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烤麸糖尿病能吃吗(糖尿病患者能吃麸子吗)

上观新闻 0
文章目录:

这5种食物竟是“吸油大户”,你可能天天在吃

5种食物竟是“吸油大户”,

你可能天天在吃!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我们知道,吃油,得限量!过量的油脂的摄入不仅容易长胖,还和 2 型糖尿病等慢性病密切相关。

很多人平时饮食也相当注意,很少吃的油腻食物,吃肉从不吃肥肉。但在实际生活中,除了自身带油的食物之外,有些看起来清淡的“素菜”,可能特别吸油!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的油脂摄入总量不要超过总能量的 30%,按一个成年女性每天 1800 千卡能量摄入来看,也就是每天的油脂摄入建议不超过 60 克(大概 6 汤勺),其中来自烹调油的含量建议不超过 25~30 克。

要说吸油素菜,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茄子,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整理了常见食材的吸油率,最让人震惊的是:鸡蛋居然比茄子还吸油。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到了鸡蛋的吸油率高达 43%。炸散鸡蛋(炒鸡蛋) 的吸油率仅次于炸面包片,比茄盒的吸油率高出了 26%。

实验证明,一个47克的鸡蛋打散后,吸15克的油可以说是毫无压力!

如果在家炒上 3~4 个鸡蛋,吸走 30~40 克的油太容易了。

鸡蛋易吸油原理:

打散的鸡蛋和油的接触面积较大,而且在搅打过程产生较多气泡,让油脂更容易进入鸡蛋中。

蛋黄中的卵磷脂本身具有乳化作用,可以让油、水分更稳定的存在。因此即使很多油炒的鸡蛋,吃起来也不会油腻!

这里要特别提一下普遍认为健康营养的番茄炒蛋,可以说是典型的“吃油菜”:一道菜用两次油。鸡蛋想要炒得蓬松,最少需要25克油,而番茄为炒出酸味,也需要一定量的油,这样一道菜的用油,轻而易举就超过了一天的建议量。

做蛋建议:

吃蛋,尽量用蒸、煮,少煎、炸。在炒鸡蛋时,油别趁手一倒,还是得计量着来,可以考虑使用不粘锅。即使口感有些打折,也别让健康让位!

少油的鸡蛋不好吃?可以在蛋液中加少许牛奶,炒出来的口感更滑爽~

茄子是一众蔬菜中出了名的“爱吸油”,茄子疏松多孔,在油里就像一块海绵在吸水,“吃油量”惊人。

茄子的少油吃法:

在切好的茄子上撒上少量盐腌制5分钟,然后挤出水分,就能破坏茄子的海绵质,减少吸油,而且这样处理过的茄子也更容易熟。

这里也要提名一下质地同样疏松的豆制品:油豆腐、油面筋、烤麸,也是典型的吸油代表!而且这类豆制品本身热量就高,多吃易发胖。

叶菜虽然不会像茄子那样把油吸进内部,但叶菜类表面的结构,让油能更好的吸附在表面,形成一层浮油。油脂的吸收会随食物的表面粗糙程度与疏松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也因为粗糙的食物表面与油脂的接触面积变大了。

以油麦菜为例:

不同烹调方式蔬菜脂肪含量差异

采用 30 克的油和 100 克原料 食材烹调方式脂肪含量油麦菜 凉拌 19.3 克 清炒 19.8 克 茄子 凉拌 13.8 克 清炒 13.9 克

油麦菜可以吸收的油量居然超过了茄子!每 100 克可以吸将近 20 克的油,常见的猪腿肉的脂肪含量也就 12.8 克/100 克。

和茄子相比,油麦菜凉拌的脂肪含量和清炒的脂肪含量差距并不大,看来叶菜包裹油脂的能力真是强。因此炒菜一定得少放油!

除了常吃的炒菜,如果吃火锅想靠叶菜来解腻的,很可能吃下去更多油脂。

推荐吃法:广式白灼

白煮青翠的蔬菜,配上清爽的酱汁,白灼可以说是既健康又美味。

白灼酱汁调法:

水 100毫升 生抽 10毫升(2茶匙)

鱼露 5毫升(1茶匙) 味极鲜 1/2茶匙

盐 1/4茶匙 糖 1/2汤匙

鸡精 1/4茶匙

搅拌均匀后使用。配白灼后的菜或是蒸鱼都好吃~

要说淀粉类食物最好吃的做法,当属『油炸』!无论是炸薯条、炸春卷、裹了面糊的炸鸡,还是早餐的油饼、油条,酥脆的口感让人欲罢不能~然而,这类食物绝对在吸油榜上是名列前茅!

常见淀粉类食物的吸油率

淀粉类食品的吸油率差距很大,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

接触面积越大吸油越多。比如常见的薯条和薯片相比,薯条的含油量往往低于薯片。

75 克薯条含脂肪 10 克

75 克薯片含脂肪 26 克

油炸时间越久,吸油也越多。油炸时间越长,内部形成的孔的孔径越大,孔数越多,孔壁越薄,多孔结构就越明显,油脂可吸附的空间就越大。

日常生活中怎么判断呢?油炸的东西油都少不了,越酥脆油越多。

市面上酸奶花样繁多,口感也越来越好,但是这好喝的背后也藏有陷阱:添加了稀奶油,虽然会让口感更舒滑,却会让你在无意间“喝进油脂”,增加脂肪摄入。

挑酸奶注意三点:

①警惕“风味发酵乳”,一旦有“风味”二字,说明有增加口感和热量的成分;

②看配料表,想要控制体重的人群应尽量避免含有稀奶油、白砂糖等成分的酸奶;

③看营养成分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越低越好。

糖尿病是吃出来的?“升糖大户”被揪出:这4种食物要尽量少吃

刘大爷在几年前被确诊糖尿病,之后一直严格控制饮食,经常在网上查询糖尿病患者应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

饶是如此,这几年他的血糖也控制的不太好,总是忽高忽低。这么多年下来,他觉得自己能吃的东西越来越少,生活很没滋味。

前段时间,他又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豆腐会刺激糖尿病发生”,而他平日里没少吃豆腐。刘大爷疑惑不已,难道自己血糖一直控制不佳就是吃豆腐导致的?

一、吃豆腐会刺激糖尿病?靠谱吗?

糖尿病患者是可以适量吃豆腐的。豆腐内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成分,还有丰富的大豆蛋白。大豆蛋白的营养价值与动物蛋白相似,但对血脂的影响会小一些。

有研究发现,每周摄入≥1次豆腐的人群相较于不吃豆腐的,罹患冠心病的风险会下降12%,其对于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有一定的帮助。

但是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豆腐的摄入量,一般建议每日可摄入豆腐100g、豆腐干50g、素鸡50g、腐竹20g、烤麸30g,这些豆腐制品换算下约有蛋白质8~10g,每日可以任选一种食用

需要提醒的是,患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要注意减少蛋白质摄入,大量摄入蛋白质容易增加肾脏负担,让病情加重。本身有蛋白尿但肾小球滤过正常的患者,每日可摄入0.8g/kg体重的蛋白质,肾小球滤过率低下的,则要将量控制在0.6g/kg体重。

二、糖尿病是吃出来的?4种“升糖大户”,尽量少吃

其实说糖尿病是吃出来的,并不为过。前不久,《Nature(自然)》子刊发表了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对184个国家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后发现,约有7成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与不良饮食相关,其中主要与加工肉摄入过多、全谷物摄入不足以及精致谷物摄入过多相关。

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已经超过了1亿人次,在世界范围内排名第一。每年因糖尿病致死的患者数量高达83.4万,糖尿病本身不会致死,但其会诱发100余种并发症,是目前临床上已知并发症最多的疾病之一。

想要将血糖控制稳定,饮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几种食物要尽量少吃。

1、软烂的白粥

粥煮的越软烂,升糖指数(GI)越高,米饭的GI值为83.2,白粥的则为102,比葡萄糖的GI值更高。因为煮制软烂的白粥,进入体内很容易被身体消化吸收,导致餐后血糖急剧上升。

2、无糖烘焙食品

不少糖尿病患者在选择食物时会认准无糖的,但食品上标注的无糖和我们认知中的并不一样,它们依旧有糖分,只是含糖量低些。

我国相关标准规定,每100g/ml食品内含糖量不超过0.5g,即可标明无糖。且本身烘焙食物内就有大量淀粉,进入体内后容易导致餐后血糖上升。

3、粗粮“细”加工的食物

粗粮是指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进入体内后分解成葡萄糖的速度较慢,升糖速度也会慢一些。如果将粗粮进行加工让其变成细粮的话,会导致膳食纤维被破坏,且为了保证这类食品的口感,往往会加入大量的糖分、盐分等,食用后会导致餐后血糖很快上升。

4、水果榨成汁

水果在榨成汁后,内里的膳食纤维会大量减少,且果糖、葡萄糖会从细胞内释放变成游离糖,跟含糖饮料没有太大的区别,饮用后会导致血糖很快上升。

三、70岁以上老年人,血糖控制在多少合适?

一些上了年纪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现自己无论怎么控制饮食、生活习惯以及遵医嘱服药,血糖都无法控制在相对理想的范围内,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的人,血糖的控制目标也是不一样的。普通健康人群的空腹血糖应保持在3.9~6.1mmol/L,餐后2小时的血糖控制在<7.8mmol/L。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下降,年龄<65岁身体状况良好的老年糖友空腹血糖应控制在4.4~6.1mmol/L餐后2小时的血糖要控制在<8mmol/L;本身罹患心血管疾病、病程较长的患者,可适当放宽血糖的控制范围,空腹血糖维持在6.1~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可控制在8.0~10.0mmol/L。

日常应该调整饮食结构、体重、作息以及规律运动等来帮助控制血糖,注意运动要在身体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平稳降糖,将其控制在稳定的范围内。

年龄>70岁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范围可根据自身病程、预期寿命、并发症等综合考虑,没有统一的标准。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是控制血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要注意选对正确的方式,不要因为错误的一些传言而影响自己的日常生活。

参考资料:

[1] 《糖尿病患者能吃豆腐吗?有糖尿病肾病并发症能吃豆腐吗?》. 糖尿病之友杂志 2021-11-30

[2] 《七成糖尿病,都是一口一口“吃”出来的!这5种吃法太害人!》.科普中国 2023-05-02

[3] 《科普 | 得了糖尿病能不能吃主食和水果?控制血糖的这些误区你了解吗→》.广州卫健委 2023-04-11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这不能吃、那也不能吃……“糖友”太苦,拒做“苦行僧”

“网上说这不能吃、那也不能吃,生活太苦了吧……”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医师万静在门诊坐诊时,经常有糖尿病患者向她大吐苦水。11月14日是世界防治糖尿病日,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人们常常有这样的认知: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吃甜食了。真的是这样吗?万静表示,得了糖尿病,并不必活得像“苦行僧”。世间美食千千万,“糖友”们不要愁眉苦脸,其实,糖尿病患者同样应该保持食物多样,膳食丰富多彩,但要遵守控制总量、平衡膳食、定时定量的原则。

主食要定量,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以全谷物、各种豆类、蔬菜等为宜;水果要限量;餐餐都应有蔬菜,其中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天天有奶类和大豆;常吃鱼、禽,适量吃蛋和畜肉,减少肥肉摄入,少吃烟熏、烘烤、腌制等加工肉类制品;控制盐、糖、油的食用量。

上海是一个在饮食上较为开放和融合的城市,主食以大米制品为主,如各类米饭、米糕、米团等制品,并且饮食偏甜等特点与糖尿病营养要求不符。秋天到了,万静提供了几个家常菜谱以供参考,每个菜谱大概可提供能量1600~2000kcal,其中蛋白质86~106g、碳水化合物223~276g、脂肪46~58g,足够一名170~175cm从事轻体力活动的糖尿病患者日常所需。“糖友”们还可结合自身活动量及其他因素合理调整。

早餐:全麦面包(50g)、豆腐花(豆腐50g)、煮鸭蛋(鸭蛋50g)

午餐:杂粮饭(玉米碴25g,大米35g)、茭白鳝丝(茭白160g,黄鳝75g)、蚝油双菇(香菇50g,平菇50g)、蒜泥空心菜(空心菜150g)、酸辣汤(香菇25g,豆腐25g)

加餐:梨(100g)

晚餐:杂粮饭(黑米25g,大米35g)、黑椒牛柳(牛里脊肉60g)、韭菜绿豆芽(韭菜50g,绿豆芽100g)、四喜烤麸(黄花菜50g,花生25g,木耳25g,烤麸50g)、鲫鱼汤(鲫鱼50g)

油盐全天总用量:植物油20g,盐5g

早餐:纯牛奶(250ml)、茶叶蛋(鸡蛋50g)、蒸玉米(玉米100g)、乳黄瓜(25g)

午餐:杂粮饭(绿豆25g,薏苡仁25g,大米50g)、豉油鸡(鸡肉50g) 、皮蛋擂茄子(皮蛋25g,茄子100g)、醋溜白菜(白菜150g)、紫菜蛋花汤(紫菜5g,鸡蛋10g)

加餐:猕猴桃(100g)

晚餐:杂粮米饭(赤小豆25g,大米50g)、清蒸梭子蟹(梭子蟹100g,生姜10g)、韭菜炒豆干(韭菜100g,豆腐干25g)、炒茼蒿(茼蒿150g)、玉米排骨汤(玉米50g,猪排骨50g)

油盐全天总用量:植物油20g,盐5g

早餐:豆浆(250ml)、菜包(50g)、煮鸡蛋(鸡蛋50g)

午餐:二米饭(小米25g,大米75g)、清蒸带鱼(带鱼100g)、炒蒜苔黑木耳(木耳50g,蒜苔100g)、黄芽菜胡萝卜丝(黄芽菜150g,胡萝卜25g)、小排萝卜汤(猪肋排50g,白萝卜50g)

加餐:火龙果(100g)

晚餐:杂粮饭(糙米25g,大米75g)、枸杞海参炒肉片(枸杞子5g,泡发海参100g,鸡腿肉25g)、杏鲍菇西兰花(杏鲍菇50g,西兰花100g)、蒜泥米苋(米苋菜150g)、海带豆腐汤(海带25g,豆腐50g)

油盐全天总用量:植物油20g,盐5g

糖尿病朋友们,这样的饮食是不是很丰盛?吃得好也可以提升幸福感,别忘了享用美食后出去活动一下,更有利于血糖控制。

记者:吴会雄

通讯员:万静

编辑:宁平英

校对:耿洁玉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