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糖麦片糖尿病(糖尿病可以吃无糖麦片么)
无糖食品受青睐,真的健康吗?
市场上售卖的“无糖”月饼
零糖汽水、减糖月饼、低糖面包……随着生活环境的提高,无糖食品深受市民青睐,食品商家也借此纷纷打出“无糖更健康”的旗号。无糖食品真的健康吗?记者了解到,很多无糖食品其实是用代糖代替蔗糖,而木糖醇、麦芽糖醇等代糖并不易被人体吸收,消费者需理性对待无糖食品。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姜婧仪
建邺区市民李女士是个无糖拥护者,食品都以“无糖”为选择标准:无糖酸奶、零糖饮料、无糖蛋糕等。“10岁的儿子喜欢吃甜食,但甜食不能多吃,所以我买食品都先选择无糖食品。”李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对孩子的饮食非常重视,“实体商超无糖食品并不多,所以我几乎每天都拿着手机研究线上的无糖食品。”
江北60多岁的王先生患有糖尿病,喜欢吃甜食却不能吃,无糖食品对他来说似乎是不错的选择。“无糖麦片、无糖豆浆都是家里必备的,现在中秋节可以吃无糖月饼。”王先生今年在中秋节前买了两盒糖醇月饼,“两天吃一个,也不敢多吃。”
记者注意到,今年中秋节,不少商家瞄准无糖、低糖月饼市场,推出糖醇月饼。糖醇豆沙、糖醇莲蓉、糖醇南瓜、糖醇黑芝麻……苏州稻香村今年专门推出了糖醇禧月月饼礼盒,号称“忌糖人专用”。和其他月饼不同的是,糖醇月饼用麦芽糖醇、木糖醇等糖醇代替了白砂糖。
稻香村这款月饼中的糖醇南瓜月饼配料表中,配料包括糖醇南瓜蓉、小麦粉、无蔗糖糖浆7%、无蔗糖高纤糖浆2%,食用植物油、鲜鸡蛋、食品添加剂等。其中,糖醇南瓜蓉配料为鲜南瓜、白芸豆、食用植物油,食品添加剂含有麦芽糖醇。这样一盒糖醇月饼12个装,售价168元。
某线上平台一家食品店食品均为无添加蔗糖食品,今年中秋推出了木糖醇月饼,包括木糖醇雪皮月饼。客服告诉记者,月饼不添加蔗糖,糖尿病人是可以吃的。而一盒木糖醇雪皮月饼有6个,包括抹茶味、蔓越莓味、提拉米苏味、香橙味,售价108元。
从饮料到月饼,越来越多食品商家推出“无糖”“0糖”等无糖食品。无糖食品一般是指不含蔗糖(甘蔗糖和甜菜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的甜味食品,但无糖可含有糖醇(包括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甘露醇)等替代品。
无糖食品、低糖食品真的人人受用吗?记者从南京雨花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麦芽糖醇等甜味剂是赋予食品甜味的物质,属于食品添加剂中的一类。
“食品生产企业要严格遵守相关标准法规,在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包括甜味剂在内的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使用量,不可超范围、超限量使用。”南京市雨花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消费者应理性看待无糖食品。
来源: 扬子晚报
燕麦、玉米,您认为的低糖食品,真的适合糖友吃吗?
来源:【夕阳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中医院肾病内分泌科二区主任王世东介绍燕麦、玉米等低糖食品是否适宜糖尿病人食用,如何食用能有效控糖。
本文来自【夕阳红】,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想控糖,无糖食品莫乱尝
时下,高糖摄入的危害日益引发关注,无糖食品成为食品界新宠。然而,在商家宣传之下,大众对无糖食品的认知存在误区。
无糖食品,食界新宠
在位于重庆渝北区金开大道的一家超市内,一组货架上整齐摆放着无糖饼干、无糖燕麦片、无糖芝麻糊等食品,货架旁的指示牌清楚标明 “无糖食品专区”。
工作人员指着食品包装上的“无糖”“0糖”“不含糖”字样向记者强调:“无糖食品,就是没有添加任何糖分的食品。”
“没查过,无糖应该是完全不含糖吧。”汪先生从今年3月开始减肥,每晚只吃无糖燕麦片,目前体重还没有明显变化,但他依然坚持购买无糖食品。
记者随机走访6家大型综合超市,这些超市都设有无糖食品专区。其中,销量最高的无糖可乐甚至独自成区,“无糖,畅享美味”的广告语远远就能望见。
“这是给家里患糖尿病的老人买的,糖尿病人要控制血糖,我们只能选无糖食品了。”正在超市挑选无糖饼干的戴小姐说,家中老人每3到5天就能吃完一包无糖饼干,因为“无糖”,子女也就放心让老人食用。
无糖食品,当真“无糖”?
无糖并非“零含糖”。记者查询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现,只要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就可以标注为无糖食品。这意味着,希望严格控制糖分摄入的无糖食品消费者,吃这类食品如果缺乏节制,或许事与愿违。
业内人士指出,无糖食品长期食用同样会增加能量摄入,反而容易引起肥胖。值得注意的是,无糖食品尤其无糖饮料中往往不缺咖啡因,容易让人“上瘾”。
“我越来越喜欢吃甜的,别人觉得很甜的食物在我嘴里就是刚刚好的甜度。”食用代糖食品一年多的贾女士说。
“无蔗糖”不等于无糖。记者拿了一袋无蔗糖沙琪玛询问超市的销售人员,该销售人员认为,无蔗糖就是无糖的意思,二者没有区别。
但稍一查看配料表便明白,这种沙琪玛的主要原料是麦芽糖浆,麦芽糖也属于糖类。“无蔗糖”仅意味着不添加蔗糖,但完全可以添加葡萄糖、麦芽糖等糖类,不能等同于“无糖”。
无糖可能有代糖。在几款无糖酸奶的配料表中,记者虽未发现糖类,却发现了木糖醇、三聚蔗糖等代糖的名字。专业人士解释,无糖食品虽不能加入蔗糖和来自淀粉水解物的糖,但必须含有相应于糖的替代物,一般采用糖醇或低聚糖等不升高血糖的甜味剂。须引起注意的是,代糖不易吸收,摄入过多易引发腹痛、腹泻。
无糖食品,谨慎食用
该如何食用无糖食品?专家概括了一句话——只能少量食用聊以满足口感,食用的同时应相应减少主食。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营养科医师朱文艺认为,眼下不少商家宣传“无糖食品”简单夸张,这种不良倾向要尽快纠正,消费者也应对无糖食品常识有所了解,免遭误导。
“我喝粥时会食用无糖食品,一般一周两次,一次25克左右。”蒋女士修读过食品安全与健康课程,知道无糖食品中含有少量糖分,会精确计算其中的糖分含量,绝不多吃。
业内人士建议,在挑选无糖食品时,认真查看食物成分表,优先选择含有低聚糖和糖醇的产品,尽量少选择含有“阿斯巴甜”“甜蜜素”“安塞蜜”等甜味剂的产品。
“不能盲目追求无糖食品,要了解其中的原理。”蒋女士说,如一些无糖饼干虽不含糖,但淀粉含量大得惊人,淀粉进入胃肠道后很快分解为葡萄糖,会提升血糖。
朱文艺表示,近年来号称可以“控糖减脂”的食品层出不穷,但控糖没有捷径:“糖尿病患者和减肥人士应该控制总的食物摄入量,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少吃水果,不喝饮料,适当运动,才是最有效控糖的方法。”
来源: 半月谈