到的知识点,胰脏的外分泌腺胰腺分泌胰液,它的内分泌腺胰岛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

2..血糖调节模型

(1)教师布置探究活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如何调节血糖平衡的呢?同学们阅读课本'建立血糖平衡调节的模型”的活动介绍,要求学生分组活动,并根据活动讨论"分析与结论”中的思考题。

(2)教师引出反馈调节的定义: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人体通过激素对生命活动的调节也是一种反馈调节。

(3)糖尿病的病因、症状及治疗

①病因:由胰岛B细胞被破坏或功能衰竭,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

②症状:患者有高血糖和尿糖等症状,此外还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症状。

③教师设疑尿糖与糖尿病一样么?

a尿糖:正常人当血糖超过1.6~1.8g/L时,糖较多地从尿中排出。

b糖尿病: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

c关系:出现尿糖不一定是糖尿病,但持续性的尿糖很可能是糖尿病。

(三)巩固练习

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下列关于人体进食后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

A.血糖平衡调节只有激素调节

B.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

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并得出B是正确的。

(四)课堂小结

概括目前所学的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及原理,需要重点掌握。

打响血糖保卫战,糖友们运动起来

众所周知,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有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和糖尿病教育。在“血糖保卫战”的征程中,这些治疗措施一个都不能少。其中运动治疗经济且环保,糖友也深知运动对控糖的重要性,但如何根据自身条件对运动计划私人订制,并不是每位糖友都清楚,甚至对运动诸多细节心存困惑。

在内分泌代谢科门诊,和糖友谈及运动锻炼的时候,他们总是说:“我既要看孩子,还要做饭烧菜,哪有时间锻炼啊?”“医生,我还有冠心病,运动会不会加重病情?实在有恐惧心理啊!” “我最近在赶一个项目,每天加班,运动对我来说可望而不可及”......

糖友面临的这些实际问题,怎么破?在控制血糖的持久战中,最终获益者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也是自己。因此,千万别拿这些理由糊弄自己!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糖友们运动的那些事。

糖友们为什么需要坚持运动

在2型糖尿病发病过程中,胰岛素抵抗功不可没。何谓胰岛素抵抗?它指的是肌肉细胞、脂肪细胞和肝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足的现象。通俗来说,胰岛素抵抗就是胰岛素「贬值」,没有充分发挥其降糖作用。

运动可促进肌肉组织血液循环,提高肌肉细胞胰岛素受体数量,加强葡萄糖在受体作用点的运转,使得更多的胰岛素到达肌肉细胞。因此,糖友们进行适度的运动锻炼,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恢复机体对胰岛素的正常反应。与此同时,运动让肌肉组织消耗葡萄糖增加,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糖友们都知道,运动可以减轻体重,使得众多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促进血糖下降。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调节血压,减少降糖药剂量,加强骨骼的柔韧性。运动还能让糖友们心情舒畅、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诸多益处,不一而足。读到此处,你还有理由不运动吗?

运动前需要做哪些评估

我们已经对运动的好处了然于胸,但每位糖友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血糖水平、心肺功能状态、合并其他疾病等因素不尽相同,为此需要为自己量身定做运动计划,运动前需评估自身的整体状况。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明确指出,当糖友们出现以下情况时,应该限制其进行运动锻炼。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血糖不稳定且频繁出现低血糖反应者;

增殖性视网膜病伴视力严重下降;

较严重的糖尿病肾病(表现为持续大量的蛋白尿或肾功能衰竭)

重症心脑血管疾病如频繁发作的心绞痛、心功能不全;

合并严重的急、慢性感染未控制者;

严重的周围神经病变或糖尿病足。

对于糖耐量减低者、无显著高血糖和并发症的2型糖友们,这是运动治疗的绝对适应征人群,应该积极参与其中。

糖尿病适合有氧or无氧运动

我们常说的运动锻炼,其实有「无氧运动」和「有氧运动」之分。「无氧运动」是指运动量超过了自身心肺负荷能力,吸入的氧气不能满足人体氧化代谢的需要,在人体组织中进行了无氧代谢。换言之,「无氧运动」是肌肉缺氧状态下的剧烈运动,容易出现低血糖,因此糖友们不宜进行超出自己心肺负荷能力的「无氧运动」。

「有氧运动」一般指强度小、节奏慢、运动后心率不过快、呼吸平缓的运动方式,运动时吸入的氧气能满足人体氧化代谢的需要。糖友们应该根据自身综合状况进行「有氧运动」,可以增加心、脑等重要脏器的氧供,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大有裨益。《美国运动医学会/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运动指南》指出,「有氧运动」还促进脂肪代谢,有助于消耗体内的过剩脂肪。

运动方式你选对了吗

选择恰当的运动方式,这是保证运动持续进行的关键因素。轻度的运动项目包括步行、做体操、打太极拳、平地踏自行车;中度运动项目有慢跑、上下楼梯、登山、跳舞等;糖友们适宜进行轻中度强度的运动,不适合进行举重、赛跑、跳远、拔河、游泳等重度强度的运动项目。

一般而言,对于老年或从未锻炼过的糖友来说,快速步行是比较好的有氧运动形式。这样的锻炼速度较慢,能够使运动始终在低强度下进行。值得一提的是,在步行时要保持抬头挺胸收腹的姿势,避免含胸驼背而致背部肌肉疲劳,从而影响运动的持续性。此外,乒乓球和羽毛球也是可供选择的运动方式,但运动时必须移动脚步,而不是固定在一个位置上。

合理设定运动强度

糖友们在进行有氧运动时,可以根据运动后的心率和自我感觉来进行判断运动强度。目标心率可以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目标心率=(220-年龄)×60%~80%

我们以60岁糖友为例,运动后的目标心率应该为(220~60)×60%~80%=96~128次/分。如果这位糖友运动后心率超过128次/分,就会进入无氧运动状态,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应适当降低运动强度;如果心率小于96次/分,运动强度太小则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应适度加大运动强度。

每个糖友的情况各不相同,目标心率也仅作为运动时参考标准之一,不能一概而论。合适的运动量是锻炼后微微出汗,稍感肌肉酸痛,但休息后酸痛感消失,第二天体力充沛。

至于运动频率,糖友们每天运动可分次累计,但每次运动应该超过10分钟。每周运动频率也很重要,应达到5~7次,且至少隔天1次,每周3天以上,尽量避免连续2天或2天以上不运动。

有并发症还能运动吗

糖友们多合并心脑血管和肾脏疾病,运动就和他们绝缘吗?保证安全是一切治疗的前提,有并发症的糖友最好听取专科医生的运动建议。

例如,有过心肌梗死病史的糖友,如果在急性期应该卧床休息,不宜进行运动锻炼。在恢复期就可以进行轻度强度的运动,但必须循序渐进,可以选择步行、太极拳等平缓的运动,切不可进行剧烈活动。

如果在运动时出现胸闷不适、胸痛发作,则应终止运动或减少活动强度,必要时去医院就诊。

上班族运动小贴士

对于上班族来说,很难拿出整块的时间来进行运动。但如果把碎片时间利用好,也可以达到规律有效地运动效果。例如,我们可以骑车上下班、走路去超市、每天花上一刻钟时间站着办公、吃完午饭进行短暂的快步行走,这都是行之有效的运动小窍门。

总而言之,只为降糖找方法,不为懒惰找借口。三天打鱼两天筛网式的运动几乎没用,贵在坚持,才能平稳降糖,我们的健康就会长期获益!

专 家 名 片 /

刘光辉

内分泌代谢科 主治医师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四上午

上海医学会互联网医疗专科分会青年委员,上海医学会糖尿病专委会神经病变学组委员,中国心脏联盟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学会上海分联盟委员,主编《检验与临床的沟通-生化分册》、《糖友日记》等8部书籍,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6篇,主持上海市卫健委课题1项、院级课题2项,以第二完成人结题国自然1项,以第一完成人获2021年上海康复医学会科技奖(科普类)一等奖,以第一完成人荣获2021年同济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荣获第四届上海市青年医学科普能力大赛二等奖、人民卫生出版社慕课二等奖、同济大学医学院PBL教案比赛一等奖。先后驰援三亚方舱、金山方舱,获“2022年度上海康复医学会抗疫先进个人”。荣获“2021年度同济医院十佳教师、优秀带教老师”等称号。

文|内分泌代谢科 刘光辉

编辑 | 赵思思 王北墨

校审 | 谢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