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喝多糖尿病(喝蜂蜜对糖尿病患者有好处吗)
每天喝蜂蜜水会得糖尿病吗?答案来了
昨天,都市快报报纸及官微推送了一篇报道,杭州34岁的IT工程师常先生(化名)工作繁忙,吃饭、作息不规律,妈妈心疼他,便在每天儿子回家时都端上一杯泡得浓浓的蜂蜜水,给他“补身体”。此外,常先生自己每天也吃好些时令水果。两个多月过去,常先生变得容易口渴、总是跑厕所,体重还降了10公斤。经医院检查,他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性酮症、高脂血症、脂肪肝。
报道发出后,引发了读者的热烈讨论:
“这个和喝蜂蜜水有关系吗?蜂蜜可是单糖!”
“这是用了假蜂蜜吧,正宗土蜂蜜肯定不会这样。”
“就算是真蜂蜜也架不住‘浓浓’的量呀!”
“不管是真是假,也不管是不是土蜂蜜,蜂蜜成分的绝大部分就是糖啊。”
“一天一杯蜂蜜水也不至于引发糖尿病吧,估计自身存在其他不良因素,蜂蜜水起了雪上加霜的作用。”
……
蜂蜜的成分是什么?蜂蜜水和糖尿病之间到底有没有必然联系?蜂蜜有没有养生作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浙江省蜂业学会秘书长、浙江大学动科院副教授郑火青以及浙江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内分泌科、营养科专家。
蜂蜜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至少60%
也许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蜂蜜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是蜜蜂的排泄物或是呕吐物吗?
浙江省蜂业学会秘书长、浙江大学动科院副教授郑火青介绍,蜂蜜是蜜蜂采集植物花蜜、分泌物或者蜜露,与自身分泌物混合后,经充分酿造而成的甜味物质。蜜蜂酿蜜,第一步就是采集花蜜,负责采蜜的工蜂通常用长长的管状舌头来吮吸花蜜,然后把它储存在体内的专用“背包”中。这个“背包”位于蜜蜂的食管和前胃之间,不具备消化功能。等到“背包”装满,蜜蜂就回到家中“卸货”,通过“背包”的收缩,花蜜返回到口腔并吐出。因此,蜂蜜既不是蜜蜂的排泄物也不是它的呕吐物,只不过蜜蜂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搬运和加工的作用。
在搬运的过程中,蜂蜜的酿造已经开始。花蜜中的糖大部分都是蔗糖,在蜜蜂体内分泌的转化酶的作用下,开始转化为果糖和葡萄糖,当蔗糖含量降到10%以下时(根据种类的不同,有些蜂蜜是5%以下),花蜜就成功变成了蜂蜜。同时,花蜜里水分含量大约占到30%-50%,经过蜜蜂的酿造,水分含量逐渐下降,关于水分的标准要求,不同种类的蜂蜜也都存在差异,普遍要求在20%以下。
“根据国家标准,蜂蜜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至少要达到60%,蔗糖含量不得超过10%。所以市面上的蜂蜜,含糖量大约占到70%-80%之间。这些糖中,绝大多数是果糖和葡萄糖,以及非常少的蔗糖。除去糖分,蜂蜜成分中第二多的就是水,水分越少,蜂蜜的品质也越好。此外,蜂蜜中还含有少量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活性酶类等各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物质。”郑火青说。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营养科主任张片红教授表示,蜂蜜中的糖含量,也可以通过参考瓶身上标注的营养成分表得知。记者在超市随机挑了四种不同品牌的蜂蜜,发现它们中含量最多的是碳水化合物(各种不同类型的糖的总称),分别是每100g中75g、79.8g、75g、65g,占比均在60%以上。
果糖和葡萄糖
都会转化形成甘油三酯
但果糖的代谢不需要胰岛素介导
浙江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斯彩娟提到,糖是一个大类,根据分子量的不同,可以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单糖是不能被水解的最简单的碳水化合物,能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蜂蜜中的果糖和葡萄糖是同分异构体(即相同成分,不同结构),它们都属于单糖;双糖则是两分子单糖缩合而成,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构成的蔗糖就是其中之一;而由10个或以上单糖组成的大分子糖就被称为多糖,其中包含一些人体能够消化吸收的糖,比如淀粉、糊精等,还有一些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斯彩娟说,其实它们之间的关系很好理解,就像是搭积木,单糖是或圆或方不同形状的最小单位积木块,双糖和多糖就需要用这些最小的积木块搭起来,搭成不同的样子,但大家的本质都还是一样的。
“我们常说要控糖,因为糖类是升高血糖最直接最明显的物质。”斯彩娟说,不同食物对血糖的影响不同,我们通常用血糖生成指数(GI)来评价食物对血糖的影响,所谓血糖生成指数,是指在标准定量下(一般为50克)某种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进入人体两个小时内引起血糖升高的相对速度。GI>70的为高GI食物,55≤GI≤70的为中GI 食物,GI
浙大二院营养科主任张片红表示,果糖和葡萄糖对于人体影响的区别在于,果糖进入人体后,不需要胰岛素介导,主要在肝脏进行代谢,但它和葡萄糖一样,最终会转化形成甘油三酯,过量摄入后容易导致肥胖、高血脂,而肥胖则是糖尿病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而葡萄糖的代谢需要胰岛素,如果长期过量摄入葡萄糖,就需要更多的胰岛素分泌,要是长久下来胰腺一直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就容易导致高胰岛素血症,出现胰岛素的代偿性分泌,胰岛素分泌较多,但发挥作用不足,发展到后来就容易变成糖尿病。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糖尿病人早期都存在高胰岛素血症的情况的原因。
健康人每天喝一勺没问题
但血糖高的人少喝
不过,上述两位营养科专家都表示,单纯因为每天喝蜂蜜水就导致了糖尿病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首先,对于健康人来说,平时食用一些蜂蜜或者泡一杯蜂蜜水完全没有问题。
根据相关标准,成年人每天摄入的糖分应该控制在25g-50g左右,以一杯蜂蜜水加入一勺蜂蜜来计算,估计在5g左右,即使是每天饮用也没有太大的问题。同时,由于蜂蜜中含有维生素、矿物质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物质,长期服用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比如润肺、润肠、帮助解决便秘问题等。不过,斯彩娟也提到,蜂蜜润肠通便的作用可能也不一定在每个人身上都管用,部分人可能本身就存在果糖不耐受的情况,喝了蜂蜜水之后确实能起到一定促进排便的作用。
“相对于润肠通便,蜂蜜最大的作用是调味。”张片红表示,果糖是糖类中甜度最高的,相较于蔗糖,更少的量就能达到同样的甜度,相对热量更低,较不容易发胖。但要注意,果糖的本质还是糖,不要以为用蜂蜜代替蔗糖就万事大吉,不注意把控量,还是会有问题出现。
另外,糖尿病是一种多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疾病,主要受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浙江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黄虹主任医师是常先生的接诊医生。她表示,常先生的身高在170cm左右,体重150斤上下,从BMI指数(即身体质量指数,是国际最常用来量度体重与身高比例的参考标准)上看存在超重的情况。“在问诊的过程中,患者还提到,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平时经常久坐,吃饭、作息也不规律,可以说生活习惯方面还是有比较多的不良因素的。”先不论常先生每天喝的“浓浓的”蜂蜜水是否已经加入超出正常量的蜂蜜,每天他还会吃比较多的应季水果,而水果中糖的含量也非常丰富,再加上米饭等主食中含有淀粉等多糖类,很容易就导致糖的过度摄入。
黄虹还表示,此前,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也许之前已经存在这一疾病,只不过因为症状较轻而一直没发现,高浓度的蜂蜜水恰好让症状加重,从而发现糖尿病。“所以,如果要说是单纯因为喝了两个月蜂蜜水就导致一个健康人患上糖尿病,并不科学。对于健康人来说,适时摄入适量的蜂蜜是可以的,而对于已经出现血糖升高或已确诊糖尿病患者来说,建议尽量少吃或不吃。”
来源:橙柿互动·都市快报记者 张慧丽
通讯员 王婷 吴玲珑 方序 童小仙
吃蜂蜜会得糖尿病吗?
单纯吃蜂蜜并不会直接导致糖尿病。蜂蜜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如果本身就有糖尿病遗传基因、血糖偏高、胰岛功能异常等情况,每日再过量食用蜂蜜,则有可能诱发糖尿病。)
来源: 中国新闻网
长期喝蜂蜜身体真的会变好?含糖量那么高糖尿病人饮用真的没事?
蜂蜜水能养颜排毒?蜂蜜水能通便瘦身?蜂蜜在某些人眼中有着逆天功能。实际上蜂蜜有什么作用呢,真的有这么神通广大吗?
首先要知道,拉肚子不等于排毒,粪便的主要成分是水、没消化的纤维和残渣。这些是身体新陈代谢的产物,并不是什么毒。
蜂蜜中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而蔗糖的含量却不足5%,引发肥胖和龋齿的物质是蔗糖。但是蜂蜜中的葡萄糖和果糖可被人体直接吸收,吃多了会产生脂肪沉淀体内。也就是你每天喝蜂蜜不一定瘦身养颜,但是一定会变胖!变胖!
蜂蜜通便治标不治本,蜂蜜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有些人人果糖不耐受就会想要拉肚子,但如果你耐受,就……而且,蜂蜜只喝一点是不行的,要多喝才行,就是需要大量的钱堆积。
关于美容养颜,则是商家大量营销的结果了。蜂蜜中的主要成分和美容养颜没有一丁点的关系。
蜂蜜为蜜蜂采集的花蜜,经自然发酵而成的黄白色粘稠液体。气味清香浓郁,味道甜蜜。如果不追求效果的话,偶尔喝点蜂蜜水是不错的,谁不爱甜甜的味道呢?
冲调蜂蜜时水温不能加热至60摄氏度以上,否则活性酶会在高温下变性失活,破坏其中的营养成分。要知道蜂蜜在温开水或凉水冲泡时口感甜,用较高温度冲泡口感会变酸。
现在市面上真假蜂蜜掺杂,挑选蜂蜜时可以用以下方法鉴别。
气味鉴别
进行蜂蜜气味的鉴别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室温下打开包装嗅其气味。必要时可取样品于水浴中加热5分钟,然后再嗅其气味。
良质蜂蜜只有纯正的清香味和各种本类蜜源植物花香味,没有任何其他异味。次质蜂蜜香气淡薄。劣质蜂蜜香气很薄或没有香气,有酒味及其他不良气味。
加糖鉴别
假蜂蜜是用蔗糖或白糖或红糖加碱水熬制而成,其中没有蜜的成分,或是蜜的成分很少。其品质特点是,没有自然的蜂蜜花香气味,只有一股熬糖浆的气味,品尝时没有润口感,有股白糖水的滋味。
特别注意的是,一岁以下的婴儿不能吃。蜂蜜在酿造、运输、储存过程中,容易污染肉毒杆菌。婴儿因为抵抗力弱,食入肉毒杆菌后,则会在肠道中繁殖,从而产生毒素引起中毒。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