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不吃碳水危害(糖尿病不吃碳水化合物的危害)

医者良言 0
文章目录:

医生忠告:不吃“糖”不仅不能逆转糖尿病,还会存在生命危险

“医生,不吃碳水化合物就能逆转糖尿病吗?”

今天去查房的时候,有个病人跟我说,他在浏览网页的时候,看到有一些医生认为不吃碳水化合物就能逆转90%的2型糖尿病。这个病人对这个观点半信半疑,所以就问了我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

按道理说,我们平时吃的米饭、面条等碳水化合物进入人体以后就会转变成葡萄糖,正常人由于胰岛细胞功能正常,所以能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由于他们的胰岛细胞功能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吃了碳水化合物以后就有可能会引起血糖的升高。既然这样,那不吃“糖”不就可以逆转糖尿病了吗?真相到底如何,且听医者良言一一道来。

1.不吃“糖”真的可以逆转糖尿病吗?

碳水化合物

不少糖尿病患者认为吃了碳水化合物以后,会使得血糖升高,因此他们认为如果不吃主食或者少吃主食就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的,甚至可以达到逆转糖尿病的目的。我只能说这种想法很美好,但是要想逆转糖尿病无异于痴人说梦。

网上虽然有一些关于低碳水化合物逆转糖尿病的文章,但是那些并没有得到权威部门的认证,其说服力比较有限。

目前来说,人来对于糖尿病的研究还不是很透彻,而且很多病因我们也很难改变,比如年龄、遗传因素等。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糖尿病也属于一种衰老性疾病。大量的调查发现糖尿病和年龄有很大的关系,年龄越大,患糖尿病的风险就越高。衰老很难逆转,那逆转糖尿病本身也是很难的。

另外,当被确诊糖尿病以后,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细胞的功能就出现了问题。就目前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能修复胰岛细胞,使其恢复到最初的功能水平。既然胰岛细胞的功能很难恢复到最初的正常水平,那要依靠不吃“糖”逆转糖尿病真的很难。

运动

不过需要注意,虽然糖尿病难以被逆转,但是这并不是说它不能逆转。如果糖尿病发现的比较早,而且又严格控制饮食 运动 控制体重,那还是有可能逆转的。只不过很多人在糖尿病早期的时候,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而且也没有体检的意识。当糖尿病出现明显的症状的时候,胰岛细胞的功能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这个时候胰岛细胞的功能已经很难回到当初的水平了。

2.糖尿病患者不吃“糖”会有什么危害?

在人体内存在着三大营养物质,即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糖类就相当于我们的零花钱,是可以随时动用的钱;脂肪就相当于我们存在银行里的钱,一般没有啥情况的时候,是不会动用这笔钱的;蛋白质就相当于我们的房子,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去变卖的。

哈佛大学

之前哈佛大学对15000名年龄在45~64岁之间的美国成年人进行了调查,发现那些将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保持在50%~55%者,全因死亡率比低碳饮食和高碳饮食更低。虽然具体的机制还没有弄清楚,但是这和我们的中庸之道有点吻合。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虽然少吃或者不吃碳水化合物有利于控制好血糖,但是这种行为本身也存在着问题。如果糖尿病患者不吃碳水化合物,那只能多吃脂肪和蛋白质。然而,脂肪的能量是比较高的,这会增加肥胖、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风险。与此同时,增加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也是会增加身体的负担的。

当代的营养学认为,正常人的饮食应该是全面而均衡的,否则就会给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长期如此还会造成营养失衡的问题。

根据最新版的医学教材,糖尿病患者不仅不能不吃碳水化合物,而且它还必须是主要的能量来源,糖尿病患者每天的能量要有50%~60%来源于碳水化合物。

低血糖

其实医学教材这样写,是有科学依据的。你以为糖尿病患者仅仅是容易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吗?如果您要这样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糖尿病患者之所以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和自身的血糖调控能力下降有关。糖尿病患者不仅仅容易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而且也容易出现低血糖的情况。一般来说,血糖高一些是不会要命的,而低血糖如果抢救不及时是会要人命的。

酮症酸中毒

人体要想利用葡萄糖,就需要胰岛素的参与,而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糖尿病患者利用血糖的能力也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如果糖尿病患者少吃或者不吃碳水化合物,那人体的能量只能从脂肪、蛋白质中获取。然后脂肪在分解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酮体,这样的就会增加酮症酸中毒的风险,而酮症酸中毒属于糖尿病的危重并发症,抢救不及时是会要人命的。#健康科普大赛#

虽然现在力挺低碳饮食的临床研究有增多的趋势,但是到现在为止,并没有权威的机构或者组织认可低碳饮食对于控糖的作用。一方面这是缺乏足够多的证据,另一方面,低碳饮食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确实存在着安全隐患。

最后总结:到目前为止,糖尿病依然是一种很难逆转的疾病,即便不吃或者少吃碳水化合物也难以逆转糖尿病,而且还会增加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的风险。不过需要注意,如果糖尿病发现的比较早,而且又严格采取了控制饮食 坚持运动 定期测量血糖等措施,那还是有可能逆转糖尿病的。我是医者良言,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享健康知识,做你身边的健康小助手,如果觉得写得还不错,对你有益,就点个赞,转发给你身边有同样需求的人,让更多的人受益吧!

丹麦研究称,糖尿病患者少吃碳水化合物,适度增加蛋白质和脂肪可降低血糖

近期,哥本哈根大学医院的一项研究显示,对于体重稳定的2型糖尿病患者,减少碳水化合物、增加蛋白质含量和适度增加脂肪的饮食既可以治疗高血糖,又可以减少肝脏脂肪含量。

研究者发现,该饮食模式可通过降低餐后血糖和长期血糖来改善血糖控制。

此外,它还降低了2型糖尿病患者的肝脏脂肪含量,对脂肪代谢有益。

研究目的是在不受体重减轻“干扰”的情况下研究饮食的影响。因此,要求患者保持体重。

这项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8例2型糖尿病,为期12周。在6周内,患者接受高碳水化合物含量的传统糖尿病饮食,在其他6周内,他们接受低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蛋白质含量和适度增加脂肪含量的饮食。患者随机分为不同的饮食类型。

来源:Mads J Skytte, et al.A carbohydrate-reducedhigh-protein diet improves HbA1c and liver fat content in weight stable participa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Diabetologia. 2019 Jul 23. [Epub ahead of print]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阜外说心脏”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阜外说心脏”,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经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荐,卫健委宣传司评选,“阜外说心脏” 系列节目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低碳水饮食让糖尿病风险飙升20%,寿命缩短4年!营养师劝你赶紧停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低碳水饮食,曾被无数人奉为“减肥神法”。有人甚至相信,只要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就能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甚至延年益寿。

而研究却给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长期低碳水饮食,可能让你更容易患上糖尿病,甚至导致寿命缩短4年!

你没看错。

那些以为自己在“养生”的人,可能正在把身体推向危险的边缘。

低碳水=控糖?事实可能截然相反!

一项发表于《柳叶刀·公共卫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的研究,对15,428名成年人进行了长达25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过低(低于总热量的40%)的人,糖尿病风险比正常碳水摄入者高出20%,且平均寿命缩短了4年!

为什么会这样?关键在于胰岛素敏感性和肝糖代谢的紊乱。

当碳水摄入过低时,身体会被迫动用脂肪作为主要能量来源,进入“酮症”状态。

短期内,这可能帮助某些人降低血糖,但如果长期维持,胰岛素的分泌模式会发生变化,胰岛细胞的功能可能受损,导致血糖调节能力下降。

最终,反而增加了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

更关键的是,肝脏是血糖调节的核心器官。

长期低碳水饮食会让肝脏的糖异生过程过度活跃,导致血糖波动加剧,使得胰岛素调节更加混乱。

这正是为什么很多长期低碳水饮食者,反而容易出现空腹血糖升高的现象。

低碳水饮食,真的能延长寿命吗?

有些人可能会说:“我听说低碳水可以抗衰老啊?”

这是一个常见的误解。

低碳水饮食确实可以短期内减少体脂,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但长期来看,它可能带来一系列健康隐患。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一项研究发现,过度限制碳水化合物的人,死亡率比适量碳水摄入者高出22%

原因是糖尿病风险增加,还涉及心血管疾病、肠道菌群失衡、肝功能损伤等问题。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长期低碳水饮食容易损伤“脾胃之气”

中医认为,五谷为养,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气血生化的基础。

过度限制碳水,会导致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进而影响全身代谢,甚至加速衰老。

低碳水饮食对肝脏的“隐形伤害”

肝脏是人体的“代谢工厂”,它负责血糖调节,还承担着解毒、脂肪代谢、蛋白质合成等多项生理功能。

低碳水饮食对肝脏的损害,往往是潜移默化的,不易被察觉。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风险增加
许多人以为“少吃碳水就能减脂”,但事实却是——低碳水高脂饮食,反而可能加重脂肪肝

当碳水摄入不足时,肝脏会加速分解脂肪,但其中一部分脂肪会被重新合成为甘油三酯,储存在肝细胞内,导致脂肪肝的发生率上升。

肝酶升高,肝细胞受损
《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的一项研究指出,低碳水饮食者的肝酶水平(ALT、AST)普遍高于正常饮食者。

这说明,低碳水饮食可能引发肝细胞损伤,增加肝脏炎症的风险。

胆汁分泌紊乱,胆结石风险飙升
碳水化合物摄入减少,意味着胰岛素分泌减少,而胰岛素在胆汁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长期低碳水饮食,可能导致胆汁分泌异常,增加胆结石的发生率。

如何科学控制碳水摄入?

如果你已经习惯了低碳水饮食,或者正在考虑减少碳水摄入,以下建议可以帮助你在不损害健康的情况下调整饮食结构:

1. 适量控制,而非极端戒除

碳水化合物不应低于每日总热量的45%。

对于普通人群,建议每日碳水摄入量保持在200-300克左右,而不是盲目减少到50克以下。

2. 选择优质碳水,避免“坏碳水”

并非所有碳水化合物都是“坏的”。

相比精制糖和精白米面,全谷物、豆类、薯类等低GI(血糖生成指数)碳水,能提供更稳定的能量释放,避免血糖大幅波动。

3. 关注蛋白质和脂肪的合理搭配

低碳水饮食往往伴随高蛋白、高脂肪摄入,但过量蛋白质可能加重肝脏和肾脏的代谢负担。

建议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1.0-1.2g/kg体重,脂肪摄入不超过总热量的30%

4. 适量运动,提升糖代谢能力

运动能够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帮助肌肉更有效地利用血糖。

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行)。

5. 中医调理,护肝健脾

从中医角度来看,长期低碳水饮食容易损伤脾胃,可以适当食用山药、薏苡仁、茯苓等健脾食物,同时避免过度寒凉、生冷的饮食,以保护脾胃阳气。

结语

低碳水饮食并非万能法则,更不是长寿的秘诀。

科学合理地控制碳水摄入,而不是盲目减少,才是维护健康、预防疾病的关键。

如果你已经习惯了低碳水饮食,不妨重新审视自己的饮食模式,适当调整,避免陷入“健康陷阱”。

健康,从来不是靠极端手段获得的,而是靠平衡和智慧守护的

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

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